•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周舒畅:我是母亲的庄稼]梦见母亲收庄稼

    时间:2019-03-20 03:32: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周舒畅,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辽宁省朝阳市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十岁发表第一篇童话《会变的西瓜》,曾梦想当一名画家。酷爱文字和所有纸类的东西,喜欢创作有关青春和Q版的作品。先后在几十种报刊上发表作品。2008年,其青春小说《十八岁夏末的那场雨》获第十八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儿童文学方向研究生。
      
      快乐的眼睛
      周舒畅
      生活的旅途中,不可能都是成功带给你的喜悦。它应该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其中包含着皱起的眉、流着泪的脸、摔痛的手臂以及微笑的一双眼睛。
      不知那双微笑的眼睛和我有多久未曾谋面了。我在生活的旋涡中反复寻找它,因为它的骨子里刻着我失去的“快乐”。我的快乐建立在我人生每一步成功的基础上,我所谓的“成功”是个人的特长和才艺锋芒的展示……昨夜,我躺在被子里静静地思考,不觉间流下了泪滴。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能力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开学一个多月了,学校的活动一项项地开展……运动会、会操都让同学们跃跃欲试,谁不想在运动场上一展风姿?真的好羡慕他们。于是,赛场下的我动起笔来写出几份激情洋溢的稿件,虽然很累,但是稿件广播了却很舒心。“团活”课上,同学们分了组,组长发言我静静地在下面听,觉得没必要说套话,可惜我无权干涉;升国旗献辞,班干部组织同学写稿利用“体活”时间完成,我跑到外面和同学玩耍嬉笑,我的脸上带着微笑,心却在颤抖――自己桌子上那篇苦熬了大半夜的演讲稿大概没用了!
      我不是不表现自己,只是不能更深入地了解现在的生活。也许总是坐在前排的我,不甘忍受寂寞才一定要坐在老师面前吧。中学时代各项活动都是自己的,也许这种心理不能适应现在的空闲吧。也许……也许,生活中的那双微笑的眼睛,我失去了你。一次次的机遇失之交臂,然而我确实无力把握,也许,因为不去竞争而导致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好想对着讲台倒出心中的渴望,得以仰天长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我为一国之君,一定会把机会平均分配给每个人的。带着这样的意愿,偶尔翻一篇作文――《面对成功》,欣然观之,昏暗的灯光照着我的床头,作者不厌其烦地对我讲述: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何况,生活中有些事是帝王们也无法舍弃和超脱的……接下来是作者的一段经历,说他获得了网上知识竞赛一等奖却心静如水。心静如水?我不禁为他超凡脱俗的心态而打动,联系实际,我似乎更深层次地了解了那段话的含义。
      面对生活,你不应该选择放弃微笑的眼睛,不管你是否“成功”。失败者的苦涩我品尝过,失败者“失败”后的成功呢?我要把握,我选择那双微笑的眼睛――快乐。
      
      一点点冷漠淡淡的凄美
      ――读《边城》
      周舒畅
      其实,世界上最令人害怕的不是黑暗、不是猛兽,而是人情的冷漠。
      正如《边城》一样,后期的主人公少了一点沟通,多了一些猜测;少了一点误解,多了一些冷漠。几个人终于在这一点点冷漠中越走越远,演绎了一个凄美的故事……
      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一座白塔,一条小溪,一只渡船,一户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这便是小城的风景。
      小城有绝美的风景,也有凄美的故事。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喜欢上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然而翠翠是个未成年的女孩,对恋爱只是感觉到朦朦胧胧的。
      伴着傩送的歌声,翠翠在梦中摘到了山崖上的虎耳草。若干年前那个晚上和傩送“大鱼咬人”的经历,在她小小的记忆里浮现。故事这样曲曲折折,翠翠的经历似乎和她可怜的母亲有相似之处。
      造成这种凄美氛围的,也许就是那一点说不明道不破的“冷漠”吧。“冷漠”之一:傩送过渡时,翠翠的转身离开,老船夫的不渡在他眼前晃动,这点不理解导致离开渡口时留给老船夫的也是他的冷漠。“冷漠”之二:天保的死,在船总父子有阴影。老船夫出于为外孙女终身大事着想体现出来的关心,让父子俩对他反而有了一点误会。
      傩送的唱歌,天保的死,船总父子对老船夫的冷漠,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傩送既记忆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还在渡船,因此斗气下行。老船夫的死因,又如何与翠翠有关……
      为什么翠翠心中不讨厌傩送却不去理会他?
      为什么傩送不能再坚持下去?
      为什么想要接近船总父子的老船夫却和他们越来越远?
      雷雨将息,在失望和那点冷漠的不理解中,翠翠唯一的亲人――祖父死去了。翠翠这时才明白以前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的一切……
      《边城》给我的感觉,后期便是那种冷漠,但前期却是处处渗透着淳朴的湘西风情。《边城》被拍为电影时,作者沈从文曾对剧本编辑姚云说过这样一句话:“知道吗?湘西竹林里的鸟,上午、下午、傍晚的鸣叫声都不一样……”湘西民风淳朴,不仅在主人公天保、傩送、翠翠身上,而且在小城的船总、老船夫甚至妓女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的最后是个没有结局的结局:
      ……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亮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也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没有结局的结局,给了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也许,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那样风情,促成了这个故事。正因为这一点点冷漠,也就有了种种遗憾;也正因为这种遗憾,才有了淡淡凄美;正因为这种凄美,才让这个边城的爱情故事更加震撼人心!
      
      我是母亲的庄稼
      周舒畅
      母亲没有田地,但我却是母亲的庄稼。
      母亲是个认真负责的人。春季农忙时节,她带着放假的我去帮姥姥家种地。种的是山坡上的一小块开荒地,姥爷说这种地势很不好播种,如果不好培土的话先种了别处。但母亲说,就这块吧,它总是一块地,咱细心耕种,总会有收获!――母亲是舍不得这块地哩!
      母亲不经常锻炼,种地的业务也不是很精湛,但她还是叫姥爷做了示范,然后拿过姥爷的锄头认认真真地干起来。她叫我在一旁看,让我学习如何锄地,如何播种,如何施肥……她一下下锄得很认真,炎炎烈日下,她脸上的汗水汇成小溪,一滴滴落下来,融入到了泥土里。那汗珠在阳光的折射下,绚丽而耀眼。我默默站在一边,深深地被感动了:母亲对这块土地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播种下希望,正如她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培养我一样。她勤劳,她慈爱,她的希望寄托在她辛勤耕种的土地上,而我,便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她的庄稼。
      母亲耕种完,随后便是等待,等待庄稼茁壮成长,等待收获的秋季。这不是一个轻闲的过程,而是一种更长久的牵挂。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母亲常要同姥爷去山上踩踩土,看看庄稼的长势;骄阳似火,母亲焦急起来,庄稼是否打蔫了呢?我家离山坡很远,那间隔的几座小山再长却也阻隔不断母亲对那庄稼的惦念。母亲是细致周到的,我离家在外读书,她总是把所有事情都想得面面俱到,为我排除成长道路上的荆棘。有一次,我星期天没有按时打电话回家,母亲给我写了信,传递出她的牵挂。在信中,她一再叮嘱我,维C一定要坚持吃,有烦恼要自己放松,要坚强面对生活。我捏着母亲千里之外的惦念之书,异常激动。什么委屈、什么烦恼一股脑都抛向九霄云外,只觉得周身都被母爱包裹着,好幸福。母亲,我就是您播种的希望,您的一封家书让女儿的心重新轻盈起来。
      秋季,终于到了。饱经了半年期待的人们喜笑颜开,纷纷收获辛勤换来的硕果。姥爷的山坡地上,也是一片金黄。母亲陪姥爷爬上山坡,欣慰地看这一大片耀眼的金黄。看啊,脚下这一片热土上,到处都是母亲的汗水和脚印,在它们的滋润、踩压下,庄稼茁壮成长,那孕育的希望终于可以收获了!在母亲的周到照顾下,我吸收雨露和阳光,健康成长,同那些庄稼一样,我不正是其中的一株吗?
      母亲,您的认真,您的勤劳,您的慈爱,已经在我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有了您,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我是一株庄稼――一株您亲手培育的庄稼。我要成长,要枝繁叶茂,让更强壮的枝干伸向广阔的蓝天大地,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创作谈
      从“灵感派”到“学院派”的创作历程
      周舒畅
      长久以来,我自认为是感性大于理性的人,也就是属于“灵感派”,因为好作品的确需要投入太多的个人情感。但随着环境的改变,周围学术氛围的熏染,自己的细胞里渗透进了理性的血液,于是我成了文学的“混血儿”。我的视野从此打开了另一扇窗,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受益匪浅的。
      灵感是不可再现的,因为那段闪亮的人生已经过去,它不会像电影一样可以重来。我觉得作家的每篇文章都可以归为那段时期心路历程的总结。诗化散文作家汪曾祺曾经说自己再写不出《受戒》一般的作品,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每个作家都要珍惜头脑中闪现的文学火花,不是让它随着岁月之风拂过就轻易熄灭,而要把它点亮,让它成为火把!学术理论是抽象了的生活原型,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它作为作品的强大而有力的深层背景指导作家完成创作,有铺垫和依据的作用,但这不绝对。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先于理论产生的作品存在,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优秀的。
      从“灵感派”到“学院派”,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登上文学之巅的最后一步,则是从“理论”再返回到“实践”的又一次超越。文学之旅恰似凡人一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创作不仅应该包裹着真情实感,而且还要融入理性的因素,这是天然与人为的统一,让旅途耐人寻味、生机盎然!
      
      舒畅印象
      舒畅说,她是从“灵感派”到“学院派”,我却向来不支持将作品分门别类,划入到学院帮派的条条框框中,尤其对于作者来说,首先应该是对自我及作品的完善。但这些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并不妨碍我来赏读她的作品。
      舒畅的文字,更多的还是对生活内在的贴近,但也不乏充满新意的表述。比如,她写自己与母亲的关系,不是对母女情深的简单刻画,而是将之比作“庄稼之于土地”。庄稼依附土地生存,女儿依附母亲成长,二者有着潜在的象征关系。通过写母亲在现实生活中耕种、收获的过程,暗示“我”的成长与成熟,虚实线索的交互使得文章的表达富有层次和内蕴,由此文章就有了值得玩味之处。
      此外,《快乐的眼睛》也是从生活出发的作品,《一点点冷漠 淡淡的凄美》则是一篇读书笔记,这两篇文章都有作者对生活、对文学作品的新发现、新思考,美中不足的是都有些浅尝辄止,若能表述得更深入,则会为文章注入更丰富的内涵。(萧泊零羽)

    相关热词搜索: 我是 庄稼 母亲 舒畅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