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睿智的母亲 生动的谚语]睿智的母亲

    时间:2019-01-30 03:34:2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母亲的谚语》通过母亲妙语如珠的谚语,描画出一个勤俭持家、见多识广、通情达理、乐观向上、教子有方的贤淑的农村母亲形象。本文中的母亲堪称一个谚语脱口秀,她说出的谚语通俗练达、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又不失机智俏皮,思之而受益匪浅。
      其实,“稀粥烂饭不伤人”“吃稀饭要搅,走溜路要跑”“吃饭少几口,活到九十九”之类的谚语,是“母亲”半模仿半自编用来淡化困苦生活的“吃饭经”。它们无疑成了孩子们难得的精神食粮,也表现了母亲笑对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教子慰子的良苦用心。母亲的这些谚语和母亲的睿智达观,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困苦磨难、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母亲“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之类的谚语则包含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养生哲理;特别是母亲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谚语,更是发人深思。这些谚语使本文别具理趣,隽永耐品。
      谚语作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百姓俗语,不仅是人民群众智慧的体现,也是人民群众精彩语言艺术的展现。这是真正的活的语言。如果你平时也注重谚语、成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的积累,你的作文语言一定会丰富多彩。只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注重搜集,注重积累、记忆和运用,生活中精粹生动的谚语就能为你所用。
      
      原文:
      母亲的谚语
      
      60年代末期,我稍微懂事。那时家境贫寒,因为米少,饭总煮得太稀。我们不爱吃,母亲就对我们念叨“稀粥烂饭不伤人”,并幽默地说,“吃稀饭要搅,走溜路要跑。”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有时候饭不太纯净,母亲便解释:“吃米带点糠,一家老小都安康。”在我的印象中,诸如黄豆、土豆、玉米、红薯等,我们都当主餐吃过。如果抗议,母亲便教训我们―――“吃食粗,长得快”“吃全杂粮不生病”。有时还差一点饭,面对我们一肚子的委屈,“吃饭少几口,活到九十九”的叮咛便自然响起在我们耳边。那时候,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养生的秘诀,还是一种无奈的解嘲。
      母亲特别偏爱萝卜,挂在她嘴上的总是“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因此,在我们家的饭桌上,萝卜既当菜,又当饭。母亲煮的汤特别鲜美。诸如“吃饭多喝汤,老了不受伤”“吃肉不如喝腥汤”“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之类的谚语,母亲随口就能说出一大摞。
      70年代末,我外出求学,母亲“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深钻细研”的教诲伴随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参加工作后,远在他乡,只要闭上眼睛,脑海中总时时浮现出母亲的笑容,还有母亲的谚语,余味悠长―――“吃菜吃心儿,听话听音儿”“吃饭先尝一尝,做事先想一想”使我成熟;“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教我正直;“吃豆腐,报肉账”使我警醒;“吃饭要让,干活要抢”催我进取。遇到挫折,只要想起母亲叨叨的“吃亏不算傻,让人不算歹”,我便豁达。
      成家时,母亲告诫我“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当我有了孩子,母亲又告诫我“吃饭穿衣看家庭”。和妻子赌气的时候,想一想母亲“吃着盐和米,就得讲情理”的话语,和煦的春风便会在心头荡漾。
      真的要感谢母亲。我在母亲的关爱中长大、立业,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文/张兴武)

    相关热词搜索: 谚语 睿智 生动 母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