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得生命之大自在:"得大自在"

    时间:2019-01-27 03:20: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云南冬天的树林》是于坚的一篇很有特色很有代表性的文章。作者力图打破我们观念中既有的束缚,以所谓“纯自然”的“纯客观”的视角,真正地靠近对象。必须抛弃世俗、历史、文化所赋予事物的既有“意义”,还事物以“本真”面貌;必须澄怀滤思,卸去我们对对象的种种先入为主的“知识”与“想象”,以物的状态与对象接近;必须去掉人的种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性、主体性,去掉那些自设的经验的遮蔽,与世界同在,从而获得全新的认识与体会。而这一切的目的恰恰就是挣脱语言的、文化的、概念的束缚,获得认知行为的大自在。作者借“落叶”形象,具体阐述了自己的哲学。在作者看来,“落叶”不是你早已从书本、经验、历史、文化中知道的“落叶”。我们在使用“落叶”这个词汇的时候,“落叶”的特征已被锁定:死亡、没落、萧瑟、寂寞、宁静、冬天、失败、枯黄、褐黑、薄脆、孤独、惆怅、生命荒褪的体验……“无边落木萧萧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又见那翩翩落叶随着风而飘逝”古今诗歌中早已将“落叶”一词意象化了。于是,“一切细节都被抹去,只被概括为两个字‘落叶’”。于是相比较于无比丰富的,每一片落叶都有的飘落过程,“落叶”一词“显得无比空洞”。正因为如此,于坚提醒我们打破蒙蔽,还原“本真”。
      且看作者笔下落叶是怎样的:
      
      一片叶子的落下就是一次辉煌的事件。它忽然就离开了那绿色的属性,离开了它的“本质”,离开了树干上那无边无际的集体,选择了它自己内在的,从未裸露过的深红或者褐黑。……它从它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在阳光的粉末中,它并不一直向下,而是漂浮着,它在没有水的地方创造了漂浮这种动作,进入高处,又沉到低处,在进入大地之前,它有一阵绵延,那不是来自某种心情、某种伤心或依恋,而是它对自身的把握。……
      一片叶子的落下包含多少美丽的细节啊!……
      这些被叫做“落叶”的东西(注意,称东西更准确,更不被观念所左右、束缚――引者),看上去比栖居在树上的年代更为美丽悦目,没有生命支撑的花纹,凝固在干掉的底基上,有鱼的美,又有绘画的美;由于这些美来自不同时间内的单个的死亡,因而色彩驳杂、深浅不一,缺乏某种统一的调子……
      
      庄子说“得意忘言”;禅宗惠能“不立文字”;索绪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反对语言的纠缠,反抗语言的强迫性。于坚与这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们心有灵犀。
      
      仔细阅读于文,我觉得还有一些更加隐秘的意旨藏在背后。于坚有意无意地透过其表层文字在阐发一些更加深刻的意旨,比如关于存在、关于自由、关于生命的一些思考,还有关于家园的沉思。
      “死,永远只是单个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它(叶子)离开了树干上那无边无际的集体,选择了它自己内在的,从未裸露过的深红或者褐黑”;“一片叶子的落下自有它自己的落下”;“不是另一片叶子的落下”;“它从它的角度……是它对自身的把握” ……这里于坚赋予落叶主体之地位与精神,落叶作为主体拥有选择的绝对自由,这种选择不同于以往与不同于别的,只是“自在”的“独自”的;选择本身既是对“集体”的反动,又是对“它者”的不理会。所谓“一片叶子的落下就是一次辉煌的事件”正是指向叶子的自我选择、自我把握,指向选择主体的自在与自足。这是于坚自由哲学文学读本。
      自在与自足的还有黑蜘蛛。“它像伞兵一样居于正中,并不落下,自足自在的昆虫,守着它那一份很小的天堂,一动不动”。
      还有那只作者笔下的小姑娘似的鸟与勤劳、紧张的蚂蚁。“你不会伸手,你被一个生命的自在所震慑。那是最无作为的自在。”“这些黑色公民只安居于它们那一只碗那么大的地盘。”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自在的、自足的;它们走着自己的路,按自己的方式存在,为自己的选择担待;我们常常戴着眼镜观照它们,忽视了它们“辉煌”的生命历程,更忽视了它们是自足自在的主体存在。在这里,作者其实是在阐述自己的生命哲学。在这些自足自在的主体存在面前,人生还是有所缺憾吗?人,不是应该有所惭愧吗?
      此外,这里还有作者对于家园的沉思,对自然的沉思。“在云南冬天的树林中,心情是一种归家的心情。”“躺下了,在好日子,进入林子深处,在松树叶或者桉树叶的大床上躺下,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季节),不是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者倾听。”――自然,是真正的心灵之家,所有与家的概念不合的孤独、反抗、期待、忍受被一一放逐。
      这个家首先是心灵的家,是一种自由、自在、自足的心态,所谓“心安即吾家”;这个家又是纯粹自然的家,与功名俗务无关,与天地融合为一,“你像你身子下面那黑暗中的土层一样,和根,和根周围的土、水、昆虫在一起”――自然是人类真正的家。
      文中多次出现“自在”“自己”(“自在”共5次,自己共8次),其余的如“自觉自愿”“自己”“它自己”“它自身”等词汇短语也多次出现;这些语言痕迹正是作者引领我们阅读的路径标志。无论是认知世界、认知事物要打破既有束缚得思维之大自在,还是自由选择、自我把握得生存之大自在(所谓“自在自足”),抑或是归于自然、天人合一得心灵之大自在,作者引领我们的,是探索得生命之大自在之途径。这,或者是于坚深刻、含蓄之处,也是他的苦口婆心之处。
      
      (江苏省邗江中学;225109)

    相关热词搜索: 之大 自在 生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