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信息技术让小学音乐课成为学生的天堂】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19-05-01 03:28: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把课件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相结合,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力、用动作表演进行形象化理解、导入故事等手段,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构建高效的音乐欣赏课堂。   关键词 小学音乐;信息技术;创新
      小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较易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将游戏、音乐、歌谣、游戏图片、音乐相结合,开发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将学生置身于网络的海洋中,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体验、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挖掘他们在音乐表现上的创造潜力。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笔者结合课堂体会,谈谈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构建高效的音乐欣赏课堂。
      1 通过动作表演进行形象化理解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完全理解了。”音乐欣赏如果只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对儿童来说有一段较大的感知认识距离。笔者在教学中依据乐曲本身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设法缩短这个距离,让儿童说有所指,看有所在,听有所思,在认识上建立起一个自认为可以捕捉的形象并逐步鲜明起来,这就是再创造。
      如欣赏聂耳的《金蛇狂舞》,笔者利用白板课件直接把学生引进江南一带端午节划龙舟的热烈场面:桨手们刚劲、有力地划动着船桨,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江中飞驰,又好似一条条蛇在江中狂舞。此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正用手势做划船动作,有的做敲锣打鼓姿势,并且还伴着“加油、加油”的呐喊声,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学生由视觉、听觉与自身参与的动作相结合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热烈、欢腾的情绪,借助视觉与动作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在欣赏乐曲的音乐形象再创造中,因个人认识、感受不同产生不同的情态,这是艺术欣赏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笔者特别尊重儿童个性,强调欣赏中个性独特的感受,要求学生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做想象的懒汉,力争创造与众不同的音乐形象。教师还应当多方设法开拓想象的空间,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加强对作品音乐形象的理解。
      2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段委婉动听的旋律,一首奔放激昂的乐章,一组欢快跳跃的音符……这些对具有一定音乐阅历的人去鉴赏不成问题,然而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因而对于一些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外名曲、器乐曲的欣赏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欣赏课呆板、枯燥,进而敬而远之,以至造成终生缺憾。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民族素质是不利的。如果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利用电教手段,学生就会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主动积极地去欣赏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所以,通过听可以帮助学生欣赏音乐。
      如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时,由于学生对歌曲耳熟能详,所以在欣赏时缺少新鲜感,似听非听,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可想而知。如果采用录像教学,便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在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同时,播放我国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由于这样动人心魄的画面、扣人心弦的乐曲渲染了气氛、激发了爱国激情,整个教室里意气昂扬,群情激奋。当然在这样氛围中进行音乐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欣赏和作品的分析与讲解,定然会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
      又如欣赏器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在首先出示投影片的同时放录音,这样会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融图画与音乐为一体。投影片上相同的图形或色彩即表示乐段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欣赏时,边听音乐边看投影,这样,作品的主题、调式和基本乐段的变奏、往复、发展及表现手法、乐曲结构、音乐形象便一目了然,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接着引导学生捕捉每一个跳动的音符,按照旋律流动的美,辅以形象动作来表现乐曲。比如随着乐曲的进行,让学生用自如的摆摇身体、踏步、拍手等动作配合情感的表达和其节奏的进行,使学生不但了解音乐的旋律,还体验到音乐所表现的欢腾情绪,进而领悟音乐作品的主题。
      3 直观形象,优化教学
      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乐理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集成化功能制作软件,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如在讲解音符的时值时,就可以通过设计、制作“小猪分瓜”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十只小猪过河》的音乐声中,一边看屏幕上演示的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8份的过程(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一边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理解音乐知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又如,在一些音乐记号较多的歌曲中,学生不易掌握,有V(换气记号)、#(升调记号)等变音记号、装饰音等,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歌曲显示时,把它们用不同的颜色,通过移动、闪现、放大等方法,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记号的变换,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4 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
      创新兴趣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了情境的渲染,才会有兴趣。音乐教学是情感艺术的教学,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音乐创新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中,寓教于乐。用音乐渲染体会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从而创设美好的创新型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其次,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要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如学习歌曲《春天来了》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很美的春天图画,随之提问:春天在哪里?再用欢快的表情讲述春天的故事,把学生的思绪带进美丽的春天里。在轻松活泼的歌声中,引导学生随音乐做运动。由于视听结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音乐课 信息技术 天堂 小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