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唐代胡乐《浑脱》对中原乐舞的影响]唐代中原

    时间:2019-05-14 03:19: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浑脱》是经由中亚和新疆传入的“泼胡寒戏”而传入中国。在唐代宫廷,自武则天统治时期至玄宗初年,尤为盛行。后来泼胡寒戏被玄宗禁止,而《浑脱》舞曲继续融入了中原传统曲子《剑器子》《带竿子》之中,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唐代进一步将这一舞曲传播到日本,《浑脱》在日本又被进行了再创作。《浑脱》传播路径由中亚扩展到东亚大陆,在中古时期的中东亚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浑脱》 剑器 带竿子
      
      一、“浑脱”的由来及在唐代宫廷中的流传
      “浑脱”是什么?它由何得名?这就不得不提到由波斯(今伊朗)经中亚和新疆传入的“泼寒胡戏”,表演此戏时,艺人裸体,寒水泼之。据《旧唐书·西戎传》记载:康国人“人多嗜酒,好歌舞于道路。……以十二月为岁首,有婆罗门为之占星候气,以定吉凶,颇有佛法。至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相泼,盛为戏乐。”这种“泼寒胡戏”传入中原的时间,大概在南北朝末年、北周宣帝大象元年(579)以前,据《周书·宣帝本纪》大象元年十二月“甲子,还宫。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妓乐,又纵胡人乞寒,用水浇沃为戏乐”。
      至唐代“泼寒胡戏”曾在长安、洛阳等地风行一时。据文献记载,唐时“泼寒胡戏”舞曲始有“浑脱”之名,明人胡震亨《唐音癸 ·乐通·杂舞曲》认为“泼寒胡戏有苏莫遮曲,岂浑脱舞同出海西,亦歌此曲调欤”。这种推测是很有道理的。“浑脱”是指舞蹈或舞曲说的,是波斯语“口袋”(Kunda)的音译,因挥舞油囊而得名;“苏幕遮”是乐曲名,或写作“苏摹遮”、“苏莫遮”,是波斯语“披巾”(Samosa)的音译。《填词名解》对“苏幕遮”作释名道:“西域妇人帽也。”这种舞蹈所穿戴的主要道具“西域帽子”传入中土之后,又经过了长孙无忌的改装,胡三省注《通鉴》曰:“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因演以为舞。”乌羊毛毡帽仿游牧民族装束,可见浑脱是唐代在服装上有所改创的胡舞。经过改装以后的浑脱舞在唐代被保留下来,据《册府元龟·掌礼部·乐考》记载“唐鼓架部”有“羊头浑脱”。唐代宫廷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而以寒水泼之的舞蹈活动,自则天末年始,《新唐书》“始,武后末年,为泼寒胡戏,中宗尝乘楼从观”。中宗一观而喜好之,登基之后,曾因蕃夷使者入朝作此戏,皇帝亲驾御楼观看。神龙元年(705)“十一月……己丑,御洛城南门楼观泼寒胡戏”。浑脱舞在唐代宫廷宴会中曾一度盛行,据《旧唐书·郭山恽传》记载一次中宗与近臣宴集之时,“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
      二、“浑脱”入“剑器子”
      《剑器》是中原地区的传统剑舞,崔令钦《教坊记》曲名有“剑器子”,剑器舞就是以“剑器子”曲为旋律的舞蹈,舞姿优美、气势磅礴。剑器舞装饰为锦绣舞衣,舞者玉貌华颜。此舞特盛于开元时,公孙氏之艺冠绝当时,“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追忆开元三年(715),年尚童稚的杜甫,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诗人对公孙氏的舞技这样描写道: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 光。
      安史之乱发生后,明皇幸岷山,随行车驾的宫廷音声伎有善吹 栗的伶官张野狐、擅弹琵琶的雷海清、善唱歌的李龟年及精于舞剑的公孙大娘四人。玄宗值此逃难之秋,仍携公孙氏等同行,可见玄宗本人对艺术的挚爱之情,亦足见公孙氏舞剑艺术魅力之大。酒中八仙之张旭草书笔法就受到公孙舞剑器的启发,李肇撰写的记开元至长庆间事的《唐国史补》载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关于草书技法的由来,张旭说:“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然而杜甫追往昔年之繁华,伤感随之而生,诗人发出了“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的悲凉之声。
      杜甫此诗序说道昔年曾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可见当时公孙氏已将浑脱曲子融会入剑器曲子。据宋陈 《乐书》卷一六四《犯调》条记载:“诸乐府曲,自古不用犯生,以为不顺也。唐自则天末年,《剑气》(即《剑器》)入《浑脱》,始为犯声之始。”
      《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剑气》宫调,《浑脱》角调,以臣犯君,故有犯声之说。
      三、“浑脱”入“带竿子”
      宫廷竿伎,隋代已盛。大业二年(606),突厥染干来朝,炀帝想夸耀杨隋国力之强盛,于是集合四方散乐于东都洛阳。百戏之中有舞竿者,“并二人戴竿,其上有舞,忽然腾透而换易之”。据《教坊记》舞竿木者,在唐称竿木家。“范汉女大娘子,亦是竿木家。开元二十一年(733)出内,有姿媚而微愠羝(谓腋气也)。”《教坊记》曲名又有“带竿子”,即为戴竿舞之舞曲。明皇时特善此技者有宫伎王大娘,诗文中多有吟咏之作。据《明皇杂录》上载玄宗时教坊有王大娘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仍令小儿持绛节出入其间,而舞不辍。开元十七年(729)八月癸亥,明皇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张佑《千秋乐》就是咏明皇千秋诞宴而作,诗中所及佐宴杂戏即有长竿。诗曰:“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
      此技艺的表演者多是孩童,据《新唐书》庄恪太子中载:“永明年,下诏以陈王为太子,置酒殿中。有俳儿缘 ,父畏其颠,环走 下。”幽州艺人多有善戴长竿者,《朝野佥载》“幽州人刘交戴长竿,高七十尺,自擎上下。有女十二,甚端正,于竿上置定。跨盘独立,见者不忍,女无惧色”。自安寇覆荡,伶伦分散,军宴始有此伎。据《刘宾客嘉话录》记载:“章仇兼琼镇蜀日,仇尝大会,百戏在庭,有十岁女童舞于竿杪。”
      玄宗禁止“泼胡寒戏”之后,历经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六代,敬宗时“浑脱曲子”渗入“带竿子”曲中,在竿木伎表演中继续盛行,据唐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唐敬宗时:
      上降日,大张音乐,集天下百戏于殿前。时有妓女石火胡,本幽州人也。挈养女五人,才八九岁。于百尺竿上张弓弦五条,令五女各居一条之上,衣五色衣,执戟持戈,舞破阵乐曲。俯仰去来,越节如飞。是时观者目眩心怯,火胡立于十重朱画床子上,令诸女造踏以至半空,手中皆执五彩小帜,床子大者始一尺余。俄而手足齐举,为之踏浑脱,歌呼抑扬若履平地。上赐物甚厚。
      唐文宗即位后,认为加入颇阵乐及浑脱曲子的竿木伎表演归于危险伤神,在宫廷宴会中不再表演了。
      四、“浑脱”在唐乐基础上的再传播
      《浑脱》本是一种来源于中亚的舞曲,随着“泼胡寒戏”而传入中土以后,曾在南北朝末年周宣帝之后至唐玄宗即位初年,在宫廷一度盛行,后来又有宫廷传入民间。至玄宗下令禁止“泼胡寒戏”为转折点,中原的音乐家没有因朝廷对“泼胡寒戏”的禁止而放弃了对其舞曲——“浑脱”的重视,相反的是积极吸纳这一舞曲,并将此舞曲融入到传统的“剑器子”和“带竿子”之中,使得这一舞曲获得了进一步的大发展。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唐代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特点。由于唐代此戏的盛行,前来唐帝国学习的遣唐使者也深受感染,出于喜爱这一艺术的初衷,他们将这一舞曲带回了日本,“浑脱”进一步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浑脱》舞传入日本后,也有了相应的变异,如“浑”字写作“ ”,日本艺人继承了唐乐的同时,也进行了新的创作,日本计有《剑器 脱》《曹娘 脱》和《临胡 脱》三曲。后两曲不见于中国记载,可能是当时日本艺人采用《浑脱》舞创作的。《苏幕遮》传入日本后,“遮”写作“者”。日本史书记载,“舞者别装束,假面,执桴(鼓槌)”。这和唐代僧人慧琳所记载的出自西龟兹(今新疆库车)的《苏莫遮》戏相近,而和流行于长安者不完全相同。据一位访学日本的中国学者说:“浑脱资料在日本几十本书中都有记载。”这正印证了“礼失,而求之野”的古训。由此可见《浑脱》传播路径,由中亚最初形成,后来被来唐传经的僧人或经商者由丝绸之路带到了中国,又由中国再传到了日本,在中古时期的中东亚地区流布广泛,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后晋)刘 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唐)令狐德 .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3] (明)胡震亨.唐音统 (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 阴法鲁.阴法鲁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5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
      [6] (清)永 ,纪昀.四库全书第21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 (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8] (唐)崔令钦撰,教坊记笺订[M].上海:中华书局,1962.
      [9] (宋)李 等编.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0] (清)永 ,纪昀.四库全书第878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 (唐)苏鹗.杜阳杂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8.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 乐舞 中原 唐代 影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