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全国两会报道的平民视角和地域表达】关于地域文化的论文

    时间:2019-04-03 03:19: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从3月1日起,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启动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至3月15日两会结束,两报总计推出近80个专版、刊发稿件近300篇,准确传递了两会动态和声音,报道了湖北代表团和驻鄂全国政协委员谋划大计、参政议政的风采,展现了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蓬勃面貌。
      作为都市类媒体,如何在全国性的最高政治会议中有所施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助益普通民众生活?我们的答案是,以地域化的表达贴近本土实际,以平民化的视角贴近广大读者,在说好“普通话”的语境下说好“湖北话”,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价值。
      一、强化互动,带着民声上会
      要增强两会报道的影响力与贴近性,关键在于抓住读者对两会的期望,了解湖北民众的心声。
      两会开幕前夕,楚天都市报即与大楚网合作,推出“民生10问”大型调查。调查共吸引网友投票逾20万人次。其中“怎样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怎么让百姓的收入增长得快些”、“如何稳定物价严防通胀”、“如何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10大民生问题最受湖北网民关注。
      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京采访,使楚天都市报两会报道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与读者的贴近性自然增强。在两会期间,记者采写的“看病难顽疾需深入破题”、“贪官外逃面临人财两空”、“缩小贫富差距 改革克难攻坚”、“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等报道,针对性强,关注面广,引起读者热切关注和积极评价。
      在解读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楚天都市报紧紧围绕“民生10问”大型调查反映出的读者关注点,以四个版的篇幅,从物价、就业、社保、收入分配等关键词层层解析,使国家政策的传播具有极强的贴近性。对此,中宣部两会专题阅评予以高度肯定,称赞这种解读“充分展现了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民意关切、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的特点”。
      楚天金报则紧紧抓住信息时代的特点,努力融合各种报道手段,通过金报金网专题、QQ群、微博、电邮等方式,广泛搜集市民最关心的热点话题,梳理后转交驻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同时邀请相关领域代表、委员,围绕保障房、收入、教育、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给予充分解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长期以来,缺少与受众间的双向互动,是传统媒体受到媒体批判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曾言:“现代大众媒体结构,是一种媒体单向传输讯息的传播型态”。这一现状,随着传统媒体强化与读者的互动而深刻改变。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此次两会报道中实现的与读者互动,即是鲜活的媒体操作实例。
      二、巧辟蹊径,主动设置议程
      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彰显媒体自己的特色,主动策划、设置议程是重要手段。
      议程设置是大众媒介的功能之一。传媒界学者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大众传媒愈是突出某一命题或事件,公众愈是注意此命题或事件。
      在此次全国两会报道中,如何设置议题,营造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楚天都市报提前策划,巧辟蹊径,于3月4日分两个整版推出重头报道“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奋勇前行”。
      策划背景是,2005年8月和2011年春夏之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先后两次到湖北视察。胡锦涛在湖北问民生,话发展,指方向。关切之深,寄望之厚,催人奋进,令人难忘。
      总书记当年视察过的地方,现在怎么样了?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和新成就?就此,楚天都市报派出多路记者,对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进行了回访。田间地头,大桥工地,长江险段,汽车公司……整组报道从点到面,见人见事,内容鲜活,既向总书记汇报,又传递出荆楚大地跨越发展的铿锵之声,富于说服力与感染力。
      楚天金报立足百姓视角,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做文章,瞄准湖北媒体开放日、支点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总理答记者问等选题,提前专题策划、周密部署。如3月7日湖北媒体开放日当天,围绕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建议,楚天金报推出了8个版的特刊《集结号》,报道及时、权威,解读深刻、精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彰显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国计民生,彰显地域特色
      全国两会由于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话题的讨论和重大公共政策的出台,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待,也让新闻媒体持续聚焦。无论是国家级媒体着眼大局、兼顾内外的报道,还是地方媒体有所侧重、接近本土的报道,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媒体自身的地域特点和个性特征。只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报道方式,才能更好地履行媒体的职责。
      此次两会报道,楚天都市报推出两大专栏——《支点建设起宏图》、《民生关切谋福祉》,选取接近性的报道角度,在本地读者中形成一种具有亲和力的传播效果,有力地烘托出两会的“国计民生主题”。
      《支点建设起宏图》专栏,聚焦湖北经济建设大局,发稿7篇。“二十年,湖北重回全国第一方阵”、“大步跨越,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一主两副 一红一绿 壮腰工程 湖北迈向历史新方位”等报道,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全面展示湖北跨越发展良好势头。
      《民生关切谋福祉》专栏,着力反映了湖北代表委员两会上为提高民众福祉的鼓与呼,以及荆楚民众感受到的中央和湖北一系列利民惠民举措,既有两会上“怎么说的”,更有现实中“怎么做的”。例如,在刊发《代表委员期盼提高农村保障标准》一稿时,就配发了记者深入湖北安陆市李店镇紫石村调查新农保实施情况的稿件。一边反映两会上代表委员对农民利益的关注,一边反映农民已经得到的新农保的实惠。这样的组合,以积极的视角、发展的眼光看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发挥出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中宣部两会专题阅评指出:“楚天都市报立足本地,推出两会专栏《支点建设起宏图》、《民生关切谋福祉》,从采访路径、报道内容注重全国新闻与地域相结合。”
      楚天金报既充分传播两会主要内容,又照顾到本地读者的特殊需求。以“支点建设促崛起,科学发展展宏图”、 “保障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湖北”、“构筑精神高地,建设文明湖北”等专栏为阵地,就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选择性地推出个性报道。   3月12日,楚天金报集中教育、看病、养老等焦点、热点、难点话题,采访了田玉科、袁伟霞、焦红等湖北团的代表委员。这类民生话题关注度很高,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是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宜过分炒作。因此,我们在具体运作时,注意把关注点落在“湖北求解”上、可操作性上,同时注意全国与湖北的点面结合。这一做法把 “强化民生”、“突出贴近”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共鸣。
      四、建言发声,理性引导舆论
      两会期间,面对种种不同的言说,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及时发声,理性引导舆论,体现主流媒体立场。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终端的普及,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积极参与促成了思想的多元化和内容的极大丰富。这一点,在两会期间尤其明显——微博用户活跃程度明显增强,新闻跟帖及评论空前热闹。这个时候,报纸观点决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要有自己的客观分析与独家判断,言之有理,观点权威。评论永远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在信息爆炸时代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两会期间,楚天都市报评论版针对代表委员“结构性减税”、“啃老”等提案议案,发出了建设性的声音。
      在减税问题上,刊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的署名文章“建构性减税不可跑偏”,指出“政策侧重点要放在低收入者、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上”,观点言之成理,体现民意。
      面对一些政协委员“鞭策啃老青年”的呼吁,楚天评论也表示了不同的观点。评论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对一些年轻人暂时没有就业这个问题不应过度反应,呆在家里休整一段时间,对自己以后要走的路进行一下思考,作出一些准备,是可以理解的。评论立意与人为善,分析中肯,容易得到读者理解,起到理性引导舆论的作用。
      “引导有力、报道稳健、新风扑面”是新闻阅评专家对楚天金报两会报道最突出的评价。体现在版面中,一是及时、准确引用权威媒体主流观点和声音。比如3月8日,编辑部特别开辟了“热点”版,刊发“治理大吃大喝须严刑重典”和“官员财产公开需要的是决心”两条新华社评论,文章针对性强,读来让人解渴;二是筛查、梳理两会焦点新闻和网络舆论,并展开评论。在3月9日“今日评点”版中,楚天金报刊发了评论员文章《高层“道歉声”我们听到了》,就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对物价调控目标未能达到表示歉意、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对环保未达标问题表示愧疚,进行评议。评论认为,道歉显示责任,需要勇气,让市民看到政府部门对解决目前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作者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总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 视角 平民 地域 表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