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全球“汉语热”与国人“母语荒”]全球“汉语热”指什么

    时间:2019-03-22 03:25: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作文题】   2009年11月25日,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正在圣地亚哥访问并出席2009年“世界语言大会暨联展”的中国汉字研究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在当地孔子学院为海外中文教育工作者介绍汉字的无穷魅力。她指出,汉字与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的文字大致同时,唯独汉字突破时空限制,不断变迁发展,至今保持活力与魅力。
      请以“汉字的魅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立意,不少于800字。
      
      【升格前】
      
      全球“汉语热”与国人“母语荒”
      李子昂
      唯有汉语,才能诠释“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静谧;唯有汉语,才能道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限哀愁;唯有汉语,才能演绎“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超然旷达。汉语是充满艺术的语言,汉语是充满情感的语言。正如曾经20次访问中国的泰国公主诗琳通所说的那样:“汉语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
      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汉语学习在全球已经成为一种“热”,全球众多国家都设有孔子学院,有25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然而,面对老外对汉语的高涨热情,国人渐渐冷淡了自己的母语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报道,扬州一位大三学生,替邻居写一份建房申请书,一篇不足百字的文章,竟然还有20个错别字,词不达意就更不用说了!再如,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方克平教授曾痛陈,他带的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译汉”词汇贫乏、用词不准确的问题相当突出,“有些翻译出来的文章简直不像汉语”。更离奇的是,就连在央视做嘉宾解说的某大学教授也将“小篆”读作“小隶”。教授的学问做到这个份上,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大学者尚且如此,而学问不及他们的多数中国人的汉语水平又会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
      唉!国人究竟怎么了?中国是一个诞生过唐诗宋词的国度,有什么理由让汉语在国内感到寂寞呢?面对在国外兴起的“汉语热”,我们有什么理由在国内形成一个“母语荒”呢?
      没有伟大的语言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语言,而不知道珍惜、呵护、尊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如果我们漠视母语,那么我们的文化素质将难以提高,最终会在全球竞争中败下阵来!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母语荒的局面,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国人的母语学习!我们必须向世界证明,中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度!我们必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对汉语的热爱,不亚于洋人,中国人民深深地爱着母语!
      我坚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汉语将依旧荣耀于世界,也坚信,汉语遭遇尴尬的局面将很快在国人的共同努力下消除!因为,中国人民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在母语中生存!
      
      【问题阐释】
      本文是针对社会现象所写的一篇议论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不足之处是深刻性不够。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说理不够辩证;二是以叙代议,对事例缺少分析;三是笔力分散,说理空泛。
      
      【升格后】
      让汉语融入我们的血脉中
      李子昂
      曾经20次访问中国的泰国公主诗琳通说:“汉语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汉语的魅力从汉字中就可窥见一斑,汉字有形、有义、有声,其魅力,可与人比。作家陈村,望字拆字40个,字字与人的意识、情感、行为血肉相系相连。试举一例:一个“情”字怎生了得,“那是青年的心,青色的心。要是再拆得细一些,就是月亮下,心里有了主张,月下还能有什么主张呢”?妙趣横生的笔,掘出幽藏于“情”中的深意,读来趣味无穷。正如法国一位大诗人所述:“汉字具有宇宙精神,它充满了场景,充满了新生,充满了原始的惊喜。”
      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汉语学习在全球已经成为一种“热”,全球众多国家都设有孔子学院,有25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然而,当外国友人对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时,国人却渐渐冷淡了自己的母语。据报道,扬州一位大三学生,替邻居写了一份建房申请书,不足百字的文章,竟然有20个错别字,词不达意就更不用说了!再如,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方克平教授曾痛陈,他带的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译汉”词汇贫乏、用词不准确的问题相当突出,“有些翻译出来的文章简直不像汉语”。更离奇的是,在央视做嘉宾的某大学教授也将“小篆”读作“小隶”。这几个例子,看似只是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小问题,实际上,却反映了我们思想深处的大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文化,表达文化,记载文化,传播文化。国人对自己语言的轻视,实质上暴露了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没有伟大的语言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语言,而不知道珍惜、呵护、尊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母语是我们的生存语言,甚至是本能语言,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母语的包围中。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诗经》,何等逍遥自在!雨后初霁,心与天空一样澄明,细细品味宋词的字字珠玑,又是何等酣畅淋漓!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说着怎样的语言,母语都会沉淀在他的意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表达方式。我们只有对母语抱着这样的爱,才能让母语融入我们的血脉中,才能够开掘这片土地上的资源,贴近这片土地的秘密,使自己的生命借助语言得到延长,使生存变得坚实。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只能在母语中生存!
      【升格小结】
      修改后的文章,先用感性的语言阐述汉语、汉字的魅力,为下文的深入议论作好铺垫。接着描述在强势语言冲击下母语令人忧思的处境,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揭示出国人轻视母语的深层文化心态,进而分析母语被边缘化的严重后果。如此,“让汉语融入我们血脉中”的题旨就得到了有力的彰显。
      【升格启示】
      “深刻”,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如果有深邃的见解做内核,就能产生启人心智的力量。那么,如何使文章写得深刻呢?
      一、 因事悟理:繁华落尽见真淳
      记叙文的功能是叙写事件,但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触动人世的大题,在叙事的过程中,生发出深刻的思想。例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由文人集会引发出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感悟;苏轼在《石钟山记》里由对山名来历的考察告诉人们凡事不可臆断的道理;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则借游览的体会,阐明学习立业必须坚持不懈、知难而愈进的道理。王羲之的兰亭游宴之乐,苏东坡、王安石的登临之艰,我们已无从体验,但是,他们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千载之后,仍令我们受益无穷。
      二、 由情入理:情动于中理自深
      在散文中,情和理是互相依托的,朦胧的情感会由于理性的参与而得到升华,潜在的理性又因为情感的浸润而变得充实。郁达夫的《怀鲁迅》,前半部写作者在殡仪馆看到“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凸现了一种遍地英雄泪沾巾的氛围。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而是站在民族、历史和未来的高度来看待鲁迅逝世的价值和意义:“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段文字,议论精湛独到,散发着理性的火花,使文章通体生辉。
      三、 以小见大: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不守规则的行为,一般人只从道德层面对当事人进行指责,但是,一篇《敬畏规则》却另有高见:“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懂得规则,不守规则就没有资格谈自由。”果如作者所言,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规则,而是缺少对规则的坚持。高贵与粗鄙,在规则面前常常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 同中求异:标新立异二月花
      文章能标新立异,要求我们提出与一般人及常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比如,当下做父母的都认为孩子是自己希望的延续,或者把自己人生的缺憾让孩子去弥补。这些,本来无可厚非。可是,作家郑渊洁却与众不同:“很多家长有了孩子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我有了孩子后,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合格家长的标志是:把为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自己挑,给孩子构建一个轻松惬意的人生。不合格家长的标志是:把为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让孩子挑,自己则不思进取……”家长的教育不是颐指气使,而是示范引导。因为逆向思考,说理深刻而独到。当然,能够使文章深刻的办法还很多,比如平中见奇、浅中求深、比中求新等等。要使文章思想深刻,不仅要有一颗会思考的大脑,还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关注时代发展,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时代同步。

    相关热词搜索: 母语 国人 全球 汉语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