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山西夹马口引黄灌溉工程现代化管理实践(张学会)

    时间:2021-01-14 08:12: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基本情况

    夹马口引黄灌溉工程地处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境内,与陕西省隔黄河相望。运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11.8─13.7℃,年平均降雨量在490─620mm之间,无霜期186─235天。运城是山西的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501.7万,其中乡村人口351万,占总人口的70%,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8.49万ha(877.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14ha(2.15亩)。这里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展潜力大。但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市水资源总量14.48亿m3,地下水10.09亿m3,已严重超采。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81m3,居全省倒数第一,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2229m3的12.6%。

    夹马口引黄工程1958年动工兴建,1960年开始受益,是黄河上第一座大型电力提黄灌溉工程。工程集水源供给、泵站提水、渠系灌溉为一体。水源工程设计提水能力55m3/s(目前达到51m3/s),泵站两座(夹马口、小樊)扬程70m,装机27台,提水能力23.2m3/s。灌区属纯农业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35万ha(50.3万亩),经济林80%,棉花15%,其它5%。主要受益范围包括永济、临猗两(县)市9个乡镇25万人口。

    二、对灌区现代化管理的认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灌区农业的集约化种植,农民对灌区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灌区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用水需求,最大限度提高单方水的生产率是当前农业灌区面临的一大课题。

    根据水利部“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灌区现代化管理已成为灌区发展的必然选择。灌区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现代化管理是灌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全方位地进行灌区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动态过程。结合灌区实际,我们定位夹马口灌区现代化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灌溉水的生产率,扩大灌溉面积,更好地服务灌区农民,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三、灌区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素

    根据对灌区现代化管理的定位,要实现灌区管理目标,达到管理现代化,首先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来指导,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工程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支撑,才可能实现灌区良性、可持续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灌区现代化管理应具备五个基本要素:

    1、把握管理“灵魂”

    夹马口灌区是一个纯农业灌区,农民是服务对象,灌溉农业的发展就是灌区生存的根基。为此,我们将“农民的用水需求就是我们的迫切追求;
    节约每一方水,节省每一度电”作为夹马口引黄工程的使命,把“信任员工、厉行节约、崇尚文明、追求卓越、重视团队合作、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为夹马口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就是工程管理的灵魂,它决定着每一名夹马口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引导全体员工为建设优质服务型、资源节约型、生态良好型的现代化灌区而奋斗。

    2、明确管理“理念”

    夹马口引黄工程定性属于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根据事业性质企业化的管理特点,我们提出“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和“牢固树立为灌区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
    以人为本,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决策,狠抓管理”的工作思路,工程管理实行“事”“企”分开,即行政管理与具体水经营分开。管理局按“事业化”行政管理,泵站按模拟“工厂化”企业管理,灌区按模拟“商业化”市场管理。把泵站、干渠、支渠、斗渠直接参与水经营管理的单位全部按经营实体对待;
    农户是水的消费者。经过总结,在经营实体管理中提出了“模拟法人主体化、独立核算企业化、层层买卖市场化、规范服务公开化”的四化管理理念。

    3、锁定管理“目标”

    农业灌溉是夹马口灌区唯一的经济支柱,农民的利益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所以,我们把管理目标锁定在“农民、工程、职工”三者的共同利益上。农民增收是管理目标的第一要素;
    工程设施的保值、增值和良性运转是管理目标的第二要素;
    职工是工程管理的主体,要确保农民、工程利益的实现,必须保持职工队伍活力是管理目标的第三要素。三者密不可分,构成“农民增收、工程发展、职工受益”的三赢管理目标。

    4、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原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工程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与之已不相适应。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民增收、工程发展、职工受益”的管理目标,体制上把每一座泵站、每一条渠道都建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运营、自收自支的模拟法人单位。机制上引入企业化运行模式,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运行机制和现代化运作体系,“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化流通方式”,做好农户水供应。

    5、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面对50万亩灌区管理分散、服务对象千家万户,如何把灌区水及时、足额、高效地配到每家每户,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远不适应灌区发展的要求,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灌溉技术、计量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其管理目标。

    四、具体做法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围绕“三蠃”目标的实现,我们主要建立了“组织机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商品管理”、“水经营实体管理”、“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财物管理”、“服务农民管理”、“档案管理”及“科学考核管理”九大体系,涵盖了整个工程建设及灌区管理业务,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组织机构管理体系

    建立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事”“企”分开、责权明确,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好每个人的作用。

    1、“事”“企”分开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服务对象由过去集体用水变一家一户用水,促使灌区管理由粗放式的纯公益性服务向市场化的准公益性经营转变。不但要注重社会效益,还要注重节约用水和经济效益。管理局原来的机构设置已难以适应这一要求。按照“事”“企”分开原则,管理局组织机构分行政管理机构、综合管理机构、水经营实体和服务机构四大块。办公室、财务供应科、工程技术科、人力资源科、党委办公室、灌溉管理科、研究室、纪检监察室、公安水政科、支斗渠管理总站、工会委员会、共青团委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宏观调控职能,按事业化管理;
    九个乡镇水管站为综合管理机构,作为管理局派出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直接为灌区农民进行灌溉服务,也按事业化管理。泵站、干渠(含分干)、支渠、斗渠作为水经营实体,内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管理局对其模拟企业化管理。灌溉试验站、信息中心、事务站、宝洁中心、夹马口大厦作为服务机构。各机构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制约,形成“行政机构宏观调控,经营实体独立核算,服务机构全方位服务”的良性运作局面。

    2、模拟“企业化”运作

    模拟企业化,就是把泵站作为生产单位,干、支、斗渠作为水销售单位,化小核算单位,确立“模拟法人”地位,相互之间为水商品买卖关系。农户是水的消费者。从泵站到农户构成灌溉用水市场。各水经营实体“法人”在灌区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管理局按其提、配水任务及指标完成情况付给其相应工资及费用;
    各个供配水环节公开透明。农民在水商品使用中享有消费者一切合法权益。

    实行模拟企业化运作,充分调动了全局各单位工作积极性,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水的生产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它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自动自发,创造性地完成好各自的岗位目标和责任。在夹马口灌区人力资源管理上,我们主要把握五个方面:

    1、定岗定编,落实岗位目标责任

    定编定岗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严格定编定岗,才能够细化工作,明确责任,工作中加强行政人员工作量化考核,落实岗位目标责任。遵循国家现行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因事设岗、以岗定责、按量定员,适应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要求,所有设定岗位要实现最有效的配合,以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和每个岗位的作用,形成协调高效的工作局面。全局定编人员713名。

    2、科学用人

    灌区现代化管理的根本在于管理人,管理人的关键在于用人,而管理人、用人的关键在于做人,先做人再做事。夹马口引黄灌区在干部任用上,第一,看人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线,选用心地仁厚、品德高尚、忠诚事业、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当重任,锻造一支“以水为业、吃苦耐劳、科学严谨、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第二,要干事。强调干部就要干事,不干事就不是干部;
    要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无功便是过。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要拿所做的具体事情来衡量。选拔干部,要任人唯贤,注重才干,“有知识无文化不行,有才干不实干也不行”。第三,看业绩。以“业绩选人”,用“业绩”考核干部,拿“业绩”衡量员工的价值。选拔任用一名干部,关键就是看都干了哪些事情,对事业发展的推动力有多大。第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与工作岗位和绩效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每个员工心系灌区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正式工”和“临时工”并存的经营实体,在上水期间实行“同工同酬”分配办法,致使员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形成强劲合力。

    3、提高员工执行力

    执行力的三个核心要素是人员流程、战略流程与运营流程。人员流程是执行力第一位的核心,因为人员可以保证战略和运营;
    战略流程排第二,因为战略一旦错了,运营得越积极,反而陷入泥沼越深;
    第三是运营流程,运营也非常重要,因为归根结底运营是执行的具体表现。一句话,所谓执行力就是“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

    结合夹马口引黄灌区现代化管理的实践,我们认为:员工的执行力应该是“对待工作,不找任何借口;
    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牢记自己的责任,对组织服从、对领导诚实和对事业负责;
    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从而,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执行力。

    4、用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先后完善了《全员年度考核制度》、《临时工录用制度》、《请销假制度》、《员工旷工处理规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规定》等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干部职工都按制度办事,以制度规范管理行为,逐步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5、强化培训,建立激励机制

    在夹马口灌区,对于新参加工作的员工,都要求必须深入到一线锻炼1-2年,接受管理局岗前教育培训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培训和基层锻炼,能够让新员工对泵站、灌区整体状况、管理理念、灌区文化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适应灌区大环境。同时,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在全局分配制度上,坚持向一线职工倾斜、向技术人才倾斜、向重要岗位倾斜,通过竞争上岗,工资与绩效挂钩,重要岗位增加固定津贴和设立技术革新奖等多项激励措施,鼓励干部职工动脑动手,创造性地工作。

    (三)水商品管理体系

    建立水商品管理体系的目标是减少水量消耗、降低灌溉成本、提高水的生产率。对水商品的管理,参照现代企业的“三流管理理论”即:对物流(水量)、资金流(水费)、信息流(水信息)进行管理。

    1、水量(物流)管理

    (1)制定灌溉引水计划。在每季灌溉前,灌溉管理科根据灌溉试验站预测的降雨量(参考近三年实际引水量)和作物种植比例、面积、灌溉定额,制定出详细引水计划及奖罚细则。并将引水任务分解到各水经营实体。

    (2)适时开机,按需供水。在灌区需水季节,干渠管理站每天按规定时间(20:00时)统计灌区需水信息,报水量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根据需求信息确定泵站开机台数。泵站和干渠之间通过科学计量,双方实现水量买卖交接。

    (3)科学调度,合理配水。水量调度员根据干渠实际输水能力和每条支渠(干斗)需水流量,以水位控制流量,将水安全、平稳、足额供给每条支渠、斗渠。

    (4)稳定足额,灵活供给。斗长接到上一级渠道水后,负责平稳、足额、及时供给各农户。干渠和支渠水量交接使用巴歇尔量水槽,支渠和斗渠交接使用无喉道量水槽。灌区每条渠道都配有比较准确的计量设施。

    (5)反馈用水信息。灌季结束,灌溉管理科通过《灌溉业务管理系统》汇总各水经营实体引、配水及农户用水信息。

    2、资金(资金流)管理

    按照国家财经规定,分收和支两条线。主要包括灌区水费回收和费用支出的管理。

    (1)水费回收管理

    a. 斗长根据本斗渠需水量,灌前垫付一定的资金在所属乡镇水管站购买水票,管理局付给其所垫资金1%的风险报酬。

    b. 斗长凭水票在斗口接水,负责配水到户。每次农户用完水后,在到户表上签字确认本户用水信息及应交水费额。

    c. 灌水结束后,斗长持农户签字的到户表到乡镇水管站为每个农户打印管理局水费收据,凭用水收据向农户收取水费(用水管理模拟“超市化”)。

    d. 斗长收齐水费后,到乡镇水管站办理水费结算手续,多退少补。

    e. 各乡镇水管站每十天向管理局解缴一次所收水费。水费依法进行管理,严禁任何人截留、挪用水费资金。

    (2)水费支出管理

    水费资金支出管理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经营实体费用支出,一部分是行政办公费用支出。经营实体费用的支出,依照各经营实体承包合同指标,实行绩效挂钩,按实际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结算(按水方代付),超者奖,欠者罚。对行政费用开支严格执行计划管理和审批程序。

    具体做法:

    a. 财务资金支出管理实行计划管理,量入而出。

    b. 财务科根据水费收入情况,按照生产优先的原则,审批各项支出计划,然后报分管领导、局长审批。

    c. 需要支出单位按照批复计划发生支出。

    d. 资金支出后,具体承办人按照单位负责人——财务审核——分管领导——局长审批的程序,将支出报账。

    3、信息(信息流)管理

    信息流是为物流(水量)和资金流(资金)管理提供服务。目前,我们内部建立一套集数据、语音、视频于一体的微波(光缆)通讯网络,完成了运城管理局信息中心、临晋水量调度中心和夹马口泵站控制中心的建设,确保全局信息资源共享和所有系统功能的实现。

    从系统功能上看,夹马口灌区信息系统总体分为九部分:骨干通讯网络系统、农户管理系统、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灌溉业务管理系统、灌溉管理决策系统、水费计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系统之间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其功能分别是:

    (1)骨干通讯网络系统:该系统是灌区信息系统的骨架。根据灌区各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情况,采用无线微波和有线光纤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内部通讯网络,实现了数据传输、语音通话、视频监视三位一体的安全传输。

    (2) 农户管理系统:为灌区农户建立档案和用水费用帐,提供“电话水费查询”及“触摸屏水费查询”;
    出具农户水费收据,作为征收水费的依据,达到用水管理“超市化”。

    (3)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自动采集、显示、传输各机组、主变和观测点相关参数;
    实现相应闸门的智能启闭和控制;
    智能提供故障的处理办法。在泵站运行管理和安全操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灌溉业务管理系统:此系统是涉及具体水业务的管理系统,根据具体业务分为泵站管理、干渠管理、支斗渠管理、测流站管理、综合管理五大部分。主要是实现对各单位引配水情况记录、分析、汇总,完成各项指标结算、费用返还以及自动生成报表。

    (5)灌溉管理决策系统:科学分析确定不同作物、不同地块、不同时期的作物需水量;
    完成对各用水单位不同时期的用水量进行横向对比;
    适时修正作物需水量,确定比较合理的供水灌溉方案,为科学灌溉提供决策依据。

    (6)水费计收系统:出据水费收据;
    提供财务收支报表。

    (7)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电算化管理,逐步达到“统一、方便、快捷、规范”的财务管理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工作需要,目前主要应用了账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和报表管理四个管理模块。

    (8)工程管理系统:实现对灌区工程地图绘制、修改;
    对灌区建筑物定位和描述;
    对建筑物施工图纸及资料电子文档管理;
    对工程申报资料的网络化管理。

    (9)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网上文件批阅、网络会议、公文管理、档案管理、电子政务等,同时附有个人电子邮箱和事务管理功能,解决因地域跨度大给正常办公带来的不便和困难。

    以上系统数据均先由本地客户端录入计算机,然后传输到管理局信息中心数据库,经过系统分析、汇总后,根据不同权限再反馈到客户端,实现全局信息资源共享。

    (四)水经营实体管理体系

    灌区现代化管理实际运作中把直接从事和参与水商品经营的各泵站、干渠、支渠统称为“水经营实体”。在灌区内按“模拟法人”对待。建立水经营实体管理体系目的是打破“吃大锅饭,喝大锅水”的局面,调动每一座泵站、每一条渠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运行成本降到最低,提高灌区整体效益。各水经营实体围绕管理目标的实现,本着“精简、协调、高效”的原则设置各自内部管理机构。

    1、泵站管理 泵站实行站长责任制。泵站站长全权负责管理局制定的上水任务及各项指标的落实。生产组传达站长命令,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各班组并督促落实。班组长带领班组员工完成泵站分配的工作任务。各班组员工在班组长的带领下,互相协调,紧密配合,确保泵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管理局对泵站按“模拟法人”管理,每年年初管理局与泵站站长签订承包合同。灌溉季节,每月根据泵站实际提水量和承包指标结算其生产人员工资及相关费用。非灌溉季节按月返还其看护工工资和相关费用。其它指标考核和奖罚兑现一灌季结束结算一次。

    2、干渠管理 以相关泵站供水为系统成立相应的干渠管理站。如夹马口灌区干渠设夹马口干渠管理站,站长由管理局局长聘任。自主用人、独立经营,员工报酬与配水效益挂钩,是管理局内设较大的一个水经营实体。干渠实行站长责任制。干渠管理站站长全权负责管理局制定的输配水任务、干渠经营指标及管理段配水任务的落实。管理段段长带领各段员工完成本段的配水任务。各段员工在段长的带领下,互相协调,紧密配合,确保干渠管理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每年年初管理局与干渠管理站站长签订承包合同。输配水期间,按月根据其输配水量和承包指标返还工资和相关费用。停水期间,按月返还其护管工资和相关费用。渠道清淤和大型工程维修,灌溉结束,按计划审批,实报实销。其它指标考核和奖罚兑现一灌季结束结算一次。

    3、支渠管理 以相关干渠为系统成立相应的支渠管理站。各支渠管理站设支渠长1名、护管员若干名,资料管理员1名。支渠长由管理局局长聘任,护管员、资料管理员由支渠长聘任。支渠管理站用人自主,独立经营,员工报酬与具体配水效益挂钩。支渠从干渠分水口接水,量水槽以下支渠属支渠管理站管理,负责配水给相关斗渠。支渠管理站属管理局水经营实体,执行管理局规定,实行商业化运作,实现支渠资产保值增值,接受所属灌区水管站的监督和管理。

    (五)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体系

    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体系的目标是提高设施能力,确保灌溉工程健康、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建设管理主要抓好几个环节:

    1、工程设计。对需改建、扩建及节水改造工程,由工程技术科及时会同水利工程设计部门现场勘测,按照水利工程设计标准及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技术设计。有计划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公开招投标。对批复实施的工程项目,按照《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有关规定》严把程序关,实行公开招、投标,确保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择优选取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企业。

    3、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监理单位按照“三控制一管理”(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合同管理)的要求,对工程质量全面监督。业主派出代表现场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4、工程验收。在阶段验收中认真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项目完工后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5、日常维护。工程投入使用后,按照“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每季进行检查。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确保环境整洁、设施完好、操作灵便。

    (六)财物管理体系

    财物管理即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灌区财物管理的原则是以收定支、量入而出、规范透明,目标是把每一分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费用支出管理程序

    费用支出包括经营实体费用结算和行政管理费用开支。水经营实体费用每一灌季结算一次。根据管理局制定的任务指标,由灌溉管理科对各实体费用制表结算,按照财务审核——分管领导——局长审批的程序审批后,各实体在灌区水经营实体财务结算中心结算。行政管理费用开支,实行计划审批制度,严格按照科室负责人——财务审核——分管领导——局长审批的程序开支。

    2、基本建设项目结算程序

    a. 施工单位提出支付申请;

    b. 工程技术科对工程量完成情况审核;

    c. 监理部门以工程质量审核;

    d. 财务科根据工程计划提出结算申请;

    e. 分管工程建设领导审核;

    f. 局长审批;

    g. 财务科到市核算中心报帐、拨付。

    3、基本建设资金拨付程序

    a. 工程技术科做出工程结算计划;

    b. 财务科提出用款申请;

    c. 申报市水务局计财科审核;

    d. 报送市财政局审批;

    e. 财政局拨付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局帐户。

    4、物资采购管理程序

    a. 各单位提出物资使用计划;

    b. 财务科对物资计划审核;

    c. 分管领导、局长审核;

    d. 财务科采购员统一采购;

    e. 入库登记。

    5、物资的使用管理程序

    a. 填写物资领取申请表;

    b. 科室负责人签字;

    c. 库管员登记(交旧领新);

    d. 领取物品。

    (七)服务农民管理体系

    农民是灌溉市场消费的主体,享有用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服务农民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是落实好“阳光工程”,提高服务水平,让农民用“放心水”,掏“明白钱”。

    在服务农民管理中,主要工作体现在三方面:

    1、帮助农民建立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弥补末级渠系“管理”缺位。规范斗渠管理,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

    2、引导农民科学用水、节约用水。通过灌溉试验站对气象预测,墒情测报,研究不同作物的灌溉制度,引导农民适时适量灌溉,实现灌溉效益最大化。

    3、落实“阳光工程”,减轻农民负担。其实质就是“水务公开”,公开求公平,公平求公正,公正则和谐。通过加强计量管理,实行“三公开一到户”、“一票收费”制度和建立水费查询系统等,有效地遏制加价加码现象,增强用水透明度。

    灌区乡镇水管站就是农民的灌溉服务站,负责帮助农民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斗管会”,即农民用水者协会。灌区以斗渠为单位成立“斗渠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斗管会主任,斗管会主任是斗渠的法人代表,为斗渠受益农户负责。斗管会主任招聘斗长,斗长负责本斗渠的维护及农户用水工作。

    2、配水到户,确保农民用上及时水。斗长在灌溉用水前,及时与上一级渠道联系,确定放水时间及流量,负责把水配到每个用户。

    3、及时足额,公开透明。斗长在配水到户的同时,负责落实“三公开一到户”,确保公开、透明。即:公开流量、水价和开停时间,在地头填写用水到户表,农户认可后签字盖章(一式两份)。

    4、为农户建立水费帐,实现用水管理“超市化”。每次用水完后,斗长将填写好的到户表上交乡镇水管站,微机员及时将到户表录入计算机,并为各用水户开具“夹马口引黄局用户水费收据”。

    5、张榜公布到户表。斗长将水费收齐后上交乡镇水管站,并将到户表统一张贴到村水务公开栏内,接受群众监督。

    6、公开查询,增加用水透明度。每次用水结束,用水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话水费查询系统”查询任意农户本季所用水量及所交的水费。同时,还可以通过设在乡镇水管站的“触摸屏水费查询系统”查询更详细的用水信息。

    7、依法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灌溉用水期间,24小时接受农民用水咨询和群众信访,协助“公安水政科”查处水事案件,规范涉水人员行为,维护农民用水的合法权益。

    (八)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管理是灌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档案实行“统一领导,分块管理”,即全灌区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各部门设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局对灌区的全部档案实施综合管理。明确各单位负责人是各部门档案资料鉴定、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员工都是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者。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灌区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灌区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开票到户”、水费查询和水量科学调度,因此电子档案的保存也是档案管理中重要内容。电子档案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并由计算机识别、处理、传输、存储在介质上的以数字代码记录的信息资料。

    加强灌区电子档案保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各科室(单位)电子档案整理工作要确立专人负责。全局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维护由信息中心负责管理。

    2、选择通用性强、容量大、寿命长、读取速度快的介质建立电子档案。对电子档案载体及内容进行可读性检测和维护,可采取备份、转录等方式,以保证电子档案资料存储和输出的可靠性。

    3、适时转换相应的电子档案格式,使其始终保持同新技术的兼容性,以保证电子资料的可读性,为灌区管理提供依据。

    4、把电子档案储存介质保存在具有防潮、防磁、防静电的专用柜中,控制好温度、湿度,延长电子档案的使用寿命。

    5、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密制度,确保电子档案在利用过程中资料内容与载体安全完整。

    (九)科学考核管理体系

    建立考核体系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运行及管理中存在问题,不断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

    对水经营实体考核坚持“考核项目多元化,各项指标数字化、操作手段现代化、整体运行规范化”的原则,全方位进行量化考核。具体考核指标制定,每年根据近三年实际运行发生的指标情况,在其平均值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办法制定。

    考核办法:

    1、对泵站供水的可靠性、单方水指标及渠道“千方水公里损失”系数一灌季一结算,达不到规定指标罚其多耗部分15%,节约奖其节约部分的65%。

    2、对干、支渠工程维护实行打分评比制考核。按照工程管护标准及考核细则,每项总分为5分。一项打分低于3分者扣看护工资5%;
    三项低于3分扣20%,连续三项不合格者扣50%,并进行整改。斗渠验收连续三项不合格者,建议斗管会免去斗长职务。

    3、行政管理单位人员考核根据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及工作量化年末全局统一评比。

    4、综合评价指标考核年末采用纵向对比法对灌区年社会总产值及投入、产出进行对比分析,做出客观评价。

    主要考核指标:

    1、泵站考核指标

    (1)泵站提水量。根据管理局下达任务进行考核。

    (2)供水灵活性。及时调整流量大小,做到按需供给。

    (3)供水充足性。满足干渠用水需求,保证足额供给。

    (4)供水可靠性。确保及时、稳定、高效供给。

    (5)单方水成本。主要对单方水耗电、单方水维修费指标进行考核,实行超“罚”节“奖”。

    2、渠道考核指标(1)渠道引水量。根据管理局下达引水任务考核。

    (2)输水效率。主要考核“千方水公里损失”系数。

    (3)向下一级渠道供水稳度及灵活性、可靠性、公正性。

    (4)渠道维护水平。

    (5)建筑物的灵活性、可靠性(节制闸、分水闸、量水槽)。

    (6)运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

    (7)内部管理制度是否规范、健全。

    (8)沿渠道路的可用性。

    3、行政管理单位考核指标

    (1)工作目标。是否完成管理局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制情况。

    (2)规范化建设程度。主要包括出台规章制度条数、各种资料、帐表、档案管理水平和职工书面文字质量等。

    (3)工作量。对不同岗位工作量大小进行考核(职工工作量化记录表)。

    (4)落实政策情况。能否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贯彻和执行管理局规章制度及重大决定情况。

    (5)职工培训教育程度。根据全年举办职工培训次数,参加人数、职工综合考评成绩结果评定。

    (6)全年工作综合测评。听取职工意见,进行满意度测评。

    4、财务分析指标

    (1)供水成本分析

    (2)成本结构分析

    (3)水经营实体运行成本分析

    (4)行政机构运转费用分析

    (5)生产经营与行政费用对比

    (6)工资及奖金对比分析

    (7)设施维修费对比

    (8)水费回收率分析

    (9)运行成本与批复水价分析

    (10)单方水财务收益分析

    (11)人力资源运营能力分析

    (12)财务分析结论

    5、综合评价指标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和劳动力收入

    (2)灌区亩产值

    (3)灌溉水生产率。即泵站提1m3水在灌区所增加的农产值。

    (4)用水定额

    (5)灌溉成本

    (6)单位功率效益

    (7)灌溉水费生产率。即农民花1元钱水费在灌区所产生的效益。

    (8)年灌溉水利用率

    (9)灌区保证率

    (10)员工队伍

    五、成效

    近年来,通过九个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工程设施能力增强,灌区服务水平提高,各项指标不断创新,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环境改善做出重要贡献。

    1、农民收入增加

    随着水源得到保障,泵站能力增强,灌区服务水平的提高,农民用上了及时水、放心水。2007年调查,灌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7498元,是运城市同期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388.9元)的2.2倍,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坚强后盾。

    2、基础设施能力增强

    1998年以来,总结多年来与黄河打交道的经验教训,创建了吴王浮体泵站,解决了泵站水源问题。完成夹马口泵站、小樊泵站改扩建工程,新增两台机组,提水能力由1998年9.5m3/s提高到现在23.2m3/s,灌区实灌面积由1998年的1.23万ha(18.5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1万ha(31.5万亩)。斗口以上水利用系数由0.70提高到0.82。水费收入从1998年以来持续100%,由1997年102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276万元。工程固定资产由原来的4049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4亿元。

    3、职工队伍稳定

    随着灌区效益的正常发挥,职工人均年收入由1998年的3300元增加到2008年的24059元。1998年以来,共吸纳中等专业院校学生57人。目前,全局人员599人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20人,助理工程师45人,技术工人228人,工人184人。由于条件改善,待遇提高,使过去不起眼的单位变成现在人们都羡慕的好单位。

    4、社会效益显著

    经调查计算,工程运行四十八年来(1960-2008年),灌区农业总产值达到78.5亿元(临猗灌区),其中纯水利经济效益31.4亿元。2007年,临猗灌区内农业总产值7.1亿元,单方水增产值15.45元。2006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灌区快速评估认为:“灌区整体灌溉效益,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率在同类引黄灌区较高,居亚太地区领先地位”。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末级渠系管理不规范

    虽然灌区建立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但发展不平衡,管理水平低,缺乏管理政策。

    2、水价改革不到位

    因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灌区现执行水价仍不到成本水价,遇到丰水年份灌区工程维护及人员工资无保障。建议政府给予差额补贴。

    3、末级渠道投入不足

    现末级渠道防渗率40%。浇地难,成本较高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斗渠改造仅靠农民投资困难大,速度慢。建议国家加大这部分投资。

    面对新形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水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中肩负的历史重任。在未来灌区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必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认真领悟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进一步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水的生产率。

    今后工作中,我们要把国内外一些更科学、更先进、更适合夹马口灌区发展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引入到管理中,使灌区发展更快、效益更好,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五年内,争取新增灌溉面积1.33万ha(20万亩),斗口以上渠道利用率达到83%,末级渠道利用率达到95%,灌区年灌溉水利用率达到70%,灌溉水生产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努力创建环保、文明、富裕、现代化灌区,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山西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局长

        
    相关热词搜索: 山西 灌溉 现代化 实践 学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