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浅谈公司治理绩效的度量及实现

    时间:2020-11-10 08:02: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大多数研究中都存在将“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混淆的情况,特别是在公司治理绩效的度量上直接采取反映公司管理绩效的有关指标,这样就不能科学、深入地研究公司治理问题。文章试图从区别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角度入手,进一步探索公司治理绩效度量指标的选取和公司治理绩效的实现。企业需要在公司治理绩效的度量指标中引入股东剩余索取权份额最大化指标,并重点考虑公司薪酬制度这个在实现公司治理最大绩效中的要点的具体选择,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局限条件进行选择。
     
        关键词:公司治理绩效;
    度量;
    实现
     
        一、引言
     
        公司治理问题是当前管理层、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关系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就是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的建立和完善,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成和完善。改善公司治理的前提是明确公司治理的真正内涵和绩效的度量,要想真正明白公司治理的真正内涵,就得搞清楚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区别。目前学术界在研究公司治理的问题上,或对公司治理的内涵不清楚,或认为反映治理绩效的数据难以获得,因此公司治理绩效的度量只采用公司管理的绩效指标,这这是不够的。本文将不同的公司治理安排视为不同的合约安排,从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区别这个角度,理清公司治理的真正内涵,并由此出发,进一步探索公司治理绩效度量指标的选取和公司绩效的实现。
     
        二、有关文献
     
        OECD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公司治理”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在我国,理论界对公司治理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吴敬琏、林毅夫、李维安和张维迎的观点:
     
        吴敬琏(199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各自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
     
        林毅夫(1997)认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并随后引用了米勒(1995)的定义作为佐证,他还指出,人们通常所关注或定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指的是公司的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
     
        李维安和张维迎都认为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李维安(2000)认为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张维迎(1999)的观点是,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与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广义地讲,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些问题,并认为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
     
        可以看出,公司治理实际上要解决的是由于公司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外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Jensen、Meckling,1976);
    控制性投资者和其他分散投资者之间(Shleifer、Vishny,1997;
    Pagano、Roell,1998)。
     
        三、公司治理的目标及实现途径的分解
     
        由上可以看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有着显著的区别,公司治理主要解决的是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而公司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但是公司管理还隐藏着一个目的,因为公司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全体雇员特别是管理层,所以公司管理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全体雇员特别是管理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既有共同的目标,又有相互冲突、对立的目标。
     
        从本质上看,公司治理要实现的目标是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公司管理要实现的目标是雇员利益的最大化。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是对立的。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所有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安排,都必须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为了分析的方便,可以将实现途径分成两步:第一步是实现公司价值(效益)最大化,第二步是在和公司的雇员就公司利润进行分配时股东取得尽可能大的份额。这里面的困难在于:公司价值和雇员所得有着某种正相关关系,即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剩余索取权份额最大化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这样,最优的公司治理选择就变成了经济学中经典的权衡、选择问题。
     
        四、公司治理绩效度量
     
        从以上对公司治理绩效实现途径的“两步走”分析,可以设置两类公司治理绩效度量指标:
     
        (一)公司价值最大化指标
     
        该指标包括公司资产账面价值和市值两部分。公司资产账面价值可以采用目前通行的财务指标,但考虑到公司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风险问题,所以除了净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外,还要加进流动性指标。公司市值对上市公司来说,要采纳一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市值作为衡量指标,以平滑市场而非管理因素对公司市值的影响;
    对非上市公司而言要参考同类上市公司的市值加以确定。
     
        (二)股东剩余索取权份额最大化指标
     
        该采用当期新增股东权益(净资产)与当期雇员所得的比率作为衡量指标。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公司资产的价值,还得赋予不同的资产以不同的权重,如现金的权重要高于应收账款的权重。即在确定上述两类指标的时候更多地采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而不是财务会计的方法。
     
        五、公司治理绩效的实现
     
        (一)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原则
     
        1、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一是实现公司资产的收益最大化,通过激励来实现,主要是薪酬制度。二是防止公司资产受到损害,通过监督和制衡来解决,主要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的相关制度安排。三是实现对公司价值的真实计量和评价:要通过财务信息考核和披露机制、引入外部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机构来实现。
     
        2、股东剩余索取权份额最大化的实现:实际上在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机制中确定了薪酬制度之后,就已经决定了股东剩余索取权的份额。
     
        由于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剩余索取权份额最大化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所以公司治理绩效最大化的实现必定有一个最佳点。
     
        (二)公司薪酬制度的具体选择
     
        公司治理问题本质上是合约安排问题,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类似于地主和佃农的关系,可采取固定、分成、雇员薪酬固定这3种合约安排。但是公司治理问题比地主、佃农的关系复杂,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司的资产和土地有所不同,公司的资产容易被侵占而土地不容易被侵占,所以相比之下公司治理多了一些制衡、监督机制的安排。二是公司收益的评估比土地产出的评估更加复杂,因为公司雇员更容易隐瞒公司的收益。
     
        在对未来收益的度量上,所有者和地主是一样的,都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难以度量的问题,所以都以选择分成的合约为好,但是公司首先要解决雇员化公司收益为个人收益的问题(如压低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自己在暗中索取回扣或其他利益),地主则不需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地主和农民分成结算的基础是土地的产出,在结算之前,不存在将土地产出销售再按销售收入结算这个环节)。如果公司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固定合约。
     
        考虑到雇员的稳定预期和预算集情况,期权比花红更有激励作用,因为花红的比例不固定,而期权具有稳定预期;
    同时期权的实施有利于减少在职消费,因为雇员的预算集扩大了。
     
        总的来说,采取何种合约形式应该看相应的局限条件,即公司的具体情况,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公司治理不能搞一刀切,国家在有关立法上不能规定得过细,只宜做一些通用的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的公司治理安排交由各个公司根据自己的情况相机而动。
     
        参考文献:
     
        1、Jensen,M,Meckling,W.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
        2、Shleifer,ishny.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2).
        3、Pagano,Marco,Roellm,Ailsa.The Choice of Stock Ownership Structure:Agency Costs,Monitoring,and the Decesion to go Public[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2).
        4、刘汉民.所有制、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J].经济研究,2002(6).
        5、严若森.公司治理成本的构成与公司治理效率的最优化研究[J].会计研究,2005(2).
        6、孙班军.集团公司竞争力:评价理论、方法与案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7、许江波,齐明.公司治理的演进和管理会计的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9).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度量 浅谈 公司治理 绩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