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赞美佛寺现代诗歌

    时间:2020-10-26 08:19:4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赞美佛寺的现代诗歌

     篇一:2010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来源:

      1.《寡人之于国也》中,通过类比法阐明论点的论据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不违农也,谷不可胜食也

      2.《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

      A.自我反思 B.深入浅出

      C.例证典型 D.旁征博引

      3.用韩愈“惟陈言之务去”的名言,来阐发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4.下列文章中,塑造了悲剧英雄形象的是()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马伶传》

      5.《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是()

      A.“食其所爱之肉” B.“抽矢射佛寺浮图”

      C.“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D.“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6.《种树郭橐驼传》中,用“长安豪富人”“皆争迎取养”写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这种表现手法是()

      A.侧面烘托 B.对比反衬

      C.象征暗示 D.类比显现

      7.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

      A.《秋夜》 B.《香市》

      C.《爱尔克的灯光》 D.《都江堰》

      8.下列出现于《纪念傅雷》中的词语,用以表现傅雷性情刚直的是()

      A.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B.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C.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

      D.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10.《湘夫人》开头所展现的特定情境是()

      A.朝夕厮守 B.如约而至

      C.不期而遇 D.期而不遇

      11.下列诗歌,属于田园诗的是()

      A.《蒹葭》 B.《陌上桑》

      C.《饮酒》(其五) D.《秋兴八首》(其一)

      12.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A.奔放雄奇 B.沉郁顿挫

      C.平易晓畅 D.清朗俊爽

      13.杜牧《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归的诗句是()

     A.云外惊飞四散哀 B.长门灯暗数声来

      C.岂逐春风一一回 D.水多菰米岸莓苔

      1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借景抒情的特点是()

      A.以乐景写哀,愈显其哀 B.以哀景写乐,愈显其乐

      C.以哀景写哀,倍增哀痛 D.以乐景写乐,倍增欢乐

      15.闻一多《一句话》的创作年代是()

      A.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 B.1922年作者赴美留学前

      C.1925年作者海外归来后 D.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16.徐志摩《再别康桥》节奏流畅,音节顿挫,韵律和谐,体现了诗歌体式的()

      A.对称美 B.绘画美

      C.音乐美 D.建筑美

      17.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车”的象征意义是()

      A.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B.历史中国负重缓行

      C.传统农具效率低下 D.旧式农业停滞不前

      18.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是一首()

      A.爱情诗 B.政治诗

      C.送别诗 D.悼亡诗

      19.契诃夫《苦恼》中,能够听姚纳诉说烦恼的是()

      A.军人 B.青年

      C.马车夫 D.小母马

      20.《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是()

      A.诙谐幽默 B.平易素朴

      C.清新优美 D.雍容典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吃饭》的艺术特点有( )

      A.长于演绎 B.善于类比

      C.旁征博引 D.妙喻联珠

      E.幽默风趣

      22.《秋夜》所写的动植物中,被作者赋予了象征意味的有( )

      A.枣树 B.蝴蝶

      C.小粉红花 D.小青虫

      E.蜜蜂来源:

      23.下列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

      A.屈原《湘夫人》 B.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C.白居易《长恨歌》 D.杜牧《早雁》

      E.贺铸《鹧鸪天》

      24.下列诗词,借秋景抒情的有( )

      A.陶渊明《饮酒》(其五) B.李白《行路难》(其一)

      C.柳永《八声甘州》 D.李清照《声声慢》

      E.辛弃疾《摸鱼儿》

      25.下列选项中,对《婴宁》评述正确的有( )

     A.天真爱笑是婴宁的自然天性

      B.作者对于婴宁的自然天性赞赏有加

      C.迫于社会规范的约束,婴宁“矢不复笑”

      D.作者对婴宁的性格转变由衷赞赏

      E.婴宁性格的转化意味着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顺应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弃甲曳兵而走 走:

      27.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28.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29.食以草具 草具:

      30.何兴之暴也暴:

      3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他植者:

      32.侣鱼虾而友糜鹿 侣鱼虾:

      33.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把式:

      34.夕济兮西澨济:

      35.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 了然无闻: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圣雄甘地就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在他看来整个产业革命都要不得。也许你永远没有机会真的遇见一位抱有这种见解的人,因为在西方国家里大多数人都把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视为当然。但是如果你想弄确实你同意这种流行的看法乃是正确的,那么一个好办法就是设想一下甘地为了反驳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而可能提出的论据,从而检验一下你自己想到的证据。

      A.这里提出的避免愚蠢见识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指出其中表示虚拟语气的词语,说明其表现作用。

      37.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箫声?

      B.这里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C.箫声描写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基调?与文章的下文有何联系?

      38.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A.概括这段文字两个层次的内容。

      B.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的“长宜子孙”?

      C.说明其中排比句三个分句共同的语序特点。

     39.阅读戴望舒《雨巷》中的两节:

      她是有来源: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A.“默默彳亍着”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B.从这两节诗歌看,“她”与“丁香”有何相通之处?

      C.简要说明这两节诗的意境美。

      40.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谁也没看起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A.这里主要运用了何种人特描写方法?

      B.为什么说这段描写具有欲扬先抑的特点?

      C.作者写老人“脑门亮,眼睛亮”,在情节发展上起到何种作用?

      五、作文(30分)

      41.以“感受和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考前密押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A 6.A

      7.B 8.C 9.C

      10.C 11.B 12.A

      13.D 14.A 15.B

      16.C 17.C 18.B

      19.D 20.D

      1.[解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出自庄子的《秋水》一文,是作者“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思想认识的体现。答案为B。

      2.[解析]《咬文嚼字》一文借韩愈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一例,来说明斟酌文字与表达感情的关系。答案为A。

      3.[解析]《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从而得出“人

     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的人生基本理念。答案为A。

      4.[解析]《咬文嚼字》一文,论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是一篇文艺专论。《散文创作谈》是秦牧的作品,文体也是文艺专论。答案为D。

      5.[解析]庄子以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为例,发出“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的感叹,从而阐明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道理,是例证法论证方式。五帝、三王等人是同属“自多”者,因此B、C、D项错误,答案为A。

      6.[解析]《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展现了冯谖的报效知己、深谋远虑和孟尝君的礼贤下士,但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孟尝君的政治地位是如何得到巩固的。即答案为A。

      7.[解析]文中以南霁云抽刀断指、抽矢射塔描写了他嫉恶如仇、忠贞刚烈的性格特征。C、D项是张巡所为。答案为B。

      8.[解析] “胡服”是不同于汉族服装的服饰;“骑射”也异于兵车布阵,赵武灵王欲“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变革。答案为C。

      9.[解析]《先妣事略》以母亲生前琐事刻画了母亲形象,B、D项错误。以母亲娘家等“外人”的行为表现等来写母亲的特征,属于烘托表现方法。答案为C。

      10.[解析]本文借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标榜了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即“看月而人不见其看风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A、B项指“凑热闹”的俗气,D项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答案为C。

      11.[解析]“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A项是“昏暗灯光”的象征意义,D项是“我的心灵的灯”的象征意义。答案为B。

      12.[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风格婉曲;从思想上说,境界深远,意在言外。答案为A。

      13.[解析]诗文开头,以罗敷的服饰,及行者、少年、耕者等人对罗敷的美貌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罗敷美貌,其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侧面烘托。答案为D。

      14.[解析]A项中作者借“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行为举止,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B项喻仕途艰难,C、D项借典表达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答案为A。

      15.[解析]杜甫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内容深厚博大,表现手法蕴藉沉著,从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答案为B。

      16.[解析]“旧栖”指生者所住,“新垅”指死者所葬,“两依依”则指出作者与亡妻之前的深情早已超越了生死。A、B项描述丧妻之痛,D项是对亡妻的怀念。答案为C。

      17.[解析]“火山”隐喻民众,“火山爆发”隐喻民众的革命风潮。D项是“霹雳”的象征意义。答案为C。

      18.[解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每节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通过这些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的真挚感情。答案为B。

      19.[解析]《苦恼》一文借写马车夫姚纳无法诉说自己内心苦恼而最终只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

      21.BE 22.BC

      23.BD 24.ACDE

      25.ABCDE

      21.[解析]本文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

     篇二: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兰州一中2015-2016-1高三年级

      9月月考试题

      语 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

      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

      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

      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 .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

      D.军民不能自养者 养:疗养 .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B.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C.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D.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叫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南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4分)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4分)

      (2)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3分)

      (3)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3分)

      (4)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6.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7.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 ,

      。

      (2)《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3) 《论语》中孔子说:“ , 。”论述了学习与思

      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4)庄子《逍遥游》中用“ , ”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

      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②①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爱书之人范用

      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

     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

      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

      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们铺路的篇三:《枫桥夜泊》诗与寒山寺

      《枫桥夜泊》诗与寒山寺

      (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城外一座小寺,自从张继此诗流传之后,成为一处名胜古迹。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盐铁判官。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26家的诗132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余首,其中可能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说:“张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余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写下的千古绝唱。他中了进士后,倒没有写出什么好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后来被收入《唐诗三百首》,才使这首诗传诵于众口。我们知道,《全唐诗》收录2300多位诗人的42000多首诗歌!诗作能被收入《唐诗三百首》着实不易。

      对《枫桥夜泊》诗,曾有诸多疑问。关于这首诗的诗题,就有人产生了怀疑。有人说,如果张继的船就停泊在寒山寺外枫桥下,那么他听到的半夜钟声,一定就从岸上寺中发出,为什么他的诗句说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而且这钟声是“到”客船呢?《中兴间气集》选此诗,题为《夜泊松江》,应是此诗的原题。诗中第一句“乌啼”,有人以为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此句中的“霜满天”,有人说,“霜,不可能满天。”

     但 庾信《和裴仪同秋日诗》曰:“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杜甫《季秋江村》诗曰“渭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看来,“霜满天”似可理解为“满地是霜的深秋天气”。对第二句的“江枫”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江,指寒山寺大门西侧的江树桥;枫,即枫桥。喻守真编著《唐诗三百首详析》谓,“霜满”、“江枫”,隐指时令为秋。陈新注《唐人绝句选》则谓,“江枫”,水边的枫树,枫叶经霜变红,和渔船上的灯火都是鲜明的色彩。“江枫”或是双关语。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 “江枫”已成“江村”。诗句中的“愁眠”,有人说是苏州的山名,但清人毛先舒说,“后人因张继之诗,始改山名愁眠。另外,对最后一句中“夜半钟声”,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他以为三更半夜,不是打钟的时候,故诗句虽佳,却不符合现实。对于欧阳修的看法,许多人都不同意。且看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皇甫冉诗:“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宋代范元实又从《南史》找到半夜钟的典故。《石林诗话》又证明南宋时苏州佛寺还在夜半打钟。清初孙枝蔚《枫桥》:“依旧钟声夜过半,谁知张继善吟哦?老夫独少诗中画,始觉平生怨愤多。”说明直到清代,寒山寺仍半夜鸣钟。看来,大家欧阳修也有疏忽的时候。

      张继借寒山寺使他的诗作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寒山寺因《枫桥夜泊》诗而驰名。可谓“诗以寺传,寺以诗名”。寒山寺内还珍藏着宋代、明代、清代、民国年间以及现代文人学者写的枫桥夜泊诗碑。由清代经学家俞樾(曲园)写刻了一块诗碑,保存完好。俞曲园这块碑正面写张继诗,后附跋语三行。这块诗碑极为中外人士所珍视,拓本流传甚广。日本旅游者,来到中国,必去寒山寺观光,顺便买一张俞曲园写的诗碑拓本回去作纪念。诗碑中还有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30岁时用行草书写的《枫桥夜泊》诗。2005年11月苏州著名书画家与寒山寺僧众共同举行弘法联谊活动。活动中,寒山寺法祖和尚性空长老为大家作了开示,书画家们为寒山寺题字、作画。这是颇具品位的活动,但是似乎并未留下令世人注目的佳作。

      寒山寺位于苏州阊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来在唐代贞观年间,这里来了两位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为“寒山寺”。传说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后来被人识破,两人就双双乘鹤而去。又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东渡日本,

     到了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

      寒山寺景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古寺即寒山寺。古桥指寒山寺两侧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枫桥,即张继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这两座桥。古关指大运河和上塘河交汇处的铁铃关,建于1557年,为明代抗击倭寇的关隘,城楼雄伟,现设抗倭史迹陈列室。铁铃关、浒墅关、白虎关是历史上有名的"苏州三关"。古镇就是枫桥镇,粉墙黛瓦,一派姑苏水乡风光。古运河即开凿于隋炀帝时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从寺前流过。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也增加了寒山寺的知名度。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1978-1982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从事歌曲创作,至今已在大陆、台湾、香港等数十个唱片公司录制出版歌曲作品约两千首,其中作曲约两百首。《涛声依旧》是陈小奇最好的作品。好处并不在他化用了唐诗《枫桥夜泊》,而在于他注入的现代质问:“今天的你我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在当今泛滥“爱得死去活来”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其语言的品位显得格外脱俗而淡雅。

      寒山寺的钟,历来受到诗人们的题咏,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相传张继诗中所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友人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在日本明治38年由小林诚等一批工匠精心铸成一对青铜钟,一口留在日本观山寺,一口送来苏州寒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在日本,苏州寒山寺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除夕寒山寺聆听108响迎新年钟声活动是苏州经久不衰的活动。唐代大智禅师怀海创立“百丈清规”佛教典仪中规定在晨昏二时鸣大钟108声,以“觉醒百八烦恼之迷梦”。

     “洪钟初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根据我国佛教经典和风俗,108响钟声有3种含意:第一种含意是因为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五天为一候”),把12、24、72相加正好是108,既代表一年,又符合108种烦恼之数。所以要听108下钟声,表示回顾旧岁,迎接新春的意思。第二种含意是表示对佛门108位长老的怀念。第三种是说人生祸福相依,沉浮无常,一年中有108个烦恼,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所以敲一下钟声能除去一个烦恼,敲108下,就除尽所有烦恼。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

     钟108响,最后一个钟声正好是新年零点开始。除夕钟声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人士。

      我虽无缘聆听寒山寺除夕钟响,但心中回荡着神圣而悠扬的钟声,诚心祝愿普天下苍生新岁平安、吉祥!

      1 / 1

      1 / 1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