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0-12-17 09:45: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亚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 要: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准则;
    相关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8—0017—02
    1 公允价值的概念
          财政部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在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表现为资产的市价;
    如果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类似的资产活跃市场的市价就是公允价值;
    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时,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是一种公允价值。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内涵看,有以下特征:
    1.1 动态性
          同一交易在不同的时间发生,其价格的公允性可能不同;
    同一交易虽然在同一时间,但由于交易地点不同,其价格的公允性也会不同,这就是公允的动态性。公允价值计量是对会计信息的动态计量,它使得会计信息能更及时、全面地反映真实的经济环境及其变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因此,动态性是公允价值计量最根本的特征。
    1.2 相关性
          公允价值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它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其对预测和决策的相关性毋庸置疑。
    1.3 决策有用性
          从决策的角度看,由于公允价值是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所以其决策价值要明显优于历史成本。通过公允价值的动态计量,既为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决策信息,又可以全面反映管理层的决策水平。
    2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背景和过程
          进入21世纪后,公允价值作为一项重要的计量属性,大有取代历史成本之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美国会计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得到了诸多应用,其影响随着国际会计准则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学习和借鉴,逐渐影响了这些国家自身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也陆续颁布了一些具体的会计准则,也把公允价值计量摆到了重要位置,但在2001年财政部发布实施的一项修改准则中,其主要修改方向就是尽是避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然而,随着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又成为我们所应面对的重要问题。2006年初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的最主要的变化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应用中的“一波三折”突现出人们对该计量模式的陌生和怀疑。人们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合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经济环境。这次会计准则改革的方向是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市场化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在股权分置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出台的,是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国际化是加入WTO后的要求,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趋同。从发展的趋势看,应用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的必然趋势。
    3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一直以来很难同时得到满足。有的学者反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因为认为公允计量会牺牲可靠性满足相关性。就市场可观察到的现行价值而言,相关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是必备的条件。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虽然在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时,也可以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公允价值,但现阶段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信息都很缺乏,判断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一种计量方式若要有用,决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
    3.2 可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现值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专业技术高超、诚信的评估师队伍,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变得相对复杂,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才能完成。从我国现状看,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运用尚难以适应。
    3.3 盈余管理问题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这将改变现在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升值收益的情况;
    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不仅将增加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同时也将影响当期损益。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结果可增值也可减值,而不再采用现行的单边调整减少资产价值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可能使证券性交易投资较多的公司,其股本“账面富贵”,也将反应在当期业绩中。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仍然是一个难点,公允价值很多时候是估计的结果,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由于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不同主体的利益,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避免像以前再次成为企业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3.4 税收问题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带来了税收上如何衔接的问题。如公允价值模式会大大增加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又如收益的税收问题是公允价值会计中一个很实际而且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目前市场普遍关心企业在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调增的留存收益在税法上是否需要征税,以及未实现收益是否征税等。如果要为尚未实现的收益付税,企业可能面临不得不出售某些资产来缴税的问题。再如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由于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或进行摊销,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应交所得税。
    4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对策研究
    4.1 选择性地使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使用范围
          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仍然是比较有限的,只有在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的项目,才可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准则制订机构的考虑是: 公允价值应当是可以可靠取得的,主观性较低,如企业合并准则中,对于非控制的企业合并规定采用购买法,在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的情况下,各项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其公允价值入账,并可能确认商誉或负商誉,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仍采用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
    房地产也可能按照公允价值计价,部分金融资产也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对于生物资产和待出售的非流动资产就没有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笔者认为适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手段是可取的,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存在比较成熟交易市场的资产计量,如有价证券、汽车、房地产等长期资产;
    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利率基本能够可靠确认的会计要素的计量,如速效租赁的资产、期限较长的赊销收入及一些长期负债等;
    其他难以用历史成本确认和计量的资产计量。
    4.2 着手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
          为了获取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各行业应着手建立行业市场信息数据库。企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通过过去的现金流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必须建立容量大、时效性强的行业数据信息,方便职业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数。
    4.3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应尽快出台准则的相关指南,并大范围开展专业培训,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此外,在加强诚信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4.4 防范操纵利润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加大、专业判断的事项增多,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的机会增大。如何限制和防止操纵利润,是准则制订机构和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所应当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有关会计信息生成规则的制订应基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保护信息使用中的弱势群体。制度安排必须合理,规则必须科学。为了防止企业为保牌与配股等动机而利用公允价值创造利润,在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制订相关指标考核时,应考虑将未实现的损益与已实现收益分别考核。同时加强对公允价值有关信息的披露,规定任何公允价值方法不仅应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及产生的收益,而且应根据相关项目进一步细分各种收益的来源和变动。其次,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借鉴美国高昂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会计造假进行严惩。
    4.5 税收协调
          从我国现阶段的税收立法看,是遵循税法与会计相互分离的原则。笔者认为,由于税法上对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强调的是收付实现制,因此,对调增的留存收益和未实现收益,估计进行征税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样如果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房地产后将使原来折旧摊销的税前扣除效应消失,对此类企业将会产生不利影响。一些房地产企业明确表示,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在税收上不利,则他们有可能还是倾向使用成本模式。因此,有关部门应加紧进行协调,尽快明确新会计准则的涉税事宜,以利于新会计准则的正常运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 谢诗芬.现值在我国会计中运用的现状与可能性分析.会计研究,2000,(11)
    相关热词搜索: 公允 价值 对策研究 我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