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英美文学论文写作开题报告

    时间:2020-09-30 09:00:5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英美文学论文写作开题报告

     【篇一:英美文学论文写作开题报告】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书 题 目 解读阁楼上疯女人的悲剧人生 学生姓名 汪小丹 指导教师李润润 职 称 讲师 研究目 的意义及国内 外研究状况和使用 前景( 附参考文献): 一: 研究目 的意义: 简 里斯把《藻海无边》 和夏洛蒂 勃朗特的小说《简 爱》 嫁接, 让《简 爱》中野兽般的疯女人伯莎 梅森脱胎换骨, 变成了 《藻海无边》 里美丽善良、 单纯脆弱、 奋不顾身执著追求真爱的安托瓦内 特。

     简 里斯颠倒了 夏洛蒂 勃朗特在 《简 爱》中的视角 , 把伯莎 梅森放到了 舞台的中心, 给她注入生命的活力和一个明确的身份, 让 疯女人 走出阁楼, 让她处于舞台中心, 讲述了 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研究这个的目 的是希望读者可以从不同 视角 , 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看待人和物, 通过结合《藻海无边》 和《简爱》 这两部小说, 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使得读者更好深入地了 解《藻海无边》 和《简爱》 中疯女人是怎么疯的, 从来使读者具有自己的思想, 而不是作者给予的片 面观点。

     以往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从单个方面详细研究导致安托瓦内 特悲剧原因, 而本文着重全面研究导致她疯癫的原因, 不仅从父系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分析, 还试图从性别, 性格, 名族, 历史, 文化, 自 身因素等角度分析, 对鼓励读者看书时应持有多 重和全面的视角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 国外研究状况 有关国外对简 里斯的研究性文章或著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有关于作家简 里斯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主要有: elaine savory: jean rhys; sanford sternlicht: jean rhys; joy castro : jean rhys; sylvie maurel: jean rhys;在研究简 里斯的短篇小说方面的文章有: thorunn lonsdale: displacing theheroine : location in jean rhys s short stories let them call it jazz , mannequin and i used to live here once 有关于研究简 里斯的《藻海无 边》 的主题方面的文章和著作主要有: maria olaussen: jean rhys s constructionof blackness as escape from white femininity in wide sargasso sea;friedman, : jean rhys: a critical study; 在研究简 里斯的《藻海无边》 和夏洛蒂 勃朗特的《简 爱》 之间的关系的文章有: michael thorpe: the other side :wide sargasso sea and jane eyre; 在研究艺术手法上的研究文章有: sue thomas:the worlding of jean rhys: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world literature;joyce carol oates: romance and anti-romance: from bronte s jane eyre to rhys s wide sargasso sea; caroline rody: burning down the house : therevisionary paradigm of jean rhys s wide sargasso sea. 三: 国内 研究状况 到目 前为止, 搜索到的有关《藻海无边》 的博士论文是北京外国 语大学 2006年张峰的博士论文《他者的声 音吉恩 瑞斯西印度小说中的抵抗话语》 以及其学术论文《 属下 的声音 〈 藻海无边〉 中的后殖民抵抗话语》 和《从〈 藻海无边〉看殖民空间内 英国特质 的虚构性》; 学位论文有西南大学 2008 届刘琳的《 藻海茫茫 中的身份和创伤》; 徐州师范大学刘须明的 《论简 里斯和她的 〈 藻海无边〉》;哈尔滨学院李媛媛的《试析〈 简 爱〉 和〈 藻海无边〉 女性文学的文化特质》;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5 届李英姿的《一个颠覆文学经典的文本 论〈 藻海无边〉对〈 简 爱〉 的改写》; 东南大学 2006 届王涛《 〈 藻海无边〉 和〈 在我皮肤的城堡中〉 中的身份遗失和建构问题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届陈薇的《理性的疯狂:论简 里斯作品中的疯癫主题》; 山东大学 2006 届李立新的《简析安托瓦内 特的悲剧》; 东南大学 2007 届刘莹的学位论文《边缘人的声音 简 里斯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分院芦雪瑾的《试论〈 简 爱〉 和〈 藻海无边〉 中的两位梅森》 等。

     以上可以看出 对简. 里斯的研究大致分为对作家简. 里斯的分析研究, 对简. 里斯的《藻海无边》 和夏洛蒂. 勃朗特的《简爱》 关系研究, 对《藻海无边》 主题研究,对其写作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这五个方面。

     本文将立足于小说《简 爱》 这个文本,结合简 里斯本人的特殊身份、 生活经历、 思想倾向等, 通过对其作品《藻海无边》的研读和研究来透析作品中导致安托瓦内 特阴暗和孤独的童年生活的原因, 结婚后的安托瓦内 特和丈夫罗切斯特之间 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最后疯癫的心理因素、 地理环境因素和历史原因。

     参考文献: 外文部分 1. elaine savory. jean rhys. cambridge university. 1998. 2. friedman. jean rhys: a critical study.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79. 3. joyce carol oates. romance and anti-romance: from bronte s jane eyre to rhys s wide sargasso sea. from 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 61. 1985. 4. maria olaussen. jean rhys s construction of blackness as escape from white femininity in wide sargasso sea. the board of governors.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1993. 5. sylvie mauler. jean rhys. new york st martin s press. 1998. 中文部分 1. 陈薇. 理性的疯狂: 论简 里斯作品中的疯癫主题〔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2. 李立新. 简析安托瓦内 特的悲剧〔d〕.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6. 3. 李英姿. 一个颠覆文学经典的文本 论,《藻海无边》 对《简 爱》 的改写〔d〕.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5. 4. 刘琳. 《藻海茫茫》 中的身份和创伤〔d〕.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8. 5. 刘须明论简 里斯和她的《藻海无边》〔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9(1). 6. 刘莹. 边缘人的声音 简 里斯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d〕.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 7. 芦雪瑾. 试论 《简 爱》和 《藻海无边》中的两位梅森 〔j〕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2) .8. 王涛.《藻海无边》 和《在我皮肤的城堡中》 中的身份遗失和建构问题研究〔d〕. 东南大学 2006. 9. 张峰. 他者的声音吉恩 瑞斯西印度小说中的抵抗话语 〔d〕.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06.10. 张峰. 属下 的声 音 《藻海无边》 中的后殖民抵抗话语〔d〕. 当代外国文学 2009(1) . 主要内 容、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 主要内 容: 《藻海无边》, 是一部对英国女性小说家夏洛蒂 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e)的代表作《简 爱》( jane eyre) 进行的颠覆性改写的作品。

     《简 爱》 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是英国小说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

     读过《简 爱》 的人, 无不熟悉书中的面目 可憎、 性格邪恶、 淫荡无耻疯女人伯莎 梅森, 也有不少人都讨厌她的存在。

     疯狂的她纵火毁掉了 桑菲尔德庄园, 差点破坏了 简和罗切斯特之间纯洁的爱情和幸福, 她使得罗切斯特致残, 而她自 己最后也葬身火海, 结束了 自 己疯狂而又多 余的一生。

     出身于加勒比海的女性作家简 里斯对这部经典名著中作为反面人物的疯女人伯莎 梅森的重新解读和改写, 创作了 不朽的著作 《藻海无边》。

     简 里斯凭借对《简 爱》 的深入研究以及对 疯女人 伯莎 梅森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 及其在西印度群岛的成长经历, 充分发挥了 她的想象填补了 作品中的空白 , 在《藻海无边》 中, 简 里斯笔下的伯莎 梅森不再是魔鬼, 在她身上也没有了 令人厌恶和恐惧的疯狂和暴力。

     简 里斯以她对弱者的同 情和写作的激情还给伯莎 梅森以一个崭新的名字 安托瓦内 特, 让她保持《简 爱》 中最基本的故事表象的同时, 给她正常的思维, 还她说话的权利。《简 爱》 中那个 半人半兽 的伯莎 梅森脱胎换骨成为《藻海无边》 的女主人公安托瓦内 特 一个来自 殖民地单纯脆弱而又美丽多 情的克里奥尔白 人女子, 她走出 了 桑菲尔德庄园的阁楼, 向人们诉说着自 己在 疯癫 之前的痛苦和孤独交织陪伴的童年时代以及和罗切斯特结婚以后在西印度群岛上以满怀希望开始而以彻底失望作结的蜜月 生活, 讲述了 一个让人信服的过去。

     本文研究的就是导致安托瓦内 特疯癫的各种因素, 深究这个鬼魁祸首到底是谁, 还是在当时社会大家都是恶魔。

     二: 研究方法 资料查找法, 文献归纳法, 行为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及个人对所搜集资料的思考 三: 思路 本文第一部分是引 言, 主要介绍作者简. 里斯生活的时代背景、 其个人简介以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第二部分写这部作品《藻海无边》 和《简爱》 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从历史因素, 地理环境因素以及人物的多 重心理因素等多 方面分析导致疯女人最后被关在楼阁上的原因。

     首先, 历史因素有后殖民主义, 父权制; 其次, 地理环境因素有边缘化身份, 家庭成长环境; 最后, 心理因素有罗切斯特的憎恶和报复, 安托瓦内 特自 身越不过心理障碍以及周围黑人的仇恨和排挤心理。

     最后部分主要是对全文的总结, 强调看事情要从多 方面来分析, 不能听一家之言, 多 思考才会开阔视野, 具有自 己独特的想法。

     总体安排和进度( 包括阶段性工作内 容及完成日 期): 1. 2012 年 12 月 1 日 前完成论文的选题 2. 2012 年 12 月 31 日 前完成论文的开题 3. 2013 年 3 月 31 日 前完成论文的初稿 4. 2013 年 4 月 30 日 前完成二稿 5. 2013 年 5 月 30 日 前完成三稿, 定稿交论文 6. 2013 年 6 月 20 日 前完成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研究的意义、 创新点、 前期基础工作、 存在的难点和困难、 建议等):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领导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篇二:英美文学论文写作开题报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美集,欢迎浏览!

     英美文学开题报告(一)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 勃朗特为文学中的 斯芬克斯 。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和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和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 黑色浪漫主义 ,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 现实主义 ,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和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和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和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 黑色浪漫主义 ,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 现实主义 ,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 survey of gothic 1.1 definition of gothic

     1.2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1.2.1 historical reasons

     1.2.1.1 folklore in germantic nationality 1.2.1.2 drama in the renaissance

     1.2.1.3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1.2.2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itself

     1.2.2.1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1.2.2.2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 s gothic heritage

     2.1 theme

     2.1.1 good and evil

     2.1.2 revenge

     2.2 characters description

     2.2.1 villain-hero 2.2.2 delicate young girl

     2.3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2.3.1 terror 2.3.2 mystery

     2.3.3 supernatural

     3.emily s gothic innovation

     3.1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3.1.1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3.1.2 use of symbolism 3.1.3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3.1.4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3.2.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 (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 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1998.the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 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 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 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评论第3期.

     英美文学开题报告(二)

     论文题目:the destiny of sister carrie-an analysis of new female image in 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的命运-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

     一、 选题动机、可行性分析、意义、重点和创新点:

     1选题动机:对作者的作品比较感兴趣,而且嘉莉妹妹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在现今社会中有很多女性的生活和嘉莉很相近,可以引起共鸣。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author s writing themes. and sister carrie relatively close to real life.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many women in the life and carrie very close, can resonate.

     2可行性分析:

     (1)选题意义:反映现今社会的诸多问题,以启示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嘉莉妹妹 是西奥多 德莱塞的杰出代表作,该小说勾勒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消费主义和自然主义所展示的一幅精彩画面,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的大都市生活。reflect the many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is a lesson people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2)选题重点:对嘉莉这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影响她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分析。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character of carrie and her impact o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3)选题创新点:从侧面反映现实生活from the side of the situation reflects real life

     二、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there are not so much articles which talk about the sister carrie

     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文章并不多见,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

     三、 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

     (1)研究基础:i have read the novel before and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theme

     the novel involves ,together with we learned the novel not long before. after

     the teacher analysizes it for us carefully, i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to it.

     我以前就读过这本小说的中文版本,看完之后我对里面涉及的主题很感兴趣。加上后来我们学习了这篇小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研究方法:close-reading

     仔细读过原著并读过作者相关的自传,我是在认真细读全文的基础上写这篇论文的。

     四、 :(用英文撰写)

     a topic outline

     thsis:an adapting of traditional conception of feminine idiosyncrasy.

     1.introduction:sister carrie s desive in her hometown and in the city

     2.shows

     carrie is a new female through her three characteristics

     a.her drsive is impossible to get iable

     b.she doesn t obey noral standard any longer

     c.carrie palys a positive role in her rags-to-riches fate

     3.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factors on carrie

     a.the driving of american dream

     b.stimulation of high-consumption

     4.conclusion:analyze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s for the forming of new female

     五、 参考文献

     1sister carrie under the unconventional discourse of feminism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01期吴红云 , wu hong-yun

     2a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 carrie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 li xu

     3exploration into an insatiable character-- an analysis of dreisers portrait of sister carrie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3期高玉芬 , gao yu-fen评《嘉莉妹妹》消费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4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naturalism and consumerism represented in the novel sister carrie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4期王丹《嘉莉妹妹》时代生活的画卷

     5sister carrie - the picture scroll in the life of the time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03期伍柳 , wu liu 新女性 的背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嘉莉妹妹》

     6behind new woman --a review on sister carrie in light of feminism靳怀芳 , 胡宗锋 ,

     六、 导师意见:

     您可能在寻找开题报告方面的范文,您可以移步到开题报告频道(/ end#2) .

     [7] 明. 从《道林 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 外国文学研究, 2015, (4) .

     [8] 傅琦.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7)。

     [9] 王柯童、曾海珠. 《论唯美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j]. 中国比较文学,2015,(3)。

     [10] 张莉、刘晓茜. 《清醒的扑火飞蛾》[j]. 学报,2015,(4)

     [11] arthur symons. a study of oscar wilde. london: charles j sawyer, 1930.

     [12] george woodcock. the paradox of oscar wilde. london and new york. t.v.baordman, 1949.

     [13] karl beckson, the oscar wilde encyclopedia. new youk: ams press, 1995.

     [14] karl beckson, ed. oscar wilde: 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routledye and kegan paul, 1970.

     [15] oscar wilde, the critic as artist , the complete words of oscar wilde. london: hamlyn, 1963.

     论文题目:英国 影响

     论文语种:英文

     您的研究方向: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南京

     您的学校背景:一般重点

     要求字数:4500

     论文用途:本科毕业论文 bachelor degree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1.结构一定要清晰

     请按照附件中的论文样板写

     请按照开题报告写

     材料都在附件中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

     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来看,废名不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而且是重要的新诗理论家。他的新诗理论主要体现在上个世纪三十及四十年代在北大讲授新诗的讲稿及《新诗问答》上。废名以新诗和旧诗的对照为方法,以新诗的历时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具体诗作的选讲阐述了自己对新诗发展的独特意见。他的诗论在新诗批评史和新诗理论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研究者注意到了废名新诗理论的价值,但具体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对诗论主张的阐释和理论来源的研究上,对废名诗论总体上把握的尝试相对较少,甚至对废名基本诗学主张还有误读之处。废名新诗理论研究中还有着相当的可发掘空间。

     从论文切入角度来看,本文选择以 新诗要有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展开对废名诗论的论述及特征意义的探寻。一方面, 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是废名新诗理论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通过这一命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的把握废名新诗理论。另一方面,目前研究者们并没有对废名这一新诗命题蕴含的意义做过全面的令人信服的解释。从废名本质对新诗的定义入手研究废名诗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研究现状

     平心而论,废名的作品及理论都是相当难懂的。在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对废名的研究比较少。新时期的大陆的废名研究也是发端于且侧重于小说,废名诗论受到人们的关注更是在诗作研究之后。

     (1)基本介绍及阐释研究

     最初研究废名诗论的文章集中出现在1988年至1992年间,主要有陈振国的《简评废名诗论》、潘颂德的《简评废名论诗》、《冯文炳的诗论》以及冯健男的《废名谈诗和小说》。这些文章着眼于对废名诗论的大量引用和简单介绍上。此时 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已被当做废名诗论的核心概念提出。而且诗的内容对作者情意的依赖及散文的形式对自由语言的要求已被研究者们所认识。随后孔占奎等人对废名新诗理论的研究则是停留在对废名诗论核心概念的解释上,他们发现 诗的内容 和突然涌现的充沛诗情的关系,对后来研究有一定意义。

     (2)和中国传统诗歌(尤其是温李)和现代派诗作及诗论的关系研究

     邓程以废名诗论中对写实的强调为依据,将废名划为写实一派,且认为废名的写实主义诗论和胡适、陈独秀的理论一脉相承。这种看法自然是对废名诗论的一种误读。陈建军、江弱水则认为废名的新诗理论是对胡适理论的一种反拨和超越。

     (3)意义研究

     废名新诗理论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也逐渐被研究者们注意到。刘皓明从废名对波德莱尔精神上的继承及东方表现诗学的特殊性出发,认为废名的表现观具有捍卫表意的东方文字中心主义,对抗表音的西方语音中心主义的意义。西渡也高度了废名在新诗理论史上的地位,他认为新诗理论的完成是由胡适、废名、袁可嘉实现的。许霆称废名是 新诗现代品格的解说者 。

     (4)综合研究

     值得一提的还有何奎、陈时君、张墨研的,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张墨研的硕士论文《废名诗学研究》(2015年)。该文在将废名诗作的细读和诗论解读结合的基础上,对废名诗学的价值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张墨研从 新诗的意义和策略 创作论和诗人身份 新诗的诗质 三个方面把握废名新诗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将废名诗论放在新诗发展的历时背景中阐释废名诗学对于新诗本体建构的意义。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废名新诗理论的研究,国内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有限的。研究的不足和重复现象的使得空白点仍然存在,这也为本文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附主要参考文献

     (1)废名著作

     废名:《废名讲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废名:《废名诗集》,台北:新视野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

     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废名:《桥、桃园》,上海:出版社,2015年。

     废名:《莫须有先生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废名:《竹林的故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废名:《废名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著作类

     陈建军:《废名年谱》,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王光明:《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

     张桃洲:《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姜涛:《 新诗集 和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刘继业:《新诗的大众化和纯诗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潘颂德:《论40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年。

     王泽龙:《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王珂:《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

     杨匡汉:《中国新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吕进:《中国现代诗体论》,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年。

     杨四平:《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

     邓程:《论新诗的出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英美文学开题报告(六)

     分析《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三部曲

     英文题目

     an analysis of the trilogy of protagonist s growth in invisible man

     开题报告内容

     1. 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和意义。

     对于成长和成长类型的小说,国外学者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如《麦田里的守望者》,《棕色的姑娘,棕色的砖房》等这些成长小说都有专门对它们的成长研究的相关文章。相比之下,我国以前的文学研究则有意无意忽视了成长小说,但近年来评论界对成长小说的重视有所加强。如我国就有芮渝萍的《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专门对美国的成长小说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还有燕的《论〈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象征》对小说中布鲁斯的象征做了研究。

     国外学者对《看不见的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成长的研究还未专门涉及,国内学者对《看不见的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的民族身份以及主人公的个性觉醒方面,例如唐晓钟的《文化冲突中寻求真正的存在-拉尔夫 埃里森〈看不见的人〉创作简论》也对《看不见的人》的找寻自我及存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是关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的成长的研究却很少专门涉及。

     论文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学术性、现实性、前沿性、针对性,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研究成长类型小说的成长过程,也希望能对《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丰富对这一小说的研究。论文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在研究小说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方面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体会生活,体验社会。

     2.选题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1、在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指导教师讨论,共同确定选题,列出论文提纲,并拟采用比较法,分析法,推导论述法等方法进行论文撰写。

     2、该论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研究《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从迷惑,成长到顿悟的过程,通过分析综合总结的研究方法,试图从分析主人公认识到他自己以及所有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性以及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中成长的艰辛方面,就揭示主人公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过程的论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皆在实现提出自己对《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的见解和观点,丰富国内外对成长类型小说研究的目的。

     3.研究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业学习,具备基本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拥有所选课题需要的部分资料和相关理论书籍,校图书馆和网络有丰富的资料可查询。同时,有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能够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对于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相关文献和著作收集不足;理论理解、分析不够深刻、透彻;理论研究较为肤浅;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乏充分、全面的实践等问题。但论文尽量减少类似问题发生,尽量完善各方面。

     参考文献:

     1 ellison, ralph. invisible ma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philips, elizabeth. ralph ellison s invisible ma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7.

     3 pizer, donal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merican realism and naturali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4 芮渝萍. 美国成长小说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

     5 拉尔夫 艾里森. 看不见的人. 任邵曾译, 北京: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4.

     6 唐晓钟. 文化冲突中寻求真正的存在-拉尔夫 埃里森《看不见的人》创作简论. 南京师范大学报, 1990, 1: 107-111.

     7 周海燕. 论《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象征. 浙学报, 2006, 4: 13-16.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效果。

     论文主要试图研究《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分析,推导论述的方法,从主人公迷惑、成长到顿悟过程的三个方面,分析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和黑人青年成长的艰辛的过程,从而探究在当时社会黑人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蜕化,最终按照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要求,完成3000到5000词左右的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

     计划:起止时间 完成主要任务

     2010年10月13日 2010年10月20日 论文准备工作

     2010年10月30日 2010年11月30日 论文选题和收集资料

     2010年12月1日 2010年12月20日 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论文提纲填写

     2011年1月1日 2011年3月15日 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3月20日 2011年4月26日 修改论文并定稿

     2011年5月下旬 2011年6月 及其他工作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论文主要研究《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运用综合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主人公成长过程三部曲,并提出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性以及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中成长的艰辛。该论文写作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进行,应该完全符合论文写作规范,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顺利通过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更多信息欢迎浏览!

     【篇三:英美文学论文写作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是毕业生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模板,供大家阅读查看。

     19世纪末在欧洲出现的唯美主义思潮是最直接提倡为艺术 而艺术的文艺思潮。奥斯卡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最积级鼓吹 者,也是唯美主义文学的身体力行者。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道 林 格雷的画像》以奇特的构思,机智的语言和巧妙的象征体 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追求。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 信奉艺术至上的纯艺术理论,主张艺术高于自然和生活,是非功 利,超道德且纯形式的。此小说刚问世的时候遭到了当时的众多 的批评家的攻击,也被很多的读者所不理解。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在作者辞世后他的这部作品才逐渐被公认 为是一部很有价值的难得的作品,在不同的年代以不同的视角来 赏析作者的写作主题,会发现唯美主义的独特价值。尽管唯美主 义文艺思潮是西方近现代文化转型时期文化震荡的产物,唯美主 义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它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的先河,对唯美主义的进一步研究会有利于更好地了解 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整个作者所处的那个年代的文学价值取向。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富有特色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分析人物的内心和思想,向读 者展现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为艺术而艺术是他的一个非常独 特的写作主题。因为物以稀为贵,而他又是少有的极富有才华的 杰出作家,所以很多对文学感兴趣的同行作家或者业余爱好者们 都对他的作品作了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研究的程度和层次也 不尽相同,而且角度和观点也各有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 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能力也逐步提高,因此国内外对他以 及他的作品研究的人还是逐年增多的,研究的成果也有了质的提 高。此选题在借鉴,参考并总结了前辈的经验和对作者的生平, 作品的反复细读的基础上,经过了大量的查阅,学习以及研究, 选择了唯美主义这个视角来深入探讨作者的写作主题,其中既有 继承和借鉴也有发展。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的唯美主义艺术的倡导者,他的先前的一些经历为他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对当时资本主 义的腐朽和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种种罪恶而感到愤慨而又无能 为力,王尔德接受了起源于法国的唯美流派的文化思潮,他认为 艺术的美可以抵消社会生活的丑恶,进而成为英国唯美主义流派 的积极的倡导者。他的主要观点有三个:艺术应该游离人生;艺术 本身就是目的;艺术先于生活。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探求拓展了美 的领域和艺术表现的范围。但是唯美主义有其片面性,真正的艺 术的美是不能和思想,生活绝缘的。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林 格雷的画像》的研究对其写作主题之一唯美主义做一下探讨和分析。主要 分为对社会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情节这三方面的分析,尤 其是对主人公道林 格雷的言谈举止及所反映和暗示的内容 的分析。归纳和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手法,在提出自己的观点 的基础上揭示出作品的主题,达到研究的效果。

     在确定了此选题 之后,我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首先是对作者的作品反复品读,并 及时做好记录,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其次是搜集到了相关的可以 作为论据的资料,如《唯美主义》,《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王 尔德作品集》,《外国文学研究》等;最后,在前两个阶段做理论依 据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综合分析后得出研究此选题的个人 的结论。

     本论文主要围绕对社会背景,主人角色和情节等各个方面的细致的研究,如言语,举止,内心世界,思想等来证明作者的写 作主题和自己的选题的主旨。相对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说更加细 致了,更加注重通过侧面或者细节反映出的内涵和实质,有重点, 有步骤地分析和研究情节和人物的变化和起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