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信贷利益 [信贷关系\利益博弈与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时间:2018-12-23 12:39: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以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为参与人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农村信贷关系博弈行为和结果。研究表明:多阶段重复博弈中,声誉机制和第三方制约可以实现信贷长期均衡,解决“囚徒困境”问题。不完全信息博弈决定了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参与并最终建设成多层次、梯度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关键词:信贷关系 利益不一致 多阶段博弈 农村金融体系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55%左右,金融是现代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研究农村金融问题对于中国整体金融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的资本优化配置功能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资本优化配置的效率取决于金融体系的效率,有效和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交易成本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学者对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对农村金融现状问题的研究,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国有银行纷纷缩减县域城市规模转向大中城市的发展,导致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异常突出。在这种情形下,国内部分学者开始将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重点转向对农村金融现状及政策建议上。成思危指出,解决农村金融的问题关键点就是设计出一个考虑问题全面性和思想具有前沿性的农村金融改革方案以此来加强和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王芳认为,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成败主要在于能否有效的满足微观金融需求的问题。我国由于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所需要的是建立一个多层次、梯度化、全面性的农村金融体系来满足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2)对农村信用社体制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得出不同的观点结论。其中谢平为,信用社体制不具备真正的合作化所必备的环境,只有向商业化过渡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郑良芳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难题主要是缺乏管理信用社合作机制发展的经验,而不是合作制生存的空间问题,这与谢平的观点存在本质的区别。陈雪飞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应该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选择多元化的产权形式和制定不同的制度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做大做强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3)对农村金融信贷效率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集中于信贷资金配置的效率方面。张杰认为,在收入低的发展中国家中,政府通常在扶持农业信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们运用的低息信贷措施企图发展和壮大农业的效果却并不显著。林毅夫指出,资金配置功能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功能,由于缺乏有效率的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非常弱已然成为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朱喜、李子奈运用VEC模型来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贷分配效率的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政府为主导的信贷模式下,农村接受的来自于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入在长短期与农民收入是否增长和农村投资规模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协整,政府在下一步采取的农村金融改革问题上应重视资金投入的效率,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把农村金融改革的触角延伸到重视资金投入的效率问题上才能更好的解决。上述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现状、信用社的体制以及信贷效率上,这为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信贷市场行为和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并没有切实反映出农村金融发展缺陷的实质性问题,上述文献更多的是围绕农村信用社来分析农村金融的弊端,忽略了并不仅有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及农村金融问题中重要的信贷关系问题,本文将利用博弈从信贷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期望能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完全信息博弈分析
      (一)模型假定与变量说明 本文通过信贷市场行为构建一个博弈的基本框架:(1)博弈的参与人,即贷方(农村正式和非正式金融机构)和借方(农户),双方都会在给定情形下追求自身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并且是有限理性的。(2)农村信贷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首先存在大量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放贷,其次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自由选择适当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3)该博弈为完全信息博弈。本文对变量做如下定义:假设金融机构为N和农户为F,农户投入到农业项目上的资金全部来自于信贷交易。M:金融机构贷出的本金; r:贷款利率; i:资金回报率; c:信贷双方的交易成本,在信贷交易过程中信贷双方都必须承担此成本,且Mr-c>0。
      (二)模型分析 当金融机构贷款且农户顺利还款时,此时信贷交易可以顺利完成,金融机构可以获得的利益为A=Mr-c,而农户则为B=Mi-M(1+r)-c。当金融机构贷款但农户由于一系列原因不还款时,金融机构就要承担坏账风险,其收益为D=-M(1+r)-c,农户为E=Mi-c。若金融机构在初始阶段能够预料到农户不还款的情况,此时就会拒绝提供给农户贷款,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农户申请时要承担信贷交易成本,所以农户获得的收益为-c。当金融机构不准备贷款给农户,而农户也不准备申请贷款时,双方没有信贷关系发生,则其双方收益均为0。由分析可得,此时(不还款,不贷款)就构成了一个纳什均衡,见(表1)。由于商业性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较高,这就导致了农村信贷规模较少,进而引发信贷效率下降问题的出现,另外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农村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导致其还承担着信贷呆账、坏账问题,以上原因都使的金融机构在借贷方面始终处于矛盾之中。在完全信息单次博弈中,农户的占优策略将是获得贷款后不还款以获得其自身最大利益,而当金融机构预期到这种情况时,其最优策略则是不发放贷款,以免造成呆账、坏账问题,这样双方就陷入不合作的“囚徒困境”,使农村金融效率大幅下降,使金融不能更好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所以,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要素就是寻求科学、合理、全面的方法,走出“囚徒困境”的枷锁,使合作成为双方的最优策略,为信贷交易双方带来共赢。
      (三)多阶段农村信贷关系的博弈:声誉机制和第三方制约 在农村信贷双方进入多阶段博弈时,由于信贷博弈可以多次重复,这将会使信贷关系产生不同的结果。首先,金融机构会通过农户的借贷历史记录来决定放贷规模并引入第三方监管来约束农户的信贷行为。其次,农户也会由于重复博弈的原因,在合作与不合作之间权衡利弊得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好的社会声誉和第三方监管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带来更多信贷合作机会,金融机构与农户双方之间合作的持续性也就会越长久,反之亦然。
      (1)声誉制约机制。声誉制约机制,由于社会上的信息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其他金融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来获的农户过往的声誉情况,如果农户存在违约行为,其不仅和这一金融机构断绝交易还会通过声誉机制的传播影响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交易行为,无信用的声誉所带来的违约惩罚会让农户付出很大的代价,为防止声誉制约机制对农户自身造成不利的局面,所以信贷双方的交易会朝着双方长期的合作的局面发展。当农村金融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博弈是无限次重复的时候,农户在这一阶段的违约由于声誉制约机制的影响会在以后所有阶段受到金融组织的“惩罚性”报复,这样声誉制约机制就会制约农户的行为,提高金融组织的运行效率,但是由于现实中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并不都是无限次的重复,更多的是有限次,所以声誉制约机制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假设(r/p)y表示当金融机构贷款并且农户选择还款时农户取得的收益,(r/p)n表示当金融机构贷款但农户选择不还款时农户获得的收益,金融机构与农户的信贷行为以概率 α(0   (2)第三方制约监管机制。现实中由于信贷博弈双方金融机构与农户的行为不可能无限次地重复进行,因此,如果在有限次的情形下就必然会导致金融机构“惜贷”行为与农户违约短期行为的发生,我们只有通过引入第三方惩罚监督机制才能确保信贷合作关系的建立和执行。第三方监管机构通过金融机构支付一定的监督成本g来监管农户在信贷行为方面是否存在违约,如果发现农户违约,第三方监管机构便会根据金融机构的意愿对农户进行惩罚h,所以信贷双方合作的一个纳什均衡条件是监督成本gA,见(表2)。在信贷交易行为中,农户的选择更多的是考虑其自身利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少考虑信用环境,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管使农户在信贷交易时受到一定的约束,可以有效地提高信贷双方的信任水平,提高金融效率,使金融更好的服务于经济。但是这种均衡并不是一种最优均衡,如果引入的第三方监督成本过高便会降低金融机构的收益,降低金融机构的期望效用。双方在引入第三方惩罚性监督的情况下选择合作策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的约束和制约:当农户认为获得贷款的概率p?(p为金融机构贷款的概率)且金融机构认为农户还款的概率q?叟(q为农户还款的概率)。
      三、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美贝叶斯均衡
      (一)模型假定条件与变量定义 博弈的参与人依然为金融机构(N)和农户(F),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市场波动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农户依靠从金融机构贷款的资金M开展的某一农业生产项目,其投资回报率并不确定,假设农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分为高回报率ih和低回报率il两种,并且两者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依据逆推法,农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首先采取行动,随后金融机构根据农户的选择进而决策自己的行动。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自然因素、市场波动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构造出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为了更好的描述该博弈,运用“海萨尼转换”引入一个虚拟的“自然”博弈方(也可称为“博弈方0”),首先根据“自然”博弈方可知自己的类型即该农业项目是好的项目(G)还是差的项目(W),如果是好的项目(G),农户由于将获得高投资回报率ih所以会按时归还贷款;如果是差的项目(W)时农户会获得低投资回报率il时就无法按时归还贷款,此时就造成了呆账、坏账的现象,此时主要是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属于“非意愿”违约。由于(全部或部分)金融机构事先并不知道其贷款农户的农业项目是好的项目(G)还是差的项目(W),所以会对其本身在博弈树中所处节点的位置做出一个假设:处于左边节点的概率为P(代表好项目),处于右边节点的概率为1-p(代表差项目),它们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的一个主观判断。
      (二)模型分析 如果农户申请贷款,同时金融机构也发放贷款,此时信贷行为可以确保发生,但由于农户借贷的项目有好坏之分,所以会出现下面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如果农户借贷项目为好的项目(G)时,金融机构可以按时收回贷款并且其收益为R=Mr-c ,农户的收益为O=M(ih-1-r)-c;在农户借贷项目为差的项目(W)时,农户由于受到一系列不确定环境的影响所导致的农业项目收益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不会归还贷款,其收益为P=Mil-c,而此时金融机构则会由于无法按时收回贷款,所以金融机构的收益为Q=-M(1+r)-c。如果农户申请贷款,但是金融机构不发放贷款,在这种情形下农户需要承担的信贷交易费用为c,而金融机构由于没有发放贷款所以不会承担任何风险性,其收益则为0。如果农户不申请贷款,这种情形下金融机构也就不会发放贷款,此时信贷双方之间不存在任何信贷契约关系,双方的收益均为0,如(图1)所示。无论金融机构在信贷交易行为中是否选择贷款,根据假设条件它都要支付贷款过程中的产生交易成本c,考虑到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的呆账、坏账问题,从而可能会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期望效用的下降而放弃在农村市场的业务。由于农业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成本和低收益性的特点,那些“差项目”(预期投资回报率较低的项目)并不适合完全依靠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此时应该更多的发挥和突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依靠政府积极有效的财政补贴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域不平衡的特点,当前我国农村在社会保障、就业、医疗保险等机制与城镇差别很大,运作机制匮乏需要逐步的完善,农户的贷款动机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这就要求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补贴和扶持的力度,提高农村金融的使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信贷关系的博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囚徒困境”问题依然广泛存在,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农业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成本和低收益性,其次信贷双方都会在给定情形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降低了农村金融效率,阻碍了农村金融的长期良性发展。(2)在多阶段重复博弈中,声誉制约机制和第三方监督管理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信用缺失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农户因目光短浅的追求既得利益而选择违约所造成的农村金融的“囚徒困境”,但是现实中的有限次博弈使的信誉制约机制的作用并不大。(3)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政策性金融和财政的补贴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对金融机构功能的划分及有效界定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可以很好的解决农村信贷“不确定”因素的风险问题。
      (二)建议 (1)引入竞争机制,活跃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明确和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要打破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垄断地位,鼓励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在功能定位上,要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主导功能、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发展农业银行的主渠道功能、协调邮政银行的辅助功能、加强民间金融的补充性功能以此来推动多层次、竞争性和有效率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建立。并且在国家降低外资银行的准入门槛后,应该鼓励外资银行进入农村地区,并且结合当地金融市场的特点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于“三农”的建设。(2)建立和完善信誉约束机制和担保基金机制。通过信誉约束机制可以约束其信贷行为,有效的转移双方特别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担保基金机制主要面对小额贷款群体,它的建立从制度上有效地填补了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融资沟壑,可以满足农村不同经济水平群体对资金的需求,可以起到风险化解、分散和补偿的作用,最终可以构造一种农村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局面。(3)不断加强财政对农村金融支持的力度。区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功能范围和边界,避免因规则重叠所造成的不必要的交叉竞争所引发的金融效率下降的问题。同时为了解决农业项目所固有的不确定风险问题,需要政府制定普惠性的农村金融政策,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强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采取一系列诸如优惠税收、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等具体措施来分担涉农金融机构的风险,使它们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农村金融的发展。(4)增强农户参与农业保险意识,拓宽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讲解参与农业保险的必要性,积极鼓励农户参与农业保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防范风险的作用,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使金融机构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应充分发挥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作用,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根据实际情形推出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期权和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规避价格风险、防范自然灾害风险和套值保值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5)鼓励农村金融创新,提升农村金融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农村金融创新的核心是培育贷款零售商,解决一些较大的金融机构由于做小规模的业务而产生的成本高的问题,通过由大的金融机构来充当资金的批发商,可以起到资金的批发者和新型贷款组织行业的监督者(辅导者)双重角色,把商业银行的触角延伸到村组等最基本单元,以此来更好的服务于农村金融的建设和发展。此外,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对金融商品所表现出的地域性和层次性等梯度化要求的不同,适时的推陈出新,积极的推动农村金融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促进农村金融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村金融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王芳:《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金融研究》2005年第4期。
      [3]谢平、徐忠:《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
      [4]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争论》,《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5]朱喜、李子奈:《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信贷的效率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6]邝梅、赵柯:《我国农村信贷关系的博弈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
      [7]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蔡四平、岳意定:《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基于功能视角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编辑 梁 恒)
      

    相关热词搜索: 多层次 博弈 信贷 金融体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