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校“聋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导师负责下引入学长制

    时间:2023-01-21 15:1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刘金荣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随着各类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聋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聋人高校都在积极开拓创新,千方百计解决聋大学生就业问题,聋大学生工作室模式则是高等教育强化聋生就业技能、增加聋生就业砝码的重要举措。现实中工作室导师的配置很难满足“聋人工作室”的实际需求,以至于导师无法兼顾于教学与管理,直接影响聋生技能的提高,聋大学生就业率不高。有关研究表明,在导师制高校聋人工作室的实训当中引入“学长制”,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导师-学长制”非常适合高等聋教育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大学的导师制“聋人工作室”尝试引入学长制,提前实施师带徒的环节,可以缩短聋生入职后的学习周期,及早培养聋生职业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将优秀的聋人学长组织起来,科学安排,有组织、有计划地带动“聋人工作室”的低年级聋生,与此同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持续提升聋人学长自身综合素质,这就需要“聋人工作室”完善相关制度及运行机制。15世纪英国率先实施了“学长制”,随后在欧美高校中推广开来。直到20世纪末学长制被首次引入我国,至今仍未普遍实施。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将“学长制”引入新生班级管理,鲜有将学长制、导师制和工作室结合在一起,并融入专业学习中,更缺少在高等聋教育方面的实证研究。究其原因,一方面,院校忽视了聋生间的朋辈教育,聋文化对于聋大学生专业和技能学习所产生的正面影响;
    另一方面,聋大学生学长缺乏实战经验和指导低年级聋生的能力。

    由此,如何在高校的导师制“聋人工作室”引入“学长制”,探索出聋人高等教育更有效的运作模式,从而不断满足聋人高等教育教学需求,是聋人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新突破。

    导师制教学模式最早出现于14世纪,我们国家最先在研究生和本科生阶段的相关培养中采取导师制。通过大量导师制工作室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导师制工作室不仅有助于促进师生双方的专业技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可以优化传统模式的课程结构以及考核评价标准,助推整个专业的发展。[1]S学校的实践证明,在高校的“聋人工作室”实际运行中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不但可行,而且十分必要。首先,聋生招生规模并不大,“聋人工作室”中的聋生数量不多,导师能够负担这样的工作负荷;
    其次,“聋人工作室”的导师应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了解聋人文化,关注聋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此,便需要导师和工作室的聋生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而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课前来,课后走,一学期下来甚至很多学生和任课教师零交流。在聋大学生工作室中运行导师制却不同,首先,导师和聋生之间关系不再那么疏离,作为导师,需对其负责的聋生在学习、生活、情绪状态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导师的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会对其负责的聋人工作室的聋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次,可以将导师的专业指导与聋生实践相结合,使聋生尽早形成创新实践意识,进而结合实践培养聋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聋生加入工作室后的各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技能竞赛等活动都离不开导师悉心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一名导师除了指导多名聋生,还有繁重教学科研任务,不能确保随时与聋生联系;
    聋人文化与听人导师的主流文化差异很大;
    言语交流受阻;
    再加之师生之间存在年龄代沟,聋生与导师的沟通普遍不太顺畅,指导频次和深度方面亟待改善。

    聋人工作室的运行,基本上遵循教师指导服务和聋生自我发展的基本机制。聋人工作室的大政方针在导师的指导下展开并具体落实;
    聋生自我发展采用基于朋辈教育的学长制,目的是在教学、管理和技能培训活动中充分发挥聋生学长的主体作用。通过聋生学长的“传帮带”,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聋大学生的人才孵化,依据科学而适切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阶段培养,逐步形成了一支完备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保持聋人工作室的新陈代谢和传承,最终尽量使每位聋生都具备独立生活的个人职业、创新创业及团队协作等核心能力,成为具备一技之长的人才,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可见,聋人工作室的“导师制”和“学长制”,互相支持,密切相关,是聋人工作室才能行稳致远保障。

    另外,在高等聋教育的聋人工作室引入聋生学长制度以后,对优秀的聋生学长有针对性地实施技能强化培养,同时在实训教学中把其分到不同小组中与导师一起实施技能操作示范,导师就可以从繁重的教学事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深层次的教学研究,抑或更好地打磨专业技术。如此,聋生学长也得到更多的锻炼,实训操作课堂比以往更生动,可以有效提升聋生的学习兴趣。聋生学长和低年级聋生来自相同的文化群体,沟通交流起来更顺畅,并且聋生学长更容易洞察到导师忽略的方面,使教学变得更加贴近聋生,更容易接受,与此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关系,增强实训的效果,优化聋生的就业状况。

    在高等聋教育中,引入优秀聋大学生作为学长指导低年级聋生学习、生活、技能培训、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切合聋文化和时代特征。学长制引入高等教育的聋人工作室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导师制指导频次不足、听人导师与聋生沟通不畅等问题,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在高等聋教育的聋人工作室引入学长制对学校、聋大学生、教师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能够充分发挥优秀聋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学长制基于伙伴教育原理把聋生的个别教育与普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发挥优秀聋大学生引领作用,调动全体聋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相关研究表明,学长制在大学生工作室中运行,能更好地彼此促进,共同成长,营造积极融洽的工作室氛围。在聋人大学生工作室中引入学长制,要先努力提升高年级优秀聋生学长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水平,并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状况,使其具备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带领低年级聋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并不断完善自我。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带动低年级聋生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了解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相互成长,共同进步,在帮助低年级聋生进步的同时,自身也能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使其更加主动思考、积极自我提升,如此良性循环,协同促进。

    (二)提升整体聋生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聋大学生自主学习。这是由于聋人群体与其他类型残疾人有很大差别,聋人团体意识感强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即聋文化。聋人群体特有且相同的生活方式反映了聋人文化的客观存在。正是由于文化不同,语言不同,聋人与健听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本质在文化差异不是生理缺陷。聋人特有的语言、经验、态度等作为与主流文化区别的主要标志。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行为也具有独特性,形成了区别于听人的独特文化。而基于聋人文化而形成的身份认同感是聋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2]在高校聋生管理中尤其要关注这一点,特别是在导师制“聋大学生工作室”管理中渗透聋人文化,引入“学长制”有助于提高聋生管理实效、促进聋听互助共融。再就是聋人所具有共同的视觉身体特征,在属于自己的语言中承载了聋人更丰富的表达。由聋生管理、帮助聋生,他们会更注意精神文化层面,沟通无障碍。通过优秀的聋生学长向自己的学弟学妹传授知识技能,由聋生来教育带动聋生,不但可以提升聋生的学习参与的热情,还能够彰显其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聋生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整体氛围也更融洽,相较传统的单向授课,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生活上,聋大学生学长对聋大学新生感同身受,清楚他们的需求以及与健听大学生的差距,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愿望,希望帮助学弟学妹解决实际困难,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有利于即时了解聋生内心不易被导师和辅导员察觉的问题,并加以心理、生活辅导,增强聋生信心。

    (三)为导师分担压力。导师可以从部分教学和管理事务中抽出身来,更好地研究聋人工作室的整体发展。事实上,在聋人工作室中聋生学长既是导师的小助手,又是低年级聋生的小老师,特别是在一些操作性强的技能型课堂上可以协助导师实施教学任务,减轻指导教师的课堂压力;
    在项目申报、答辩、竞赛等活动中协助导师,更顺畅地指导低年级聋生按时完成任务;
    特别是在每年新聋生入校时,对新生进行学业、生活、情感和心理上的无障碍交流与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解除导师的后顾之忧。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优秀学长的选拔和聘任保障学长制有效实施,又要注重规范管理、考核以及学长自身的自我管理,保障学长制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一)提高认识,完善管理,及时宣传。首先,明确聋生学长制的责任主体,规范学长制的工作内容与基本方法、奖励约束与保障措施等,统筹规划,职责明晰,保证工作效率。其次,为聋生学长搭建工作交流平台,督促他们及时从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并不断创新,第一时间分享工作经验、技巧和信息资源,取长补短,保障其指导和教育更加切实有效。采取“科学遴选、培训上岗、制度保障”的工作措施,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将“学长制”在聋人工作室中实施的成效与相关责任主体的年终绩效考核奖惩评估挂钩,并且通过校园媒体广泛宣传,树立先进“标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将聋生学长制与奖学金申请、推荐入党等活动联系起来,激励学长的积极主动性,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形成一套良性的激励机制。

    (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学长制作为聋人工作室导师制辅助管理模式,需要正规而专业制度约束。规范的制度的执行是学长制良性运行的必要保障。高校应根据聋生学长教育引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监督聋生学长在选拔、培训、聘任、管理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做到聋生学长队伍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聋生学长“准入”的具体方案,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完善。一方面可以激励聋生学长不断提升个人素养;
    另一方面可以保障聘任出一批批思想过硬、道德良好、学业优异并具有较高的社会工作能力的优秀聋大学生学长。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聋生学长互评、聋生辅导员评价以及聋生学长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3],奖优促劣,制定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聋生学长兼顾学习和工作,不可顾此失彼。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积累经验并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机动综合采用多种方式,如:QQ、微信以及深入宿舍、班级开展深入细致、体贴入微的交流活动,主动关注学弟学妹的思想和情绪状况,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

    随着聋人工作室的逐渐发展,不断完善,逐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具体的项目,结合导师制和聋生学长制,能够促进聋大学生更有效、更快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增强高等聋教育各种技能教学的效果,助推高等聋教育校企联盟,产教融合,开辟高等聋教育优质对口就业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聋人聋生导师制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2期)2022-10-12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体育科技(2022年2期)2022-08-05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5-23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期)2022-04-13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比较读与写(2020年10期)2020-05-19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江西教育C(2019年10期)2019-11-26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年10期)2019-11-15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年3期)2018-05-14
    相关热词搜索: 聋人 学长 导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