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浅谈历史教学中引用“热点”问题的途径

    时间:2018-12-23 12:30: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用“热点”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里天马行空,关心时事,了解世界,敏锐地把握历史脉搏,形成历史使命感,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充实、更具魅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热点 拓展思维 爱国主义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开发时事、焦点等资源,巧妙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丰实教学内容,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的原则,发挥史鉴功能,又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热点"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里天马行空,关心时事,了解世界,敏锐地把握历史脉搏,形成历史使命感,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充实、更具魅力。在此,笔者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巧引"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已能开放性的从课外资源中获取信息和知识。仅靠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教师如果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盎然。
      二、巧引"热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教会学生掌握认知历史的科学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用运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引"热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对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过去、现在或是中国,要有"世界大教材,社会大课堂"的视野。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世界史中讲完佛教的兴起和传播后,我朗读了一则关于阿富汗塔利班组织摧毁境内佛像的新闻报道。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和塔利班摧毁佛像的行动相比,佛教在我国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启发学生回忆初一、初二所学过的中国历史。从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白马寺的修建到唐朝玄奘西游,以及中国现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通过这样丰富的联想,既巩固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又"温故而知新"地让学生意识到历史是属于全人类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及中国在这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不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而是进一步去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了。至于塔利班毁佛的原因,则是留给那些对此感兴趣的学生的课外思考题,教师鼓励他们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
      四、巧引"热点",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永恒不变的一个主题。从含恨投湖的屈原,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战死沙场的关天培;从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到视死如归的董存瑞。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可他们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初中学生来讲,毕竟远了一点。爱国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教师如果能结合课本内容,适时地引入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些实例,肯定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共鸣,收到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部分,讲到顺治帝、康熙帝分别接见五世达赖和六世班禅,并对其进行册封的这段历史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十四世达赖企图制造西藏独立的阴谋;在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和清政府设置行省这段历史时,我组织学生观看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视频和专题节目;在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的这段历史时,我又向学生介绍了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的丑恶行径。通过史实来证明西藏、新疆和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通过事实揭露当今世界某些反华势力企图制造西藏独立、新疆独立和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的阴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历史和现实的两个层面去思考,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神圣的责任,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都是不会得逞的。在任何一个国度里,对任何一个民族,分裂分子都必然遭到世人的唾骂,受到历史的谴责!
      五、引入"热点"问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不可喧宾夺主。引入"热点"问题虽然有助于历史教学的深入开展,但过分占用课堂时间来探讨"热点"问题,将会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落实。离开了这些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再去谈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无疑是水中月,镜中花。
      2、必须立足于教材内容。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必须要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热点"问题,不可将历史课变成"热点透视"专栏,盲目引入。
      3、引入方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可在导言、小结中引入,也可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引入。可以由教师直接引入,也可由学生的提问来引入。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导入图片、录像、声音、视频等各种资料,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历史与时俱进的特点。
      4、要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激励。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相关热词搜索: 热点 浅谈 途径 引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