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爱尔兰民歌小学音乐_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歌教学问题

    时间:2019-05-23 03:17: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民歌是专业音乐创作的基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其典型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与形式均包罗万象,绚丽多姿,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写照。民歌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俗、语言、美学观点等状况。可以说,在音乐‘小文化’中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其价值是十分可贵的。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民间音乐品种面临生存危机,有的甚至遭到全面的破坏,所以保护和传承当下中国各个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文化遗产。民歌的传承与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但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中民歌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解决。
      一、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歌分布情况的失衡。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小学阶段学生能学到的民歌数量仅有二十三首,且绝大多数分布于各年级下册教材中。其中,二年级下册所含民歌量是最多的,共有七首;其次是一、三、五年级的下册教科书中分别含有四首,四年级下册两首民歌。而所有上册教材中只含有两首民歌,二、三年级各收一首,一、四、五年级的上册教科书中没有纳入一首民歌。由此可以看出民歌在各册音乐教科书中的分布纳入情况是严重失衡的。这种现象不知是教材编写人员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但从本人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某一学期音乐课中民歌数量过多,另一学期却零民歌教学,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对民歌的掌握与吸收。根据学龄段或者民歌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合理分布,无过无不及,才更符合民歌教学的规律。
      二、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歌的“本土化”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歌有千千万,可以说浩如烟海,多如繁星,小学音乐教材不可能涵盖所有民族、所有地域的民歌。那么教材对民歌的选择标准就显得异常重要,从现行教材收录的民歌情况来看,编者很好地顾及到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主要选用了一些适合于孩子歌唱和表演的各民族儿歌,歌词浅显上口,曲调活泼开朗,极富有儿童情趣。
      但从地方性、本土性方面而言,现有教材对民歌的选取却不尽人意。二十三首民歌中,只有一首《唱大戏》是山东齐河地区的民歌。当前音乐教育领域正大力提倡本土化,以增强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树立文化多样性的概念。不同族属不同地域的族群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不同的情感、意志、性格特征,而这些正是形成区域音乐文化差异的根源。本土化音乐教育所强调的正是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区域性音乐文化如何面对现代化进程,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无论是从掌握方言的地道性还是对本土知识与生活方式的易解性出发,作为山东省的小学生都应该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山东本土民歌,这才符合本土化音乐教育的要求。
      作为山东省小学音乐教育的通用教材,十册书中仅有一首山东民歌,这显示出本土性音乐教育仍未受到足够重视,本土化的音乐教材尚需改进与建设。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给地方教材留有足够的空间,关键的问题是应尽快组织地方音乐专家编写教材,使本土民族音乐尽快实质性进入基础教育课堂。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民歌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本人认为现在小学生对我们的民歌其实是非常有兴趣的,在我的课堂中,几乎所有民歌的课堂教学效果都非常好,如傈僳族民歌《保护小羊》、四川民歌《数蛤蟆》、贵州威宁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江西民歌《放牛放到小河边》、四川民歌《螃蟹歌》、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等等都深受学生的喜爱。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音乐课堂中的民歌教学越贴近原生态,越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越好。例如《螃蟹歌》一课,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的螃蟹和发生在螃蟹身上的有趣的故事。学习本首民歌要求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比如:歌词中的“哥”要用四川方言唱成“guo”音,“脚”唱成“jue”音,”“壳”唱成“kuo”音,由于个别歌词的读音演唱时发生了变化,学生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每当唱到这些歌词的时候,学生的表情总是笑着的、高兴的,对此显得格外的有兴致,乐此不疲的唱着,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增添了四川民歌的民族色彩,润物细无声的“走”入学生的脑海,感受了四川民歌的魅力,再加上这首四川民歌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诙谐、活泼的旋律,在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把民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从根本上培养传承人即从小学生开始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并且喜欢上它,对于的民歌的传承和保护有着深远意义。
      不过,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原生态”民歌教学几乎不存在,其原因很明显,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音乐教师都以接受主流音乐教育为主,对原生态的民歌并不熟悉。因此,鼓励现有音乐教师深入民间采风学习,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民族音乐素质是当务之急。另外,应不断聘用民间歌师、乐师进入课堂传授民间音乐技艺,加强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传承。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四、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的意义。
      传统民歌的传播方式大都是口传心授,这也是它的特点所在,自娱自乐、常处于无序的、自生自灭的状态。如今,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这种传播方式也在发生转变,以学校为阵地,向青少年一代传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知识,把民间的传承方式与现代中小学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把各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有选择地纳入学校音乐课堂当中,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而且还可以促进教育形式多样化,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真正得到提升。
      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员白庚胜在《民间文化传承论》一文中谈到民间文化的教育传承,他把它分为家庭教育传承、社区教育传承、学校教育传承、场馆教育传承,认为学校是传承文化最重要的场所。指出我们的教育、教材在传承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方面是存在严重问题的,很需要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不断地深化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教育,让孩子们认识民间、接近民间、关爱民间。
      如今是个科技发达、注重教育的时代,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音乐以学校为阵地,向青少年一代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知识,要把占主导地位的无意识传播方式转换为有意识的传播方式,只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民间音乐,她才会得到更广泛的流传,才会发展得更加璀璨。要想留住传统的民族音乐,就要守护民间文化的生态,培养健全的文化土壤,正确对待民间文化的传统,才能是民族民间音乐得以健康地传承,并获得文化艺术的新生。让民间音乐有典型的生存环境,提供展现民族风采的舞台空间,让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关热词搜索: 民歌 音乐教育 小学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