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香港中学会考英语试卷分析报告给我们启示

    时间:2020-08-15 08:02:5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香港中学会考英语试卷分析报告给我们启示摘要: 香港中学会考是香港考评局主办的一个公开考试,其英文考试是综合性的水平测试,内容涵盖写作、阅读及文法、听力理解及会话。香港中学会考的评分标准依学科采用常模参照和水平参照模式。英语试卷分析报告总结得全面具体,无过多的专业术语,适合考生和教师阅读,对我们改进考试模式、提高考试质量有所启发。

      关键词: 香港中学会考 英语试卷分析报告 启示

      一

      香港中学会考(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缩写为HKCEE,惯称CE)是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考评局)主办的其中一个公开考试,于每年3月至6月举行,并于8月初公布成绩。考生主要为全日制在校学生,亦有自修生报考。香港中学会考的成绩可用作申请香港学校的预科学位。此外,要满足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的应考资格,香港中学会考成绩是不能缺少的,其中中文及英文两科必须达到第二级。

      香港中学会考证书被视为香港中学毕业生求职时的正式文件。在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安排下,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UCLES,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 Syndicate)承认大部分会考科目的成绩,如果香港中学会考各科取得C级或以上,等同英国普通教育文凭海外考试(IGCSE,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及格。

      香港中学会考制度自1937年正式确立,1974年改名为香港中学会考,2010年为末代会考。2011年香港中学改制,由过去五年制改为六年制。自诞生73年来已有逾数百万名考生曾参加过会考,对香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过巨大作用。

      香港中学的英语会考是综合性的水平测试,属第三代语言测试──交际性语言测试。第三代体系重视语言的真实性,强调语言必须放在语境和交际情境中去考。它认为:语言学习是要获取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技能,它包含语言能力、语篇能力、语用能力。分析语言运用的依据是: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策划(strategies),激发其一般性(general)和交际性(communicative)能力(competences),以便进行产出(production)和接受(reception)特定主题(themes)话语(texts)所涉及的活动(activities)与过程(processes),从而使他们能够完成在社会各种领域(domains)的情境(situations)中所面临的任务(tasks)。香港中学的英语会考测试的效度、信度与可行性得到了长期实践的检验和广泛的社会认可。

      各科考试成绩公布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会将当年的考试题编辑成册并附上试卷分析,有偿提供给需要的教师和学生。

      二

      英语试卷分析报告用英语撰写,按试卷项目顺序,分为卷一写作,卷二阅读及文法,卷三听力理解,卷四会话。写作卷含四个方面内容:(1)选题。在三个可选的题目中学生的比例。比如,1999年试卷三个写作题学生选择的比例是第一题17%,第二题47%,第三题36%。比例高说明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熟悉度高。社会问题和学生自身的经历是学生选题重要的依据。(2)表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及能否采用正确的写作格式,如书信、记叙或论说文格式。学生在写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3)建议。内容包括审题、书写规范、范文使用和文体形式等。(4)范文。本年度试题学生的范文。阅读及文法卷首先介绍了题型及题量。比如,阅读理解两篇文章有27个多项选择。完形填空中多项选择有21题,open cloze有20题。其次介绍了选题来源,比如报纸杂志等。在给出学生答题的平均成绩后,对学生出错率高的题给出点评,分析原因。最后给出建议。听力部分给出三个分值,最容易得分的题、最难的题和平均分值。听力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拼写、文法等。对考生的建议在这一章中写得很具体,内容涉及听力的准备和技巧,包括略读、浏览、记笔记、抓要点、辨音、拼写、扩大词汇和听力内容筛选等。英语会话对考生的要求有两项:角色扮演和小组互动。报告首先提出了口语考试的目的是检测考生的交际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和交际技巧来完成任务的能力。考生在口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姿势、眼神、礼貌的提问和感谢及恰当的问候。报告分析了考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不注意理解对方的提问,因词汇量少而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过多使用间接引语和套话,如“I agree.Thats good point.”等,在交际中使用错词及错误的语法形式。报告最后对考生给出了建议,指出在口试环节中认真听、记笔记、分析辨别、树立信心、积极应答和改正错误是必要的。

      三

      语言测试常常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作为衡量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言测试也是检测教和学的有效性信息的有价值的来源,语言教学者运用测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不同的教学法进行评估,从而实现测试的目的。不同的测试目的、不同的教学背景,运用的测试方法也各不相同。香港中学会考的评分标准依学科采用常模参照和水平参照模式。水平参照有五个表现等级,各等级都有一套等级描述,以说明有关等级的典型学生的能力。其特点是:(1)水平参照成绩汇报的理念,在于更精确地反映考生的知识、技能及理解方面所达到的水平。(2)每一个学科都预先制定等级水平,让考生了解有关的要求。(3)考试成绩只与预先制定等级水平比较,而不跟其他考生的表现比较。水平参照的优点是能清晰说明考生的等级水平;提升“学”与“教”的效能;可确保每年的水平保持稳定。常模参照是指参照某一常模来反映考生的分数。常模指一批类型相同的人在考试中的成绩(表现为平均分与标准差)。所以常模参照测试实际上是结合其他考生得分情况来反映一个考生的分数。这在选拔性考试中尤其必要。因为选拔一个考生就必须把他的分数与其他考生的分数作比较,然后择优录取。常模参照性测试与水平参照性测试是两种应用广泛、发展成熟的测试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信度和效度都是评价测试的基本标准。一个考生经过测试得到客观公正评价,这才是考试的目的。

      我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考试的研究,尤其是对英语外语教育和测试的研究还处于滞后状态。许多人谈考试必谈“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可是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知其然者少,知其所以然者更少。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英语考试中,往往用常模参照测试来代替标准参照测试,用选拔性考试来代替学习成绩考试;用终结性评价代替形成性评价;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过程。毫无疑问,这些做法贻害无穷。

      在我国现行的英语测试中,语言能力的测试在许多场合却受到了冷遇,考分大多压在知识方面,这无怪不少能“考”上英语专业的学生实际上对英语既“聋”又“哑”。这种语言知识和能力严重失衡的状况显然与我们长期的教学模式及测试的导向密切相关。语言能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接受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和生产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前者包括听和读的技能,属于输入性;后者包括说和写的技能,属于输出性。我们的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远不如听和读的能力,这是因为他们看得多而写得少,听得多而说得少。总之,被动性接受英语的机会大大超过主动性使用英语的机会。因此,英语能力的培养及测试的改革应在“输出”上下工夫。一般的英语测试有两大不足之处。一是无法直接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二是测试的语言取样与生活中真实的语言相去甚远。上述情况在我国中考、高考和考研中都存在,尽管正在改进。

      一份试卷的分析,要做到科学、准确,要进行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计算测定,然后根据测试的目的,例如,是水平性测试还是选拔性测试,从试卷、教学、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但若拘泥于专业统计数据,则除专业人士外,报告很难为一般教师读懂。我们看到香港中学会考英语科分析报告所使用的数据多为教师平时试卷分析时使用的数据,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报告的重点放在丢失分的分析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失分,失分的比例是多少,是知识点理解不够造成的,还是解题能力不够造成的;得分与以往考试结果对比,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或是没有变化。使我有所感触的还有各个项目的建议,写得既简明扼要又详尽具体,如: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思,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跨文化交流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应注意让考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真实、地道的英语,这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学生加深对该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这些建议能够帮助考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确定未来努力方向,教师也可以根据项目分析的信息来改进教学。而我国每一次大规模考试结束之后,考试成绩被充分使用,当年命题、考试及阅卷评分工作即告完成。至于是否需要让广大英语老师及关心和了解某一考试的人们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则考虑甚少。另外,数据分析中所用术语在英语教师中尚未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权.韩国英语水平考试:简介与借鉴[J].中国考试,2004,(4).

      [2]邓北平.我国高考英语改革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因特网.

      [3]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4]HKCEE Question Papers.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0-2004.

      [5]发刊词[J].英语考试研究,2006.3.

     1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