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_如何提高动手能力

    时间:2019-06-01 03:17: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教学科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等,应作为首要能力去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渗透教材的前提下,要多创设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动手能力,提高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教学科目,学生通常都是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教材内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教学形势是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渗透教材的前提下,要创设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兴趣的培养,这些都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2.激发兴趣,使学生“想动”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综合发展。高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胜,遇到新鲜事物都想动手试一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放一放、试一试、做一做,使其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急切“想动”的需要和激情,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动手操作的活动中。
      3.创设情境,使学生“敢动”
      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维提供强力支撑。高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有关化学概念、定理、法则等抽象的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精心创设特定的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由“怕动”、“想动”向“敢动”转换。
      4.有效指导,使学生“会动”
      4.1运用示范法。
      这是化学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辅之以必要讲解的一种指导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再进行动手操作。如“液体药品的取用”,其要求是: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手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瓶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教师示范后,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具体操作,教师巡视,当发现个别学生将瓶塞侧放(或正放)、标签没有向手心、倒完后忘记盖紧瓶塞等现象时,教师应及时提示或予以纠正或当面示范,这样,学生便会很快掌握其操作规范和要领。
      4.2运用模仿法。
      就是教师边演示边要求学生模仿跟着动手操作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刚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引领和导航作用。
      比如在教学“浓酸、浓碱的使用”时,由于浓酸、浓碱都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应格外小心,宜采取“模仿法”,再结合图片、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清楚: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实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
      4.3运用讨论法。
      可以通过有关实验器材的装配、实验装置的观察分析以及现场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和反思,领悟正确、规范的操作规则和程序。
      比如3-3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改为边讲边实验后,我们是先让学生实验: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H2SO4)中观察现象,然后当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学生前后对比发现,锌片上气体减少了,而铜片上却有大量气体产生,学生感到非常奇怪,急于想了其原因,同过启发、分析、讨论,学生提出了Zn片溶解Zn→Zn?++2e产生的电子经导线跑到铜片上的假设,然后学生用灵敏电流计检验,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学生兴趣大增,师生一起归纳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的实质及形成条件。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按认识归律,不断展开,并学习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4.4运用强化法。
      即针对学生在化学基本操作或实验中某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教师有意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门训练的方法,用以强化训练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例如将两人一组的实验小组改为一人一组,增加每一个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也使平时具有依赖性、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同学得到强化训练。当发现学生在操作上出现困惑、疑难或错误时,教师应及时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操作中的问题,必要时应手把手地教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如在滴定操作中,一开始学生对按规范化操作使用滴定管会感到很不习惯,操作随意,这时教师应耐心地教学生按规范化操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规范操作。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看着他们操作,操作不规范的再做,直到他们自觉地按规范进行有效操作。
      5.自主操作,使学生“乐动”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不仅能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不是单纯的、机械的身体动作,而是与情感、思维、态度等紧密相联的一种“艺术体操”,是科学发明的基础之基础。因而,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多为学生提供“做化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感知、探索、发现、体验问题,亲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探究,分析、解决化学中的实际问题,顺利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躬亲动手,严格规范自身的操作和演示,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以生为本,要善于挖掘、合理筛选、有效整合教材及其它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样,中学生化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韦如登.《试论我国高职教育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0.8.
      [2]石海峰.《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