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

    时间:2019-05-20 03:22: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其教学要求较高。本文根据管理类专业特点,从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认识、应用案例教学、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6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96- 02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于是企业纷纷建设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来完成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以应对新竞争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实现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负责为企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管理人才的高校积极跟进,同企业需求进行对接,纷纷在管理类专业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以适应社会需要。而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广[1],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使缺乏相关学科背景的管理类专业学生较好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方法、原理和技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适应学科发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1依据专业特点,界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它规定了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他们应该是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认为:“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有所侧重,例如偏工、偏商、偏管等”[2],所以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应该从管理和应用的视角开展这门课程的学习。从管理的视角,应该理清MIS给企业带来的影响、MIS怎样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经营方式,如何规划并设计一个能支持企业目标的卓有成效的MIS ;从应用的视角,需要理清MIS应用的组织问题、MIS应用的约束因素、MIS应用的劣势和优势以及MIS可能带来的冲击。结合以上的分析,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能力;(2)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战略性作用,培养其在信息化环境下管理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意识,使其掌握MIS开发步骤和方法,能从战略角度进行规划和管理;(4)能跟踪MIS发展的新动向,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1.2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展开要体现“管理是核心,技术是工具,应用是目的”。也就是说在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Web技术等MIS基础技术进行通式讲解之后,将主要内容放在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MI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MIS开发及管理上。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专题:(1)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以及MIS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MIS技术基础;(3)MIS开发过程和方法;(4)MIS 开发方式选择以及MIS的实施与运行管理;(5)MIS的典型应用与最新动态,如ERP、CRM、电子商务等。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内容往往还受到所选用教材的制约。现在的教材种类很多并各有侧重[3],教材出版时由于其通用性的考虑肯定会使其缺乏对特定对象的针对性,所以在授课时应“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笔者在讲授该课程时将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的脉络进行展开,方便同学预习与复习;然后注意把一些教材上没有深入和没有出现的内容引入课堂,比如在讲解MIS典型应用时,把教材上讲得比较简单的企业资源计划沿着其订货点法、物料需求计划、制造业资源计划到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沿革进行详细讲解,再比如把教材上没有涉及的协同系统引入课堂。这样使同学构建起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既掌握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又了解典型应用知悉发展动向,拓展了学生的学科视野。
      2提高学生认识,促其主动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每一个体通过相对独立的建构活动来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他们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刺激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4]。那么要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应该提高其认识,使他们在观念上由“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使他们将学习作为一种自觉的理性行为。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就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认识的方法。文献[5]中用SAP管理软件在两个企业应用时使用效果的巨大差异来说明理解和掌握MIS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在现实管理中的重要性。阅读这篇文献能很好地消除管理类专业学生对MIS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他们认为MIS一个技术系统,应该是计算机等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同管理类专业关系不大;通过阅读之后就会发现MIS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它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的交叉融合。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MIS不仅是他们将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必备的技能,更是他们未来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和突破的有力武器。这样通过提高学生对MIS的认识,可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为达到教学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3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际能力培养
      3.1应用案例教学,模拟现实教学情境
      MIS是一门同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它涉及企业管理实际,但是对于尚处于求学阶段的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缺乏了解,也无实际管理经验。案例教学则较好弥补了这种欠缺。案例教学突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教学,采取引导式、言谈式双向交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的案例,学生可以观察到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通过对各种业务流程的分析,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管理的内涵,进而对MIS有了感性的认识。
      教学中选取的案例要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可以大小案例、正反案例结合起来使用,用案例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6-7]。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把课堂上要用的案例提前给学生,并把案例的思考题一起给学生,这样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讲解案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去,促使学生将以前所学的内容应用于案例分析中,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比如笔者在用福特公司应付账款部流程重组的案例讲解企业流程重组时,就先把旧流程给了学生,让他们思考假如自己是部门经理会如何革新流程,然后在课堂上把重组后的流程给出来,让他们把新流程和自己设计的流程作比较,接下来举一反三,用学生熟悉的联想公司的产品报修流程和一般公司的报修流程进行比较,看看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案例中,避免了将“案例”变成“故事”,拉近了课堂同现实、理论同实际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锻炼了知识应用能力。
      3.2现代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实施立体式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丰富了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从而较为生动形象地表达抽象而枯燥的内容,尤其是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表格分配图、数据流程图、功能结构图、信息系统流程图、决策表等,这些内容用多媒体可以快速、清楚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使用多媒体教学,还使得课堂内传授的信息量增大,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了由此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由于信息量增大,同学们更关注于把课堂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没有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后来笔者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网站,将多媒体课件等相关资料放到教学网站上,从而把学生从记录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该课程教学网站仍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在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同时,黑板书写、提问、讨论这些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仍然有大量用武之地,这些教学手段在原理、概念等问题的讲解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做到条分缕析、层层深入,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同步互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现代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它们相得益彰,形成立体式教学。
      3.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MIS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许多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地理解和领会,实践教学是MIS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部分。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其他学者的实践[8-10],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可以由“一看二用三分析”3个部分构成。
      一“看”是指组织学生到MIS应用比较成功的企业去参观系统的使用操作,请企业的系统管理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的构成、所发挥的作用等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对MIS在企业中的应用形式和重要性形成一个直观认识。二“用”是指让学生到实验室实际操作管理软件,笔者在此环节选用的是金蝶K/3和用友U8这两款国内使用较广泛的管理软件,在对学生分组的基础上让其各自扮演销售、库存、采购等不同部门的角色进行软件操作,并进行角色轮转,使学生能体验不同角色所需完成的操作。这里让学生用两种不同软件完成相同操作是为了避免其对MIS形成一个单一的印象,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比较两种软件在操作上、在完成同样功能的流程设置上的异同,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三“分析”是指在完成前两个部分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企业按照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的步骤进行MIS的分析与设计,分析为主,设计为辅,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管理需求的调查分析能力和将信息技术与需求相结合的能力。在验收各小组的设计报告时要让小组的每位同学谈谈他所做的那部分工作以及心得体会,避免“搭车”现象,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效。
      4结语
      本文从界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复合型人才。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未来的学科,其自身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跟踪学科发展,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使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梯云.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侯炳辉. 试论工科院校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J]. 管理工程学报,1989,3(3):86-89.
      [3] 刘晓科. 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2):36-38.
      [4] 郑毓信,梁贯成. 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 W Huang,K K Wei,R Watson,管理信息系统(MIS):背景、核心课程、学术流派及主要国际学术会议与刊物评介[J]. 管理科学学报,2003,6(6):85-91.
      [6] 孟庆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MIS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00-103.
      [7] 殷凯,谢光前. 基于案例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2):81-85.
      [8] 梁妍,王知强.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图书馆学研究,2010(4):19-21.
      [9] 张小川,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 (9):164-166.
      [10] 赵清,杨玉麟,周生玉.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5 (1):36-37.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