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浅析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_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时间:2019-05-15 03:25:5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在历史上,庄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研究文学、哲学,都无法绕开庄子,在哲学层面上,他的相对主义思想是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议题,这个思想,在名篇《齐物论》中表现得很突出。本文这里就庄子相对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实质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重点以齐物论为例。
      关键词:庄子 相对主义 齐物论 哲学与文学
      
      原来的观点认为,庄子属于相对主义者,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应该说成相对主义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内容为妥当。中国文化不可以用主义与思想来划分过细。在研究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同时,我们不要忽略这种思想是部分,而不是全体,更不能忽略庄子思想的时代背景与其思想本身的救世意义。
      一、庄子相对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存在价值
      庄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独断论大行其道,无论是孔孟还是墨、管、商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独断主义倾向。而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出现,一方面对于独断主义给以一定的驳斥与否定,另一方面,他提出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思想,是对社会政局混乱与思想混乱的清醒认识,对这样的局面的改观有促进意义。
      而庄子相对主义的思想产生,是由春秋战国特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有极其激烈的碰撞,与之相应的学术交锋也极为激烈。哲学作为政治的先导与学术的明珠,必然会反映出这样的时代特点,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一方面源于社会苦难使民众对于精神安慰有极大的向往,另一方面黑暗无情的政治需要有反独断论的思潮作为缓冲,体现的是庄子之类的学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二、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具体体现
      留存下来的庄子内篇,以《齐物论》最能体现出庄子哲学思想的特点。《齐物论》中所讲求的是中有非、长中有短、美中有恶,用其是、扬其长、取其美,以平等待物的思想,无不是相对主义的具体体现。
      世间事物千差万别,怎么样做到平等如一的认识,庄子在文中给出的回答是以物为主,即把主体的我纳入到物中去,我亦是一物,万物亦是物,物与物皆同,“物视其所一”。而现实生活中,物与物从形态到结构都有极大差别的,怎么样把这些差别弱化,庄子提出,若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物与物是没有差别的。《齐物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意即像莛和楹这两种不同的植物,厉和西施这两种不同的人,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完全不同的,可是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前两者都是植物,后两者都是人,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差别。扩展来讲,都是生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一切的分别,都是主观自定而已,一旦有了分别,也就有了成见,有了成见,也就离毁败不远了。
      在这里,庄子从物和物之间的共性来认识,超越了个性执著,达到了齐与同的境界,这是相对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关于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究竟来源于其辩证法思维还是来源于其不可知论思维,这里需要做一点说明。的确,庄子中有一部分的语句看起来属于不可知论,但这只是个别,从其全部思想来总结,并不是这样的。仍引《齐物论》为例: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这段话的中心论题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在抹杀独立性而把人引入到不可知论,实则里面所说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已经承认并且赞扬了个性的生成与发展。彼、此是在一中共存的,同属于一,难以分离,这是属于共性的部分。然而,彼、此之名不同,彼此之实有异,这种差异性,庄子从来没有进行过否认。实际上,庄子的本意,就是在具体角度与宏观角度对事物进行分别的认识,这是属于辩证思想的内容。
      三、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的本质内容
      根据庄子文本的分析,再联系其产生的具体时代背景,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庄周相对主义思想的本质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解决百家争鸣的难以调节的矛盾,给各家论述内容的合理性存在找出依据,力争让各家做到求同存异。
      庄子相对主义的努力方向也正是求同,而存异则是这种思想的外在表现。怎么样做到存异,庄子应用的仍然是辩证法的思维。在庄子的论述里,同与异是需要同时存在而缺一不可的,二者形成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就如同庄周和蝴蝶既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却同样生活在梦里一样。庄子所要表达的是,诸子百家的言论不同,言论背后的发言者、地理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不同,而以“道”的眼光来观照,实则并无差别。是可以通过相互认同以及相互转化达到统一的。这种思想,其实正是经历了多年争战的春秋战国所需要的。而存异也是必需的,没有异的同,是空而无物没有价值的。二者同属于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异是表现形式,求同是本质属性。
      战国时期的雄强各恃一方,其在政治格局与意识形态的表现上,实际上是只能存异而不能求同,属于独断论的思维带来的后果。而如何做到求同,无非是庄子所讲到的,用大道来观照厉与西施而已。就哲学与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来讲,它们的存在也都是合理的,如果放到相对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实际上均属于思想表达的一部分,并无任何不同性与争议性。
      总 结:
      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两千年后的黑格尔、萨特等人提出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一观点,与庄子的思想是暗合的。这也是相对主义思想内涵的延伸。
      
      参考文献:
      [1]丁祯彦,臧宏.中国哲学史教程[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崔宜明.生存与智慧——庄子哲学的现代阐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曹慕樊.庄子新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5]李秀林,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热词搜索: 相对主义 浅析 庄子 思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