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浅析威廉.布莱克诗中的对比手法及艺术特色]威廉布莱克 红龙

    时间:2019-05-15 03:17: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作为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伟大诗人,布莱克的最伟大之处体现在他的创新性上:一方面,他能站在世纪的最前沿瞻望到新的未来,用诗歌的形式对新世界作出预言;另一方面,从艺术本身来讲,他的诗传达感情真挚,人物刻画细腻,而且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比艺术在他的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有两部闻名于世的诗集《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表现了一种“对称美”。在这两部诗集中,许多人物,情景几乎都是相差无几的,但在“同”中却又巧妙地勾出了“异”。而恰是这几笔“异”又印证了“完全的对称是一种单调”这句艺术真谛。一位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让后人世代铭记,就在于他能准确地把握“散”和“聚”的尺度。在大量的作品中,布莱克始终以一条准线来做指引和贯穿,大量的作品归根到底却反映了一种“神聚”。他的诗中有天真无邪的孩童,有痛苦呻吟的老人,有莺歌燕舞的自然界,还有沉闷死寂的人世间……当这一幅浩瀚的杰作展现在我们面前,而给我们留下的却是“形散而神聚”的神奇效果。
      《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篇章,其中的选材、人物、意象大部分是对称出现的,如其中的两首“The Chimney Sweeper”,两首“holy Thursday”,两首“Nurse’s Song”。尽管诗中选用的都是最朴实常见的人物形象,但却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世界观、宗教观、革命观。从孩童的视角,通过孩子的口吻,布莱克充满了对宗教和上帝的虔诚,坚信爱的光芒可以普照大地的每个角落。在爱的怀抱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欢笑,老人们可以无虑地漫步,青年可以由衷地歌唱……一种近似于仙境的桃园生活,这也正是《天真之歌》要表达的主题。在现实世界中到处是一片死沉,一片冷漠,在这里上帝的美好祝福没有任何回音,贫穷依旧,压迫依旧,自私、贪婪和虚伪无处不在,同时又交织着战争、流血、疾病和呻吟,整个世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息。正是这样的一幅画面真真切切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也鲜明地暴露出了隐藏在所谓“保佑”和“祈祷”下面的种种丑恶、伪善的嘴脸。
      亚历山大·蒲柏在《论批评》一文中提出这样的说法“Shades more sweetlv recommend the light”(光明因黑暗而色泽倍增),这种论点在布莱克的诗中也得到了例证。如果没有孩子们眼中那完美无缺的上帝的形象,诗人眼前的生活也不会如此令人毛骨悚然,对比的巨大潜能在布莱克的两部诗集中充分地发挥出来。处于领先地位的18世纪末这样一个动荡且充满战争的时刻,布莱克用锋利的笔杆戳穿了上层社会的种种虚伪,同时,也以博爱的心灵爱抚了每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痛苦挣扎的劳苦大众。仅仅凭这一点,布莱克就足以堪称为“英国文学史中一位伟大诗人”这一荣耀。
      当我们纵览了他的长诗及短诗之后,我们发现仅将他定位在一个诗人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布莱克用他的另一双慧眼——一神秘想象力,为我们放映了一幕幕战争的镜头,将对新生活的展望与渴求镌刻在每位受压迫者的心间。不仅如此,他还讴歌了在革命中勇敢、团结的伟大劳动人民,感召了人们的斗志,呼唤了新生活的曙光。这种革命的思想火花一旦进发,马上光芒四射,人民革命无声无息地酝酿成不可抵挡的洪流。于是,当这股洪流最终冲破闸门时,所有的高阁,所有的名门都是无可奈何的。“一位革命者,一位预言家”这样的称号也许是后人对一位杰出诗人的崇拜与纪念的最简单却最深刻的表达。
      从他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伟大思想。Chimney Sweeper这一形象出现在他的两个诗集中:在《天真之歌》中The boy said“Whilemy tongue could scarcely cry‘weep!weep!weep!……在《经验之歌》中作者这样开头“A little black thingamong the snow/crying‘weep weep weep’,in notes ofwoe!”在第一首诗中作者有意将“sweep”一词省去“s”而成“weep"’是要说明孩子非常小,还不能将这样的词读完整。这样的一个小孩儿自然对上帝、天使及教堂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遐想。而在第二首中则截然不同,作者将“sweep”写成“weep”,巧妙地运用双关手法“weep”又隐含了哭泣,而且一开始诗人将主人公打扮成一个在洁白的雪中拖着双腿跋涉的黝黑的“little thing”’。这样的一个人物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孩子一边哭泣,一边喃喃地喊叫着扫烟囱,在圣洁的雪地中那一斑黑点显得倍加醒目。
      同是在写chimney sweeper,在两首诗中却赋予他不同的思想和智慧。在第一首诗中,与孩子对话的是天使,可爱的天使用金钥匙释放了关在“blackcoffins"’中的孩子们,从此,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沐浴阳光雨露,可以纵情欢笑戏嬉。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深信天使的话:“ifhe’d be a good boy,/He’d haveGod for his father&never want joy.”上帝,那么仁慈!他将天使送于人间来关照受苦受难的孩童。在第二首中,我们找到了答案:长着翅膀的天使是注定要飞走的,她的出现只不过是场幻觉而已,代替天使与孩子对话的人物是一个现实的人——诗人本身。而上帝和天使的承诺是根本不可能兑现的,在这样的前后对比之后,诗人的想法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由于贫富差距悬殊,不同阶层的人很难融洽相处。在两首“Nurse’s song"’中,保姆的口吻表明穷苦人民与上层阶级的关系是无法调和的。两首诗的最鲜明区别是篇幅不同。在第一篇中有保姆的劝说:告诉孩子们天色已晚,该回家了,接着是孩子们的商量:“No,no,let us play,for it is yet day/And we cannot go to sleep.”在孩子们的再三请求下,保姆同意了让他们“go&pl‘dy till thelight fades away”这种讨价还价似的交谈中充满了一种和谐与理解。保姆作为下层人民的代表,在与上层社会的融合中体会到的是一种快乐和平等。虽然诗人只用了最简单的场景和最朴实的话语,但是足以让读者体味到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那么,实际生活中的保姆又是如何?在第二首中少了保姆与孩子们的对话,多的只是保姆内心深处的凄苦思绪。“The days of my youth rise fresh in my mind./My faceturns green and pale.”孩子们的欢笑勾起了她对自己童年的回忆,那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的脸上泛起“green and pale”。紧接着,她叫孩子们的口气中也揉入了几丝的抱怨和咒骂。这是她,作为一个被压迫阶级的代表所能表露出来的最大限度的愤怒和不满。在冰冷的现实世界里,穷人就是穷人, 富人就是富人,他们之间就连对话都不可能发生的,更何谈关爱?又何谈商量?统治阶级已经习惯了挥动手里的指挥棒,而下层人民也多麻木于落在他们身上的重重枷锁。
      压抑已久的躯体终有一天是会有直立起来的欲望的,哪怕成功的希望只有一点点儿,也足以让激进的诗人将其作为唱出新生活的雄鹰。布莱克笔下的Tiger正是这样一个形象。法国革命期间,劳动人民以无畏的精神克服了艰难险阻,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将反动势力踏得粉碎。诗人把对比艺术融人一首诗中,诗的首节和末节只有一字之差。在首节中诗人用“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could frame thyfearful symmetry?”而末节中则是“What immortal hand叫eye Dare…?”在开始时,诗人在思考到底有什么样的手和眼睛能够铸造出一个势不可挡的老虎的形象,在经过一番分析之后,诗人认为就连当初创造了“Lamb”这一圣人形象的主也不敢铸造老虎的躯体和气势。前后呼应,同中有异,这样的对比效果将诗人内心激烈的革命热情推向了最高潮,布莱克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以一个预言家的声音呼唤新生活和新世纪。
      对比手法在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都经常被采用,而在布莱克笔下对比手法巧妙地反复出现在描写相同形象和意境的诗中。这种手法吸收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在“同”中体现了“异”,更引起读者的注意,看似在写同一件事情或是刻画同一人物,实际则有不同的情趣和不同的妙笔。诗人将他本人对于宗教、社会和革命的观点安放在了每一个诗节中,让读者品出了一种凝聚其中的思想内涵。他的诗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韩红,浅析威廉·布莱克的“想象力”[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05).
      [2]冯国忠,从《天真之歌》到《经验之歌》[J].读书,1984(05).
      [3]吴燕泉,威廉·布莱克诗两首[J].世界文化,1984(06).
      [4]尉迟华,王克强.布莱克与“诗的素描”[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3).
      [5]王春梅,威廉·布莱克——清扫感知之门的勇士[D].福州大学,2006.
      [6]刘希彦,解读威廉·布莱克和他的《老虎》[D].吉林大学,2004.
      [作者简介]
      徐洁(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与教学、英国文化;韩朝旭(1978),男,河北石家庄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与教学、美国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威廉 布莱克 诗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