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开在山崖上的花儿_一辆汽车向山崖开去

    时间:2019-05-14 03:29: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呼啸山庄》为我们塑造了些许人物形象,其中最重要的是:凯瑟琳·恩肖、希思克利夫、埃德加·林顿、哈里顿·恩肖和凯瑟琳·林顿。“希思克利夫”这个词在英语中意为“长满石楠丛的山崖”,如果说凯瑟琳·恩肖是那开在山崖上“一枝独秀”的花儿,希思克利夫则是那“坚忍不拔”的花儿,埃德加·林顿则是那“阴郁徒劳”的花儿,哈里顿·恩肖和凯瑟琳·林顿则是“花开并蒂”。本文试图借助于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作品人物的性格及其爱情纠葛进行细致分析,探究这四种花儿的确切含义,借以探析比较文学接受研究这一理论为考察文学现象带来的深远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一枝独秀;坚忍不拔;阴郁徒劳;花开并蒂;
      《呼啸山庄》为我们塑造了些许人物形象,其中最重要的是:凯瑟琳·恩肖、希思克利夫、埃德加·林顿、哈里顿·恩肖和凯瑟琳·林顿。希思克利夫由“石楠丛”(希思)和“悬崖”(克利夫)两部分组成 [1](P136),“希思克利夫”这个词在英语中意为“长满石楠丛的山崖”,如果说凯瑟琳·恩肖是那开在山崖上“一枝独秀”的花儿,希思克利夫则是那“坚忍不拔”的花儿,而埃德加·林顿则是那“阴郁徒劳”的花儿,哈里顿·恩肖和凯瑟琳·林顿则是“花开并蒂”。
      呼啸山庄是希思克利夫府宅的名称,这里曾是凯瑟琳·恩肖的家。而画眉山庄则是埃德加·林顿府宅的名称,只不过后来凯瑟琳·恩肖成了这里的女主人,而凯瑟琳·林顿是他们的女儿,哈里顿·恩肖则是这女主人的侄儿。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两座庄园的名字,而理所当然地,就在这两座经典的庄园之中,呼啸狂风吹奏的完美乐章得以上演……
      (一)开在山崖上“一枝独秀”的花儿
      凯瑟琳·恩肖,童年时调皮任性、活跃、天真无邪,成年时渴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对于她的刻画,文本的字里行间自始至终都焕发出一股生机勃勃的傲然之气,她就是那开在山崖上“一枝独秀”的花儿。
      对于父亲从利物浦带来的这个“吉普卜赛小无赖”,凯瑟琳慢慢地接受并爱上了他,“她实在是太喜欢希思克利夫了。我们能想得出来的对她的最厉害的惩罚,就是把她跟他分开……”[1](P45)
      然而这个任性、刁钻又天真无邪的凯瑟琳,在谈及答应埃德加·林顿的求婚时,口头上是因为林顿漂亮、好相处、年轻、快活,而且他会很有钱,她会成为那附近最最神气的女人……然而,她却深信自己错了,因为“就在有灵魂的地方——就在我的灵魂里,在我的心里,我深信我错了!”[1](P88)虽然她始终不渝地钟情于希思克利夫,然而最终却狠心地将希思克利夫抛下。在她看来,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希思克利夫,为了改变他的处境,为了让他拥有她哥哥欣德利·恩肖平等的社会地位。
      凯瑟琳对希思克利夫如醉如痴的爱,爱得魂不守舍,爱得透彻心扉。一次噩梦初醒时,她叫道:“我只是想说天堂不像我的家,我哭得心都碎了,要想回到人间来,那些天使气得要命,就把握扔了出来,扔到了呼啸山庄的石楠丛里我就在那里醒了过来,高兴得哭了……”[1](P89)在凯瑟琳的心中,有石楠丛的地方就会有希思克利夫,她对他的爱已然超出了对自己的爱,原因只在于,“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无论我俩的灵魂是用什么做成的,我的和他的都是一样……”[1](P89)
      与其说凯瑟琳爱得可爱,爱得纯真,倒不如说她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是那么的决绝,是一种固执,一种坚持,一种执着……“如果其余的一切都毁灭了,而唯独他幸存下来,我就将依然活下来;但是如果其余的一切都还存在,而他却被毁灭了,那么这片苍穹与我就是一片巨大的虚空,我也将不会成为其间的一部分。”[1](P91)
      最终凯瑟琳凭着她对希思克利夫倔强的爱嫁给了林顿,她在那里忍受着余下人生的孤独与寂寞……当被这寂寞折磨得再也无力支撑下去的时候,她终于得以解脱,“好像自己又是个小姑娘,生气勃勃,自由自在……我深信若是在山间的石楠丛里,我就会成为原来的样子……”[1](P138)我们发现她再一次提到了石楠丛,石楠丛就是希思克利夫,希思克利夫就是石楠丛。
      而凯瑟琳下葬的地方,“而是在院子角落一片绿油油的山坡上,那儿的墙垣是如此低矮,荒野里的石楠丛和覆盆子植物都可以攀越过来……”[1]P186她最终还是回到了石楠丛的怀抱,回到了希思克利夫的怀抱,在那里,她将长眠;在那里,生命将无限繁衍,爱情将无限久远,欢乐亦将无限充溢……
      (二)开在山崖上“坚忍不拔”的花儿
      自从希思克利夫被老恩肖带进了呼啸山庄,伴随着他余生的最重要的性格就是坚忍不拔。他刚进家门时,“他看起来好像是个郁郁寡欢、耐性很好的孩子,也许是因为常受虐待,因而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挨欣德利扇耳光时,他既不眨眼,也不流泪;我去掐他,他也只是倒抽一口气,睁大眼睛,好像他偶然弄疼了自己,怪不得谁。”[1](P40)在这里,一位坚忍不拔的血性男儿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毫无疑问,希思克利夫过着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
      坚忍不拔与他可谓形影不离。当凯瑟琳在画眉山庄住了5个礼拜,再回到呼啸山庄的时候,她想跟希思克利夫握一下手,因为他的坚忍不拔,他才“终于出了声”地答道“我不握!”“我不想被人取笑,我受不了!”[1](P59)在这里,一切都刺激着他那强烈的自尊心。
      即便凯瑟琳已嫁给林顿,他对凯瑟琳的爱依然如故,当他得知凯瑟琳病了的时候,他跟奈莉坦露心扉,“我的未来用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生存将是地狱。”[1](P164)
      对凯瑟琳坚忍不拔的爱,是希思克利夫一生唯一的精神食粮。即便凯瑟琳去世之后,他的复仇计划得以实施,然而我们却丝毫看不出他的喜悦……
      故事结尾,当希思克利夫看到凯瑟琳·林顿与哈里顿·恩肖在一起的时候,他并没有去拆散他们,在他眼中,哈里顿就是他自己的化身,哈里顿和凯瑟琳·林顿在一起的场面引起他想起他与凯瑟琳·恩肖在一起的场面,无论是性格上坚忍不拔的希思克利夫,还是爱情上对凯瑟琳·恩肖坚忍不拔的希思克利夫,还是那个一直坚忍不拔复仇的希思克利夫,最终都归于平静,仅仅归于凯瑟琳·恩肖,归于他对凯瑟琳·恩肖坚忍不拔的爱……
      为这坚忍不拔的爱,希思克利夫渴望着能与凯瑟琳·恩肖相聚,他精神上恍惚,“因为我仔细瞧他时,发现他很像是在凝望两码远地方的什么东西,而且无论那东西是什么……”[1](P361)毫无疑问,他在思念他的凯茜。
      希思克利夫对凯瑟琳·恩肖坚忍不拔的爱,传遍了他那附近的邻里,也许正因为如此,在他死后,会出现“希思克利夫,和一个女的,在那边树底下……”[1](P366)的传言,这也许是庄园里的无稽之谈,但我相信这才是他们的真正结局。
      (三)开在山崖上“阴郁徒劳”的花儿
      只要一提到埃德加·林顿,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软弱。然而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对凯瑟琳·恩肖,他有着可以和希思克利夫相媲美的真挚、决绝与执着……
      埃德加·林顿,虽然因其懦弱遭受凯瑟琳·恩肖及希思克利夫的嘲笑,却依然保持对凯瑟琳的爱慕。当小哈里顿因说“凯茜姑姑坏”而遭受凯瑟琳的教训时,“埃德加想都没想,就去抓她的手想解救他,刹那间一只手挣脱出来,万分惊愕的年轻人只觉得那手一下子就掌到了自己的脸颊上……”[1](P78)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林顿依然没有怪罪凯瑟琳,依然保持着对她的那份依恋。
      几经周折,林顿终于娶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天使,“埃德加·林顿……在领她上吉姆顿教堂的那天,自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最幸福的人。”[1](P99)然而凯瑟琳说过,“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树林里的叶子,将随时令的变换而改变,我很清楚,就像树木遇严冬变化一样”。[1](P91)
      我们往往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的爱情上,而忽视了林顿的感情付出,林顿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感情受害者。他对凯瑟琳的爱绝不亚于希思克利夫,他对凯瑟琳的关心,达到了“埃德加因为为她担惊受怕,竟忘记了她那可恨的朋友……”[1](P179)的地步。
      即便凯瑟琳去世十三年以后,对于他的女儿,“他之所以宠爱她,与其说说是由于她是他的亲骨肉,还不如说是出于她与凯瑟琳的关系。”[1](P202)
      林顿才是这爱情悲剧中最惨痛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为凯瑟琳付出了一生。即便自己将死的时候,他还惦记着,“我能为凯茜做些什么呢?我如何才算是为她尽到了义务?我丝毫也不在乎林顿是希思克利夫的儿子,不在乎他把她从我身边带走,只要他在我死后能够安慰她。”[1](P280)这足以说明林顿对凯瑟琳的感情……然而他所有的付出注定是徒劳的,因为凯瑟琳说过:“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树林里的叶子,将随时令的变换而改变,我很清楚,就像树木遇严冬变化一样……”。[1](P91)
      如同川端康成《雪国》中的驹子对岛村、叶子对行男以及《红楼梦》中薛宝钗对贾宝玉爱的徒劳,这里林顿对凯瑟琳爱的徒劳……这些都说明无论他们怎样努力,结果却是令人无可奈何的!在中外文学史上,爱情徒劳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留给我们的,仅仅是空悲叹。
      (四)“花开并蒂”
      因爱而起,因爱而终。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原本的美满结局注定也要以美满终结。最终哈里顿·恩肖与凯瑟琳·林顿聚在了一起,“他那诚实、温和和敏慧的天性,帮助他很快就扫除了自小笼罩在他心头的愚昧的乌云。而凯瑟琳的真诚的赞扬又给予他莫大的鼓舞。心智的光彩给他的形象增添了风采,而且加上气派和高贵……”。[1](P350)
      即便当“恶魔”希思克利夫到来时,“他们一同抬起眼睛,望着希思克利夫先生——也许,你从来也没注意到,他俩的眼睛非常相似,都是凯瑟琳·恩肖的眼睛。”[1](P351)就如希思克利夫所说,“是啊,哈里顿的形象是我那不朽爱情的影子,也是我为了自身权利疯狂努力的影子,还有我的堕落,我的骄傲,我的幸福和我的悲伤——”[1](P353)
      希望自此以后再也没有阴影,我相信他们进入了永恒——在那里,生命无限繁衍,爱情无限久远,欢乐无限充溢。
      如同文本所说,“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最后都化作呼啸的狂风,掠过孤寂的坟头,吹向荒凉的原野……”[1](P4)
      俗语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如比较文学接受理论所阐释的,“文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仅仅在于任何一个读者都可能或可以对它作出种种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可以因人而异,也可能因时代变迁而不同,但无论怎样解释,都应该把它们看做可以理解的,也是有意义的。”[2](P333)

    相关热词搜索: 山崖 花儿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