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跨文化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英译 [简评:《文化可译性视角下的翻译》]

    时间:2019-05-14 03:20: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以俄译为语料,以语际对比为手段,揭示中俄文化的异同及其对翻译的制约,论述民族文化的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在研究译者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处理基础上总结其文化翻译策略。本书所研究的内容在俄语翻译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独创性,填补了古典文学俄译本研究的空白,通过对帕纳秀克两度翻译《红楼梦》文化策略变动的分析,为古典文学的俄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通过本书的阅读,笔者得出以下启示:
      1、 文化翻译的挑战性
      中西翻译史上无数的例证表明,文化与翻译密不可分。历代译论研究者在探索二者的关系上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78年,T.S. Halman 提出了“文化翻译”(cultranslation)这一概念。文化翻译是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次范畴,刘宓庆在《文化翻译纲论》一书中对“文化翻译”作了专题研究,提出翻译学视角中的文化视语言为文化的主体性基本表现手段,以意义为价值观核心和基本取向,以文化心理为“求索”目标,以审美判断为跨文化表现的杠杠。《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无论从语言层面上还是从文化层面上,对译者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红楼梦》的语言“语如其人”,从人物的话语里可以窥见人物的神情、姿态、性格、思想感情和心理。关于《红楼梦》的文化,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词典》“序言”中指出,《红楼梦》是一部出自文人之手的传世之作,而“曹雪芹这个‘文人’,既有中国历代文人的共同特点,又有清代满洲八旗文人的更大特点……这种文人的文化素养加上特性特习,就使得《红楼梦》带上了极其浓厚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奇妙的色调和气质、风格和手法。假如不能理会中国汉字文学艺术传统和华夏文人对这种文化的造诣和修养之深之高,那就永远也无法真正谈得上理解与欣赏他们的作品。”从周先生的话中,不难看出《红楼梦》的外译尤其是文化的准确传达对译者而言存在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2、文化翻译的可译性是相对性的、有限度的
      在翻译界,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向就是争论的焦点,最早提出不可译性大概要追溯意大利诗人Dante的《飨宴》一书,他盛赞俗语的优点,得出文学作品不可译的结论。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的可译与不可译实际上是个“度”的问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就是可译性的相对性。可译的相对性有两层含义:其一,译者本身是个文化人,必定带有自己的文化烙印,加之自身经历和知识结构有限,并不总是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并译出原语所蕴含的全部文化信息。其二:译语读者也会囿于已有的文化框架,并受认知度以及文化敏感度的局限,不太可能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文化信息,并产生类似的心理反应。
      3、《红楼梦》翻译策略的选择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两种文化的相互了解。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与文化相关的方方面面都会制约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大而言之,翻译策略的选择与文化类型、时代环境、社会对翻译的要求有关,小而言之,由于具体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目标读者的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会不同。翻译应以原语文化为中心还是应以译语文化为中心一直是翻译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本书中指出,归化和异化都是可行的翻译策略,但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主要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在跨文化翻译的英译汉中,应当适当吸收一些源语的异质成分,为汉语输入新的文化信息和新鲜表达方式,丰富汉语的表现力,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而汉译英时,应当尽量向英语靠拢以符合英语语言文化的习惯表达法,满足外国读者的需求,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英语输入中国的文化内容和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好地沟通交流。
      研究的不足
      末了,在肯定此研究的实践价值,如提出了克服文化障碍和避免翻译瑕疵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推动古典文学更优秀的俄译本出现,以改变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译介在质和量方面的不足的同时,笔者认为此书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改进:
      1、本书在论述时,有些部分略有冗余之感,叙述过于繁复,不够简练明了,例如在讨论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文化可译性的论证时,部分内容属于叠加,可放置在一起论述,这样更能给读者一个清晰明了的印象。
      2、在阐明文化可译性限度方面,作者只讨论了文化差异的语言表现形式,笔者认为为使该部分更具深度和说服力,应添加一些如民族文化心理差异深层次的内容。学者刘宓庆认为,从历史文化和翻译技能技巧发展的现阶段看,文化翻译可译性限度大抵归因于以下3个方面:1、结构障碍,包括文字系统、语音系统以及结构与语用相结合的审美修辞系统;2、民族文化心理,涉及历史传统、民族地缘生态系统、生活习俗以及审美倾向和价值观;3、表现法系统,包括由思维方式决定的表现法系统(如汉语中隐性被动句及话题主语句的广泛使用)以及由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风俗、习惯特征决定的表现法系统(如亲属称谓语等)。
      结语:
      李磊荣先生的这本书,在俄语翻译研究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填补了古典文学俄译本研究的空白,推动了中俄民族文化深层次和谐交流与发展。《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有其深厚的民族意义,译者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向外发展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红楼梦》的外译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李磊荣教授的《文化可译性视角下的翻译》,为后来的研究者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值得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冯庆华.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李磊荣.文化可译性视角下的《红楼梦》翻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 赵晓辉. 翻译:一门调解文化冲突的艺术--以《红楼梦》英译为例谈文化翻译的可译性限度[J].2009(9).
      [5] 周汝昌. 红楼梦词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相关热词搜索: 简评 视角 翻译 文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