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十大奢侈品牌排行榜 奢侈品在中国

    时间:2019-05-08 03:24: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十几年前,初出国门的中国人行囊里装的是榨菜、方便面;十几年后,中国人带着空空的行李箱走,拖回来的却是在欧洲、北美、日本扫回来的战利品。在短短的一个春节长假期间,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随后的假日,中国人也成了欧美各国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
      一群只知道“艾喽威”,不认识LOUIS VUITTON的傻粉丝,终于学会了排队,却是在奢侈品店门口,手持中国护照“每人限买2个包”。明眼人一语道破:“中国人正在重复当年日本人的奢侈品消费的狂热!”
      其实,对于奢侈品的追捧几乎出现在所有新富起来的人群之中,台湾有,韩国有,越南也有。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截至2011年中国人均GDP约为5400美元,世界排名在85位左右。由此,奢侈品消费的潮流其实是一种必然。但是,另外一个现实我们不应忽视,中国仍有1.5亿人未能达到联合国一天1美元收入的脱贫标准。这就是处于奢侈品消费初级阶段的中国现实。
      “未富先奢”的最好写照体现在众多狂热的苹果粉丝身上。就拿年初上市的iphone4s手机来说,6000元的价格算不算奢侈品本身就有争议,顶多算是一种“类奢侈品”,但大量普通白领、学生显然是将其作为奢侈品来购买的。一种说法是:对于中国平民来说,苹果手机是价格最低的能拉近与上流社会距离的商品,而且,它还很难造假,在满足虚荣心方面f生价比最高。其实,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很多人买奢侈品并非因适合自己或是自用,而是为了被别人看到,以及送礼。对不少苹果手机用户来说,他们从不曾登陆Appstore使用付费的应用开发,也几乎不用iTunes,更不知Facetime为何物……苹果最引以为豪的技术创新,到了国人手里纯属多余。再说LV,俗称“驴包”,可谓人尽皆知,而更高档次的爱马仕,到了二三线城市知道的人少了,反而卖不过LV了,这恰恰印证了“面子”理论。
      论消费群体,奢侈品推广无非紧盯两种中国人:富人和年轻人。前者将品牌用以定义自身价值,明确所属社会阶层,而后者却可能成为中国第一批奢侈品文化消费者。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以后。一波一波亲身经历着西方物质文化的冲击,他们充分接受了这种西方文化浸淫下的消费体验。LV、Prada、爱马仕、劳力士、Chanel、阿玛尼……不胜枚举,而我们自有的奢侈品品牌无论从实力到口碑都缺乏吸引力,自然欧美血统的奢侈品品牌就彻底抢占了中国年轻人的心。
      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教育以个体为中心,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希望的样子”,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攀比”心理严重,加之“优秀”的标准整齐划一,要么有权,要么有钱。而有权有钱就需要和普通人有所区别,最具此标签功能的奢侈品当仁不让地迎合着“以人取貌”的潜意识。
      客观地说,奢侈品消费在人类生活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自古皆然,中西有之。上世纪70年代初,从日本掀起对奢侈品的狂热追求到回归理性,经历了20年的时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过程也将不可避免。应该说,人们对奢侈品的狂热是暂时的盲目,真正棘手的是这种盲目发源于文化自信的匮乏,乃至社会价值体系的过度单一。
      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年轻的“拥趸”们能从单纯的膜拜转而领会奢侈品中所蕴藏的文化,毕竟我们还有像云锦、红木家具、紫砂、茶叶、陶瓷这样的奢侈品基因没能真正绽放光彩。当他们从消费者转为鉴赏者,再转化为创造者,并真正创造出中国自己的奢侈品文化,再看眼下的这股疯狂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相关热词搜索: 奢侈品 中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