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论《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智慧】 瓦尔登湖在哪

    时间:2019-04-11 03:14: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梭罗作为生态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瓦尔登湖》被誉为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的经典之作。本文试图通过对《瓦尔登湖》中的超验主义生态思想进行解读,来挖掘其中所蕴  藏的生态智慧,以唤醒当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瓦尔登湖》;超验主义生态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2
      
      《瓦尔登湖》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文学史上的“绿色圣经”,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超验主义哲学家、浪漫主义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代表作。
      作为超验主义者,梭罗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瓦尔登湖》中处处体现他深邃的生态智慧和对人类欲望膨胀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崇尚。
      一.《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生态思想源泉
      十九世纪中叶,工业化在美国快速发展。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经济繁荣和丰富的精神文明,但是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而这些问题严
      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物质主义的泛滥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危机。不愿意与现实妥协的梭罗开始反思,反思人类活动带来的不良后果。他独自在瓦尔登湖边居住了两年
      多,走近自然,面对自然,开始自己超验主义的精神探索和生活实践,他的《瓦尔登湖》就反映了他的超验主义生态思想。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是美国的一项文学和哲学领域的运动。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济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拉尔夫?沃
      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他领导了这次运动。超验主义抵制18世纪美国的种族主义和宗教,超验主义者们坚信他们能够在大自然中找到灵感
      的源泉。
      梭罗生活在超验主义盛行的时代,他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对爱默生这位超验主义先驱的著作《论自然》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因为在这本被称为“超验主义宣言”的书
      中,爱默生集中阐述了他的超验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后来成为梭罗整个自然观的哲学基础。在这部作品中,爱默生有关在荒野中能够与上帝交流的超验主义思想观点
      得到了升华:“在森林中,我们恢复理智和信仰……站在空旷的原野—我的思想沐浴在爽朗的空气中,同时升入无限的空间里—这一切意味着利己主义的消失。我变得眼珠明亮,失
      去自我;我看见一切;宇宙流穿透我的全身,我是上帝的一部分。”[1](P75)1837年,梭罗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结识了爱默生,并最终师从于他。从此,爱默生把他带入了康科
      德超验主义的圈子。在爱默生的眼中,大自然可亲可敬值得赞美,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精神存在”,它如同一剂良药,能使身心残破的人恢复健康,使人们在其中发现真正的自我
      。所以爱默生更多关注的是自然的实用价值。在他看来,这种心灵与自然的呼应有赖于精神方面的实现,而这种精神就是“将自然通过我们的心灵展现出来”的最高存在,即上帝
      。也就是说,人心中都存在一种使其心灵认知自然之美的东西,即超灵。它是人的心灵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人只能通过直觉的内省达到与“超灵”沟通的境界。[2](P141)
      梭罗和爱默生一样,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在爱默生及其他超验主义先驱的影响之下,梭罗逐渐树立起自己独特的超验主义自然观。梭罗和爱默生都认为自然是简朴和统一的
      ,但是二人看待自然的态度却有不同。爱默生对自然采取观望态度,他眼中的自然是抽象且被升华了的。而梭罗认为: “自然是精神的存在,是超验的宇宙精神的物化与象征”。
      [3](P89)
      受爱默生的影响,在自然观方面,梭罗接受超验主义万物皆有灵性的观点并把这种观点加以深化,他注重与自然的对话,并强调这种对话必须建立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之上。他
      认为只有贴近自然,才能真正走向人性复归之路。作为一个自然中的实践者,他投身自然,在自然中播种、耕种、收获,在一步一步靠近自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使
      得他《瓦尔登湖》中的自然更加的生动、立体,充满了生命的动感。
      梭罗从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了自然有不依赖于人的独立价值,极力反对把自然的价值约减为经济和实用的价值,并对同时代盛行的商业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社会流
      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达了在文明和自然生态之间应保持平衡的思想。超验主义强调知觉的力量,人能够凭借感观知觉认知外界,人的超验感觉——内心的体验可以认识自然的
      真理。“相信你自己”是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梭罗的超验主义同样以人本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石,倡导人的独立意识,主张个性、反对权威。另外,梭罗的超验自然观是对18 世纪
      牛顿宇宙观的反叛。梭罗认为自然界不是神的造化和象征,并不像机械唯物论认为的那样在上帝之手推动之后按部就班的运行,也不像加尔文主义教导的那样是绝对的、宿命的与
      服从的。自然界是人的舞台,是人心灵感知与思索的对象,自然的启示与人的灵感交织构成自然的意义。人通过直觉而不是理性就能超越物质表象而把握将世界融为一体的自然。
      《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通过他记录的那些细微事物的颜色、气味、声音而呈现出来。梭罗的林中生活是对爱默生“自然将与精神携手来解放我们”[4](P72)的断言的
      实践。梭罗认为走向超验主义生活的最大障碍是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迷恋和人们对传统的依恋。他崇尚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并非故意剥夺自己享受物质的权利,而是当生活的需
      要得到满足之后,将心灵的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更有价值的领域。他利用了美国梦的精神层面,即不断寻求新的复兴,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利用宗教和社会意识的冲动来鼓励当时的
      读者勇敢地冲破传统,获取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创造一个更为纯粹的精神家园。   二.《瓦尔登湖》的生态智慧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严厉谴责人类生活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他表达了生态整体观,认
      为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作为自然的普通一员,人类应该学会和自然以及自然界中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梭罗的生态哲学思想强调人类的身心和自然的交融,从而成为和谐
      的整体。要做到这点,人类必须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主宰者的地位”,必须降低自己的姿态,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等。《瓦尔登湖》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梭罗的这些思想。
      对梭罗来说,自然远不止于为人之伴侣,它更为人树立了行为榜样,抚慰人的情感,启迪人的心灵。在“寂寞”篇中,他感觉到自己在雨天独处时,偶有烦躁不安之感,但他“突
      然感觉到,与自然为伴,与拍打着窗沿的雨滴为伴,与屋子四周所闻所见为伴,是多么的可爱,一种无法用语言传达的友善”[5](P134),这种感觉立刻将他围住,把独处的忧愁
      驱逐得一干二净。他认为,只有在自然中,人才能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
      梭罗认为自然充满了生机,能净化人的心灵。《瓦尔登湖》中,梭罗这样描绘他生命中的湖:“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
      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浓密突出的眉毛。[6](P218)”他认为,有价值和高尚的生活,必须要到大自
      然中去寻找,去聆听大自然的启示。梭罗笃信只有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才能真正的了解自然之美和感受自然之悦。因此,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自力更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
      进行心灵的交流,向人们证明了返朴归真、投身大自然怀抱、发现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无穷乐趣。
      梭罗不仅热爱自然,关注自然,而且竭力提倡物质生活简单化。19世纪30 年代的美国,物质主义和经济至上是社会的主导思想。人们狂热地追求财富,并以此来衡量生活的
      价值。他到瓦尔登湖畔去生活的根本原因,是要证明人并不需要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所谓“舒适”,人应当也能够像自然中其他成员一样,将物质生活的需要降到最低限度,按自
      己的天性毫无束拘地生活。他认为大部分的奢侈品和所谓的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反而对社会的进步“大有妨碍”。
      在瓦尔登湖,梭罗用极少的原材料建起了他认为舒适可住甚至是温暖的木房子。在那里,他用自己的双手耕地种豆、钓鱼、做面包。他认为正是他的需要很少,所以能用较少
      的劳动就能养活并满足自己。梭罗把瓦尔登湖比作林中隐士,生活得克制而又简朴,获得令人惊叹的纯洁。正如他在《瓦尔登湖》中的《结论》中指出一样:“他自己的生活越简单,
      宇宙的规律也就越显得简单,寂寞将不成其为寂寞,贫困将不成其为贫困,软弱将不成其为软弱。”[7]相比较物质层面,梭罗更关注的其实是人的精神和内心世界。他从自然中
      悟到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要注重他所谓的“真正的生活”。在这“真正的生活”中,物质部分并不重要,奢华的生活甚至有害,重要的是精神的富有和崇高。
      他把大自然称作“伟大的曾祖母”,赐予了人类食物与健康。梭罗通过详细描述他在瓦尔登湖畔自给自足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其实没有许多我们所谓的文明的新生事物,也
      一样可以活得精彩。在瓦尔登湖畔,他也向世人展示了怎样在博大世界中选择一小片土地,去发现简朴生活的意义,去全身心地爱一片土地,去赋予它以灵魂。美国哲学家和文学批
      评家芒福德对梭罗提倡的简朴生活方式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梭罗也许是惟一的停下来并写出他的丰富体验的人。在人们四处奔波的时代,他保持着平静;在人们拼命挣钱的时
      代,他坚守着简朴。”“简单化没有使梭罗走向头脑简单的狂热,却使他走向了更高的文明。”“梭罗或许将成为一个预言般的人物,新时代也许将给他的思想和人性以崇高的评
      价。”[8]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梭罗认为万物有灵,因而善待和珍爱一切生命,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一致,是他的行为原则,也是他的生态整体观的体现。敬畏自然生命就是敬畏精
      神生命,人类只有和万物和谐共存,自身才能得到保存。同时,梭罗还认为,自然也是精神的存在,是超验的宇宙精神的物化与象征。在梭罗的视域里,自然是物质世界之外的图景
      ,是心灵的表象。人灵魂中的那种直觉感知能力可以沟通个人心灵与超灵,并使两者得以交流由此达到个人精神与宇宙精神的统一。而只有在自然中才能获得这种最高的精神体验
      ,实现内在心灵与感观世界的交通。为了达到这种最高的同一境界,人应该回归自然、沉浸其中,完善自我、完善精神。并且,只有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才是人类最终的归属。
      三.梭罗的生态智慧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瓦尔登湖》揭示了当代人一个最具特征性的生存样态:“无尽的苦役!”梭罗觉得,人性充满了欲望,诸多的欲望叠加起来,就成为了人行走过程中的重负。而这种重负在
      人的肩头上生根,融入流淌的血液之中,永远拔除不掉,成为无尽的苦役。人性带着欲望的镣铐跳着沉重的舞蹈时,肯定会偏离正常的轨道,因而会有战争,有掠夺,有杀人放火
      违法犯罪……更有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这都是人性的变态,对生命的极端不敬!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剖析人性,虽然用的文字和缓有致,留给人的致思空间却有着巨大的张力。
      梭罗说,要拭除人类“心灵上的尘埃”,震撼人性中最阴暗的角落。[9]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生活给人的生存制造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 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
      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的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欣赏一百多年前的作品《瓦尔登湖》,的确能让现在的我们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和舒畅。正如英国著名文学家乔治?艾略特所称:“《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10](P267)
      作为一位行动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梭罗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透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领悟到,自然既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又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人只有生活在
      自然中,与自然时时沟通,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在生态文学研究热浪高涨的当代学界,梭罗的《瓦尔登湖》成了生态文学的经典。他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反对伤害自然的观点
      在现今社会对于人类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蕴含的生态自然主题思想对于人类认识和评价自身,找回自身在工业社会中丧失的自我,寻求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也为人们理解自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原则。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不仅能够创造空前未有的物质文明,而且已经具有毁灭自身和地球上一切生物的能力。人类相互之间的残杀,物欲的泛滥,对自然生态的恣意破
      坏……这一切都使人类社会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在这个时候,梭罗的哲理某种程度上也许能够帮助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明智的选择。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勒克莱齐奥生态文明批判”(项目编号:11YJC752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爱普生《论自然》,吴瑞楠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1月
      [2] [美]吉欧?波尔泰《爱默生集——论文与讲演集 》,赵一凡译,三联书店,2009年7月
      [3] 梭罗《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6月
      [4] 爱普生《论自然》,吴瑞楠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1月
      [5] 梭罗《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6月
      [6] 梭罗《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6月
      [7] 苏贤贵,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2)
      [8] David Mazel(ed): A Century of Early Ecocriticism[C].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001.250-253.
      [9] 何山石 《与梭罗同赴孤独》[N] 中国教育报,2006,03,第七版
      [10] 梭罗《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6月,第285页
      [11] 卢梭著,张驰译:《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12] 梭罗《梭罗日记》[M].朱子仪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
      [13] 李静 论梭罗的自然观[J].河南: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4] [美]爱默生《美的透视一爱默生散文选》[M].佟孝功、宋静存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相关热词搜索: 生态 智慧 瓦尔登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