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人文素质包括哪四个方面

    时间:2019-04-02 03:12: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人文奥运理念在我国的不断宣传,不仅为青少年的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宝贵的契机和兴奋点,而且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思想的奥林匹克精神,还将为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有益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它所蕴含的许多激励的精神也将对中国社会进一步的文明与进步,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阐明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间的内在契合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关系
      1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内容,《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通常它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等等。“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格言最早是美国一位主教提出来的。1908年伦敦举行第四届奥运会时,顾拜旦引用了这句话。后来,顾拜旦在1936年奥运会演讲时也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这一原则已被世界各国运动员和广大群众所广泛接受。竞争原则表明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倡导挑战与竞争的社会活动。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在竞争中,勇于向世界强手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公正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奥林匹克精神蕴含了公正、平等、正义的内容,承认一切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唾弃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公正原则使奥林匹克精神具有了极大魅力。友谊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其最高目标,是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达到世界的团结、和平、进步的目的。奋斗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奋斗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是人类最伟大、最可称颂的内在力量。赛场的奋斗是人类奋斗的一个缩影。奥林匹克精神要求人们具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2 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的关系
      2.1 青少年是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的主力军。体育属于所有人,为了所有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的运动员(除特殊项目)是没有年龄限制的。现代体育正走向终身化、国际化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性是人类其它组织活动难于比拟的。但由于生理年龄以及比赛技术难度等原因,青少年成为体育运动的主体。青少年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社会最活跃、最上进的群体。青少年性情活泼好动,求知好奇,喜欢拼搏,崇尚英雄,对体育独具魅力。体育则使青少年人的余暇时间得到支配,生活空间、行为方式等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公平竞争精神、以奋斗为乐的参与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其它形式的活动所无法替代的。
      体育运动要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需要体育,青少年代表体育的未来。所以,《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它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可见,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青少年则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重点,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主力军。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引导奥林匹克运动健康持久发展。
      2.2 奥林匹克精神与我国青少年的关系。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源于西方,历经百年。近代西方经济文化发达,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大都在西方国家举办,举办城市一般都要利用召开奥运会的良机加强奥林匹克教育,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所以,西方青少年参与体育文化的机会多,对奥林匹克运动大都耳熟能详。
      我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曲折,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时间较晚。在改革开放前的20余年,我国和国际奥委会基本处于隔离或磨合状态。1979年以来,由于我国参加奥运会及进行申办奥运工作,才逐步开始奥运的传播工作。因此,要办好北京奥运,需要大力开展普及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对奥林匹克的研究创新工作有所加强,而对奥林匹克的教育普及工作则显得相对薄弱,不少青少年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内容知之不多,特别需要借举办奥运会的良机加强奥林匹克教育。
      中国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理念,其中人文奥运是灵魂和亮点,将人文奥运的理念化为实践,就是要大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充分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在中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既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又是长远奋斗的目标。
      3 奥林匹克精神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3.1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是教育。奥林匹克运动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它是通过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进而建立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教育活动。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是有悠久传统的。古代奥运会的发祥地希腊将体育纳入教育的基本内容,并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教育制度。古希腊人的一个基本认识是:“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躯体之中。”古代奥运会就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手段。
      现代奥运会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从创建奥林匹克运动起,就坚决反对把这一运动看成是纯粹的体育竞技运动。他明确指出:“体育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是人类追求完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提出的奥林匹克主义最实质的内容就是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1927年他在《致各国青少年运动员书》中说:“奥林匹克主义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也是发展体育耐力和力量的学校,但这必须在进行强化身体练习的同时不断加强荣誉观念和运动员大公无私精神的条件下才能做到,未来属于你们青年。”可以说,他认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功能是教育,恢复奥运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广大青少年。   3.2 奥林匹克精神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世界各国教育体系中,一般都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制订符合其培养目标的体育锻炼标准,以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奥林匹克教育虽以体育为载体,而教育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或者说,奥林匹克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处在青春发育期,体育运动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体育运动虽然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但在处理德育、智育、体育等相互关系中,也常出现矛盾和对立的问题,轻视体育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所以,在学校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不仅可以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而且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等有机结合,寓教于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3 奥林匹克精神与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第29届奥运会将在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举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广泛传播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教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中国的教育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组织青少年参与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创建奥林匹克学校校园,营造学校校园的奥林匹克文化气息。利用体育教学和多种可接受方式,向青少年介绍奥林匹克文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知识,提高奥运意识。根据奥组委的阶段性教育目标,进行应用研究,组织宣传交流活动,为北京奥运献计献策,为全民健身贡献力量,同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统筹协调青少年参与奥林匹克活动。
      我们要从具体的、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有组织领导或协调机构,教学计划活动安排,积极参与《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奥林匹克教育,努力促进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学校教育的结合,使中国的一些学校真正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学习训练基地,文化管理及志愿者培训基地,中外文化交流基地,奥林匹克文化宣传基地。为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耀眼夺目的一届奥运会贡献力量。
      4 结语
      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关系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同时也促进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在青少年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给青少年传授竞技运动知识,更要注重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文化的解读,充分发辉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人文价值。这样不仅可以纠正长期困扰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种种误区,又推动中国体育教育的革新,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39~340
      2 何振梁.世纪之交的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科学,1997.17(1)
      3 李卞婴.奥林匹克运动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4)
      4 王安新.“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J].体育学刊,2002.9(3)

    相关热词搜索: 奥林匹克 素质教育 青少年 人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