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挖掘习作资源写出农村学校作文特色_

    时间:2019-03-30 03:14: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244-02  摘要:农村学生的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写作根本没有什么可用素材,这给学生写作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办法。
      关键词:习作资源;习作情趣;作文特色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际,我们农村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厌作文,怕作文的现象。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让农村老师心感不安。追究原因,许多老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比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鲁迅先生在《少年润土》一文中就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灵活机智。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作为开辟一条通道。那么,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挖掘农村作文资源哪?
      一、激发农村学生的习作情趣
      许多农村孩子觉得农村生活平淡,毫无新奇之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真情投入到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回归生活实际,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爱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创作的源泉。只要心中有爱,学生才会有话想说,才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1.热爱农村生活环境。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能源。因学生长期受优秀习作和电视文娱生活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我们农村既没有美丽的公园,优美的住宅,也没有名胜古迹,不留心农村周围的生活环境,甚至有时讨厌农村生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农村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如:青翠的群山、甘醇的泉水、 清新的空气 、飘香的茶、 憨厚的人、家乡带头致富的能人……慢慢地喜欢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学生在“爱家乡”、“家乡的变化”、“二十年后的家乡”等习作题目中才能写出家乡的特色,写出家乡的内涵,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教育学生关爱身边的人。我们农村生活是一潭深水,看不见爱的流淌。学生没有开过一次生日宴会,从没有感受到生日的欢快,也没有收到一张贺卡,感受节日的欢乐,出现“站在河中渴死”的现象。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放弃表象,放弃虚浮,从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一声问候、一次守侯中获取情感的慰藉,感受邻里之间的照顾,体验人间温情。在感受父母之爱、同学之爱、邻里之爱时学会关爱他人,热爱他人,尊重他人,共同演奏一曲爱之赞歌。只有关爱他人,享受他人的爱。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写人记事中才会情动辞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由于农村学校的学生观察缺乏主动性、目的性,对事件的认识比较肤浅。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究欲强。利用学生学习特点,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只有多留心身边的事多看多想,学生的习作才能常写常新,写出特色。如:在塑料大棚种植蘑菇一事,我们青藏高原气候冷、温度低农民开始在政府的倡导下半信半疑,一部分农民种植,后来尝到蘑菇高效益的甜头,自觉种植蘑菇;到近阶段,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去种植经营蘑菇经济。还有青海湟源的红萝卜种植也是这样,只有学生留心观察农村发生的变化,农村学校的学生的习作就能有所创新,不走老路。
      二、观察现实生活 ,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指习作的内容。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觉得没内容可写,编造的多。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不过是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罢了。习作的内容来源于平时日常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生活的表象。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系统性较差,情绪和兴趣在观察中起很大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出要求,教会学生观察,提高他们的知觉水平,培养捕获作文材料的能力。
      1.引导学生围绕目标 ,小处着眼。善于观察的人,总是先从目的出发,选择观察对象,而后确定相应重点。学生受观察兴趣和知识水平注意力的影响,往往在事物面前不知所措,无从入手。教师应围绕习作目标,选取较小的观察点,供学生观察,帮助其确定观察对象与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例如写一次活动,我组织孩子们观察“丢手绢”的游戏。让他们观察不同同学的不同表现,玩时的动作、神态、同伴的评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能从小处着眼,抓住特点。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凸显特性。细致是观察的基本要求,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具体,深入。要精细的辨别,才能不被表面现象或突出部分所掩盖,学生的习作才能多角度,多形式的描述事物,描绘农村生活。现代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正在迅猛的发展。青海湟源的红萝卜种植经济,农村的现代化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素材空间。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变化,并进行细致观察,从细微出发现问题,发现素材,并且通过细致观察,学生习作时才能写得具体,写得形象,写得逼真。
      3.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丰富表象。小学生观察是往往“五官并用”,通过“五官”获取对事物的认识。单凭感官去感知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不能直接成为作文的内容。这是有些学生作文记流水帐的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感性东西上升到理性东西,由表及里的认识,由此及彼的联想。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与认识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在一次引导学生观察茶叶销售情况后,我启发学生思考:听了商贩的谈话,看了市场的热闹,望着农民的微笑,你想到了什么?你当时有什么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广度、深度,提高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体验生活 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学生习作交上来内容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毕竟是不一样的 ;或是教材中习作题目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课标指出:教师应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生生活在农村,有着充裕的活动时间,广阔的活动天地。经常参与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布置一些紧扣“农”字的题目,拓宽习作思路。   1.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学生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染,并能亲自实践。他们经常要喂养、饲养小动物,还经常要种花种草,种菜种果。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把种植花果的感受、变化写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富裕童趣的日记跃然纸上。
      2.引导学生乐写“小发明小制作”。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想象又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农村孩子生活在广阔的自然之中,思维不受限制,常常自主开发,创造出许多新玩具。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飞来飞去器、神奇夜光魔碟、回旋镖、飞去来器、充气水枕头、健身跳跳球、木板滑车……受好玩天性的驱使,常常会有许多小发明,小制作。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发现、发明、小制作写下来,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乐中写。
      3.引导学生练写科技小论文。我们的学生生农村,长在农村,经常要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可以接触到很多关于种植的科技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如许多孩子对于红萝卜的管理、施肥、锄草、除虫、及采挖的要求了如指掌,说起红萝卜饮料头头是道,做起活来,井井有条。这是他们的优势。放学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写一些科技小论文,让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知识不断得以提升,素材不断得以充实。
      四、学习语言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表达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甚至干巴巴,没办法写具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多诵读书本上的好词好句。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
      1.学习农谚农语,优化习作语言。“山上萝卜不怕旱,夜流露水阴到根。头伏萝卜(播种萝卜),二伏菜(蔓菁、芥菜等),三伏荞麦也不赖(荞麦八月开花九月熟)。早耕如上粪,歇地如歇马。上结果,下种田,不愁吃的不愁钱。”又如:“粮食没到手,管理不能丢。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早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 猪衔草,寒潮到。 鸡群上架早,明日天气好。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这些农谚既阐明科学道理,又生动易记。运用这样的谚语既读来朗朗上口,又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含量,写出农村生活的特色。
      2.引导学生学习特色语言,强化习作语言。劳动创造了生活,农民在劳动生活中,由于表达需要,产生了许多劳动用语,形成特色语言。如萝卜古代时称芦菔,苏东坡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可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这也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时众人嚼吃萝卜的本来用意吧。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这些知识,学生在课本中无法学到。在习作中出现生活与知识的断层,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问、多听、多记,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写出农村特色。
      3.引导学生学习农村的俗语,美化习作语言。农民们在经过时代的繁衍、变迁,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种子浸泡在水中后发芽、长叶”。这是我们的说法,而农民说的是“冒牙、爆青”。仔细推敲一下,农民的“冒牙”、“爆青”比“发芽、长叶”更富情境。一个“冒”“爆”说出了种子发芽那种无比强大的力,说出了种子发芽的色彩。这是多么精练的语言,多么形象的表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收集,交流农村俗语,推敲比较,学习用词的准确,美化习作语言。
      农村作文教学要开发课程资源,立足农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写出农村学校作文特色。

    相关热词搜索: 作文 习作 写出 挖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