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从事物中领悟道理作文 很多人没有领悟中道的道理

    时间:2019-03-29 03:29:3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生命之弦如果绷得太紧,就会心烦气躁;放得过松,又会陷于懈怠  有一个人去拜访朋友,朋友很欢喜地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但是菜里忘了加盐,因此看来好吃的菜,全都难以下咽。主人吃了一口,“哦!原来忘了放盐!”赶紧把每道菜都加上一些盐,再尝尝,果然味道变得很可口。客人心想:加上一点点盐就这么好吃,如果再多加一些岂不更好,要是直接吃盐,味道肯定美极了!于是,他回家后直奔厨房,拿起盐罐就往嘴里倒……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会笑话这个笨人。实际上,很多^都在犯和他同样的错误。
      比如,人们都说年轻人应该努力工作,但是有人过劳死;人们觉得花钱很爽,所以过度消费;有人觉得谈恋爱很美好,所以不断地换男、女朋友……凡事都有一个度,如人饮水,甘苦自知。美好的人生,就是你知道自己该放多少盐。
      不极端
      在古代印度,苦行是一种共同认可的修行方法。据记载,为了追求真理,乔达摩·悉达多出家之后,依照当时的习俗,修苦行六年,每日只食一粒麻麦,以致身体消瘦,面色枯萎,四肢无力,还要苦练停止呼吸的瑜伽功,极端痛苦。
      在关键时刻,他听到伴随着美妙的琴声,传来动听的歌声。他领悟到,当琴弦太松的时候,弹出来的音声就不悦耳;太紧的时候,琴弦又会断。所以最好不松不紧,才会弹出美妙悦耳的音调。琴声让他明白,在修行的过程中,生命之弦如果绷得太紧,就会心烦气躁;放得过松,又会陷于懈怠。要不急不缓,行于中道,这样才是正当的用功方法。
      于是悉达多放弃极端的苦修,来到尼涟禅河边,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供养,待体力逐渐恢复之后,才端坐于菩提树下沉思,夜望明星,悟道成佛。
      乔达摩·悉达多悟道后,第一次为五比丘讲述《转法轮经》时,开门见山地提醒五比丘:“比丘们!你们应当避免两个极端,哪两个极端呢?自我享乐是一个极端,它低贱、平庸、粗鄙、不高尚、无益;自我折磨是另外一个极端,它痛苦、非高尚、无益。放弃这两个极端,就是中道,它可以让人得到宁静、智慧、觉悟和解脱。”
      当佛陀是太子的时候,他享受了极端的快乐;而在六年的苦行中,他又经历了极端的痛苦。最后他明白,不走极端,回归中道,才是正途。
      任何极端的行为,必反受其害,如疾风暴雨,不能持久。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人参附子虽是大补之物,食之过多,反而伤人。同理,父母关爱子女,本无可厚非,但爱得太过,便成溺爱,孩子反而不知感恩,更无法体会父母深厚的爱;事业成功,必须“拼搏”,而工作过度,便成“拼命”,轻则伤身,重则伤命。无论是做人、处事、工作,还是修行,都必须以一种“不偏不倚、不紧不松、不苦不乐”的“中道”人生观去积极进取,把握好当中的度,我们的事业与人生才能走得更稳、更长久。
      古往今来,走极端者大有人在。古时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天天吃野菜以明志。一天,老农讥讽他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老哥俩吃的这薇菜,难道不是周家天子的吗?哥俩听后觉得很有道理,最后选择了绝食而死。但他们的举动并不能改变历史,周朝还是取代了商朝继续往前走。伯夷、叔齐的极端行为尚可理解,因为佛家的中道思想彼时尚未传入,而儒家的中庸思想仍未成形。
      据韩国职务精神压力学会最近进行的调查,韩国上班族有精神压力的达到95%,比美国的40%、日本的61%高得多。工作积极、努力是件好事,但希望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一急二紧张,就会心浮气躁,血压跟着升高,对身体反而是消耗,无法持续正常的工作。看来,现在仍然很多人没有领悟中道的道理。不折中
      一位年轻人问禅师,什么是中道?禅师要求他把眼睛蒙起来,行走在一条小道上,道路两边都是水沟。当禅师看到这位年轻人偏离正道,快要掉进左边的水沟时,及时提醒这位年轻人“向右”。一会儿这位年轻人又偏离正道,快要掉进右边的水沟时,禅师及时地提醒他“向左”。这位年轻人继续前行,老禅师一会儿教他向左,一会儿教他向右……最后这位年轻人终于不耐烦地问,“你到底要我向左还是向右?”老禅师笑呵呵地说:“向左向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要你回到正道上来。”年轻人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中道。
      中道不是折中,也不等于两边加起来除以二的中间路线,而是对立面的和谐与统一。
      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特别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动物们开始慢慢萎靡不振,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原因是什么?后来通过观察才发现,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混浊的骚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
      保持动物园的干净舒适是原则,但每个动物却有其独特的个性,必须在原则的基础之上灵活处理。同理,我们可将此对立统一论延伸至公司的管理上。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公司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多元管理。不落两边
      一天,一位禅师在蒲团上静坐,身旁站立了—位侍者。门外,禅师的两个徒弟在激烈地争论,互不相让,各执己见,都以为自己证实的和悟到的才对。
      争论到最后,师兄一气之下,走进房间问正在打坐的禅师:“师父,修行的人,应该对世间的一切‘心无牵挂’,荣辱取合,是非好坏一概动不了他的心,这才是修行真谛,可师弟认定我说得不对,请问师父,我的观点究竟对不对?”“你说得对!”禅师轻轻地温和地回答。师兄得意洋洋地走到门外,向师弟做出一副得胜者的姿态,告诉师弟说,师父说他的观点是对的。
      师弟一听很不服气,立即也走进房间请问静坐中的禅师:“师父,修行的人,应该对世间的一切‘心有主宰’,明明白白地去取合,对是非好坏能分清,这才是修行,师兄却完全理解偏了,怎么师父说他对呢?”禅师说:“你说得对!”师弟听师父这么一说,心里高兴,欢欢喜喜出去了。
      禅师旁边的侍者,见此状,心中不解,问禅师:“刚才他们两人对修行的看法,对佛法的了解,完全是相反的,怎么这个来问你说对,那个来问你又说对,究竟他们之中谁对呢?”“你也说得对!”禅师回答侍者。
      很多人误以为输赢、善恶、美丑、内外、动静、正邪、是非、生灭、常断、凡与圣、佛与魔、成功与失败,等等,皆为真实不虚的东西,因此执着于是非对错的分辨。爱因斯坦早就说过,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世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太阳围着地球转,但当我们离开地球,从宇宙视角来看,会发现地球围着太阳转。人、物、事,都在相对当中,领会到此中真意,就不再会滞言执意。

    相关热词搜索: 很多人 中道 领悟 道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