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百般红紫斗芳菲|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思

    时间:2019-03-18 03:27: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综观201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选材具有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知识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从整体来看,命题平中见稳,稳中求新,深化课改,强化探究。为了直观明了,下面以表格形式,对17套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做一梳理。
      
      (说明:全国卷使用地区:河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全国新课标卷使用地区有:黑龙江、吉林、河南、宁夏、新疆、山西、陕西。)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今年17套高考语文试题,考查了现代文阅读文本39篇。除了新课标试卷中有5套卷(全国新课标卷、山东卷、广东卷、辽宁卷、福建卷)以二选一的选考题模式考查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别有3篇文本外,其他12套试卷均只有2篇文本。从体裁上看,科学类文章4篇(社科文3篇,自然科学文章1篇),一般论述类文章13篇,实用类文本5篇(传记4篇,通讯1篇)、文学类文本17篇。从分值(选作题计算一题的分数)上看,最少者为福建卷 (24分),最高者是江苏卷、上海卷(38分)。从篇幅上看,大部分在千字左右,篇幅最短者为辽宁卷的社科类文章《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计717字,最长者为广东卷的小说《严冬海猎》,计2342字。从题型看,选择题与简答题兼有,科学类文章、一般论述类文章侧重选择题,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侧重简答题。上海试题中还出现了填空题。纵观全部考题,我们还可以发现今年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之一:科学类文章、一般论述类文章、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化气息浓郁。“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是科学类文章或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重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等考点是文学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等考点是实用类文本考查的重点。
      特点之二:小说渐与散文分庭抗礼。2010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有12套选择了散文文本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材料,今年17套试卷中有10套考查了散文,7篇考查了小说(其中3篇外国小说),使以往散文唱重头戏的格局渐渐有了改观。
      特点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凸显新课改精神,注重评价与探究。探究能力的考查成为今年现代文阅读的热点,在选考内容里均出现了探究性命题。小说独特的文体特点和艺术表现方式,决定了以小说为语料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趋势。
      总之,2011年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在体现探究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高考方案方面往前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稳中求新中彰显了课改精神。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也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命题特点盘点】
      
      一、选材、设题回归本色,彰显语文味
      
      语文是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工具性;语文更是语言文学,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因此,语文试卷应“回归语文”“体现本色”,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力避“泛语文化”倾向,应保持并不断强化自身的审美性和人文性――2011年各份语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大都较好地贯彻了这一思路。
      从命题材料看,所选文本语文性强,题材内容更加面向现实,能引发读者思考。比如浙江卷选用的是俄罗斯小说《第9车厢》,作品讽刺了该国现实生活中的荒诞现象(风格上近似于西方荒诞派作品和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然而类似于“第9车厢”的故事,不仅会在俄罗斯发生,对我们也不无借鉴意义――这样的文本很有时代性、新鲜感。又如山东卷的《审丑》,面向现实社会,针对现实中的个体,体现对“丑”的反思与鞭挞,让考生从不同方面体悟人间的亲情与善恶美丑;湖南卷散文《想飞》,充满了浓郁的诗意,感情充沛,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内涵深刻,对于鼓励现代青年志存高远、不懈追求具有非常昂扬的积极意义。
      从试题设置看,尤其课标卷的设题,坚持了新课标指引的“自主性阅读”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向,题型设计更加注重灵活性,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江苏卷考题,从小说情节的前后关联、细节描写如何体现人物情感活动、对话场景的对比分析,以及探究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四个角度切入设问,对考生的阅读能力实施了坚实的测查。又如山东卷4道题,考点涵盖《考试说明》中的欣赏作品形象(包括分析人物心理)、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等,覆盖面广,与2010年的小说阅读(考《骆驼祥子》节选)相比,题目设置更为成熟。而浙江卷第15题(“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北京卷第19题(“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等探究题,明显强化了对作品意蕴的个性化解读。
      
      二、热点“区域”备受关注
      
      文章的开头、结尾是近几年命题者特别关注的热点“区域”。2011年,这两大区域的考查热度不减。对开头的考查,如浙江卷第11题“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湖南卷第15题“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江西卷第16题“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对结尾的考查,如四川卷第17题“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山东卷第21题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等。兼考开头、结尾的,如北京卷第17题“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2012年,这两大“区域”将仍受命题人“厚爱”。为此,我们除把握文学作品开头、结尾的常规考法外,更要培养认真梳理原文思路、仔细理会作品构思技巧的阅读意识,以及结合语境,有的放矢地答题的解题意识,避免乱贴标签和盲目套用术语。
      
      三、问题“探究”渐入佳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考试说明》也针对“探究”这种能力层级提出了明确的考查要求。总体上看,2011年探究题的测试可以说是全面开花,并在试题命制上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体现出回归语文、立足于文本进行探究的导向。比如全国卷新课标卷的探究题是“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这种设题方式进一步强调了理解主体与文本本体的关系,既具语文性也具思辨味,使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结合更加密切――解答试题时既要准确把握作品主题、充分体会标题匠心,又要能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具体理由”。山东卷探究题也关注选文标题――“‘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不仅开放性强,而且很有层次感;将探究定位在学生对作品的“悟”的高地之上,克服了以往有些探究题游离文本的局限。
      二是注重对考生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深层次考查。比如江苏卷的探究题为“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考生答题时,先要遵循题目规定,找全文本中的“自然景物叙写”(包括对“雪”、对“腊梅林”的叙写),然后应调动知识积累,紧扣“深刻寓意”“表现人物”进行分析、思辨。从参考答案看,“深刻寓意”中的“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需要考生有古诗鉴赏方面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感受。至于“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与“深刻寓意”紧相关联,考生要想答准、答全,殊为不易。诸如此类的探究题,重点关注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更适宜于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与有创意阅读的探究能力。
      四、引导学生重视课内学习
      长期以来,不少考生认为语文试卷所选都是课外材料,课堂学习与考试不“搭边”,造成语文课上不上无所谓的错觉。2011年上海卷在这方面作了有意识的引导――散文《又见鹭鸶》后的第12题,要求“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而《诗经・蒹葭》是高中课文;又如天津卷多选题中有个选项是“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湘西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边城》同样是高中课文。
      【命题动向预测】
      
      一、小说考查势头看好
      
      2010年18套高考卷中,有6套选择了小说;2011年17套试卷,小说增加到7套。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新课标卷、辽宁卷已连续五年考小说,浙江卷、安徽卷命题人也青睐小说,江西卷则首次考查了小说。事实上,小说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有鲜活的生命、浓郁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有许许多多或悲壮或缠绵、或欢乐或悲伤、或激烈或优雅的故事;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有艺术化的辽阔的大地、浩瀚的大海、奔腾的江河、幽蓝的星空……走进小说世界,就是步入人类的心灵,体味生命的内涵,领悟生活的真谛,就是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可以预计,2012年高考语文卷中小说的考查势头会继续走高。
      
      二、地域情结难以割舍
      
      一方面,全国卷有着浓郁的地域情结,就是一如既往地瞩目大西北。2004年茅盾的《大地山河》首开为大西北放歌的先声,从2007年的《总想为你唱支歌》到2008年的《阳关古道苍凉美》,到2009年的《彩色的荒漠》,再到2010年的《大河家》,全国卷连续多年都选择了描写西北、歌颂西部的散文佳作,命题者难割难舍的西部情怀显露无遗。2011年的《针挑土》,同样放眼西部,以“针挑土”比喻湘西苗族文化保护的事业进展之艰难,并体现湘西人世世代代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命题风格与前些年基本保持一致。很有可能,全国卷这种地域情结在2012年还会一脉相承。另一方面,部分自主命题的省市,往往积极选用本土作家的作品作为阅读材料(如广东卷的《严冬海猎》,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
      
      三、当代大家纷至沓来
      
      2011年多份语文卷,继承了往年选考名家作品的传统,几位文坛大家初次亮相,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陈忠实,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及第六、七届副主席,代表作《白鹿原》获陕西双五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散文《又见鹭鸶》入选上海卷。比如王充闾,当代著名散文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其散文《祁连雪》被北京卷选中。又如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对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等,其小说《审丑》入选山东卷。另外,还有几位作家,其作品是第二次进入高考试卷,如已故著名作家徐志摩、汪曾祺,当代著名作家宗璞、学群等――宗璞作品今年既入选江苏卷,又入选四川卷。
      2012年文学作品备考,散文方面,应关注巴金、沈从文、郁达夫、茅盾、冰心、丰子恺、孙犁、王蒙、余秋雨、贾平凹、张抗抗、迟子建、李汉荣、赵丽宏、肖复兴、林清玄等作家,和朱光潜、季羡林、张中行、朱以撒等学者的作品。小说方面,要多关注老舍、林斤澜、路遥、陆文夫、铁凝、冯骥才、莫言、韩少功、梁晓声、毕飞宇、王安忆、阿城、方方、池莉、陈建功、曹文轩等作家的精短之作(或中长篇节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芳菲 百般 红紫斗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