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雪景 异样雪景,相同爱意

    时间:2019-01-10 03:30:4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那时鲁迅正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的北京。1924年12月30日,北京纷纷扬扬下了一场大雪,鲁迅在日记里写道:“雨雪。……下午霁,夜复雪。”第二天天气放晴,又刮起了凛冽的朔风,满地的白雪被吹得漫天飞舞,在灿烂的阳光下蓬勃奋飞,旋转升腾。鲁迅破例地写下了颇有诗情的日记:“晴,大风吹雪盈空际。”由此可见,正是大自然的这番壮美景象引起了处于艰难孤独环境中的鲁迅的美好回忆,和对当时社会和人生的深思遐想。过了18天,鲁迅就把他的创作激情和深刻思索凝结成了《雪》这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我们解读时,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材料,才能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
      《雪》写了两幅雪景――记忆中的江南的雪景和现实中朔方的雪景。在这一南一北两幅雪景中,作者到底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联系作者走过的道路和现实处境做一番辩证的分析。
      江南雪景――欣赏美好温馨的童年歌。“滋润美艳”的江南雪的确迥异于朔方雪,“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那是在赞它是春天的使者,“隐约”更说明它是报春的早行者;“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多鲜活的比喻呀,青春的美丽和活力不都在其中了吗?明明是“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作者还是描绘出一幅冬花蜜蜂闹春图。读到这里,你会自然联想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那洋溢着蓬勃生机的儿童乐园!文章接着写“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就更有趣了。罗汉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和温馨与鲁迅的《故乡》中雪地捕鸟的乐事完全属于同一个心灵世界。由此,我们不妨这样说,鲁迅写江南雪景,正是缘于对童年生活的深厚的美好积淀,来自对自由和充满生机的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至于文章还写到罗汉的“消释”“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胭脂也褪尽了”,这正表现出邪恶势力对美的摧残,以此激起人们的觉醒和抗争。所以写罗汉的“消释”等,虽然其中蕴涵着作者的些许怅然,但童年生活的美好温馨、成年后的真情赞美一直是这支乐曲的主旋律。
      朔方雪景――感受“热情奔放”的进行曲。朔方之雪的个性与江南之雪迥然不同。它们“如粉,如沙”,可见其细而干,特别是“如包藏火焰的大雾”――那是多么旺盛和不可抑制的力量呀!“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只有它们在“蓬勃地奋飞”“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甚至“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从朔方之雪的这些特质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战斗者的坚强不屈、无所畏惧;对身处孤独但仍奋勇痛击黑暗、矢志追求光明的精神的颂扬。“孤独的雪”传承了“死掉的雨”的精魂,这不正是鲁迅当时凛然不屈的战斗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综上所述,江南之雪与朔方之雪的个性截然不同,表面上看似形成对比,但其内蕴却是辩证统一的。前者侧重表现雪外在美之柔,后者则含蓄地表现雪内在美之力;前者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展示温馨与憧憬,后者则以实景描写与议论表明作者的意志和胸襟。前者的柔美和后者的壮美都是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作者的态度都是喜爱和赞美的。若用“对比”这个词来分析两者的关系,似乎不太准确,因为“对比”可能会给人“对立感”或是“褒贬感”,而这两点在文章中是看不出来的。如果改“对比”为“比较”,可能更符合作品实际。

    相关热词搜索: 雪景 异样 爱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