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唱衰 谁在唱衰PE

    时间:2019-05-27 03:22:3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外界看来,私募股权投资具有分裂的形象。一方面,它是雪中送炭的“救市主”;另一方面,它又成了巧取豪夺的“洪水猛兽”。为此,不同省市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有的不予注册,有的审慎批准,有的大力扶持,有的观望中撂下狠话:“现在PE都快死了,还做它干吗!”身为局中人,华夏润石资本总裁李磊有何看法、有何要说?
      
      一个正确的错误
      在大雾中奔跑了一年之后,PE行业猛然迎来2012的第一场“暴雨”。
      3月14日,“PE天堂”天津市,紧急发布“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方案”;4月20日,深交所发布“创业板退市制度规则”;4月24日,《人民日报》发文:必须把垃圾公司赶出股市;而在此之前,创业板多只新股,上市首日全部破发;更早时候,“欧债危机”险情,威胁全球股市震荡至今。
      外部环境的变幻莫测,国内监管的鹤唳风声,行业净利润、营业收入和净资产的黯然缩水,引发PE界部分人士恐慌悲情的爆发:PE暴利的时代结束了!PE破产的日子开始了!还有人戏谑:PE一棵草,压断一根链;要活一大族,要死一大片。寓意PE生死与产业链之间神秘牵制的威力。
      对此危言,中国PE讲坛最年轻的制度设计师——李磊,显然不满意。他迫不及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你可以不认同甚至不理会PE,但不要误解PE。只图暴利想做大做强,注定会失败。私募股权投资需要有比攫取暴利更为强大的勇气、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心灵。尽管行业竞争加剧是不争的事实,但远未到影响生存空间的地步,如果回归PE应秉持的价值投资本源上,那所有的疑虑都将变得无足轻重。
      采访当日,这位充满激情的“湘派”讲师,以湖南人特有的洪亮嗓门,与EMBA精英群体分享自己的深刻体验:“把私募股权投资当成是赚快钱的地方”,一直是人们坚信的一个“正确的错误”!
      当天晚上,他冒着倾盆大雨匆匆赶来接受记者补充采访时,先坐下狠狠地喝了一口果汁,然后靠向椅背大发感慨:一个国家的历史会影响国民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中国而言,价值投资从来就没有被私募从业人员真正接受过,尤其是在投资领域涉世未深的小PE机构。原因是,正确应用、实践“价值投资”,从来不像Pre-IPO那样可以一夜暴富“来钱快”。
      这是李磊无数次演讲中的一次,虽然倾听者只有记者一人,但毫不影响他的谈兴,多年来,李磊俨然成了布道者,“哪里邀请,我都去”。在他看来,知识分子在金融变革中的作用正体现于此,他期待和更多的同道产生共鸣。
      李磊说,中国经济正处于第二次崛起阶段,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动荡,无论对于外资、民资还是国有背景的PE,在大浪淘沙中经历洗牌,不好的被淘汰,大基金变成小基金,这很正常。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开始走向衰败或面临退场,反倒象征着一家基金必须拥有相对长久的战略。
      显然,李磊十分清楚自己投资的行为边界。在他看来,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机构、以至于任何一个人的发展,在困难时刻,用智慧去寻求出路,总比“用脚投票”好很多。
      这两年,伴随VC/PE在全国的迅猛崛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态势也已从“谁比谁更有钱”演变到了“谁比谁增值服务好”的阶段。不少实力雄厚的PE机构,纷纷尝试开设“独立投后管理部门”,夯实增值服务基础,提升投资价值。资本市场悄然进行的突破和转变,深得李磊赞赏。他兴奋地认为,选择正确,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尽管李磊深知自己不可能成为JP摩根式传奇般的人物,但是,“谁投得好,谁就光荣”的道理他十分清楚。
      雷厉风行的个性,使得李磊的价值体系中,“价值创造”的热度,远远超越了“来钱快”的热度。为此,他领衔华夏润石资本在精品投资银行基金的定位下,不仅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更在资金之外为企业提供了包括行业与标杆企业研究、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商业策略选择、盈利模式研究、财务会计规范、税务统筹规划、内控体系完善、激励制度建设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通过全面提升企业内在价值,实现与企业的价值共享。正因为此,华夏润石资本与企业的关系早已超越简单的投资关系,而是共同组成和谐相生、互促共赢的大家庭。
      不难看出,对于转型时期价值投资的配套制度,李磊了然于胸。他说:“因为我始终不相信离开了暴利,PE就真的活不下去。所以我投资的目的,不会简单地对企业进行投资,而是在注入资金的同时输入全面的服务,通过全面提升企业内在价值,实现与企业长远价值的共享。”
      尽管李磊自称是个急性子,但他做事时却十分细致和小心翼翼,他曾开创性地提出了PE行业的商业模式说,并在各大讲坛与同仁分享。他的“管理+产业+资本”的投资模式,渗透了他个人的气质和追求。采访中,谈起这一模式的设计初衷,李磊表示,对于一家进入成长期的企业,资金往往不是最为稀缺的资源,高速发展中涌现出的管理瓶颈和经营短板,才是最令企业家头疼的难题。正是由于可以协同解决这些问题,华夏润石“投行+投资”的精品投行模式,才受到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青睐,同时也真实体现了股东创造的价值。而在此之前,中国私募股权行业尚无具体的模式可以借鉴。
      李磊将法律层面的规范化文本,引入可供实践的“PE试验田”,可以预见,未来的资本收益率不会比Pre-IPO差。
      
      “走险”不等于“风险”
      一位创投家对记者说,谁要是被李磊“看上”,谁就可能取得创业的第一步胜利,因为他将获取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包含创业的信心。
      如今,李磊和他的团队已经执行了60多家企业的上市前咨询项目,帮助上百家中小企业进行了直接融资。同时,还推进了6个以上细分行业的产业整合,最大限度地支持了国内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并购重组。
      作为全方案主要制定者和实施者,李磊深知突破惯性束缚的重要性。他说,对于一个成长潜力无限的行业和市场而言,投资人一定要敢于“走险”。他甚至认为,眼下外部市场的动荡、包括欧债危机的阴霾,对于中国PE而言,不仅不是一场灾难和风险,反而是一种机会。
      李磊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判断:首先,中国PE参与海外并购的机会将加大。因为此时中国PE投资海外的成本相对低廉,所以,整合海外资源的可能性和成功机会就大,尤其对于资源类并购,更是如此。其次,参与国内产业并购的机会增大。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的背景下,各类地方政府或在发改委备案的大型产业基金会瞄准这块蛋糕。第三,国外基金投资中国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欧美企业普遍看好极富活力的东南亚市场,而中国又是亚洲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地区,所以被投资的可能性最大。
      纵观危机余波之下的中国机会,李磊认为,首当其冲是成长性企业的投资机会。因为经过这几年的沉淀,中国很多内需型企业正值扩张期,对资本、管理、人才、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极大的需求,而在满足这些需求上,增值服务做得好的PE,将会成为胜利者。
      《投资与合作》:当许多投资人都在担忧陷入新一轮经济混乱之中时,你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可否和大家分享一下?
      李磊:我认为在市场冷的时候,你永远不要丧失激情以及对市场的信心,因为这个时候可能是最好的投资机会。市场冷的时候,你的心必须热;而市场热的时候,你必须要冷静地看待机会。这就是我想和同行们分享的心得和体会。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心态平和。做PE的尤其须如此。PE基金如果在上市前的12个月内投进去,锁定期是三年,如果上市之后你再拿回来,实际上你上市之后还要三年,就是四到五年的时间,所以真正把钱拿回来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因此,不要盲目去想捞快钱的事,价值投资最重要。
      《投资与合作》:如何消除危机阴影之下的恐慌情绪?
      李磊:恐惧是一种习惯。有些事情,如果认为应该去做,即便是恐惧,也要去做。不能寄希望于恐惧凭空消失。你的态度应该是:好吧,哪怕我怕得要死,这件事也必须做。因为去做,虽然令人害怕;但不做,会变得更糟。在这件事上,我对自己说:即使膝盖在发抖,也要迎头去做。其实一旦做了,你会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投资与合作》:优秀的投资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李磊:优秀的投资人,在追求可观的资金回报之外,应当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胆魄、梦想和激情。有时候,我读到一些关于战争的纪实故事,有些义士潜入敌军内部做间谍,这是极其危险的,你会想,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些的?他们的力量从何而来?我想,那些肩负承诺和使命的人会获得力量,去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若没有担当,将一事无成。
      《投资与合作》:很多时候,LP在选择GP时,会产生疑虑。你认为在基金进入前,应当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李磊:通常,人们总会把基金对PE的投资形容为“诚惶诚恐”。事实上,LP在选择GP时,只要秉承利益一致原则、治理原则和透明原则,许多顾虑是没有必要的。
      国际上,投资人与管理人之间的关系一般坚持三条原则:第一是利益一致原则,即投资人和管理人应该建立起一种命运同连的关系;第二是治理原则,投资人和管理人要有严格的管理和治理结构;第三是透明原则,投资项目选择、已投项目发布、增值服务展示、企业上市阶段这些方面,应当在投资人和管理人之间做到透明化。
      戴相龙有一句话很经典:我们选管理人的时候,不能看父母,也不能看亲属,我们看的是历史,要看你的项目。我觉得这个最为重要,做到了这一点,投资风险也就少一点了。
      
      绝不丢弃“受托责任”
      受累于大环境的恶化,许多PE已非“明星”。有人抱怨国家支持不够、政策配套乏力;有人抱怨引领者失去了锐气、改革力度有所消退;还有人抱怨陈规陋习卷土重来、桎梏了PE人的手脚。值得业内人士思考的是,当危机悄悄来袭,当人们热血渐冷,我们是否还应寻找新一轮PE崛起的活力基因?
      面对复杂的现实,李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PE人,作为事事敢为天下先的湘人,“私募股权投资”的核心意义就在于“受托责任”,所以,这份“责任”必须担当。
      说到“责任”二字,李磊的表述有些咄咄逼人:任何一个PE都是通过股权投资成为了别人企业的股东,那么,你凭什么当别人的股东?你这个股东到底能干啥?你究竟可以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你必须要交代清楚。更重要的是,在企业最为艰难的时候,你可以真正帮助到它,而不是巧取豪夺捞一把走人!
      李磊坦言,这些年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却丧失掉了原有的集体价值观,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当竞争激烈的时候,这种表现尤为明显。而这种人性缺失所导致的危机,是比外部危机更为严重的危机。但这还不是全部。
      今年早些时候,《金融时报》曾经发起一系列以“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为题目的讨论。参与者有比尔·克林顿、格林斯潘以及《金融时报》的一些专栏作者和编辑。尽管李磊认为自己无法与这些优秀人物的集体智慧相提并论,但他确实愿意藉此呼吁:健全的社会良知在投资管理界的角色认识,值得同行中的每一个人仔细体悟和把握。
      良知,受托责任,不仅仅是保障投资人利益的私有筹码,它的演变,还浓缩着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历史和情感。在这方面,集“投资顾问”和“投资人”于一身的李磊,有自己独到的感受。一方面,作为金融中介和服务提供者,我们对资金的分配和投资提供顾问服务。因而,投资经理要对行业、社会宏观经济等方方面面提供见解。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把特定投资者和投资经理联系在一起,参与资金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转移,最终促进市场效率和社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李磊认为,无论投资者选择何种方式进行资本配置,作为承担“受托责任”的基金管理人,都会选择积极主动的态度来经营。相比之下,此时的市场作用反倒是低效的。因而,“受托责任”这个投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燃料,将有助于激发公司投资收益的增长和外部整体经济的增长。李磊说:“如果我们能从金融危机中学到什么,那便是如何进行资本分配。”
      李磊相信,致力于创造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基金,也是很多认真做事的企业家真正需要的合作者。如果说,伴随着中国经济成长起来的股权投资是一场30年的马拉松,那么现在,比赛的精彩部分才刚刚开始。

    相关热词搜索: 谁在 PE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