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孤独】

    时间:2019-05-14 03:20: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萧红,一个被鲁迅誉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却是一个被家庭、爱情、社会所放逐的灵魂,在她的内心深处,深藏着难以排解的无家的悲凉感和凄楚的孤独感。一部《呼兰河传》做出了诸多诠释。
      关键词:萧红 孤独 宿命
      
      萧红,一个历经困苦、漂泊与生命无常侵袭的女子,一个个性、犀利、不受文本束缚的女作家。作为女子,她一生承受爱情的不幸和亲情的淡漠,作为女作家,她一直写作,作为旁观者洞察记述着别人的故事,勘探着他人的宿命。正如《呼兰河传》,似乎是为家乡作传,实则亦为自己作传。《呼兰河传》书尾追忆写的是幼年记忆,但其成书于萧红的成年,书中无不渗透着她自身的宿命,那便是一生的孤独。
      童年生活
      每一篇故事定有其自身的背景,每一则背景定奠基着故事的欢快与凄凉。《呼兰河传》虽然并不是一则娓娓叙来的故事,他由很多的故事集合而成,但在开篇背景却有着独有的凄凉。“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1],这些是萧红回想起自己童年时首先所想到并感受到的,浸透着无限凄冷。像单元评论的“呼兰河的人们在这样的自然面前,只能俯首帖耳任风霜雨雪的吹打,受得住的就活了下来,受不住的就默默地离开了人间。”[2]
      小说第一章写当时人们对于学堂的看法时说“现在的学堂太不好了,有孩子是千万不得上学堂的。一上了学堂就天地人鬼神不分了。”[3]当时人们都要把孩子从学堂里领回来,不让读书了。正如萧红在上学时家里也是反对她继续读书,并且为她定好了婚事。此处正反衬出萧红对于这封建落后思想的无奈与反对。当然,封建思想并不只于此,萧红在第二章开篇就写到“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有不少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4]当我们带着好奇与欢快领略着这些所谓盛举,似乎置身其中的热闹还未停止,作者随之在第二章最后道明“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使我们不禁哑然,这是对当时时代的揭示,也是对自己幼年生活环境的抵触。
      童年家庭
      一个人的性情与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生活的家庭环境,萧红的家庭冷暖在《呼兰河传》中有了多方面展现,仔细观之,孤独性情是必然。
      小说的第四章其中四个节段都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因而这所院子里的人是荒凉中散发出冷漠的。《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第3节写道“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语,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后花园虽然让冰雪给封闭了,但是又发现了这储藏室。”[5]对于萧红,她是真的不在乎这些,她不怕吗?真的如她所说不算什么吗?有了后花园就真的什么都有了吗?显然答案很明了,孤独的萧红需要这些,可生活终究不如愿,但只能用淡漠的言语掩饰内心的渴求。
      同时小说中第三章第3节讲述了自己从储藏室搬弄出一些旧玩意,祖父会说:“这是你二姑在家时用的……”“那是你三姑的花鞋……”“但我不知道谁是我的三姑,谁是我的大姑。也许我一两岁的时候,我见过她们,可是我到四五岁时,我就不记得了。”由此可见,女儿在出嫁后,几年也是疏于和父母联系,不来看望父母的。这样的生活,何谈温存的人间亲情。但第6节讲到祖母死后,家里所有的亲戚都来了,带着大包小包的住下了,所来的人只是吃、喝、说、笑,人在世时无人问询,人在终老时似乎证明感情是存在的,都来看望。终究也只是冷漠人情的无尽体现。
      童年记忆
      萧红笔下成功塑造了无数的孤独者,尤其是灵魂游离的女性孤独者,她们依附于男性生存,依附于封建社会所给予她们的精神枷锁,欲极力挣脱而又无力挣脱,萧红以淡漠的目光睹视这些孤独者的生存、殆尽,但她何尝不是,她是最孤独的。
      萧红笔下的一切悲剧命运无不渗透着自身的悲剧命运。在《呼兰河传》中,其女性人物始终都没有摆脱苦难的处境,走上光明之途,当小团圆媳妇子在遭受三次开水烫时,萧红希望她反抗,当王大姑娘在困苦中生活,被闲言碎语攻击时,萧红亦寄希望于反抗,但她们只是属众多中的一员,也只能麻木的承受着被时代抛弃的孤独,她们的孤独被孤零零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呼兰河传》中,萧红一层层展示孤独者与那个时代的关系,像一层一层揭开伤口上的纱布,而这疼痛却并没有声音,没有嘶吼,甚至没有一滴泪水。因其自身一生思考并迫切追求着女性独立,反观其一生都未能逃脱男性的束缚。萧红与这些笔下孤独者一样被封建礼教与愚昧麻木宣判了一生宿命。
      至高孤独者
      萧红有如一部黑白片的电影,在一个个镜头里,世人无法识别其确切的冷暖。透过萧红如火炬的瞳孔,最初只能看到平静——有些漠然,有些无奈,有些寂寞,也有掩不住的恻隐之心,而渐渐地便会读出她的爱与恨。身为作家,萧红的写作似乎不是为了写作,只为朴素地记录下自己在世间行走的每一处风景。她已然退到了文字背后,就想躲在幕布背后,任舞台上各个角色热闹地表演着,而她只在一旁独自饮着孤寂与疼痛。在萧红一生近百万字的作品中,流淌不息的是永远纯净的呼兰河水。
      蛰居香港的萧红是极其寂寞的,她在给朋友的信中曾这样写到:“我的心情永远是如此抑郁……在这里我没有交往,以为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6]儿时寂寞的萧红此时更加寂寞,这种寂寞自始至终缠绕着《呼兰河传》。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7]
      这个当年笑嚷着“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小主人”,终于没能回到呼兰河,年轻的生命带着无法消解的孤独与寂寞离开了人世。
      
      参考文献:
      [1][3][4][5][7]林贤治.1932—1942萧红十年集(下),呼兰河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单元.走进萧红世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8
      [6]林贤治.漂泊者萧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相关热词搜索: 孤独 呼兰河传 萧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