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没有知情权总有猜测权

    时间:2019-04-29 03:19: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中国,如果某地发生一个所谓的敏感事件,往往是本地人不知道,外地人先知道,外国人全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并非老百姓闭目塞听,主要是没有获得应有的知情权。  现在,每当敏感事件发生,某些权力者总要千方百计地捂着盖着,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乎一片平流无石处。可是,古人早就说过,没有不透风的墙。在信息时代,即便是铜墙铁壁,也没有传递不出去的信息。于是乎,外地人很快就往本地人那里打电话:“你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听说都怎么啦怎么啦。”这显然是个晴天劈雷,把本地人搞得一头雾水。不过,过不了一昼夜,驻外国的哥们姐们就发来QQ:“你们那儿发生那么大的事情,能一点儿也不知道?这里的报纸电视媒体全都刊播了,我这里有现场画面,截几块你看看?”这时,本地老百姓似乎才明白了点什么,又不明白什么。
      从一无所知,到略有所知,这里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意识始终占据着人们的头脑,那就是猜测。
      猜测尽管是借着有凭无据、半真半幻的事儿的一种臆想,很不靠谱。但是,在没有被告之真情实况的情况下,猜测必定会生动活泼地四处游走,再说,人们不猜测又能做什么呢?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猜。猎奇本来就是人的本性,况且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表示关注并不仅仅是猎奇。所在地发生的任何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社会的重要事件差不多都可能与自己及家人的生存安全、利益得失和生活质量有关。没有一个人愿意把个人及家人的生命、利益和生活置于一个不知晓的社会和不可预期的政治环境下。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政府及公职人员身上,那么,在没有被告知真相的情况下,这种猜测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也是纳税人,也有权利搞清楚所发生的一切。遗憾的是,本应知晓的这一切,却没有人履行告之的义务和职责。
      当然,猜测似乎也有麻烦。如果你把猜测的东西告诉周围的人——这几乎不可制止,结果往往是不论准确与否,只要权力者没宣告真相,就有可能被当作谣言追究。散布谣言等于造谣惑众,造谣惑众就等于煽动滋事,这可是了不得的事。那么,要是把猜测的东西发到微博里,问题显然会更严重。微博的传播力足以击垮一千家报纸、一百家电视台。所以,如今的微博都实行了实名制。实名制便于顺藤摸瓜、追根寻源,谁要是妄传猜测,立马就被逮个正着。
      从官方到坊间,我们从来都不习惯于讲公民意识和权利,人们对本应享有的知情权的剥夺已经司空见惯。可是,既然丧失了知情权,那总得有些猜测权、腹议权、胡思乱想权。猜测权是人所固有的,而且无须法律认定,不能以法规制。“知情”与“猜测”向来就相克相生。不能知情,则难免猜测;了如指掌,又何必猜测。当年杨修猜测曹操,虽说是把不该猜的也猜了,且每每猜得主子难堪,但这大概也是作为首长秘书的杨修没有知情权所导致。今日社会毕竟不是曹魏时代,今日的公民也不都像杨修那样自作聪明。猜一猜也应算是行使权利吧。
      其实,猜测未必全是胡猜滥测,许多媒体的信息总是在佐证着人们猜测的结果。媒体忽然高调强调安定团结,那猜测发生了不安定团结的事就可能是准确的;如果媒体高调强调真理标准,那就可以推定有不讲真理胡作非为的人在兴风作浪;媒体高调强调严守纪律,也就可推测某人或某些人严重地违犯了纪律。还是毛泽东那句话讲得有道理:“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我向来认为社会真正的智慧在民间,而不是官场,民间的许多猜测往往被实践证明“果然如此”。不要剥夺人们的知情权,剥夺知情权势必使猜测大行其道,使似真似幻的谣言四处传播,令社会骚动不安;不要想封堵猜测,猜测封堵不了,有凭无据的猜测及其散布仅止于公众知情。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理论部)
      责任编辑:张功杭

    相关热词搜索: 知情权 猜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