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电视新闻节目有哪些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浅析]

    时间:2019-04-18 03:14: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传媒业也进入了剧烈的变革期。在激烈的竞争下,各大电视媒体纷纷选择娱乐化的方式来包装节目,这种现象甚至蔓延到以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为主的新闻节目中。娱乐新闻越来越多,严肃新闻中表现的娱乐性元素日益被凸显。本文论述了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动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电视新闻;娱乐化;媒介;市场化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在我国,在电视新闻娱乐化方面,首开先河的是香港的凤凰卫视,它首先推出了陈鲁豫的《凤凰早班车》,主持人陈鲁豫用她独特的口语播讲方式使新闻摆脱了刻板的面貌,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并引起人们对“说新闻”这种新型播报方式的关注。
      凤凰卫视的成功经验纷纷被国内大小媒体所仿效。电视新闻娱乐化以其通俗性、趣味性、平民性、贴近性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为各大媒体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因此电视新闻娱乐化受到各大媒体的青睐,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一方式。如央视2套的《第一时间》,该节目用一半的时间播放各种娱乐新闻,社会趣闻,两位主持人在这一时段边聊天边播报新闻,这种形式使观众在清晨以相当轻松的方式接受新闻资讯。另外,《马斌读报》也采用说新闻的方式播报,使这种新闻播报方式更加深入人心。此外,各省市电视台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品牌栏目。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以平民化的视角,将极具趣味性的新闻以人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做到了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形成了以娱乐形式播报新闻的特色。《晚间新闻》将新闻定位为“五性”: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服务性、趣味性①。它以其大众化的内容,独特的编排风格,风趣幽默的播报方式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可以说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改革是新闻播报方式的一次成功改革,而它因此也被学者称为“晚间新闻现象”。
      虽然电视新闻娱乐化带来了很多新鲜的制作模式和理念,但娱乐精神无节制地扩大,无处不用,就必然导致报道理念的错位,价值取向的扭曲,使娱乐走向媚俗化,失去新闻的本质意义。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动因
      1、社会因素
      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朝着开放性和多元化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各方面都不成熟,有待完善,媒体也面临着改革的趋势。首先,在媒介改革之初,以前的宣传灌输性内容有了很大的改进,受众更愿意接受,能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其次,当前媒介面临的受众面很宽,信息需求量大。但是受众受教育程度偏低,受众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的需求多种多样,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都有自己的信息需求,并且差异较大。但是二者对于娱乐化的信息要求则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由于其中包含的软性内容多,贴近性强,适用受众面广,使得很多相对通俗化的节目得到受众的青睐。因此大多数媒介选择这种比较讨巧的节目吸引受众,求得生存。
      2、市场因素
      如今,中国的传媒业开始向市场化转型,这就使得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激烈的冲突。为了生存,媒体要寻求出路。当前媒体的盈利模式单一,单纯依靠广告收入的媒体需要吸引广告主,而广告主则会选择高收视率的节目投放广告,因此对利润的追求就是对收视率的追求。传媒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电视新闻娱乐化受到媒体的追捧与其商业化运作带来的丰厚利润是分不开的。所以,对于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来说,收视率就是生命线。在当今时代,娱乐产品最容易成为畅销品,它适应市场的需求,媒介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娱乐化。从最初纯娱乐消闲到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上升,最终发展到把新闻也强行向娱乐化拉近,并且不遗余力的模糊新闻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即所谓新闻娱乐化②。
      3、媒介因素
      媒介的功能有很多种,其中提供娱乐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从电视登上媒介舞台开始,与报纸、广播相比,电视的定位就集中在娱乐功能上。英国学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隆比就在其《电视与社会》一书中指出:“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慢在《娱乐至死》一书中也说到:“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③。”他们说的话可能带有绝对性,但是却说明了电视媒介在提供娱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技术因素
      观众收看电视节目时并不需要具备太多的知识,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和思考,因为电视是一种直观媒介,电视提供的丰富的画面、音响、动画时刻带给人们新鲜感,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同时,它拥有及时迅速的优点和稍纵即逝的缺点,它并不善于长篇大论,而更善于简短的,浅层的文字表达。著名电视编辑罗伯特·麦克卢尔总结电视节目的成功诀窍是:“越短越好;避免复杂;无需精妙含义;以视觉刺激代替思想;准确的文字已经过时落伍④。”电视的这种技术特点决定了它难以表现深度。表现在新闻中是它能够交代事件的要素,却难以挖掘深刻的思想。电视新闻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对电视新闻的娱乐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5、传播者因素
      新闻报道必须在人的参与下完成,报道过程中必然受到人的主观思想的影响。因此要做到绝对的真实是不可能的。记者在采集新闻素材时,编辑在修改新闻报道时都会渗透着个人的观点,而为了让新闻更吸引眼球,突出娱乐化元素将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传播者在内容的选择,语言的表达,节目的编排上都会力求使观众更容易接受,而娱乐化方式更利于传播者意图的实现。
      6、受众因素
      受众的需求给电视新闻娱乐化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首先,随着整个社会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受众渴望平等地交流,而不是自上而下地灌输。因此,轻松愉快的信息更能拉近传受双方的距离,更容易使观众接受。其次,由于现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使人们容易疲劳,人们需要休闲娱乐性的节目以缓解疲劳,寻求放松。那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迎合了受众的这种心理,能激起人们的兴趣。第三,受众都有一种窥探的心理,希望从媒介中获得名人的信息,而娱乐化的新闻如明星新闻恰恰契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三、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
      电视新闻节目当前遇到其它各类节目的竞争,必须创新制作模式和新闻理念才能在其它节目的冲击下,求得生存。电视新闻的娱乐化也为社会、受众、传媒自身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媒体传统的宣传说教模式,而转为与受众平等交流,尊重受众的权利,尽量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了传媒的重大转变。其次,新闻娱乐化有助于新闻引导舆论功能的实现。新闻的娱乐化其实就是新闻贴近性的实现过程,增强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与参与热情。再次,新闻的娱乐化也有效地发挥了电视的媒介特点。电视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文字、声音、画面、音响、动画融于一体,形成多媒体传播。因此在传播信息时,能够对观众形成强烈的刺激,调动一切感官,在短暂的时间里抓住受众。电视的媒介优势得到了凸显。
      然而娱乐化不等于低俗化、庸俗化,当新闻被“泛娱乐化”时,将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首先,弱化了媒体的社会职能。电视媒体在提供娱乐之外,还有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等功能,娱乐信息过多,会剥夺有价值的信息的传播时间和空间,并影响到其传播效果。其次,新闻的娱乐化导致了虚假新闻的诞生。电视借助自身的媒体特点,在传播新闻时占有很多优势,促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经济效益。为了保证自己的新闻是独家报道,电视媒体开始将新闻策划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并对其进行设计构思,通过娱乐化的技巧吸引受众。而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众多的虚假新闻。再次,新闻的娱乐化使媒体丧失公信力。
      如今在商业利益的驱逐下,媒体利用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制造了很多娱乐化的节目,包括新闻。久而久之,媒体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寻求娱乐的工具,既而,媒体的公信力也在无休止的娱乐过程中消磨殆尽。
      四、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对策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是新闻业在改革浪潮中不断求新求变的结果,它的发展有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防止在泛娱乐化的潮流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因此针对电视新闻娱乐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新闻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监管
      新闻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约束新闻媒体的娱乐化程度和范围,引导娱乐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监管不应是形式上的,而应该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当中。切忌为了私利而放任其自由发展。
      2、媒体要自觉抵制低俗新闻,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不能只是在形式上花样百出,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新闻要做到以质取胜,要提高媒体的品位。明确新闻媒体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以受众的需求为中心,兼顾社会影响,报道大量客观真实,有意义的新闻作品,遏制新闻的过度娱乐化。媒体要从受众的长远利益出发,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引导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3、受众作为新闻节目的接受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辨别力
      受众应提升自己的精神需求,抵制不良的心理欲求。当受众能够自觉摒弃过度娱乐化的新闻节目时,此类节目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参考文献
      ①谭晶晶,《对湖南卫视晚间栏目新闻娱乐化的分析》[J].《东南传播》,2008(1)
      ②陈志荣,《泛娱乐化新闻的危害及对策》[J].《当代电视》,2009(5):10-11
      ③谭会丽,《电视文化,娱乐至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114-115
      ④尼尔·波兹曼 著,章艳 译:《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37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现状 电视 娱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