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找茬【编辑要善于“找茬”】

    时间:2019-04-16 03:26: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汉语词典里,“找茬”是个贬义词,是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这里说的“找茬”,就是编辑要善于发现问题。作为一名新闻编辑,每天要接触很多稿件,这些稿件对于作者来说是成品,可对于编辑来说大多数只是半成品,而编辑需要将这些形形色色的稿件加工整理成成品甚至精品,最后呈现在受众面前。就好比一名厨师要将各类菜加工成美味佳肴,才能上桌。这就要求编辑要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观众奉上精彩的视觉大餐。那么怎样去发现问题呢?
      首先,编辑接触到一篇新闻稿后,要从大处入手,先看事实是否准确,舆论导向是否正确。新闻媒体承担着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导向是新闻的根本,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面的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面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近年,曲靖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干旱,面对干旱,各地群众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中,下面是一篇抗旱救灾新闻报道:【皂角洞村共有村民125户,518人,村里三分之一的人口及全村大小牲畜的用水全靠村里大沟的供水,可是持续严重的旱情,加上大沟淤泥的长久堆积,导致大沟的水只能用瓢才能舀起,该村的人畜饮用水面临危机,只有清除大沟的淤泥才能确保村民的人畜饮用水。连日来,皂角洞妇女在大部分男人和强劳力春节过后已外出打工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在妇女主任的带领下,顶着烈日和酷暑投入到村内大沟的清淤工作中。】
      这篇新闻稿的标题是《妇女顶起抗旱半边天》,内容是皂角洞妇女不等不靠,清除大沟的淤泥确保村民的人畜饮用水。试问,清除大沟的淤泥就能保证村民的人畜饮用水吗?在当时的旱情下,只有降雨才能缓解旱情,清淤只能起到增加蓄水的作用,根本不能保证村民的人畜饮水。 其二,内容单一,没有充分的事实说明妇女顶起抗旱半边天,有点夸大其词。这篇报道夸大了事实,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所以我们没有播发。
      为了准备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曲靖电视台举行了《春晚我来秀》活动,活动结束后,记者报道了一条新闻,标题是《“春晚我来秀”落幕 8个节目进春晚》,内容说这8个在参赛中获胜的节目将在春晚上进行表演,过后我了解到,是这8个节目的表演者将登上春晚舞台,以新的节目形式亮相。这就造成了事实错误,这条新闻播出去后将误导观众,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所以记者在报道新闻时,要实事求是,弄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歪曲事实。
      其次,要从整体入手,看主题是否鲜明,结构是否合理。有的新闻内容与标题不一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的新闻结构混乱,通篇看下来,找不到主题;有的新闻重点不突出,该写的不写,该报的不报;有的新闻点面结合,点和面却是脱节的。编辑过程中不乏此类现象,这就需要编辑站得高,看得远,找准主题,理清思路,才能游刃有余。
      有一条关于乡村公路建设让群众受益的新闻,记者出了两个现场,采访了三个典型事例,乡村公路建设促进招商引资,外地客商在当地建了一个砖厂、一个蔬菜基地,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中低产田改造,全文1600余字,足有8分钟长,事例典型,论据充分。可通篇看下来,却杂乱无章,点多面少,头重脚轻;从新闻的重要性来说,这条新闻反映的只是一条乡村公路,没有必要用那么长的篇幅来写。在理清了思路后,我选取了其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把其他的事例进来了归纳整理,修改后短小简练却更具说服力。
      还有一条反映曲靖十一五成就的新闻,记者要报道的是中低产林改造,选取的切入点是速生林改造,结构如下:导语+记者现场+切入点(速生林)+全市总体情况(核桃种植情况)。而十一五期间,曲靖中低产林改造的重点是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速生林才刚起步,记者写完切入点后,没有内容可写,所以面上的情况大半都是核桃种植的情况。记者没有抓住重点,造成了点面不符,前后脱节。
      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在了解情况和掌握可靠资料的前提下,再确定报道主题和采访思路,而不要盲目地任由别人牵着鼻子走。写稿前也要理清思路,哪些该用图像反映,哪些该用同期声反映,哪些该用字幕图标反映等等,做到有的放矢。
      最后,要从细处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一是标题要生动准确、简短凝练,但切忌胡编乱造,在编稿过程时,时常发现有的记者为了创新,标题写的天花乱坠,却与事实不相吻合;有的标题空洞乏味,没有内容,比如《会泽发展谱新篇》。而《富源:高效农业+节水工程=大旱之年不减收》,这个标题用加法的形式表达了怎样确保大旱之年不减收,颇有创新,既切中要害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一目了然。二是导语要高度概括事实,吸引人的眼球。我们发现有的导语拖沓冗长,找不到要害;有的导语罗列政策、措施、数据等,毫无新意;有的导语逻辑混乱,说不清楚事实。三是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准确无误,有的记者粗心大意,元旦写成春节;三届三次会议写成三届二次会议;某某乡镇写成某某村委会;还有人名写错,领导职务报错,领导顺序排错等等,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稍有马虎就会让人贻笑大方,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四是要避免前后矛盾,修改稿件时要统筹全局,切忌前言不搭后语,比如有条关于水泥厂建设的新闻,正文中说预计明年3月份竣工投产,可同期声采访的相关负责人却说预计明年7月份竣工投产,这就造成了前后矛盾。五是要避免重复,有的内容记者在导语中说了一篇,现场报道时又讲了一遍,正文部分又展开描述了一遍,如此重复,岂不与新闻短小精炼的特征相违背,遇到此类现象,编辑要适当进行删减。六是要注意细节,要提防错字别字,避免产生歧义;要小心数字报错,算好经济帐;要核对专业术语,别让行家笑话。
      记者在送稿前,因当多检查,不要只图快,忽视了准确二字,不要有依赖思想,心里想着还有编辑把关,就可以不负责任。
      那么编辑怎样才能当好把关人呢?
      第一,编辑要培养新闻敏感。对于记者来说,新闻敏感有助于迅速及时的发现新闻,有助于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发掘出最有价值的新闻,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对于编辑来说,新闻敏感同样重要,它能使编辑迅速判断出某一新闻的新闻价值,记者没有挖掘到的亮点或者说遗漏的内容,能帮助编辑发现问题,修改稿件。
      第二,编辑要透过稿件与记者进行交流,了解记者的想法、思路。只有读懂记者的意图,写作的目的,想表达的意思,才能不偏离原作。因为记者的报道来自第一现场,而编辑并不是直接目击者或者参与者,如果不了解记者的想法,修改出来的稿件可能会与原稿大相径庭,进而与事实相违背。
      第三,编辑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同,采访的方式和报道的新闻也会不同,可是这些内容各异、形式不同的新闻最后都要通过编辑这里发出,如果编辑不创新思路,难免将这些新闻编成一个模式,这样就没有新意了。所以,编辑要加强学习,知识面广了,思维也会活跃,思路也会开阔了。
      第四,编辑要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编辑要积极投身到新闻采访中,深入现场,锻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编辑如果经常蹲在办公室里,就如同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提高动手能力,才能应付千变万化的事物和纷繁复杂的稿件。
      第五,编辑要做个有心人。要耐心,都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每天都在重复做一样事情——改错,要是没有耐心的话,是当不好编辑的,我总是这样告诉自己:把错误留给自己,成全他人的完美;要专心,编辑在修改稿件时,要专心致志,不受外界影响;要细心,编辑要认真细致,不让任何一丁点错误从手中溜走;要静心,只有静得下心来,才能做好事情;要尽心,有的稿子马虎点也过得去,但是不能出彩,编辑要尽力把每件作品都塑造成精品。
      总之,作为一名新闻编辑,要时刻提高警惕,把好每一道关;要多出精品,为观众送上优质精彩的节目。

    相关热词搜索: 找茬 要善于 编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