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关联理论明示—推理模式在交际中的运用】关联理论的交际观

    时间:2019-04-16 03:19: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引言   1981年Sperber和Wilson在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理论。关联理论认为成功的交际应该是实现交际意图。在连续的交际进展过程中,认知语境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根据新信息不断重组的动态过程。交际双方可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自己的对话,以实现交际意图。对于发话者来说,为了让受话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图,往往会做出明示行为。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充分理解交际意图,就要结合认知语境,进行推理。
      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活动,即寻找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的活动。明示—推理机制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普遍存在,在正常的交际中,发话者给出明示刺激,受话者对明示刺激和信息意图进行推理,追求和遵循着最佳关联的标准,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适当的投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8]本文分别从发话者和受话者角度,结合认知语境,就明示—推理机制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如何作用进行了分析。
      二、明示—推理模式与交际目的的实现
      (一)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模式
      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理论中提出了言语交际的“明示—推理”模式。他们认为明示与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而言,交际是一个明白无误的示意过程,即交际时说话人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作出明示刺激行为;但从听话人的角度而言,交际又是一种推理过程,即进行认知推理行为,从说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关联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根据关联原则,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相关性的假定或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二)交际目的的实现
      Grice在会话含义理论中提出的推理交际(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包括两部分内容:(1)发话者意图影响受话者的某些想法。(2)发话者使受话者意识到自己的这一意图。[2]关联理论将推理交际进一步发展为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明示—推理交际指出交际包括三部分内容:信息意图(informative intention)、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和明示刺激行为(ostensive stimulus)。[5]其中关联理论将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做了区分。
      信息意图,即话语的字面意义,又名自然信息(natural information),指告知受话者某些信息的意图。比如旅客问乘务员:“火车几点到北京?”乘务员回答:“九点二十分。”这时,乘务员就表达了一种信息意图。关联理论对信息意图的定义是:“发话者向受话者表达或进一步表达信息的行为。”
      交际意图是指发话者想要受话者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意图的意图。交际中,发话者一开口,推理即开始,交流也开始。可见,受话者的思维由发话者激发,如果发话者能较好地引导受话者去思考,那么他的交际意图势必会容易理解,易达交际目的。[6]在关联理论中,Sperber和Wilson认为为了让受话者更好地理解其交际意图,发话者往往做出明示刺激行为。而受话者会根据发话者作出的明示刺激,结合认知语境,寻找最佳关联性,对其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实现交际的目的。
      三、发话者的明示刺激行为
      交际是主体的交际。关联理论十分强调发话者在交际中的地位和能动性作用,认为发话者是信息源,受话者是信息目标;发话者进行明示,受话者进行推理。交际主题之间虽有分工,但不缺乏合作。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者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也很重要,发话者应该保证话语与议题关联,受话者也应该尽力使理解贴近发话者的意思。
      首先是发话者的明示刺激信号。明示就是把意图明白地表示出来。在关联理论看来,明示刺激信号提示最佳关联性,帮助受话人进行话语与语境之间的逻辑构建。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信息意图激活关联语境(最佳关联性),信息意图和其语境作为前提,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推出结论(交际意图)。[3]
      举例来说:
      A: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new neighbor?
      B: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信息意图:B’s new neighbor is a dragon.
      B’s new neighbor is a woman.
      明示刺激信号:Dragon
      1.An imaginary fire—breathing animal with wings 龙
      2.A bad—tempered old woman 性格暴烈的老妇人
      认知语境:She is B’s new neighbor.
      She is not a dragon.
      Dragon represents the evil.
      交际意图:B’s new neighbor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 around this place.
      当交际意图得以实现时,发话才能被理解,也就是说受话人意识到了发话人的信息意图。信息意图只要被受话人意识到,不一定非要完成,理解就可以实现。[1]
      非语言交际中也存在明示刺激信号,比如酒吧里的一位客人将喝完的空酒杯放在酒保的视野范围内,并摇晃了几下。摇晃这一动作就是一种明示刺激行为,显然客人摇晃酒杯的行为把酒保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如果酒保这么做了,并且猜测客人的意图,这一明示行为就成功了。
      明示刺激行为的作用包括:(1)引起受话者的注意,诱发受话者思考,即明示行为的“示意”(showing something)目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客人摇晃酒杯的行为把酒保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即达到了示意目的。(2)向受话者表达更深层次的目的或意图,即明示刺激行为的“施意”(meaning something)目的。酒保注意到这位客人并猜测客人的意图,即实现了施意目的。这两种目的与交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是相一致的,两者的关系式前者包含后者,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推理的结果。“表达某件事”与“意指某件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或范畴,又是示意行为的同一延续体,用Grice的术语来说,就是示意的直接与间接关系或者说是明说(explicature)与暗含(implicature)的关系。
      可见,明示刺激行为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客人摇晃酒杯的行为有什么意图呢?Sperber和Wilson用关联理论解释这一问题。关联理论首先肯定发话者的明示刺激行为后面一般都有意图。发话者总在遵守关联原则,努力把话说得切题:不说与话题无关的话;不用和尽量不用听话人难以理解的语言。换言之,发话者时刻为受话者着想,因为这也符合发话者的利益:交际的目的就是让受话者理解。信息意图是话语的字面意义,交际意图,即话语背后的意思。因此交际的成功必须依靠关联:发话者明示和受话者推理。发话者通过明示行为呈现意图,为受话者提供必要的推理依据,受话者随即按照发话者的明示刺激行为进行推理,实现交际意图。
      四、受话者的推理过程
      在关联理论看来,没有交际对象交际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受话者的推理是关联理论中交际实现的核心。因为发话者的明示行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传达出一定的信息,但是,发话者的表达效果总是有限的。他的话语背后有含义吗?是什么含义?是哪一种含义?受话者必须进行判断。如果受话者觉得发话者的话语含义是这而不是那,那么他的结论建立在对一系列的推理活动而实现。总之,推理必不可少,不论是明说还是暗含,都需要交际对象进行推理。
      按照关联理论的观点,交际活动实质上是交际者在共有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s)的基础上交流以取得语境效果从而改变旧的认知环境形成新的认知环境的过程,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所以,更准确地说,受话者进行的是认知推理活动。[7]
      Sperber和Wilson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好效果的方式工作的。所以,当处理某一句子时,人类的认知系统只调用或激活最相关的语境信息。语言意义与激活的语境信息相互作用,产生进一步的新信息,即会话含意。会话含意对已有认知产生语境效果,从而获得新的认知环境,为下一次的认知活动作准备。关联理论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出发否定了以前理论认为的语境是交际双方关于事物共同的静态的知识,提出了相关语境是一种优化的选择和构建,交际是在语言意义与相关语境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推理的观点,这符合人类认知的特点。[9]
      在受话者的整个认知推理活动中,“语部”、“事实境部”和“逻辑境部”三大因素参与其中。语部代表发话者选择的语言单位,包括语言中的词汇信息,语法信息等,其意义是在受话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解码获得的常规意义。境部是语部调用或激活推理所用到的一定的语言和非语言环境。事实境部是关于物质世界,世界事实的,在推理中作为小前提,起辅助作用。逻辑境部指世界事物之间逻辑关系、变化规律,人的推理能力等。[9]
      关联理论提出推理是一种非论证性的演绎推理的过程:推理过程以一组前提开始,以一组由前提按照逻辑推出的或至少由前提保证的结论结束。[4]受话者根据语部,激活相关境部。语部和境部构成前提,由前提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推导出会话含意,实现交际目的。
      举例来说:
      A:Shall we go to the movies?
      B:I have to study for the exam.
      对受话者B作出回话的推理过程进行解析。
      语部:There is going to be an exam.
      B has to study for the exam.
      事实境部:There is going to be a movie.
      逻辑境部:Studying for exams takes some time.
      Going to the movies takes some time.
      People cannot do both at the same time.
      推理过程:大前提:Studying for exams and going to the movies takes time.
      People cannot do both at the same time.
      小前提:B has to study for the exams.
      结论:B cannot go to the movies.
      在一定的语部和境部的基础上,任何给定的话语都可以推导出其他可能的解释,从而确定可能的话语含意,使理解变得相对容易。受话者对语境的调用和推理过程是交叉进行的,实际推理过程可能会更加复杂。但是,这一系列的推理过程在人类大脑中几乎是瞬间完成的,而我们的描述只能是线性的。[9]
      五、结语
      语言的交际(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是依据动态的认知语境,发话者进行明示刺激活动,受话者进行推理分析和理解,得出语境含义(交际意图),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这就是交际中的明示—推理机制。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相关观点,对明示—推理机制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如何运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步骤,解读了交际中的发话者明示刺激行为如何促进交际意图的实现,受话者的推理过程如何作用,指出在动态的认知语境大前提下,明示—推理机制是实现交际意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房锦霞.论交际中的认知语用推理机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李佐文.认知语用学导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J].现代外语,1997,(2).
      [4]苗兴伟.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7,(4).
      [5]孟建钢.最佳关联性对话语交际的解释力[J].外语学刊,2002,(2).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Blakemore,D..Understanding Utterances.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2.
      [8]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A].Cole,P.,J.Morgan.Syntax and Semantics(Volume3).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41-58.
      [9]Sperber,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相关热词搜索: 明示 交际 推理 关联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