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37所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19-04-12 03:24: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会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课程设置改革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着重阐述当今社会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一、中外合作办学
      根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外国法人组织、个人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举办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作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加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促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中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高校课程设置的目的
      国外的一些大学力图为学生提供一种广泛的综合课程体系,以便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其课程设置关注的焦点是:“学生智力和思辨能力的发展,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二语言、道德思辨与谈判技巧等;多元化的探索、获取知识途径与模式的建立;社会、公民和全球性(跨文化)知识的开发;个人知识体系与价值观的形成;学习的集中与整合、建立跨学科课程、为学生的生活和职业选择创造更多的机会之门。”
      三、强调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推进现代化的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化进程加快和新思路的大量涌现,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高等教育结构拥有利用国际化来填补‘知识空白’和丰富各国人民及各种文化之间对话的很大优势。”报告还将“国际合作”首次列为大学基本职能之一,因为是中外合作办学,所以更要体现培养多元化的国际型综合人才。学生刚从高中跨入大学,没有专门的知识作基础,所以入门课程应传授当代大学生必备的通识。不仅实现校内各专业之间选修并承认学分,而且要做到校际间互跨专业课程选修并承认学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扬长避短,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创造,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多元化的国际型综合人才。另外就教师而言,要求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素质水平与能力,必须跨专业、跨学科开设课程,促使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成为国外先进教学水平与知识的前沿推动者,这就更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下高校的课程设置,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质量。以学分规范课程设置,从合作办学的角度出发全面实行学分制以后,学生可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有选择性地学习课程内容。这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较大的学习空间,既有利于教师的科研,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鼓励教师推进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学的理念变革,我们应注重促进大学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和角色转化,首先要通过培训、讨论,让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深远意义,逐步建立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掌握科学教学方法,适应大众化时代大学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与特长,鼓励教师选课、开新课。一方面要稳定教师队伍,为每位教师提供授课的机会,另一方面要鼓励竞争,实行淘汰,外聘国外优秀教师。最后要以学院为单位设立两级教学业务机构,加强管理。一方面设立教改专业委员会,由校内(国外)各学科专家和部分中青年教师构成,负责课程设置、教师选课开课的审核认定和教师工作评价,另一方面以课程为中心设置教研室,以课程为中心实施管理,改变过去直接将教师归属于某一教研室的办法,为校内所有教师乃至校外教师在各专业选课、开课提供可能和保障。
      五、教学评价与教师奖励方案
      为了保障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方案去督促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师奖励方案,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以优质、高效为核心实践课程改革,从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目前,一些高校探索出的“教分制”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步伐。虽然这只是一种初步的尝试,在实施过程之中仍有不完善之处,但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其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魏小琳.后现代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7,(7).
      [2]李炎锋等.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院层面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
      [3]张微等.教学型高校课程建设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
      [4]刘苹苹等.高校课程评价的两难困境及超越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
      [5]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6]吕培明.国际化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哈佛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综述与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9,(4).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