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全球王牌无人机“大PK"】 米兔无人机PK大疆

    时间:2019-04-02 03:17: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纵观近几年的国际军事舞台,无人驾驶飞机的身影可谓异常频繁,从阿富汗反恐战争直到北约干涉利比亚内战,无人机几乎无役不与。  2011年12月8日,伊朗国家电视台突然中断正常节目,播出了一段据称是伊朗革命卫队在12月4日击落美国最尖端无人侦察机——RQ-170“哨兵”的视频,革命卫队空军司令哈吉扎德准将声称该机是通过网络袭击夺取的,显示了伊朗军民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和实力”。
      纵观近几年的国际军事舞台,无人驾驶飞机的身影可谓异常频繁,从阿富汗反恐战争直到北约干涉利比亚内战,无人机几乎无役不与,甚至外界甚嚣尘上的美国和以色列可能摧毁伊朗核反应堆的军事预案中,无人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狠茬”。很显然,关注今天乃至明天的战争,就不能忽视这些“天上的怪客”。若您是个军迷,不妨看看以下全球十大“明星无人机”的身世。
      RQ-170“哨兵”:“鼠标”决定飞行
      被伊朗缴获的RQ-170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委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高空隐身无人侦察机,由于技术高度机密,甚至连使用的开发预算都是不公开的,而且无人机投入使用后的相当长时间里,美军都拒绝承认它的存在。
      据相关人士介绍,RQ0170无人机翼展26米左右,长4.5米,高1.84米,它配备有高度先进的侦察、数据搜集、电子通信和雷达系统。与一般无人机需要地面人员用操纵系统,进行“远程控制”不一样,RQ-170高度智能化,据说是人类历史上首款无需人工干预、完全由电脑操纵的无人机,负责该机的洛·马公司工程师曾透露,要把“远程控制”这个词从人们的脑海中抹掉。RQ-170在作战时,地面控制员只通过“鼠标”进行控制,点击“鼠标”控制发动机起动,再点击会使飞机在跑道上滑行,还能够点击“鼠标”控制飞机起飞和降落,总而言之,只需点击“鼠标”,由340万行代码构成的软件就会操纵RQ-170进行相应的作业。
      RQ-170无人机是一款无尾翼飞机,从外形上看,酷似缩小版的B-2轰炸机,其外翼由铝合金部件和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蒙皮组成,设计飞行高度接近1万米。由于RQ-170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起飞、降落以及空中加油等各项指令,它可以忽略人类飞行员的身体承受极限,使美军现役战机的滞空时间从10小时延长至30小时,这将极大增加飞机的作战半径与航程,可以深入内陆执行侦察乃至打击任务。据军事专家称,RQ-170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隐身侦察机,但是无尾翼的独特设计使其对所有波段的雷达波的隐身性能都极高,这将保证其能够突破敌方防空圈,如果以后携带武器,就能为后续有人驾驶作战飞机打开通道,极可能用于有效克制反舰弹道导弹。
      有关军用机器人革命一书《联网作战》的作者辛格说,对美军来说,RQ-170可能会成为一项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但让美国人痛心不已的是,如今死敌伊朗居然完整缴获了RQ-170无人机,并且声称是自己的一个“电子战部队”利用俄制无线电信号干扰车阻塞掉美军地面控制站对RQ-170发出的指令,从而“劫持”了无人机并使之顺利坠落到伊朗军队控制的区域。很显然,美军将以此为教训,进一步加强无人机的自我防护与反电子压制能力。
      RQ-4“全球鹰”:U-2终结者
      相信了解冷战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款神出鬼没的飞机——U-2,它总是出没-于敌国戒备森严的领空,靠着高空高速两大优势偷窥军事机密,然而“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年逾古稀的U-2也到了退休的岁数,而取代它的将是没有人驾驶的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据美国《纽约时报》披露,隐藏在加州莫哈韦沙漠里的“全球鹰”高空无人机装配厂正忙碌不堪,几十名工人呆在一个被严格警戒的车间里,以近乎“加工工艺品”的方式低速生产着“全球鹰”,预计2011年总产量也才5架。按照美国空军的计划,它将斥资120亿美元购买不少于55架“全球鹰”,接替老化的U-2执行一系列高空侦察任务,相对于有人驾驶的U-2,无人机更加安全,航程更远。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由于国防预算紧缩,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在2013财年退役封存新型号的“全球鹰”Block30无人机。
      在美国军人眼里,诞生于1998年的“全球鹰”真的很“完美”,它的机身长13.5米,高4.62米,翼展35.4米,和波音747相近;最大起飞重量为11.622吨,其中燃料超过7吨,最大航程可达2.5945万公里;自主飞行时间最长可达41小时,既可完成洲际飞行,也可在目标区上空1.8288万米处停留24小时。“全球鹰”之所以能成为“侦察先锋”,主要是因为它同时携带了光电、红外传感系统和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直径达1.2米的新型合成孔径雷达,既能穿透云雨等障碍,也能连续监视运动中的目标。它能确保“全球鹰”拍摄的条幅式侦察照片精确到1米,定点侦察照片精确到0.3米。美国士兵可以呆在加州基地的计算机房里,操作“全球鹰”在数千公里外的战区实施监控,其飞行高度可以两倍于商业飞机,可以识别出方圆100-200公里范围的一伙武装分子或一辆坦克,图像能够直接传给交火中的部队或情报中心,在那里分析师会对图像进行检查然后发出详细报告。在2001年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短暂军事行动中,“全球鹰”执行了50多次作战任务,累计飞行1000小时,获取1.5万多张敌军目标情报、监视和侦察图像,同时还为低空飞行的无人机锁定目标。随后,“全球鹰”又出现在伊拉克战场,先后为美军指挥官提供T4800幅情报图像。正是“全球鹰”提供的这些情报,令美国空军轻而易举地摧毁了伊拉克13个地空导弹连、50个地空导弹发射器、70辆地空导弹运输车、300个地空导弹箱和300辆坦克……据驻伊美军统计,用于摧毁伊拉克防空系统敏感目标的数据中,55%是由“全球鹰”提供的。在捉拿萨达姆和消灭伊拉克“基地”组织头号人物的行动中,“全球鹰”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埃坦”:瞄准波斯湾!
      以色列,一个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位置的国家,却是不折不扣的“无人机产业大国”。2010年2月22日,由该国飞机工业公司(IAI)开发的世界上体形最大的“埃坦”无人机正式在拉马特戴维基地加入以色列空军序列,以色列空军司令伊多·纳夫斯坦少将说:“‘埃坦’堪称全球战机发展史上的传奇,过去需要F-15I、F-16I等(有人驾驶)战斗机完成的任务都能转交给它!”   纳夫斯坦的话没有落空,在2011年4月的一天,以色列海军第13特种部队从红海港口埃拉特出发,他们的快艇混迹在穿梭于红海的各类商船之中,然后在700多海里外的苏丹港(苏丹一港口名)附近沙滩登陆,然后用激光标定器引导以空军的“埃坦”远程无人机发射“瞪眼”的空对地导弹,击中一辆正在公路上行驶的韩国产现代一西奈牌汽车,车上多名乘客当场毙命。据苏丹官方事后调查,死者均系伊朗革命卫队在非洲的军火交易网高级成员,尽管两具尸体己被烧焦,但死者的个人证件并未完全化为灰烬,在埃及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苏丹警方确认其中两人是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的特工,他们多年来操纵着革命卫队在中东和东非建立的地下武器网络,为各种反美反以武装力量提供支持。据报道,以军无人机之所以“痛下杀手”,是因为有情报显示伊朗革命卫队与利比亚反对派达成一笔交易,后者将缴获自卡扎菲政府军的化学炮弹转卖给伊朗,前者则以价格不斐的常规武器抵偿,以缓解利反对派的装备不足。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很快获得这一情况,他们怀疑革命卫队打算利用自己的地下网络将这批化学炮弹提供给加沙哈马斯或黎巴嫩真主党,从而对以色列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为此,以色列国防部决心在伊朗人必经的苏丹境内采取“斩首”行动,从而破坏这起交易,而为了避免落下“入侵主权国家苏丹”的口实,以色列国防部选择让“埃坦”无人机担当大任。
      能够海外征战的“埃坦”确实不同凡响,它的机翼面积跟波音737客机差不多,“连美国著名的‘全球鹰’战略无人侦察机都比不上”。据介绍,“埃坦”机体长14米,翼展达26米,自重达4.5吨。IAI公司无人机项目负责人尼桑说:“我们之所以给它取名‘埃坦’,在希伯莱语里的意思就是‘强壮’的意思。”“埃坦”装备有一台1200马力的超强涡轮发动机,可以轻松爬升到1.3万米高空,躲过当今世界多数的普通地空导弹和普通战机。最为重要的是,“埃坦”升空后可连续飞行至少20小时,最远航程为数千公里,能从红海飞到波斯湾,如果需要,还可在空中滞留48小时。尼桑特别强调:“‘埃坦’还具有超强隐身能力。之前,阿富汗塔利班曾经总结说,美国无人机来袭之前,总能先听到沉闷的发动机声音。有鉴于此,我们就在发动机的减噪技术上狠下功夫,现在我们的无人机能做到地面上的人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尼桑毫不掩饰地说,“埃坦”能直飞伊朗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而“侦察与电子干扰”将是其主要任务。据介绍,“埃坦”前主舱可以装载差不多一吨重的侦察装备,机身后面的双垂直尾翼下各有一个电子舱,可挂满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虽然尼桑和以色列空军对“埃坦”的具体装备守口如瓶,但有消息称,“埃坦”至少装备了绝密数据链和实时照相与传输系统。“它装备的高空快速照相机,能从1.3万米高空清晰拍到地面15厘米长的目标!这些照片被无人机上的电脑系统实时处理为保密数据,随后通过间谍卫星传回以色列的地面站,保证指挥官们第一时间得到高清照片与音像情报。”
      “埃坦”显然不只是一名“侦察兵”。军事行家注意到,它的电子舱和机翼上的挂点都是组合式的,这意味着这些装电子设备的位置可以轻松装上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出色的载荷意味着‘埃坦’能携带等同于一架轰炸机的炸弹与导弹,这使它成为未来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主要利器。”有消息说,“埃坦”已在2009年参加了以色列空军模拟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演习。此外,高度智能化也是“埃坦”的一大优点。如今的无人机,包括美军最先进的型号,大多仍需要后方人员遥控操纵,而“埃坦”的内置式智能操纵系统能让它自如起飞、降落、飞行和打击目标。
      MQ-1“掠夺者”:中情局用它“大开杀戒”
      外观类似蜻蜒的“掠夺者”无人机由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研制,1994年便进入美国空军服役。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中央情报局—直与空军共同利用“掠夺者”追踪国际恐怖大亨本·拉登,当时中情局驻巴基斯坦最高负责人亨利-克伦普顿回忆,“掠夺者”能在不加油状态下持续飞行40小时,是“优秀的情报工具”。克伦普顿记得,在2000年底的时候,他确信出现在“掠夺者”无人机录像中的那个人就是本。拉登,虽然“视觉效果并不好,但那就是他”。不过鉴于“有太多的政治、法律和军事限制”,中情局不能开火。直到2001年“9·11”事件后,情况发生变化。2002年11月5日,“掠夺者”无人机首次执行武装袭击任务——在也门摧毁一辆越野车,打死6人,其中包括一名“基地”头目。
      “掠夺者”能像F-16战斗机那样投递重达500磅的激光制导导弹或地狱火导弹。机上的硬件成本相对廉价,1架“掠夺者”造价才1000万美元,相对于有人战斗机可谓“小巫见大巫”,况且无人机出入别国领土不易引发国际纠纷。美国国防大学学者詹姆斯·居里说,“如果美国派遣F-16战斗机到他国上空飞行,那就意味着公开入侵。”目前,美军各类无人机已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也门甚至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击毙数以百计的“基地”恐怖分子,以至于那些武装分子听到无人机发出的“嗡嗡声”就会四散奔逃。据报道,包括“掠夺者”在内的绝大部分无人机均由美国空军第432飞行联队控制,这是世界上唯一由无人驾驶飞机武装起来的庞大空军联队,其规模为160架“掠夺者”和60架尺寸更大、武器载荷更高的MQ-9“死神”无人机,曾有美军指挥官吹嘘说,“如果有更多的无人机在热点地区参战,我们就可以把有人驾驶飞机送回国内了”。
      美军无人机的操作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内利斯空军基地,那里是第432飞行联队的总部,一个个安装有通风系统的巨形集装箱——这就是无人机的“大脑”——地面控制站指挥着数十架无人机在7000英里外的各个战场执行任务。一般而言,1架“掠夺者”无人机升空后一般由2名操作人员来控制,1名飞行员控制无人机并发射“海尔法”导弹,1名传感器操作员负责控制摄像机和“海尔法”导弹激光导引头,他们通过北约16号数据链与战区部队保持实时联系。由于无人机攻击屡屡奏效,在躲藏“基地”分子较多的巴基斯坦联邦直辖部落区(FATA)甚至流行起一个“神话”:如果有谁被美国特工盯上,那么他的住所附近就会被预先放置芯片,无人机便会锁定这些芯片,引导导弹或炸弹精确攻击……   当然,“掠夺者”无人机并非万无一失,它们一次只能侦测区域内一小部分,而且机载红外摄像机并不完备,即使在理想状态下,它拍摄到的图像也十分模糊。从已经公开的“掠夺者”无人机录像中,很难看清画面中是一群跪着祷告的人,还是处于战斗编队的好战分子。美国战略预测公司负责人乔治·弗里德曼说:“所有空中侦察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它极易出错,而在像利比亚这种地方,错误还会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鳐鱼”:俄空军的未来?
      曾创造出苏-27、T-50等有人驾驶战斗机精品的俄罗斯,也不希望在无人机浪潮中无所建树。近年来,俄航空企业相继披露了多款未来无人机项目,其中最具冒险性的莫过于米格公司研制的“鳐笪”喷气式隐身无人战斗机。根据米格公司的安排,“鳐鱼”力争在2012年8月正式投产,届时俄军也将和美军一样进入到“无人战斗机时代”。
      “鳐鱼”采用无尾飞翼式布局,其机体结构大部分使用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鳐鱼”整体采用与美国B-2轰炸机相似的飞镖外形,机翼前后缘和机身边缘采用平行设计,前缘后掠角约54度。该机控制板接合部、起落架舱门和机舱门都处在几条平行线上,这符合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的要求。机体主要的气动力控制装置是机翼多功能后缘偏转面,通过它可以控制转向、俯仰和航向。中翼机身部分还有补充操纵面,具有后缘前掠角约54度。“鳐鱼”全面采用了隐身技术:发动机采用扁平喷嘴,减少了热辐射量,可规避红外线探测设备;发动机进气口道被前翼遮盖,避免被雷达收集到辐射;取消了容易被雷达发现的水平和垂直尾翼;所有武器都置于机身内的两个弹舱内之内。俄媒体报道说,“鳐鱼”使用了先进隐身技术,其隐身性能“肯定要超过美军F-117隐身战机”,能悄然突破敌空防系统对重要目标实施攻击。因此,“鳐鱼”可以突破敌人严密的防空炮火,即使遭到猛烈炮火攻击,也能够准确攻击地面及海面目标,特别是敌军防空阵地。
      “鳐鱼’’的动力装置是RD-5000B加力式双转子涡轮风扇式发动机,最大推力为5040公斤力,是RD-93发动机的改进型,配置平面喷管以降低暴露特性。在“鳐鱼”试验的第一阶段,发动机可采用轴对称喷管。据称,在米格290VT战斗机上验证的全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和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将被应用到无人作战飞机上,“鳐鱼”验证机的机翼后缘设置了面积较大的开裂式襟副翼,不过其俯仰和偏航控制将主要依赖于推力矢量技术。发动机前的不可调进气口位于机身前部。这架无人战机重10吨,载弹量2吨,航程4000公里。
      “鳐鱼”无人战斗机的主要用途是在敌防空武器严密防守下,击毁预先侦察到的地面固定目标,首先是防空武器,以及击毁移动目标和海上目标,既可以单独行动,也可以与有人驾驶飞机一起进行编队行动。所有这些都依靠其藏在内置弹仓内的精确制导弹药。在无人机的机身内部,发动机进气道和动力装置本身的侧面设有2个长4.4米截面0.65×0.75米的战斗载荷舱,每个舱内可以各安放1枚空对地或反辐射导弹,或者1枚250-500公斤的制导炸弹。在现场,米格公司为“鳐鱼”装配的是Kh-31P反辐射导弹和KAB-500KR制导炸弹。它既能执行危险的防空压制任务,又能够有效打击坦克、军舰或者机动导弹发射装置。从这一层面来说,“鳐鱼”与普通有人战斗轰炸机并无两样,它甚至可以长途跋涉,突袭美军设在阿拉斯加的F-22A基地。
      “鳐鱼”最大低空飞行时速约8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约为0.8马赫。据计算,实际升限超过1.2万米,飞行距离达4000公里。其机长10.25米,翼展11.5米,高2.7米。最大起飞重量为10吨。考虑到现代军事航空技术的发展趋势,“鳐鱼”在世界市场上也会有广阔的前景。不排除将来外国合作伙伴参加研制“鳐鱼”工作的可能性。事实上,“鳐鱼”应是非西方制式无人战斗机家族中最有前途的一员。Camcopter S-100:旋翼怪物
      或将前出黄海
      以生产无线电器材起家的奥地利西贝尔公司,如今业已成为国际无人机领域的“新贵”,而让公司上下赚得盆满钵满的“王牌”莫过于形同小一号直升机的Camcopter S-100型无人侦察机。该机全长仅3米,最大时速可达240公里,可在6000米高空进行6个小时的滞空飞行。由于飞机尺寸较小,不易被发现,而且能在暴风雨等恶劣条件下执行侦察任务,更重要的是,S-100的机载自控飞行系统可在机上通信系统中断后,仍按预定航线返回基地。由于性能卓越,S-100无人机已被美国、阿拉酋等13个国家应用于军事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与朝鲜紧张对峙的韩国已经确定购买了4架S-100无人机,计划在黄海前沿部署,以增强对朝侦察能力。它们计划搭载于韩国海军新式情报侦察舰“新世纪”号和“信天翁”号上,将通过轮流值勤的方式对敏感水域一带进行不间断侦察,今后若发生对方警备艇越界的情况,S-100无人机将能获得实时图像,协助韩国海军快速反应。
      R-90:与火箭炮“联姻”
      说到俄罗斯最具威力的武器,无疑是大炮了,从沙皇时代造出世界上口径最大的青铜炮至今,俄武装力量一直保持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炮兵。而随着现代战争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炮兵也该走上“以精度换火力”的道路,说白了,就是让炮弹长出“眼睛”,让“万炮齐轰”进化为“一击致命”。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介绍,俄罗斯最著名的大口径火箭炮——BM30“龙卷风”就配备了神秘的R-90无人侦察机,它体现了火箭炮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的完美结合。普通的无人侦察机执行任务时,通常是从放飞地点起飞,依靠自身动力抵达目标区,而R-90起飞和抵达目标区上空的方式非常特别,它是利用火箭炮发射到目标区上空释放,进行侦察飞行。以前,远程炮兵作战时完全依靠前方观察所,像一个被操作的木偶那样机械地作战。为使远程炮兵作战更灵活,近年来很多国家都为陆军配备了无人侦察机,使远程炮兵能自行监视观察目标区情况,但实际战斗通常爆发突然,无人机起飞准备及飞临目标区上空耗费时间过长。此外,“龙卷风”一类的远程火箭炮主要用来打击敌方纵深的目标,因此无人机需要穿越前线,常常要闯过防空火力网,容易被击落而使侦察定位行动落空,因此为保障无人机能穿过敌防空火力,通常要起飞多架无人机对同一目标进行侦察。而R-90无人机是被装在火箭弹中,能直接穿过前沿防空网抵达目标区,这种方式速度快,防空武器难以拦截。实施远程炮击时,先发射R-90无人机火箭弹,10多秒钟后,R-90无人机就能抵达目标上空,传回目标的精确参数,然后处于待发状态的“龙卷风”火箭炮就能开始猛烈的齐射,彻底摧毁目标。目前只有“龙卷风”这样300毫米的大口径火箭弹能够装下R-90无人机。R-90改变了战术无人机的作战过程,而且很可能带来远程炮兵作战的革命性变化。   “卡拉尔”:伊朗的骄傲
      能够缴获美国隐身无人机的伊朗,从来就认为自己在该领域处于先进地位,他们最骄傲的证据就是国产“卡拉尔”(Karrar)无人轰炸机。2010年8月22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和国防部长瓦希迪共同在马利克·阿什塔尔工业大学揭开了国产最新式“卡拉尔”无人喷气轰炸机的面纱,内贾德不无幽默地说:“在为了攻击敌人‘阵亡’之前,这架飞机是人类救赎和尊严的使者。”的确,伊朗人毫不吝惜地将“卡拉尔”之名赋予这款无人驾驶的战争利器,足见其地位之显赫,因为“卡拉尔”原意就是“勇敢”,它在波斯语典籍里只属于伟大的伊斯兰教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在演讲中,内贾德总统还不忘强调说:“伊朗国防能力应该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在敌人行动之前将敌人的武器摧毁,即使错过了,也要在敌人的武器击中目标前摧毁掉。”
      从伊朗官方发布的照片看,通体涂上迷彩色的“卡拉尔”形同一只上背“氧气罐”、下挂“红蜡烛”的带翅梭镖。其实所谓“氧气罐”就是无人机自带的冲压发动机,负责保持飞机匀速巡航的能力,至于“红蜡烛”则是飞机的助推火箭段(RATO),它们在将飞机推进到一定高度后会自动脱离,换句话说,“卡拉尔”进入到正常作战飞行时,身上的“累赘”会少很多。据伊朗学生通讯社披露,“卡拉尔”以国产TR-160“黎明-4”型(TR-160 Toloue-4)袖珍涡喷发动机为动力源,其巡航时速可达700~800公里,实用升限76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既可在防空演习中模拟巡航导弹/战斗机,又可进行远程雷达干扰和战略侦察,甚至能充当巡航导弹使用,它的机头部位可安装子母弹投放器。伊朗国防部长瓦希迪自信地说,“卡拉尔”让美国和犹太复国主义集团(以色列)的同类无人机相形见拙,它使伊朗“境外决战”能力又有了质的提高,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及以色列部分领土都在其威胁范围之内。
      但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安东尼·考茨曼在该机构网站撰文称,类似“卡拉尔”无人机之类的“展示武士肌肉”行为效果并不明显,“这只能向美国和以色列暴露伊朗的防御弱点”。他认为,伊朗无人机事业不可能达到官方宣传那样的效果,“就如同德黑兰之间披露的所谓‘隐身飞机’一样,‘卡拉尔’的威力只存在于伊朗宣传机器口中,他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那么多尖端技术。……如果相信伊朗之前所宣传的武器水平的话,它早就是全球前十位的军事强国了”。美国伊朗研究中心专家哈立德·罗德罕也谈到,“卡拉尔”的基本气动布局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前美国出售的诺斯罗普MQM-36“雌麻鸭”、MQM-74C“欧石鸡”无人靶机如出一辙,只是内部设备进行了更换,因此不值得美以太过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卡拉尔”公开的前几天,伊朗军用无人机之父、同时也是“卡拉尔”项目带头人之一的礼萨·巴鲁尼却死于一场离奇的爆炸中。据伊朗《麦赫迪新闻》披露,爆炸发生在巴鲁尼位于伊朗西部胡齐斯坦省的别墅里,那里得到伊朗军方的严密保护。据刑事专家的现场勘察,凶手在巴鲁尼的住所内部安放了至少3颗大威力炸弹,当炸弹被引爆后,整块天花板就压在巴鲁尼所睡的床上,根本没有逃生的可能。巴鲁尼的公开身份是退役陆军少校,他早年白手起家,创建了伊朗军用无人机工业,培训了新一代的工程师和规划人员作为接班人。伊朗情报部门怀疑,是美国和以色列情报人员制造了这起命案,目的是使伊朗雄心勃勃的开发尖端无人机的项目束之高阁。
      “龙眼”:大兵的好伙伴
      百家争鸣的无人机家族并非总是像“全球鹰”、“埃坦”那般硕大无比的“巨无霸”,数量众多的“Q版”无人机同样在战场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就像鏖战于阿富汗崇山峻岭之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们总不会忘记带上一种特别的武器——“龙眼”(Dragon Eye)微型无人侦察机,这种小巧灵活的无人机能为营连级指挥官提供实时侦察信息。连一级的陆战队指挥官可以通过“龙眼”对敌军进行探测和识别,以决定是与其交战还是回避,同时减少了派出人员进行侦察可能遇到的风险。
      “龙眼”只有2.5公斤重,由电池驱动,翼展为1143毫米,通过手持发射,可重复使用。“龙眼”能够提供视线外战术侦察和监视能力,实际升限为90~150米,视频连接距离超过5公里。机载有效载荷保证其能够提供实时高分辨率日间图像,在弱光情况下提供黑白图像。它的翼展很小,电子发动机噪音信号低,因而不易被发现。它最多能够在空中飞行约1个小时,还能飞到距离操作员10公里的区域侦察敌情。一旦进入目标区域,“龙眼”微型无人侦察机便会搜集情报并把图片发送回电脑。
      “龙眼”由螺旋桨推进,装有1台摄像机,摄像机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开发,可分成五个部分便于携带。海军使用一套包括计算机处理器和地图显示器的可穿戴地面控制站对其控制,计算机处理器和地图显示器安装在作战人员前臂或防护衣上。通过点击地图显示器,告知无人机飞行的高度、目的地及返回时间。“龙眼”拍摄到的视频数据在可穿戴地面站的监视器显示。
      “龙眼”机深受美军连级指挥官的欢迎,他们可以迅速发射“龙眼”机前去侦察部队即将前往的区域,然后在行动期间命令它时刻注意周围地区的情况,无异于多长了一只“眼睛”。在作战情况下,美军陆战队员用标准背包就可以携带“龙眼”无人机,2名士兵组成1个小组,即可携带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和备用电池,并且不影响徒步行军。“龙眼”可以被应用在城市作战环境中,通过巡逻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也可以在执行掩护任务时提供路径侦察。
      技术专家称,该机的传感器设备稍加改造便可有广阔的民间用途。例如,“龙眼”飞行时很安静,可以在空中对罪犯进行实时监视;它的飞行高度较低,且在空中停留时间长,可以跟踪害虫并及时消灭它们;“龙眼”灵敏的生化传感器可以测量烟囱的烟尘排放量或检测空气中化学物的浓度;此外,它在防止森林火灾、监视地面交通和跟踪野生动物群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弹簧刀”:“神风”又出“新生代”
      其实,“龙眼”还不算微型无人机的“达人”,近期美国军方已出资490万美元,向位于美国加州的航空环境公司(Aerovironment,也是“纳米蜂鸟侦察机器人”的制造商)订购首批“弹簧刀”单兵携带无人机。“机翼可折叠的它能和士兵融为一体,士兵可轻松将它塞入自己的双肩背包。需要发射时,士兵可立即将其从背包中取出,然后再把它放入同样轻巧,形似迫击炮的发射管内,‘弹簧刀’随即升空作战”。今后美国士兵一旦发现目标,他只需躲在墙背后,动动手指,遥控这款载有炸弹、超静音的自杀式无人机砸向地面目标。
      在空中,采用电动静音发动机的“弹簧刀”几乎没有声响,机身上载有高清摄像头,它看到的一切都能实时传回地面——士兵可通过一款带液晶显示屏,类似游戏机手柄的操作器,看到“弹簧刀”所发现的一切并遥控它。技术人员在设计“弹簧刀”的操作器时,相当注重细节:操作器可安装遮光罩。这样即使在阳光刺眼的环境下,士兵也能看清操作器上的显示屏。此外,当士兵在深夜行动时,为操作器装上遮光罩,可避免敌军在黑暗中发现显示屏所散发的亮光。
      载有炸弹的“弹簧刀”既可以充当侦察机,又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而其攻击方式很简单:一头砸向敌人,就像二战中日军“神风”特攻队的飞机那样与目标同归于尽,但“弹簧刀”攻击时的隐蔽性,要比日本“神风”特攻队的战机强得多。尽管“弹簧刀”搭载的电动发动机已做到极度静音,但为了彻底做到悄无声息,在发动攻击时,地面上的士兵可选择关闭“弹簧刀”的发动机,让其完全以滑翔的方式撞击地面目标,这样一来,在黑夜中,地面目标根本不会知道头顶上有颗“炸弹机器人”正在落下。
      如今美军无人机误伤他国平民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美国军方为“弹簧刀”上了一道“保险”:即使在撞击目标前的最后一刻,一旦远方的操控士兵发现目标周围突然出现众多无辜平民,或察觉搞错了目标,可瞬间遥控“弹簧刀”停止攻击,重新升入空中待命——由于比传统军用无人机轻巧得多,因此“弹簧刀”较易于在下降过程中突然改变方向,重新升空。
      “弹簧刀”有两种飞行模式:自动飞行模式以及人工遥控模式。通常执行常规侦察任务时,“弹簧刀”会采用自动模式,而一旦执行复杂的攻击任务,则需要士兵对其进行细致操控。

    相关热词搜索: 无人机 王牌 全球 PK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