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史铁生随笔集《病隙碎笔》中的人生体悟:病隙碎笔史铁生原文

    时间:2019-03-20 03:32: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病隙碎笔》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全书分为6部分,共计243则随笔。书中,史铁生以通俗优美的语言探讨了大量深刻的人生问题,比如死亡、信仰、宗教、爱情等等。这些讨论中流动着作家的生命力和智慧,给人激励,更令人深思。本期栏目,我们从中选编了7则随笔并略作评点,以飨读者。需要指出的是,便于读者阅读,我们根据内容为每则随笔加了题目,而原书中只是标出了序号而没有题目。
      
      生病的经验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品悟:在作者看来,病痛不过是一种生活体验、一种游历,这种看透人世间喜与悲、幸与不幸的豁达与深邃令人钦敬。人的感受和欲望确实如此,在满足之后便产生了更多的欲求,在不满之外隐藏着更大的不满,倘若身陷欲望的泥潭,便永无宁歇的日子。所以,只有安于自己的当下生存,珍惜自己的当下所有,才能进一步领会生命的可贵和价值。
      
      信仰的坚守
      可什么是恶呢?有时候善意会做成坏事,歹念碰巧了竟符合义举。这样的时候善恶可怎么评断,灵魂又据何奖惩?以效果论吗,有法律在,其他标准最好都别插嘴。以动机论吗,可是除了自己,谁又吃得准谁一定是怎么想的?所以,良心的审判,注定的,审判者和被审判者都只能是自己。这就难了,自我的审判以什么作标准呢?除非是信仰!或者你心里早有着一种善恶标准,或者你就得费些思索去寻找它。这标准的高低姑且不论,但必超乎于法律之外,必非他人可以代劳,那是你自己的事,是灵魂独对神的倾诉、忏悔和讨教。这标准碰巧了也可能符合科学,但若不巧,你的烦忧恰恰是科学的盲区呢?便只好在思之所极的空茫处,为自己选择一种正义,树立一份信心。这选择与树立的发生,便可视为神的显现。这便是信仰了,无需实证却可以坚守。
      品悟:在作者看来,信仰源自善恶的疑惑以及向自己内心的挖掘。在排除法律标准、他人的是非评判这些外在因素时,一个人只能诉求于自己的内心,也就是要“听从良心的呼唤”,这样一种抉择即是信仰的力量。人的神圣和崇高的一面,正是来自于这样一种“对正义和信心”的抉择,此时,是人创造了标准和价值,人因而抵达了“神”的高度,如作者所言,“便可视为神的显现”。我们常说某种动物“通人性”,如果说这是对动物生存意义的至高评价,那么“通神性”也便是人的生存意义的至高追求,而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坚守的信仰。
      
      爱之永恒的能量
      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人不仅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且是一个个分开着被抛来的。
      在上帝那儿,在灵魂被囚进肉体之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初,并无我、你、他之分别,巨大的存在之消息浑然一体,无分彼此内外,浮摇漫展无所不在。然后人间诞生了,人间诞生了其实就是有限诞生了。巨大的存在之消息被分割进亿万个小小的肉体,小小的囚笼,亿万种欲望拥挤摩擦,相互冲突又相互吸引,纵横交错成为人间,总有一些在默默运转,总有一些在高声喊叫,总有一些黯然失色随波逐浪,总有一些光芒万丈彪炳风流,总有弱中弱,总有王中王――不管是以什么方式,不管是以什么标牌,不管是以刀枪、金钱还是话语……总归一样。尼采说对了:权力意志。所有的种子都想发芽,所有的萌芽都想长大,所有的思绪都要漫展,没有办法的事。把弱者都聚拢到一块去平安吧,弱者中会浮涌出强人。把强人都归堆到一块儿去平等呢,强人中会沉淀出弱者。把人一个个地都隔离开怎么样?又群起而不干。小时候,我们几个堂兄弟之间经常打架,奶奶就嚷:“放在一块儿就打,分开一会儿又想!”奶奶看得明白,就这么回事。
      品悟:作者在此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观的人类图景,肉体的诞生同时将人们相互隔离开来,在心灵间产生隔膜的同时也产生了消融这一隔膜的渴望,而这就是爱。或许,这就是人类最真实的处境,隔膜着并渴望着,孤独着并相互温暖着。
      
      人皆残疾
      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残疾即残缺、限制、阻障。名为人者,已经是一种限制。肉身生来就是心灵的阻障,否则理想何由产生?残疾,并不仅仅限于肢体或器官,更由于心灵的压迫和损伤,譬如歧视。歧视也并不限于对残疾人,歧视到处都有。歧视的原因,在于人偏离了上帝之爱的价值,而一味地以人的社会功能去衡量,于是善恶树上的果实使人与人的差别醒目起来。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疏离,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呼唤什么?比如,残疾人奥运会在呼唤什么?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在呼唤什么?都是要为残疾的肉身续上一个健全的心途,为隔离的灵魂开放一条爱的通路。残疾与爱情的消息总就是这样萦萦绕绕,不离不弃,无处不在。真正的进步,终归难以用生产率衡量,而非要以爱对残疾的救赎来评价不可。
      品悟:在这则随笔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思想中最核心的一个线索,那就是“残疾与爱”。当然,这种残疾是一种先天的心灵上的残缺,它源自肉身的限制,源自喧嚣尘世的遮蔽,而唯有爱才能完成对这一残疾的救赎。
      
      自我的认知
      所以在《务虚笔记》中我说:我是我印象的一部分,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那就是说:史铁生与张三类同,由于我对他的审视、不满、希望以及他对我的限制等等,他成为我的一部分。我呢?我是包括张三、李四、某一铁生……在内的诸多部分的交织、交融、更新、再造。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与我擦肩而过从此天各一方,有些便永久驻进我的心魂,雕琢我,塑造我,锤炼我,融入我而成为我。我原是不住的游魂,原是一路汇聚着的水流,浩瀚宇宙中一缕消息的传递,一个守法的公民并一个无羁无绊的梦。
      品悟:“我”到底是谁?作者打破了对狭隘自我的偏执,看到了并没有一个绝然孤立和属于自己的自我,“我”终究是被“我”周围的一切所共同塑造的,并且“我”与“他”本然就是相互渗透和交织在一起的。这一“大我”,将个人置身于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消融了个体之间的隔阂,看到的是人类共生共存的命运。
      
      遗失的历史
      再有一回是在地坛――我多次写过的那座荒芜的古园(当然,现在它已经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够得上一个成品了)。我迎着落日,走在园墙下。那园墙历经数百年风雨早已是残损不堪,每一块青砖、每一条砖缝都可谓饱经沧桑,落日的光辉照耀着它们,落日和它们都很镇静,仿佛相约在其悠久旅程中的这一瞬间要看看我,看看这一个生性愚顽的孩子,等候此一铁生在此一时刻走过它们,或者竟是走进它们。我于是伫步。如梦如幻,我真似想起了这园墙被建造的年代。那样的年代里一定也有这样的时刻,太阳也是悬挂在那个地方,一样的红,一样的大,正徐徐沉落。一个砌墙的人,把这一铲灰摊平,把这一块砖敲实,一抬头,看见的也是这一幕风景。那个砌砖的人他是谁?有怎样的身世?他是否也恰好这样想过――几百年后,会不会有一个愚顽的人驻足于此,遥想某一个砌墙的人是谁?想自己是谁?想那时的戏剧与如今的戏剧是怎样越数百年之纷纭戏剧而相互关联?但很多动人的心流或命运早已遗漏殆尽,已经散失得不可收拾,被记录的历史不过一具毫无生气的尸骸。
      品悟:在作者的笔下,人与物相互观照,相隔久远年代的人相互遥想,从而传达出一种超脱而深沉的历史感怀。这种历史意识,不是书本上的编年体大事记,相反,“被记录的历史不过一具毫无生气的尸骸”。充满生气的历史,是无数在这同一个世界上生活过的人,是他们在其短暂一生中的“心流”与“命运”。当我们感触到了周围这些曾经鲜活的痕迹,也便超越了个人狭隘的生存视野,真正地将自己置于人类家族共同的血脉和传承当中。
      
      真正的好艺术
      听说有一位导演,在反驳别人的批评时说:“不管怎么说,反正我是让观众落了泪。”反驳当然是你的权利,但这样的反驳很无力,让人落泪就一定是好艺术吗?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咬牙切齿、捶胸顿足,都太容易,不见得非劳驾艺术不可。而真正的好艺术,真正的心路艰难,未必都有上述效果。
      我听一位批评家朋友说过一件事:他去看一出话剧,事先掖了手绢在兜里,预备哭和笑,然而整个演出过程中他哭不出也笑不出,全场唯鸦雀无声。直到剧终,掌声虽也持久,但却犹豫。直到戏散,鱼贯而出的人群仍然没有什么热烈的表示,大家默默地走路,看天,或对视。我那朋友干脆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发呆。他说这戏真好。他没说真像。他说看戏的人中有说真好的,有说不好的,但没见有谁说真像或者不像。他说,无论说真好的还是说不好的,神情都似有些愕然,加上天黑。他说他在那没人的地方坐了很久,心里仍然是一片愕然,以往的批评手段似乎都要作废,他说他看见了生命本身的疑难。这戏我没看。
      品悟:什么样的艺术才是真正的好艺术?作者在这则随笔中,作者至少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悟。首先,好的艺术不在于模仿现实的“像”,相反,艺术家是要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存体验,给观众以超越日常生活感受的不同感受。第二,好的艺术不在于从情绪上给观众以影响,一个好的作品或者让人哭或者让人笑,但这都不是决定其好坏的根本。第三,好的艺术要指向生命本身,激发人们去审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生存的意义、神圣、矛盾或者虚无等等。可以说,一个人正是在这种审视中,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为饱满,而艺术正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_责任编辑:明亮xinzuowensml@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 体悟 随笔 人生 史铁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