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从时评看视角独特与思路展开|时评文写作思路

    时间:2019-03-20 03:31: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阅读导航   高中的议论文写作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谋篇布局的套路,比如“总分总”式等,同时也由于大多数同学难以突破论点、论据和论证的简单组合,该种文体变得可读性越来越差,难以体现出应有的美感以及作者独特的运思过程。时评主要关注热点新闻事件,切入口小,观点新颖、深刻,而且篇幅适中,是我们提升自己议论文品质可以借鉴的一种文体。本文的两篇选文,分别谈及“长江大学学子救人牺牲”和“中国武术迎战泰拳”两个事件,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通过品读这两篇时评,我们看看作者面对一个复杂事件,如何选择切入角度并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如何让自己的思路不断地展开、深化。
      
      美文一
      
      他们拯救的不仅仅是生命
      文/司欣
      
      湖北3名大学生为救落水者溺亡一事,经过媒体报道受到了广泛关注。据报道,社会各界对溺亡者家庭的捐款已经超过45万元,并且还在持续,捐款将直接被送到学生家长手上。
      湖北3名大学生的英雄事迹在给社会带来长久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他们本身并不会游泳,从而引发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探讨,甚至认为这有悖于时下“见义智为”的新理念。央视《新闻1+1》昨日播出《救命,无需争议!》,白岩松认为:生命不是做算术题,需要提前打草稿,那一瞬间的直觉和采取的行为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我认为,尚在持续的捐助还传递着一个信息,此事件带来的绝不只是感动那么简单,还反映了一种道德渴望和心灵诉求。在道德冷漠价值理性的时期,我们对血性、道义、古道热肠的追求从未停止,甚至比以往更强烈。我们渴望有一种精神能让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道德能脱离计算、权衡、斤斤计较的现代人理性,能回归热血和义无返顾的壮士精神。而这三位大学生正以此让苍白冷漠的时代道德生发出阵阵暖意。
      毫无疑问,三位热血青年搭救的不仅仅是落水孩子,还拯救了价值迷茫期的人性。在经济人理性价值广泛传播的时代,伴随着血性等传统美德的没落与式微,它们反而成为越来越珍稀的品质,因而当出现此类人物时,我们就好像抓住了人性稻草一般,期望他们能成为道德沙化中的精神救赎。
      热血和激情本该属于青春,三位大学生的事迹不容质疑。值得担忧的倒是当下年轻人的普遍心态,精神未老先衰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许多年轻人的人生缺少了最为宝贵的青春体验,害怕一切挑战、危险、冲突性事物,渴求安稳、保险的生存方式,这种精神人格所携带的道德意识,也势必理性、谨慎、患得患失。而社会各界对于三位年轻勇士的激赏,正源于他们弥补了年轻一代带给社会的某种精神失落感,向我们展示了青春的激越,道德忘我、无私的本真之美。
      我们不否认见义智为所蕴涵的理性价值,这种理性价值同样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但真正的道义,从来都是不加权衡、不讲条件的。
      见义勇为者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给他们的家庭带来的精神痛苦,再多的捐款也许都不足以弥补。我们只是以仅有的方式,修补这一种永久的生命遗憾。重要的是,社会以此种方式告慰的不止是英雄和他们的亲人,还是在回馈那些被遗落的价值观。
      (选自《燕赵都市报》2009年10月29日)
      【写作借鉴】
      面对涉及因素较为复杂的“长江大学学生救人牺牲事件”,作者选取“社会各界对溺亡者家庭的捐赠”这一特角维度进行了介绍,由此引出的观点是“三位热血青年搭救的不仅仅是落水孩子,还拯救了价值迷茫期的人性”,这也正是题目“他们拯救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内涵。
      在具体行文上,全文7个段落的逻辑演进比较清晰:首段从“社会各界捐款”的角度介绍并切入事件;第2段列举针对该事件的两种观点:价值理性与直觉行动;第3段从“捐款的持续”方面深化思考并提炼出其根源:人们的道德渴望和心灵诉求;第4段继续阐述救人大学生对人们这种渴望的一种满足;第5段从年轻人的普遍心态与救人事件的反差深化上述主旨;第6段照应第2段并支持白岩松的观点;末段升华主题,表明捐款的深层动机是“回馈被遗落的价值观”。总体来说,第1段引出事件,第2~5段确定论述基调并详细阐述观点,第6~7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这篇时评,论点、论据(如白岩松的观点)、论证三个因素的特征都十分明显,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议论文。它涉及到了考场上经常会碰到的一些主题,比如“感激”“奉献”“生命”“价值”“回馈”等等。它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加以借鉴:
      1.围绕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因为有深切感受,更能促进深入思考,从而避免了泛泛而谈;
      2.社会道德状况、人们的道德渴求、救人义举、捐款等因素内在关联,对这些因素的辩证思考使得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同时沿着这些具体可感的线索,行文架构较为充实,从而避免了“重材料轻分析”的情况以及“总分总”等通常的套路;
      3.在理性的逻辑框架内,语言生动细腻,具有较强的美感;
      4.充分体现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真挚的人文情怀。
      
      武侠文化:成人童话还是精神鸦片
      文/李铁
      
      2009年11月24日,面对泰拳王考克莱要“秒杀中国功夫”的狂妄叫嚣,神州武林接招。中国武术对职业泰拳争霸赛组委会对外公布:2009中国武术对职业泰拳争霸赛将于下月在广东佛山举办。
      有“中国散打王”之称的柳海龙已经准备随时跃上擂台,他是这样说的:“我会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哪怕血洒擂台也义不容辞。因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信仰。”此话有点耳熟,但却有恍若隔世之感,这种氛围多半是出现在霍元甲、陈真、叶问等题材的电影里的,怎么都觉得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有点大。
      此类商业比赛在中国也搞过不少了。这些比赛的结果基本都是中国功夫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日本武士”和“俄国大力士”打趴下,通常是中国联队5∶0、6∶0大胜洋人联队。不过懂行的人士提醒,这倒不是说中国功夫真有那么厉害,商业嘛,最终给掏钱的观众一个乐子。再说了,对手可是洋人,不打赢对不起霍元甲以来的心理传统,要是被人戴上个汉奸的帽子怎么办?
      掏钱的中国观众是赢家,赢的是心理上的巨大满足。你想想啊,在受尽了各种外辱和内辱之后,要最爽地找回尊严和发泄仇恨的话,莫过于用最直接最肉身化的方式,将一个想象中的敌人直接打趴下了。
      这种中国特有的武侠幻想文化,其影响之广泛,可达到妇孺老幼、三教九流。你在中国任何一个看似与文化无缘的普通人家,往往都能找出几本武侠小说。街头的租书屋里,武侠小说也占最大的比重。在一项“中国20世纪十大文化偶像”的评选活动中,金庸高居第二名,足见武侠文化在中国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基础呢?说白了,人都渴望自由,渴望公正的对待。可小老百姓几千年来面对的却是血淋淋的丛林法则和血仇定律,当“清官明君”无法承载人们对正义渴求的时候,那些武功高强、以一己之力独掌正义锄恶惩奸的侠客,就很自然地成为人们心灵上的一种慰藉。
      在古代缺乏现代文明和法治的社会中,暴民和奴才是所有人的基本标签,武侠小说就是以弱者为本位的,现实中的奴才可以安全地在武侠小说的精神世界里当一回自由的暴民,尽情地报复式地铲除那些恃强凌弱的奸恶之徒。中国人没有上帝,侠客就是中国人的上帝,他用超凡的力量来主持公道与正义。由于没有法治的保护和公正的安全感,需要用对侠客的信仰来完成一种自我拯救,使自己从奇耻大辱和渊深似海的苦难中解脱出来,以达到心理平衡而不至于完全发疯。
      中国人的武侠文化,说得好听点,叫“成人的童话”,说得不好听,是“精神的鸦片”。
      (选自《潇湘晨报》2009年12月1日)
      【写作借鉴】
      这篇时评围绕“中国武术迎战泰拳”事件来写,但作者没有表现出通常的“义愤填膺”,而是冷静地剖析了该事件的社会心理基础,虽有“冷眼旁观、冷嘲热讽”的架势,却如牛虻般刺到了读者的痛处。全文8个段落层层展开、渐次深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令人信服。
      首段交代了事件;第2段提取出事件中的一个点也即柳海龙的话,指出其“不合时宜”的“氛围”,为下文剖析该事件的心理基础做了铺垫;第3、4段主要揭示了该事件的“商业比赛”性质,从而也佐证了第2段的观点;第5~7段对中国特有的武侠文化的心理基础进行了剖析;末段点题,总结全文。
      两篇时评的共同点在于,选取事件中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展开,引领读者抵达日常思维难以触及到的深度,措辞考究语言优美,在严谨的论证过程中渗透着真挚的情感。这些都是让我们的议论文写作变得富有“可读性”的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相关热词搜索: 时评 视角 思路 独特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