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2011年高考阅读真题易错点拨与高分指津:高分拔尖答案

    时间:2019-03-18 03:27: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考情概说   2011年高考各卷文言文阅读、实用文阅读与文学作品阅读,考点覆盖大纲规定的绝大部分内容,拟题以考查考生阅读能力为核心。客观题与主观题并出,总体赋分比基本稳定。不少考生答客观题时出现判断失误,答主观题时出现思路错误或要点遗漏,因而得分甚少。为有效提高高考文本阅读能力,下面遴选部分2011年高考阅读文本中的典型真题进行解析,对考生答题时的易错点作精要点拨,对获取高分教给实用技法。
      
      真题解析
      
      一、2011年高考实用文本阅读真题易错点拨与高分指津
      典例一2011高考全国卷第5题
      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考点提示:考查“理解重要词语(术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易错点拨:不能理顺文中“意象”、“意境”与“情景交融”的表述关系,容易导致判断失误。
      高分指津:比对原文相关语句:“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可知B项推断出错。结合易混的相近概念内容,从词语含义和术语定义两个方面,去揣摩选项说法的正误,作出符合题干的推断。答案:B
      典例二2011高考天津卷第7题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既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根据。
      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相容性。
      考点提示: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易错点拨:此考点设“正确的一项”的题干,增加了判断难度,而考生不习惯还原题肢于原文中,不注意考虑选项与题干要构成因果关系,故对设置的其他错误选项很难一时判对。
      高分指津:A项:考生通过整合第1段内容,可明白“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影响,而文化中所渗透的思想原则以及精神原则“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故知A项推断错误。C项:原文说“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条件),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是不会过时的”(结果),而C项恰恰将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弄反,故知C项推断错误。D项:原文有“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之句,而此项将“许多”理解为“一系列(所有的)”,以偏概全,故D项推断错误。B项:通过整合文章第2段与第3段中倒数第4行第一句话,可知B项推断符合题干要求,为正确选项。
      典例三2011高考安徽卷第3题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考点提示: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易错点拨:此考点也设“正确的一项”的题干,增加了判断难度,考生最易出现只顾某一选项的判断“正确”的偏颇,未顾及A项的强加因果、B项的以偏概全、C项的曲解文意。
      高分指津:全面掌握科学文阅读中常见干扰设项的类型,如“以偏概全”“强加因果”“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夸大其词”等,并用类似考题进行演练,巩固提高。答案:D
      典例四2011高考广东卷第14题
      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
      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
      考点提示: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易错点拨:不根据题意延伸和语境暗示,就二“味”的字面意思而做解答,致使解释出的各自意思没有本质的区别。
      高分指津:做这类实用文本阅读中的同型异义的主观理解题,一要认真揣摩语境,二要准确悟出语义,做好后者是关键。对“味外之味”这类语义的理解,只要将具象意义与抽象意义同时解出,答案就趋圆满。参考答案:第一个“味”:人的味觉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第二个“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
      
      二、2011年高考文言文本阅读真题易错点拨与高分指津
      典例一2011高考江西卷第10题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 比:并排。
      B.臣请妇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
      考点提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
      易错点拨:判断文言实词解释的正误,最忌运用以今释古的思维。题中多数实词的意义与今义有较大差别,答题时应予考虑这一因素。
      高分指津:所列四项实词均在高中课本中能找到意义链接,故突破难点的唯一方法,就是平时不断积累课本中常见实词的义项。如B中的“矫”,可链接课本《五人墓碑记》中“且矫诏纷出”一句,二者均为“假托”义;又如D中的“夺”,可链接课本《陈情表》中“舅夺母志”一句,二者均为“改变、更改”义,可知D项解释错误。答案:D
      典例二2011高考浙江卷第17题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所不及 / 公之逮所由使也B. 因极推引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 逸则富以康 / 醉则更相枕以卧
      D. 保邦于未危 / 室西连于中闺
      考点提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
      易错点拨:因未能结合文言虚词前后文表达的意义关系,而常将组内虚词所显示的语法功能弄错。
      高分指津:要答对此类题,掌握常见虚词的词性功用是关键,考生要梳理考纲规定的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并识记对应的典型例句,以此巩固强化知识体系。如,A中的“所”均与后面组成“所”字结构,但前者与动词相结合,后者与介词“由”相结合。C中的“以”均为连词,但前者表并列,后者表修饰。D中的“于”均为介词,但前者为“在”义,后者为“与、和”义。而B中的“因”,均为承接连词,于是,就。答案:B
      典例三2011高考四川卷第10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考点提示: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学形象,能力层级为C、E。
      易错点拨:此类复合型概括分析题难度较大,出错点常在因整体感知文言文语义能力差,故对原文关键词义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人物形象性格。
      高分指津:一是找出与题肢对应的文句,从翻译入手,逐一印证选项说法的正误;二是对“归纳”与“鉴赏”中的结论性语句细心甑别,发现其是否有遗漏点。如原文“布袜草屦,辄侮之”中的“侮”,在此应作“轻慢,看不起”解,由此可知B项“嘲笑侮辱”说法错。答案:B
      典例四2011高考北京卷第10题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考点提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易错点拨:此题断句实为间接考查翻译能力,考生如平时未掌握常见句读标志,不能一气贯通读文感知,则会出现频率极高的错断现象。
      高分指津:掌握断句技巧才能提高正确率,具体技巧有:分析句意成分断句,利用引文对话断句,根据特殊句式断句,找出停顿标志断句,等等。先做必断处(句间停顿),再做可断可不断处(句间与短语间停顿)。
      参考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说明:单斜线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典例五2011高考广东卷第9题第(2)题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考点提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易错点拨:翻译时重要实词未落实对译,常见虚词的用法忽略说明,特殊句式不按其规律处理,使关键采分点丢失。
      高分指津: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做到字字落实、句句准确。如第①句中关键实词“募”“持”“匿”的对译,“匿(于)上流水中”介词省略的补充,第②句中关键实词“历叙”“洵”的对译,句首主语省略的补充,句末“洵奇男子也”判断句的正确翻译,都会提高本题的分值。
      参考答案:①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②(罗)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人。
      
      三、2011年高考文学文本阅读真题易错点拨与高分指津
      典例一2011高考新课标卷第11题第(2)题
      小说(《血的故事》)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点提示:分析小说开篇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能力层级为C。
      易错点拨:小说开头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局限于其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高分指津:解答小说“开始”的作用题,要有全局意识,整体感知,顾及前后。根据作品描写的细节,分点回答具体作用。参考答案: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典例二2011高考上海卷第12题
      联系(散文《又见鹭鸶》)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
      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考点提示:鉴赏散文结尾“引用”诗句的妙处,能力层级为E。
      易错点拨:孤立赏析结尾引用的妙处,不能结合名句本身蕴含的感情色彩与文学色彩灵活作答。
      高分指津:散文结尾引用古诗名句的妙处较多,以赏析的角度可以多角度发掘,比如文学名句引用在内容表达、情感抒发、主旨彰显、手法运用方面的奇妙作用。参考答案: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
      典例三2011高考福建卷第14题
      14.文章(散文《走进腾格里》)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提示: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C。
      易错点拨:考生从语言表达出发,大讲特讲句子涵义,不知题干“哪些”的方向暗示。
      高分指津:学会运用以一句而带出全文主要信息的整合思路,在题目中找准答题关键点。如本题画线句“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其关键点无疑是“最深处最悠远”,由此发掘出作品的重要内容,加以整合,即可分条作答。
      参考答案: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与桂花树的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典例四2011高考安徽卷第11题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的脉络。
      考点提示: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C。
      易错点拨:把梳理小说脉络当作归纳段落大意,逐一写出内容要点,偏离答题要求。
      高分指津:脉络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推进,既可以提取主要事件的关键情节脉络,也可从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着眼梳理。这样,可一目了然地概括发展过程。解答示例有二:一、(梳理事件发展脉络)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二、(梳理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
      典例五2011高考湖北卷第17题
      本文(《才子赵树理》)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②他是个农村才子。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
      考点提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易错点拨:离开“语言”特色的范围,单一地赏析人物形象性格,造成解答“残缺”。
      高分指津:“语言特色”是着眼点,如风格表现、句式特点、修辞使用等,抓住语言运用的多方面特色进行赏析,就突出了语言特色与人物性格,要点即全面准确。参考答案:句①句子短小、简单、紧凑,用“高”、“长”、“细”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句②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典例六2011高考湖南卷第17题
      谈谈(散文《想飞》)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到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吧,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春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像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土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是人没有不想飞的。
      考点提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易错点拨:考生对散文人称使用的角度与妙处不能加以区别作答,或只从第二人称的基本作用去套。
      高分指津:回答“好处”类题目,要看叙议主体,本文的主体对象是“人”或“人们”,故作答时可将这一实指与“你”转换链接,体味其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参考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想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典例七2011高考江苏卷第14题
      请探究(《“这是你的战争!”》)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考点提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易错点拨:对此题的解答,不要从浅表层次去理解和探究,否则难以将“深刻”之处和具体“作用”细化说明,甚至笼统地如“交代背景,衬托人物”似的作答。
      高分指津:依托发展情节,紧扣自然景物出现的落点,将景物、人物、情感连成一片考虑,就可挖掘其深刻寓意,指出自然景物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①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相关热词搜索: 年高 点拨 高分 真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