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为政以德,化育天下】 为政以德

    时间:2019-03-12 03:24: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孔子在治国方略上强调“为政以德”,即将国家统治方式道德化,主要包括正己、爱民、睦邻三方面内容。   正己修身是“为政以德”的基础和前提。孔子对“政”有一个精辟的解释:“政者,正也。”他认为,“政”就是端正,执政者正己才能正人,所以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正己就是给百姓树立榜样,有利于政令的推行、道德风俗的淳化,故“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者自身庄重严谨、孝顺慈祥,百姓就会尊敬、效忠于他。
      爱民和睦邻是“为政以德”的实践内容,目的在于实现天下宁和。
      首先,统治者要惠爱百姓,以德化人,使百姓安居乐业。具体来说,就是要使百姓收入增加,生活安定,并且接受良好教育。爱民的核心是“民信”,即取得百姓的信任。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从鲁哀公与有若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鲁哀公对百姓无惠慈之心,为一己私利,置百姓于不顾,最终将失信于民,有亡国之虞。孔子虽未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这一思想在他及弟子的言论中已初见端倪。
      其次,创造良好的睦邻关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之一。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时,孔子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攻伐。他认为“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为政者当修德以化人,使他国产生向往之心,这样才能创造友好和平的外部环境。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个学派都有其治国主张。其中,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韩非子认为“夫圣人之治国,不务德而务法”。法家学说认为好利、多欲、纵情是人的本性,法律是最权威的奖惩手段,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有力武器。法家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而孔子的德政思想则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做应该做的事,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国一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提倡“为政以德”的思想对此亦具有特殊意义。如果说法律限定了“不可为”的底线,那么道德就为我们指出了“应当为”的理想追求。执政者绝不应仅仅只是法律的遵守者,更应该心系百姓,以人民的忧乐为忧乐,使国家安宁、社会和谐。孔子这种伟大的思想远未过时。
      
      【牛刀小试】
      材料一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材料二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认为应如何实现“为政以德”的思想。
      
      【参考答案】
      “为政以德”要求为政者推己及人,心系百姓,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材料一指出治国不应采用武力,而应与民同心,以“德”得天下;材料二则指出治国当从自身体验出发,推己及人。(南宫适认为羿、�空有力而不得善终,禹和稷亲自种庄稼,与民同心,故以德而有天下,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子贡认为为政者应周济大众而得到孔子的肯定;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对此作出总结:执政者从自身体验出发,推己及人才能得民心)

    相关热词搜索: 为政 以德 天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