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新闻和传记阅读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

    时间:2019-03-11 03:21: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世界最清晰全月地形图   下月完成   本报北京8月4日电(记者廖文根)随着“嫦娥一号”卫星今年3月1日悲壮地撞向月球,“嫦娥一号”卫星正式完成了它的探月使命。5个月来,我国科学家对月球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嫦娥二号”“嫦娥三号”预计何时发射?8月4日,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中国版全月球影像图可作为新的月球基础图
      “利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一年多时间探测到的科学数据,截至目前,我国科学家已经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李春来介绍,科技成果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制作完成全月球影像图。“CCD立体相机共获取1098轨图像数据,实现了对月面的全覆盖。其在数据覆盖范围和月表地形特征与细节反映上都明显优于国际上已有的月球影像图,是当前国际上数据覆盖最全、数据一致性最高、图像质量最好、定位精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可作为新的月球基础地图。”
      将制作完成三维数字地形图。“目前的DEM(数字高程图)地图主要是利用激光高度计数据制作,使用CCD立体相机数据制作的全月球数字地形图将在下月完成,这将是国际上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地形图。”李春来说,“‘嫦娥一号’的激光高度计获得了900多万个有效高程数据,制作了分辨率为3公里的全月球数字高程图,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球DEM数据。”
      初步摸清了月球上多种元素的分布。使用伽马射线谱仪数据,我国科学家完成了3种天然放射性元素U、Th、K的全月球分布图和Fe、Ti、Mg、Al、Si的区域分布研究,将进一步研究成像光谱仪的高光谱数据,研究月球表面岩石分布和地质构造。
      另外,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全月球微波亮温数据,初步分析了全月球月壤厚度分布及■资源量;获得了近月空间中太阳风和高能粒子的原始数据,发现太阳风在月表的反射现象和极区昼夜交界处的加速现象。
      ______________
      另据了解,作为“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和探月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正在进行正样研制,除了延续“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对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做更进一步的科学探测外,它的绕月飞行轨道将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高度降低到100公里,将可以对月球部分地区进行精细拍照。为了给“嫦娥三号”探路,在完成绕月探测后,“嫦娥二号”将采取“软着陆”的方式降落月球,来验证轨道控制等相关技术。“嫦娥二号”预计发射时间为2010年10月到2011年春季期间。
      ______________
      目前,与前两颗卫星完全不同的“三号”已完成方案设计,很快将转入初样研制阶段,将于2012年冬到2013年春发射。而探月三期(月球自动采样返回)发射时间预计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
      “嫦娥三号”在月球着陆后,“嫦娥”将分为两部分:着陆器和月球车。月球车将在月球表面巡游,着陆器定点守候。
      月球车巡游的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在90天的时间中实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等探测活动。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有关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8月5日,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各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一年多时间探测到的科学数据,我国科学家已经发现太阳风在月表的反射现象和极区昼夜交界处的加速现象。
      B.目前的DEM(数字高程图)地图是利用激光高度计数据制作,使用CCD立体相机数据制作的全月球数字地形图将在下月完成,这将是国际上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地形图。
      C.CCD立体相机获取的轨图像数据优于国际上已有的影像图,是当前国际上数据覆盖最全、数据一致性最高、图像质量最好、定位精度最高的影像图。
      D.月球车将抓取月壤和得到的有关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
      2.请给本文的第二、三部分拟小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对月球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李叔同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尊共同编辑了《木刻版画集》。他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他在学校美术课中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美术发展史和代表性画家,使中国美术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世界美术大观。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师授课采用现代教育法,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李叔同本人在西画上卓有建树。李叔同不仅仅大胆引入西方美术理论,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尤其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他与弟子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
      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将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他最早推动“学堂乐歌”的活动。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朗朗,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节演出的那场《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拉开了中国话剧的帷幕。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他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并写有《二十自述诗》和《辛丑北征泪墨》。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年~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产生的思想情绪,曾经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备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弘一大师的伟大成就,还不仅仅是他对文化艺术、佛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开拓与贡献,他还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品性为世人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楷模与典范,为后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师在俗和出家后所表现的知难而进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崇高的道德情操、完整的独立人格、深邃的哲学思想、强烈的美学追求、严谨的治学风范、卓越的言行统一观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在俗时,他曾以微薄的薪水赞助刘质平出国留学,培养出一代卓有成就的文化名人;出家后教弟子“念佛不忘救国”,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精神,他的高风亮节更是为人们所赞叹。他是名满国内外的中国近代具有传奇性的杰出人物。赵朴初评价他“无尽奇珍供世人,一轮明月耀天心”,说他的一生“是立德、立公、立言的一生”,这恰是对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人生与成就最完美的概括。
      (选自《天津日报》2007年11月16日,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归纳弘一大师“为后人留下”的“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作者为弘一大师作传所使用的最突出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画横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热词搜索: 传记 训练 阅读 新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