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

    时间:2019-03-10 03:28:3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人物传记,简称传记,又称“传”,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章。   人物传记的类别很多,从高考实用类文本考查的角度来分,主要有三种:一是自传,是本人叙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字,如《巴金自传》。二是他传,是他人撰写的,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的传记。如力平的《周恩来传》。三是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对象大多是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著名人物,其文章特点是一面记述,一面评论,如古德曼的《邓小平政治评传》。
      传记的基本特征有三点:一是真实性。第一种“真实”是史学意义上的,对人物的记述必须实事求是,做到基本事实是真实的。第二种“真实”建立在第一种“真实”的基础上,但有文学色彩,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二是概括性。人物及人物事迹要有选择,这是传记的基本特点。所选择的人物和事迹必须都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三是生动性。就是要把人物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而不是干巴枯燥的木偶或只有动作没有思想的机器人。
      此外,高考考查选用的传记文本还具有人文性。我们从这些文本中可以看到命题者希望不仅能借助试题选拔人才,而且能对学生从人文性的角度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不论是“办大事、做高官”的盛宣怀、专注学问的杨守敬,还是对人类发展轨迹深入探讨的达尔文以及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而倾注毕生精力的袁隆平,他们对人类、国家、时代的深刻关注,都值得每一个学生去关注。
      人物传记的写法一般是介绍人物一生或某些重要阶段的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经历,末尾一般总述人物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记叙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叙写时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刻画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时一般的描写方法都会用到,如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环境、细节描写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运用的方法来写人等。
      ■
      一、两兄弟
      □林语堂
      熙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前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正在苏东坡直辖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就犹如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枯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
      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空闲不见得是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哥哥却回答道:“可是我就是闲不住。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婉劝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是他不是。我们论到苏东坡就不能避免孟子所说的“气”这个字。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精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与矛盾遭遇,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与子由及家人共度一个中秋后就要奔赴新任了。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送兄长至颍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颍州。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颍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
      (选自《苏东坡传》)
      ■
      本文采用点面结合、互相映衬的手法,概括地介绍了两兄弟在外貌、性格、文学才华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外貌描写为后文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刻画作铺垫。在对性格描写和文学才华的描述中,作者又用詹姆斯兄弟来作类比。同时,为体现传主的性格特点,作者也揣摩出兄弟二人的语言和具体事件,这也是一般传记常用的文学手法。
      二、竞技场上风云莫测
      □郎 平陆星儿
      在福冈打完古巴队输球后,我让队员们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必须高高兴兴地去看韩国队和保加利亚队的比赛,还让她们每个人都带好本,一边看一边做战术记录。保加利亚队赢了韩国队,又重新燃起了我们跻身四强的希望。
      12年没参加过世界锦标赛的保加利亚队却以3∶1拿掉了踌躇满志、准备进入四强的韩国队。而我们中国队主要拼保加利亚队,赢保加利亚队我们就能进前四。我们绝不能再犯韩国队的错误,韩国队轻敌了。我的担心是,队员一看机会来了,胜球心切,容易操之过急。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晚上10点多了,我再让队员们一起看保加利亚队的录像,熟悉她们的打法,主要进攻手的特点,然后对轮次,把业务工作做好。第二天上午,召集队员再一次做思想上的准备,把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方方面面都要想得非常周到。虽然,我们的综合实力,比保加利亚队要强一些,但是,从世界锦标赛开赛以来,保加利亚队1∶3负古巴队,3∶1胜韩国队,这两场球都比我们中国队打得好,因此,到底谁强谁弱,还要看临场发挥。我反复跟队员强调,作为一个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强弱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打保加利亚队,尽管我们做了那么多工作,队员们还是非常紧张,我真的很少看到我们的队员在场上紧张到喘不过气的程度。我理解她们。第一局,双方咬得很紧,我们的队员还是有急躁情绪,很想把球一下子拿过来,但人家保加利亚队也想赢啊,她们想跻身八强,所以,这场球可谓“鱼死网破”,双方一分一分地打,一分一分地追。第一局是关键的一局,两个队反复争夺,一直打到12平,始终是交替上升。整个体育馆像凝固了一样。赖亚文在场上一直鼓励,指挥,显示了一个老队员的大将风度,好不容易地挺下来了,把第一局打成15∶12。
      第二、三局,我们的快攻成功率很高,打出了时间差、交叉掩护等漂亮的配合。我们以快制高,使保加利亚队很难在拿到发球权后得分,而她们队员的情绪也明显地松懈,就像我们分析的那样,我们把她们的进攻治住了。看我们打得这样好,这样团结,她们的士气便不由得退却。
      这样,参加决赛的四个队分别是古巴、俄罗斯、巴西和我们中国女排。
      中保比赛结束后回到宾馆,我立刻关上门想好好地睡一会儿。
      (选自《郎平自传》)
      ■
      本文着重回顾了在中国女排从陷入绝境到重新燃起了希望再到绝地一击晋级四强的艰苦过程中,作为教练的郎平如何做好自己和队员在实战准备、战术训练尤其是心理减压方面的工作。文章虽然没有过多展开比赛过程的描写,但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竞技体育的艰苦和压力,笔法很有《战国策》和《左传》不注重战争过程描写而注重人和策略描写的特点。
      三、在野的商人政客
      □康德拉・布莱特
      38岁的罗斯福10年来第一次成了普通公民。整个柯立芝年代被实业家们称为“新时期”,经济一派繁荣,商业投机、金融业活动既有利可图,又充满着风险。
      富豪布莱克的公司主要从事证券发行的担保和海外投资等业务。罗斯福便担任了这家坐落在百老汇120号的分公司经理。同时,他又重操律师旧业,在华尔街52号开设了埃米特・马文・罗斯福法律事务所。他给朋友写信说:“这两项工作显然可以很好地相辅相成。”
      在此后的8年中,他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商业冒险活动,但绝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许多年后,他的政敌仍以幸灾乐祸的口吻谈到2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的罗斯福在商务活动方面的失败。他参与其中的各类公司都具有很强的投机性,在1929年到来的大萧条中,除一家之外全倒闭了。
      罗斯福并未因接二连三的失败而遭到巨大损失,因为他很少在一笔买卖上大量投资。对此伯恩斯认为它反映了罗斯福作为一位不肯对一次选举进行孤注一掷的政治家的谨慎作风和保守性的一面。罗斯福还加入过一些金融联合公司――康普・邦德公司、联合银行公司等,他大胆的闯入姿态引起了金融界的某些不安。1923年夏,罗斯福与一家行为可疑的企业发生联系时,金融情报协会秘书长F・安德烈写信给他说:“我非常痛心地发现,有人正在利用您的名字发售新股票,这尽管是出于良好动机,但从商业观点来看,终究是非常冒险的……十分令人惋惜的是,您的光荣而令人尊敬的名字正在被此类商业交易所利用。”罗斯福答复说:“您应当了解,对于一个从事社会活动的人来说,避免让他的名字在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为各种企业所利用,有多么困难,不过我一定尽量设法注意这些问题。”罗斯福总是热衷于不停顿地提出新计划并参与试验,他喜欢新鲜事物。
      1922年,罗斯福担任了美国建筑委员会的主席。当时的建筑业因到处充斥着牟取暴利、工程舞弊、质量低劣、价格昂贵而招致公众的指责,新闻界和各种论坛纷纷要求对其内幕进行调查。罗斯福认为这是一种很好且健康的做法,但他反对由政府对工商业进行干预。
      罗斯福还积极参与其他一些社会组织的活动并担任着一定的职务,另外,他于1924年退出了埃米特・马文・罗斯福法律事务所,重新建立了罗斯福・奥康纳法律事务所,从事几乎什么都干的业务经营。
      (选自《罗斯福传》)
      ■
      “商人”和“政客”都是两个标明投机性身份的词语。本文便围绕着这两个词语展开。“既有利可图,又充满着风险”是总领句;此外,几乎在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而罗斯福从事“很少在一笔买卖上大量投资”的“商业冒险活动”,他“总是热衷于不停顿地提出新计划并参与试验,他喜欢新鲜事物”,他“又重操律师旧业”并和商业活动“相辅相成”,“还积极参与其他一些社会组织的活动并担任着一定的职务”:这些在政商两界的“投机性”的但却成功的做法都为他后来当选美国总统作了充分的铺垫。
      ■
      针对人物传记,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阅读。
      知人论世 阅读人物传记的时候,要在了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分析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理解人物传记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做的分析和评价。学生通过具体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能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其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辩证看待 传主往往是历史人物,我们要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审视传主。一是要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其基本标准是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二是要用发展的、矛盾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要重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等,注意其个性特点,如品质、气节、修养、性格等;也应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以客观事实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主观动机,这样才能对人物进行辩证的全面的分析。
      以小见大 许多人物传记,往往审视传主的一生,而学生所阅读到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学生必须会以小见大,把握人物传记中事件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在事件的叙述中,人物的行动、对话、神态、心理以及作者的抒情、议论,都是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节真实关系到作品反映生活和评价传主的精确程度。人物传记真实的细节能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以小见大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主的形象。
      而高考人物传记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三种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就是重视信息阅读,能够对信息进行吸纳与处理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能总结人物传记作品中传主的主要事迹、生活经历、贡献成就等内容,能体会各类人物传记作品不同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
      鉴赏评价能力 学生能够对传主的经历、事迹、贡献及其精神世界、人生追求进行思考与评价;能对人物传记的作者的观点和倾向、作品文学艺术的优劣高低进行鉴别与判断。如果能够用好知人论世、辩证看待、以小见大这三种方法,鉴赏评价能力也就基本具备了。
      探究实践能力 这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传记的深层意蕴,探讨人物传记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人物传记中疑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把握人物传记的真实性、概括性、生动性尤其是人文性是探究性阅读的基础。
      ■
      一、走下圣坛的周恩来(节选)
      □权延东
      总理不但善饮茅台,而且善于用茅台开展工作,既能达到目的,还可以取得用其他方法所不能取到的好效果。
      比如总理有时用茅台作“赌注”,给我们工作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有一次,总理给主席写了一个有关中苏签订尖端武器协议的报告,毛泽东批了“原则同意”。晚8点,报告批转到周恩来手中,周恩来想叫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看看这个报告,以便吃透精神。可是值班秘书打电话,到处找不到雷英夫,只好向周恩来报告:“总理,找不到人哪。”
      总理皱起眉头问:“你都找了哪些地方?”
      “家里没人接电话,又问了总机、值班室,还给办公室打了电话……”
      “噢,是了。”总理忽然作出判断,“他一定是看戏去了。”
      “怎么可能呢?早不看晚不看……”
      “他是看豫剧《大祭桩》去了。”总理说得很肯定,“这样吧,你估计戏散的时间,再往他家打电话,如果我说得不对,输你们一瓶茅台酒。”
      真能赢总理一瓶茅台酒,那当然是生平一大幸事,所以大家都憋足劲等着见分晓。晚11点,给雷英夫打电话,果然找到了人。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看豫剧《大祭桩》去了。
      总理怎么能未卜先知猜到呢?我们都惊讶:简直神了!
      总理笑着说:“其实很简单。你们没看报吗?常香玉来京献艺,今天演出的是《大祭桩》。”
      我仍然不解:“这并不能得出雷英夫去看的结论呀。”
      “你别忘了雷英夫是河南人,爱听豫剧。”总理不慌不忙地说,“主席称他是洛阳才子么。”
      我还是摇头:“这只存在可能性,并不存在必然性。”
      “是呀,有了可能性就能进一步作判断。”总理双手抱臂,笑眯眯地说:“中国妇联今天不是发票了吗?小超就得到两张票。雷英夫的爱人刘革非也在中国妇联工作,当然也会分到两张票,票到了洛阳才子手里还会浪费吗?可能性就变成了必然性。”
      一席话说得我们心服口服。原以为到手的茅台又跑了,留下的印象自然深。这印象就是总理对部属的情况那么熟悉,无论经历、家庭还是禀性、嗜好都了如指掌,他又心细,对周围发生的情况样样不放过,善于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思考和判断。这一切都给了我们极大的教育。
      (选自《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长期在中南海工作,对于发生在领导身上的琐事了解得非常多,这篇选文叙写的只是其中的一件。
      B.对于体现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不分琐事和大事,有时琐事作用更大,作者就是本着这一点进行创作的。
      C.周恩来同志非常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可能性”“必然性”这些哲学术语也是随手拈来。
      D.茅台事小,但关键是通过这些小事折射出周恩来同志的伟大之处。
      E.对于周恩来同志判断雷英夫一定是去看豫剧这一事件,作者运用了倒叙的写法。
      2.作者善于运用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从文中找出几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作者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厚感情。请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圣坛”原本的含义是“神圣的、古老的、神秘的地方”。你认为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如何更加深刻地理解“走下圣坛的周恩来”这个题目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再忆萧珊
      □巴 金
      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这一夜是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
      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耳朵倒叫得更响了……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蕴珍。”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住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挨。”……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地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用铺盖蒙住脸。我真想大叫两声。我快要给憋死了。
      “我到哪里去找她?”我连声追问自己。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为什么偏偏她不能在这里再现?
      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
      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着车子的驶近,等待着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后来“文革”收场,给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境。我应当振作起来,哪怕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作肥料。
      ……闹钟响了。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儿子帮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选自《巴金自传》,有删改)
      ■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自传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因此,严格说来本文的自传特点不明确。
      B.“蕴珍”就是作者的妻子萧珊,在“文革”前已经去世。
      C.“委屈”“这样的梦”“精神的枷锁”“牛鬼”都是那个时代在作者心中留下的深深的印记。
      D.全文运用倒叙的手法,回忆妻子在世时的情景,读来让人觉得历历在目。
      E.“梦”是许多文学家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学手段。本文也颇有“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义山诗歌的风采。
      2.传记往往需要叙事,本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始终写到“儿子值班”的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常常会回忆起自己的妻子?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热词搜索: 第三章 文本 实用 阅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