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保险公司利率浮动政策应对策略:保险公司浮动分红啥意思

    时间:2019-02-20 03:30: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利率风险是现代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主要风险,对保险公司构尤为如此。本文从保险公司利率风险分析入手,指出保险公司利率风险主要是由其自身业务和资金特点所决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浮动利率政策下保险公司利率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浮动;管理策略
      
      投资选择、投资表现、负债管理及精算营运都是我国保险公司经营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利率,从一定程度上说,利率风险决定保险公司业务的表现。若利率下降,债务成本就会增加,资产投资组合的再投资将受到负面影响;利率上升,固定收益资产价值会减少,还会因客户提前赎回保单而遭受损失。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利率上升和下降的速度,而并非利率水平的高低,因为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的可预测性非常重要,当利率发生变化并且速度很快时,保险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由于法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体制弱化等原因,我国人寿保险产品基本是利率敏感型产品,这使得产品极易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致使寿险公司形成了利率风险。
      
      一、保险公司利率风险分析
      
      (一)产品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背离造成的利差风险
      寿险大多是长期险,大部分保单基于若干年后支付给受益人某种固定的利率,与财险保单相比具有偿付期较长(可达几十年)、偿付金额较确定、现金流量比较稳定的特点,其耐性较大,可以说寿险产品对利率是高度敏感的。当利率上升时由于寿险公司大部分金融产品都具有固定利率,其他金融资产如银行存款等将对寿险产品产生替代作用,资金来源受挫的同时保单贷款和解约风险也会增加,造成负债业务的风险。
      
      在我国寿险业务准备金构成中有80-85%是返还类的储蓄型业务,银行利率是制定预定利率的主要参照,寿险保单与银行存款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银行利率的波动对寿险业务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预定利率与预期投资收益率在产品设计开发初期暂时吻合和平衡,但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随着市场利率的频繁变动,最终出现较大偏离的现象。
      (二)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造成的利差风险
      保险资金不同于银行资金和其它资金,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负债性、间歇性和不确定性。这三个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被保险人的一种负债,其主要部分是责任准备金,几乎占全部负债的90%以上,同时还包括未决赔款、红利等,寿险公司要随时准备用于给付,而保险事故发生的时间、损失程度等等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料的随机性。因此,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会令保险公司暴露再投资及利率风险。新《保险法》虽然对投资渠道有所拓宽,为保险资金的投放逐步走向市场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但投资领域狭窄的问题仍未有大的改观。由于投资渠道不畅,致使寿险公司短期资产无法与长期负债相匹配,逐年形成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大量的保险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投资选择和进行风险转嫁,有时投资又难免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则使寿险公司无法按照负债的特点进行有计划的投资,势必会加剧利差损风险。
      
      二、保险公司利率风险管理策略
      
      从国外经验来看,由于各国寿险业的情况不同,保险公司对利率风险采取的管理策略也不尽相同。例如英国运用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成功地摆脱了利差损风险。澳大利亚大力发展分红型两全寿险保单和投资帐户类保单,有效控制利率风险。而由于日本将资产投资于高风险项目,泡沫破灭后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影响了投资收益率,从而形成利率倒挂带来了巨额的利差损,导致7家寿险公司倒闭。因此,我们有必要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找出规避我国利率风险的对策。
      (一)建设高效运作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建设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寿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管理,与一般投资中的风险管理不尽相同,这是由寿险资金的特性和资金运用的特点所决定。从投资角度讲,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组合管理和证券选择都要适应寿险资金的特点,设计风险管理体系也应符合寿险资金运作的规律。因此,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应在建立全方位、内涵丰富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多层面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二)注重推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伴随产品多元化、营销模式创新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保险业开始注重推行全面风险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作为施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之一。由于监管方面的原因,我国保险公司持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比例仍然比较高。从中国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6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5808.34亿元,其中银行存款5667.31亿元,占比35.85%;债券投资8657.76亿元,占比54.77%;证券投资基金782.68亿元,占比4.95%;股票投资434.73亿元,占比2.75%。尽管用于银行存款的保险资金运用同比下降,但是这一项仍占整个保险总资产的绝大多数比例。因此,如何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成为提高中国保险公司利润的关键点。资料显示,我国保险公司当前存在一个很大的风险――“平均资产期限”和“平均负债期限”的差距是负数,即我国寿险公司的平均资产期限为4~7年,而平均负债期限却为15~18年,此间存在一个长达11年的差距。这说明我国保险公司对利率调整的敏感性是非常高的,所隐藏的风险较大。对此,我们可以引入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准则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进行匹配管理。具体而言就是采取短期和长期两种不同的措施来减少利率风险,即增加长期限固定收益资产的持有量、减少收益率低的现金或定期存款,以及采取增加资产类别、增加其他成长型资产持有量等。
      对于寿险公司来说,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是刚性的,尤其体现在期限和收益率的匹配要求。这就对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产生明确的约束和限定。对于非寿险公司,特别是财险公司而言,资产配置不是以某一类或几类保单形成的特定负债的期限和利率成本为对象,而是在公司整体负债的基础上,更具体地说是在公司现金流层面上进行的,具体操作可运用资金缺口管理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和Var模型等进行。
      (三)加快寿险产品转型步伐,加强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
      在通货膨胀时期,为了增加寿险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扩大产品覆盖面,广泛占领市场,在产品设计时选择较高的预定利率是可行的。这虽然会给公司长期性寿险业务带来潜在风险,但同时也扩大了市场份额,得到了相应的产品收益率。在通货紧缩时期,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传统的寿险产品保单预定利率也随之降低,这给寿险产品的销售带来了一定困难,一旦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将给续保收费加大难度,有时甚至会出现大批保单退保。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保险体制要与国际接轨,必然要加快改革步伐,银行存款利率也必将逐步走向完全市场化,使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设定失去直接的参照系数。因此,客观上要求寿险公司必须尽快改变目前预定利率的确定方式,逐步淡化或切断预定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之间的联系。切实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加快寿险产品的转型步伐,大力发展非保证型现代投资品种来化解和规避利差风险。分红、变额和万能寿险等产品是现代寿险业非保证型产品的主要类型,它们结合投资与保障的双重职能就是寿险公司控制利率风险的有效形式之一。我国曾于1999年推出过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但由于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销售陷入低谷,因此在非保证型产品营销过程中保险公司需应时制宜地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
      此外,应当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突破现有的产品模式,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来解决风险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一方面,在目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设计出具有较强保险保障功能、能够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投资预期收益合理、投资和保障灵活可变、在市场中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另一方面,产品研发部门应当加强与投资部门的相互沟通,对市场变化、利率波动和投资面临的风险要经常进行交流,在产品设计中体现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运用创新方法提高产品本身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
      (四)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有效化解和规避利率风险
      一是建立自动调节机制,科学合理设置弹性预定利率。过去传统的寿险产品,一旦预定利率确定,便始终不变,从而造成产品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的背离。为避免这种情况,针对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的传统保障型、储蓄型产品,我们应该注重研究建立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实行弹性预定利率,根据当前的投资收益、死亡率和银行利率等情况,建立预定利率自动调节机制,通过保单现金价值的调整及保费的调整将利率风险的一部分转嫁给保单持有人,使得实际经营结果与保单预计结果的差异得到补偿。同时,加强精算工作,合理设置假设性预定利率,打好防范风险的基础。二是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利差损其实是由寿险公司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共同造成的,是寿险公司面临的利率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资产组合多样化是一种解决办法,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系统性的利率风险。从国外发展已比较成熟的保险市场来看寿险公司仍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利率敏感性产品,如英国保险公司,股票投资占28.7%,政府债券占21.9%,房地产占19.7%,公司债券占9.1%,利率风险仍不能回避。但是,发达国家保险机构大多利用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将保险资金大量应用期货、互换、期权等进行套期保值。我们以交易成本低廉、信用风险小、高流动性的利率期货为例。对寿险机构而言,当利率下降时,国债、存款凭证价格会上升,投资收益率也随之下降,而在开发出相应于利率变化后的新寿险品种时,存在一段时滞,由于替代效应的存在这段时间内的保费收入会大大增加,但这部分高预定利率的保单只能获得较低的投资收益率,出现利率倒挂,但运用利率期货,利差损将得到改善。利率期货可有效协助寿险机构锁定其资产收益率,防止利率倒挂,从资产运用这一利差损的直接诱因入手化解寿险机构的利率风险。利率波动风险越大,利率期货的作用越凸显。若为防止利率下降带来的国债收益率下降的损失,在销售具有固定利率的保单时相应购买利率期货多头寸,一旦利率真的下降,国债的价值会提高,利率期货的买方将从国债的价格上升中获益,弥补了利差风险,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五)加快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化的投资队伍
      人才是保险资金运用最基本的资源,随着保险资金运用由粗放式管理向专业化转变,对投资者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有效前沿和组合最优化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套汇模型和行为金融学等。因此,培养一批懂保险、懂经营、懂管理的高素质投资队伍,按人寿保险自身的内在规律去经营和管理寿险机构,最大限度的减少经营决策的失误是规避和化解利率风险的根本途径。
      (六)借鉴国外保险公司有益经验,设立专项准备金防范利率风险
      美国寿险公司的会计科目中设有一项利率准备金,这项准备金吸收由于市场利率变化而使保险公司获得的额外利润和遭受的损失,类似于银行的坏账准备金,可以熨平保险公司账面利润过大的波动,使其呈现较稳定的水平。专项准备金虽然只是一种会计操作,但是却有助于维持公众对保险公司经营的信心,有效防止羊群效应的发生。在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之后,我国保险公司也可以考虑设立该专项准备金,以有效地降低和防范我国寿险业存在的利率风险。该项准备金的设立需要政府密切配合,而保险公司自身则应迅速转变经营模式,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加强寿险精算研究,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才是有效规避利率风险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段善雨,论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及其风险管理[J],经济论坛,2007,(21)
      [2]赵源,试论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及管理[J],当代经济,2007,(01)
      [3]房海滨,基于利率风险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02)
      [4]胡庆华,我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的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论坛,2006,(03)
      [5]马驰,论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J],保险研究,2005,(10)

    相关热词搜索: 浮动 保险公司 利率 应对策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