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搭石优秀课例教学实录 《苗岭的早晨》教学课例实录

    时间:2019-02-13 03:26: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教学年级   初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ABA的结构形式,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和不同段落的音乐特点。
      2.能熟唱作品的主题旋律,了解苗族飞歌中的主要特点,如:骨干音、色彩音以及句式结构等,并有兴趣进行模仿演唱。
      教法重点
      1.感受和体验苗族飞歌《歌唱家乡美》中的旋律特征。
      2.分析、比较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中不同段落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熟唱、熟记主题旋律,唱准飞歌中的色彩音降mi。
      教材分析
      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作于1975年。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景色;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出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飞歌是苗族人民最爱唱的民歌,也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之一,多在节日、喜庆时演唱,其音调高亢嘹亮,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们随着苗族风格的音乐进行律动。
      二、认识“飞歌”
      教师:同学们好,我是第一次来到银川,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回族自治区所在地。大家都知道银川不仅有“塞外江南”的美称,更有动听的花儿。请问宁夏的“花儿”为什么是动听而不是好看呢?我所说的“花儿”指的是什么?
      学生:民歌。
      教师:这里所说的“花儿”指的是我们回族的民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欣赏一首苗族风格的器乐曲。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民族。
      (播放苗族风情图片,背景音乐:口笛曲《苗岭的早晨》片段。)
      教师:回族的民歌称为花儿,大家注意到片中介绍的苗族民歌称为什么?
      学生:飞歌。
      教师:苗族的民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叫“飞歌”(板书:飞歌)。老师课前特意学唱了一首苗族的飞歌,我唱给大家听听。
      (清唱)“登高山,放眼望,田里谷米黄。”
      请大家跟我学一学,体验一下飞歌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书写歌曲旋律的图谱,边以模唱的方式,分句教唱苗族飞歌《歌唱家乡美》的旋律片段。)
      
      教师:唱得不错,我们把它连起来再唱一次。
      (学生练唱飞歌歌词“登高山……”)
      教师:注意这里有一个降mi,它比mi要低一点,我们来练习一下:do-mi,do-降mi。
      教师:降mi是苗族飞歌中的色彩音,很有特点,我们要把它唱好。
      (出示谱例,学生练唱。)
      
      教师:给自己一点掌声,唱得不错。(学生鼓掌,鼓励自己。)我们来看看这首飞歌的旋律由哪几个音组成?
      学生:sol、mi、do三个音。
      教师:sol、mi、do三个音中你们感觉到哪个音最重要?
      学生:sol。
      教师:sol是飞歌旋律中最主要的音,我们再来唱一唱,感受一下它的特征。(学生练唱飞歌。)
      三、欣赏作品
      教师:刚才我们学唱了飞歌,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苗族风格的器乐曲《苗岭的早晨》,你们将很容易地在作品中听到飞歌的旋律,请你们关注飞歌的旋律在作品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些段落。
      欣赏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播放CD)
      (板书:苗岭的早晨。)
      教师:哪位同学能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共出现了四次,分别出现在开始和结尾。
      教师:也就是说开始和结尾是相同的对吧?(边复述学生的回答,边板书:A A。)开始和结尾是相同的,在音乐中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呢?
      学生:重复。
      教师:不相同的呢?
      学生:对比。
      教师:所以中间还有一个对比乐段。(完成板书:A B A。)
      教师:同学们听出来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学生:小提琴。
      教师:哪个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小提琴?请用三句话介绍一下小提琴最主要的特点。
      学生:小提琴是西方的乐器,有四根弦。
      教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1弦、2弦、3弦和4弦。
      教师:声音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高有低。
      教师:我考你们一个小常识:粗弦声音高还是细弦声音高?
      学生:细的弦声音高。
      教师:它们分别是:1弦、2弦、3弦和4弦(边说边示范四根弦的演奏位置),请你继续说。
      学生:它的声音很悠扬。
      教师:谢谢你。小提琴有四根弦,音域很宽,所以它的表现力很丰富。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苗岭的早晨》,作者究竟要把一个什么样的苗岭呈现在我们面前呢?
      先请大家听听第一段,请大家注意聆听第一段的旋律在飞歌的基础上有哪些拓展?为了便于大家的聆听和分析,在听之前我们再来唱唱飞歌。
      (学生练唱飞歌。)
      欣赏:《苗岭的早晨》A段。(播放cD)
      教师:飞歌出现时有前奏吗?
      学生:没有。
      教师:这在我们语文课里叫什么?
      学生:开门见山。
      教师:开门见山的就是这首飞歌的旋律,我们再来唱一遍。
      (学生练唱飞歌。)
      教师:在飞歌的基础上,音乐有哪些拓展?
      学生:有鸟鸣声。
      教师:小提琴在这里模拟了鸟鸣声,我们来模拟练习一下。(教师在钢琴上弹奏“iii5……”与学生对答。)
      教师:鸟鸣声怎么这么整齐?(学生领悟后以模唱和口哨声与教师的钢琴弹奏进行对答。)
      教师:欢快的鸟鸣声,让我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空山不见人……”
      学生:“但闻人语声”。
      教师:我们可以改成“但闻鸟语声”。在这里小提琴以滑音演奏的技巧模拟了鸟鸣声。我想问一问,这里的鸟鸣声叫得那么欢快,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让我们眼前好像看到了鸟儿在飞一样,请问作者是想表现“动”还是“静”呢?
      学生:静。
      教师:为什么?
      学生:动称静,静更静。
      教师:她说得真好,动称静,静更静。我们给她掌声鼓励。(鼓掌)这一段我们就用“静”来点题,(板书:静)音乐中以鸟鸣声来衬托苗岭早晨的“静”。
      现在我们再来归纳一下飞歌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我们刚才说过它的骨干音是sol、mi、do,最重要的音是哪个音?
      学生:sol。
      教师:它的色彩音是哪个音?
      学生:降mi。
      教师:这个降mi是很有特点的。(对应板书进行归纳)飞歌是对称的上下旬结构,它的节拍规整吗?让我们划着拍来唱一唱。
      (学生划拍唱飞歌,得出结论――节拍是自由的。板书:自由。)
      教师:它还有长长的什么呢?
      学生:拖腔。
      教师:因此,我们说它是悠长的、优美的(板书:悠长优美),这些都是A段主要的特点,作者力图把安静的、晨曦初露的苗岭,音画般的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
      下面我们将欣赏B段。
      前面说过,在音乐当中相同的叫重复,不相同的叫对比,这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结构形 式,也是作曲家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欣赏B段时请大家思考A段与B段有哪些对比因素呢?它和飞歌的旋律又有什么联系呢?
      欣赏之前让我们再来唱一唱飞歌。(学生练唱飞歌。)
      欣赏《苗岭的早晨》B段(播放cD)。
      学生1:我觉得第二段比第一段更为欢快。
      教师:她说最明显的变化是欢快(板书:快),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注意,这里的节拍还是自由的吗?
      学生:(齐)不是。
      教师:这一段的音乐有了规整的节拍。
      (聆听B段音乐,学生击拍感受。)
      教师:还有其他不同吗?
      学生2:除了小提琴的演奏外,还加入了钢琴的声音。
      教师:这里钢琴的伴奏比较突出了。
      学生3:钢琴的弹跳的声音衬托出飞歌悠扬的感觉。
      教师:你听出了它与飞歌的联系了吗?
      学生3:我觉得它有,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衬托的感觉,通过钢琴的弹跳的声音衬托出飞歌悠扬的感觉。
      教师:我们来唱一唱,想想第二段的旋律与飞歌有没有联系呢?
      (出示谱例,学生练唱。)
      
      (学生视谱有困难,不够流畅,教师改用模唱的方式哼唱旋律。)
      教师:你们觉得它和飞歌有联系吗?
      学生:我觉得第二段是和前面的飞歌有联系的,飞歌就是一种特别活跃、特别轻松的感觉,这段音乐也是特别跳跃、轻松的感觉。
      教师:她认为音乐让人感到很轻松,而我问的是这段旋律和刚才的飞歌的旋律有联系吗?让我们再来唱一唱这两段旋律。(学生唱飞歌,与B段进行比较。)
      教师:有联系吗?
      学生:有,还是用了那些音。
      教师:哪些音?这很重要,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学生:sol仍然是主音。
      教师:那我们就把前面的sol、mi、do唱出来,这是飞歌中最重要的一种旋律形态,这一段旋律中也出现飞歌中的色彩音降mi。
      (学生练唱B段旋律,突出句首的sol、mi、do三个音。)
      教师:音乐变得欢快了,是B段的第一个特点。B段还有另一段音乐,我们再来听听它又有什么特点。
      欣赏《苗岭的早晨》B段Ⅱ。(播放CD)
      学生1:音乐变慢了。(板书:慢)
      教师:刚才听到的B段I是在小提琴的高音区还是低音区?
      学生:高音区。
      教师:在明亮的高音区,这一段呢?
      学生:低音区。(板书:低)
      教师: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
      学生:低沉。
      教师:低沉,还很厚重(板书:低沉厚重)。请问在演奏小提琴低音区时,是在这里还是在这里?(用手比划小提琴的演奏姿势,学生在思考和比划。)
      教师:(示范正确演奏方位)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这几个音的演奏,请随着音乐一起来。(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音乐的力度,让学生在模拟演奏中加以关注。)
      教师:我们来试着唱唱这段的旋律,能听出开始的几个音是什么音吗?
      学生:sol。
      教师:sol是什么音?和飞歌有什么联系?
      学生:是飞歌中最重要的音。
      教师:让我们把句首这三个重复的sol唱出来。(再次带领学生边唱边模拟小提琴的演奏,并提示小提琴的演奏姿势是左手持琴,右手持弓。)
      教师:你们认为怎么来描述它和第一段的对比因素?
      学生1:第一段是自由的,这一段是有节拍的,很规整的。
      教师:和第一段的静相比,作者力图表现一个什么样的苗寨呢?
      学生2:动感的苗寨。
      (板书:静动静)
      教师: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我们来学几个简单的动作体验一下苗族舞蹈的特征。
      (教师教学生以简单的苗族风格舞蹈动作随B段音乐律动。)
      教师:音乐最后有什么特点?(教师边复述学生回答的问题边板书进行归纳。)
      学生:越来越快。
      教师:音乐渐强、渐快,把音乐推向……?
      学生:高潮。
      教师:把音乐推向高潮,戛然而止,让人们充满了期待――期待着再现段的出现。
      刚才我们欣赏了B段,作曲家力图把一个动感的苗寨呈现在我们面前。下面我们来欣赏最后一段。这一段即使是重复,但也是有变化的,我们需要仔细聆听。在欣赏之前让我们再来唱一唱飞歌,以便于我们分析。
      (学生练唱飞歌旋律,教师弹奏钢琴辅以练习。)
      欣赏《苗岭的早晨》A’段。(播放cD)
      学生1:很抒情。
      学生2:又回到前面那样,很悠长。
      教师:又回到前面的那种静。我们刚才唱过了飞歌的旋律,再现段的旋律有变化吗?让我们再来唱一唱飞歌。
      (学生再次练唱飞歌。)
      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A’段。(播放CD)
      教师:(对着一个学生)我看你有豁然开朗的表情,请你说一说。
      学生:在A段里第一句是向上走的,第二句是向下走的,再现段里只有向下走的这一句。
      教师:再现段时只重复了第二句,让我们来唱唱飞歌的第二句。
      (学生练唱飞歌第二句。)
      教师:这一段还有哪些变化?我们听听再现段的鸟鸣声,听听它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播放CD)
      学生:我觉得最后一段的鸟鸣声比第一段慢一些。
      教师:音乐有渐慢的感觉,给人以结束之感,我们来练练这几个音:
      (出示旋律谱,边练习边书写“鸟鸣声”旋律图谱。)
      
      四、拓展总结
      教师:我们今天完整地欣赏了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现在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今天我们学到的、感悟到的,最重要的是你们对音乐的理解和独到的感受。我们尝试着来进行一个作品首发的推介会,想想怎么样才能让乐迷们喜欢这首作品,来购买这张CD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怎么样推荐这首作品,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
      (播放《苗岭的早晨》片段。)
      学生1:这首作品一开始就把你吸引住了,它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记录了苗岭一天的过程。首先是很安静的,有几声鸟鸣声,好像是鸟儿们刚起床,然后越来越热闹,最后都回家了。
      教师:她的想象很丰富,讲到了对比的手法和这首作品,很美。
      学生2:一开始的鸟叫好像是大山在呼唤,还有人在对面山上回应,然后是人们都起床了,还有小孩子的嬉笑。
      教师:他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音乐与苗寨的人联系起来了。
      学生2:中间让我惊了一下,好像从凳子上突然起来,有人在追逐。
      教师:他把作品拟人化了,把音乐和苗寨的人联系起来了。
      学生3: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重复的,但又有不同。第一段给我的感觉是由远到近,悠远的感觉。最后一段是由近到远,声音越来越远,给人一种耐人寻味、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说得好,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让我们送给她掌声。
      教师:时间的关系,没有机会让大家都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苗岭的早晨》的创作经历。(教师配合投影进行讲解。)
      最初它是作曲家白诚仁根据苗族飞歌的素材改编成一首口笛曲(出示口笛),然后作曲家陈钢又将它改编成小提琴曲。由飞歌到口笛曲,再到一首小提琴曲。也许作曲家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一提起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知道了,这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小提琴曲创作的作曲家陈钢。我们来听听口笛曲《苗岭的早晨》的片段。(播放CD)
      教师:飞歌是苗族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飞歌是苗族人民在节日里和喜庆的时候演唱的,今天有来自全国的老师来听课,我们也如同过节一样。演唱山歌时常常是即兴的,老师编了几句请你们听听。
      教师唱:朋友放声唱哎,歌唱咱银川美哎。(学生复唱)
      教师唱:今天说再见哎,期待再相会哎。(学生复唱)
      在歌声中结束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 苗岭 实录 早晨 课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