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阅读之幸福在于心与心的相握:人之幸福在于心之幸福

    时间:2019-01-27 03:20: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每每读到老舍《想北平》中的“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泪水情不自禁地溢满了眼眶。或许是出于这份深情吧,多年前,我和高二的学生一起学完《故都的秋》后,向学生推荐了当时第三册《语文读本》上的《想北平》。我满怀激情,将自己理解的篇章字句一一道给学生,希望他们如我一样和作者产生共鸣,结果却非常失望。他们很茫然,对于老舍对北平的这份刻骨铭心的爱,多数学生无动于衷。可想而知,学生根本没有走进文本,也没有走近老舍。那木然的表情让我甚是不解。
      一堂失败的课往往更能促人反省。我深深地意识到,学生的学习感悟是需要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教师怎可以越俎代庖?教师将嚼好的饭喂给学生吃,他们还能感受到饭香吗?
      而今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这篇文章安排为第一册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的首篇。这一专题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教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按教材编写者要求,我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让他们立足文本,精读文本,先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力争把文章读活。给足学生独立阅读时间后,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心得。
      短暂的沉默后,学生抬头了。
      生:这篇文章最引起我注意的要算那个“想”字了,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一个字,却使情感的浓度“更上一层楼”,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无限眷恋。
      师:的确,文中的“想”,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忆,而是作者动情带泪的思念、眷恋。
      生:作者说“我真爱北平”,可又“说不出”,并且多次提到。初看还以为作者用语�嗦,其实是作者一再强调。不是“说不出”,而是在他看来,一切好听好看的文字都难以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生: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对北平的爱已经是溺爱了,无论怎样,北平总是最好的,连四大城市中最近似北平的巴黎也不行,可见北平是无可替代的。
      师:“北平总是最好的”,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我觉得“总”和“最”这两个字用得妙。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历数北平的好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北平的深情。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和北平的亲密关系,作者说北平在他的血里,而他也真正融入到了北平的血肉肌肤之中。
      生:作者对北平的爱是说不出口的,便以对母亲的爱比喻对北平的爱,足见感情之深,又潜含着北平是母亲的含义。而老舍特爱自己的母亲,早已是文坛的佳话。
      生:第四段中作者说自己在北平“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摇篮”一词比起“母亲”来,更是惊人,北平对老舍而言,不仅有母亲的意义,更是安全的归宿。
      生:第二段结尾说北平的“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作者分明已将“我”和“北平”融为一体,他要让读者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生:第五段末尾“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一个“呢”字充分写出了作者作为一个北平人在说北平好处时的那份自豪之情。可见,作者对一个语气词也不轻易放过。
      好家伙,连语气词也能注意到,我暗喜。
      师:看来同学们的心和作者的心走近了,如此动情的文章,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齐):简洁、通俗、亲切,字字含情。
      师:老舍曾说,他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好文章少不了语言的锤炼……
      (有个学生似乎很想发言。)
      生:我觉得文章结尾“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写得特好。北平,那块曾经熟悉的土地,作者有多少话想说,有多少人多少事要想啊,难怪“要落泪了”。那句脱口而出的“真想念北平呀”,又是多么的率真动情刻骨铭心。我也想哭了。总之,再朴实不过的语言,却是作者情绪到极至的自然流露,言有尽而意无穷。我喜欢。
      掌声响起。
      师:是呀,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得知北平危急时,而自己又不在北平,那份焦心,那份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声发自心底的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撼人心。
      ……
      铃声响起,学生还不想下课,那饱含深情的眼神分明告诉我,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同样的课,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原因何在?在于教师,在于教学设计。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学生。当我们发现学生的思想老是游离文本之外,他们没有对话,没有情感的波动,甚至懒于阅读懒于思考时,我们不能只是感叹学生情感的缺失,而要自问:我们的教学设计合理吗?以学生为主体了吗?考虑到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阅历了吗?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顾及自身的阅读感受,致使学生没有了阅读的激情,没有了鲜活的思想,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意义又何在?学生阅读的愉悦感和幸福感又何处寻?让我们放开手脚吧,让学生与文本相贴,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紧紧相握,学生阅读的幸福感定会油然而生。
      
      (浙江省瑞安市第四中学;325200)

    相关热词搜索: 于心 幸福 阅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