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打开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之门】古诗词解题口诀

    时间:2019-01-15 03:32:3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中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人作品中去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形式与解题方法作一介绍,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诗歌情境的鉴赏
      
      命题角度: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方法点拨:
      1.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写作内容。一般诗歌常见的写作内容有: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游子思乡、山水田园风光、咏史咏物抒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杀敌报国……
      2.找出描写诗歌形象(主要是景物)的关键词语。依据关键词语概括出诗歌的形象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歌所展现的画面。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3.分析景物描写所营造的情境氛围:或闲适淡泊,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凉,或雄浑壮丽,或激情飞越,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4.依据诗歌情境氛围理解诗句中作者寄予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失望、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愉悦、乐观、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或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示例: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它又给我们以怎样的生活启迪?
      思路点拨:第一步:找出诗句中的自然景物――山,水、柳、花。第二步:体会描绘这些自然景物的关键词语――重、复、暗、明。第三步:加以概括――山水重叠回环、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乡村风光。第四步:概括哲理――当生活中遇到困境,遭受挫折的时候,不要悲观失望,我们通过努力奋斗、不断探索,有时能够绝处逢生,发现一个美好的新境地。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瞩(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一种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参考答案:秋天的傍晚,山中空旷静寂,山雨过后,远山如洗,愈显苍翠。明月的清辉洒落松间,淙淙的清泉轻流石上,竹林里隐隐传来一阵阵浣纱女y刁来的欢歌笑语,莲叶的摆动下正有小渔舟缓缓穿行。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清静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二、表达技巧的鉴赏
      
      命题角度:
      1.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案备选词语: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映衬、象征、比兴、用典、动静结合、渲染、欲扬先抑等。
      
      方法点拨: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人手。答题时应该包括: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 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革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试分析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颔联运用了寓情子景的表现手法,“自”和“空”二字写出了蜀相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颈联用典,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三、语言特色的鉴赏
      
      命题角度: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这指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2.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方法点拨:
      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分析语言特色,必须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白的清新俊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示例: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炼字炼句的鉴赏
      
      命题角度:
      赏析诗眼,分析诗中某个字、词、句的表达效果,欣赏其中写得最妙的一联,剖析整首诗中最震撼人心的诗句。重点考查的词类是动词、形容词、数词、色彩词、象声词和叠词等。
      
      方法点拨:
      诗歌的字、词、名句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其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隽永”等词语。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鉴赏常用语如:e.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c.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占人创作诗歌大都精于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简要说出好在何处。
      
      参考答案:“隐”和“没”两字特别传神。“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的难舍难分的心绪。
      
      巩固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
      2.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____
      
      二、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一______的思想感情。后两句通过设想______,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后四句__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请分别说说作者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哲理。
      答:____
      
      四、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甲]
      [乙]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答:_____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答:______
      
      五、下面这首古诗,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特点,请选择一个方面赏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骗)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答: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与散曲,按要求填写相关文字内容。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遭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而马致远却抒发了____。庄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蒸”和“撼”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_______
      2.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_____
      
      八、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的心境。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
      3.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
      4.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一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平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2.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二、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
      三、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2.“怀旧”句借向秀对嵇康的怀念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借晋人王质的故事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也就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的规律,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1.惜 爱 立 2.甲诗:“小”处入手,细致入微。 乙诗:“大”处着眼,境界开阔。
      五、示例:[内容]这是一首哲理诗,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写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寓含着深刻的哲理。
      六、豪放、热情 悲苦凄愁 借景抒情
      七、1.“蒸”是“弥漫”之意,写出了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的蒙�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撼”是“摇动”之意,写出了波涛翻滚汹涌的气势,突出了洞庭湖的壮观。 2.化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举荐,入朝为官,报效朝廷。
      八、1.幽雅、清静、清幽 欢快与空灵 2.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3.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5Z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4.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 古诗词 解题 之门 鉴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