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金融海啸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衍生金融工具

    时间:2018-12-23 12:45: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给整个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自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认识到衍生品的神秘性和挑战性,对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对现行会计理论和制度造成冲击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概括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现状;并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从对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准则的冲击和挑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的原则和方法,以推动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会计 公允价值 计量
      
      一、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出现了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随着各国政府对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金融市场逐步国际化,我国也开始有选择的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然而通过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工具创新在规避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或作为投机手段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和传统的会计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在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衍生金融工具,如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等,它们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和未来交易的特点,并且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如何在财务会计中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从制度上规避其风险是当前国内外金融会计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在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中,衍生金融工具不能在表内确认和计量只在表外披露,这使得衍生工具带来收益和损失被排除在会计报表之外,不能给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信息,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误导,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1996年英国巴林银行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失控而被迫宣布倒闭,中国期货市场上也有曾轰动一时的国债期货327事件,进入新世纪后金融市场也从未平静过,2000年安然事件让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倒闭,直到此次金融危机在全球的全面爆发,衍生金融工具在整个事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鉴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受到衍生金融工具的极大挑战和冲击,应尽快确立衍生金融工具披露和报告准则,并对其加强金融监管。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冲击
      
      (一)对会计要素冲击 首先,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未来性”与传统会计的“过去时”相矛盾。衍生金融工具在合约发生时所决定的交割并未发生,而是要到未来的某一个时刻才会发生。如果将衍生金融工具列为资产或负债等于把未来某一时刻交易形成的结果列为资产或负债,这和基本准则强调的过去时相违悖。其次,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即有可能形成企业的资产,也可能形成企业负债。在通常的情况下,企业投资取得的会计要素必然是资产。然而企业获得衍生金融工具却不一定形成企业的资产。再者,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波动性。衍生金融工具基本上是以合约形式存在的,是人们对汇率、利率、指数等标的物未来价格发展变化所作的主观预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在签约时难以确定,不符合传统的确认标准不能确认为资产或负债。特别是期权赋予了合约的买方到期选择进行交易或放弃交易的权利,这就使得交割金额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不能被会计所计量。
      
      (二)对会计确认冲击 现行会计确认的原则主要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收付实现制是以实收实付作为记账准则,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记账基础,这两种会计确认标准都是以过去发生的事项为基础,对未来发生的事项则不予确认。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发生都预示着将来一系列的财务变动,因此传统的会计准则无法对这种待执行的合约进行核算。
      
      (三)对会计计量冲击 现行的会计理论中历史成本是计量基础,即以交易发生时的原始成本作为记录资产、负债以及相应的收入、费用的依据。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其客观性、可验证性成为最可靠的计量模式。但反映的是过去的资产价值,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具有“杠杆效应”,如企业参与期货交易只需要交纳合约金额的保证金,这不是取得合约的代价,也不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模式难以满足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理论基础。而且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跨期性,不是在一个时点即可完成。交易从合约签订到交割要经历一段时间,期间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不断变化,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无法反映这些信息。很多因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的案例其财务报告却显示出较好的经营状况,这就足以证明传统会计无法反映衍生金融工具潜在和显存的风险。
      
      (四)对会计报告与披露冲击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是传统财务报告的主体,财务报表反映的主要内容是过去、确定的交易事项,这是由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特征所决定的。而现实中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普遍存在会计计量和确认依据不清、标准不明的情况,最终只是在表外体现为“表外业务”给报告的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表外的说明很容易因为主观评价疏露重大事件和信息,从而加大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性。
      
      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及会计制度构建的原则
      
      (一)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 近年来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以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为例,四家上市银行2006年年底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合约面值已达350亿元,品种包括利率掉期、利率互换、汇率互换、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掉期交易等。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披露,除了招商银行在法定会计报告和补充会计报告上同时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外,其他三家只在补充会计报告中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信息披露,而在法定会计报告中的披露不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方面,招商银行是在表内披露,而其他三家是在表外披露。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方面,招商银行对非套期保值目的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套期保值目的的按名义价值计量,而其他三家均按名义价值计量。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损益确认方面,招商银行把每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额确认为损益,而其他三家都是在合约正式交割时才确认损益。由于公允价值及其变动等未能在报表内反映出来,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获知由于价值变动带来的利润和风险,存在极大的风险性。而且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和对资源配置的要求的不断提高,资金会向效益高的方向流动,金融市场的开放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衍生金融工具必然人驻中国金融市场,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我国的金融业也必然要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来丰富业务和管理风险。因此,必须加紧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研究,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以保证衍生金融工具的健康发展和国家金融市场的安全及经济秩序的稳定。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原则 在建设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时要明确以下几条原则:(1)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原则。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为了更好地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我国应顺应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趋势,加紧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研究,积极参与衍生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同时也可以避免国际会计准则中 出现不利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的条款。(2)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经验。从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演变历程看,会计报告方面从表外披露到表内披露,会计计量方面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会计确认上从合约到期确认到价格变化当期确认损益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应当吸收并将其作为努力的方向。但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针对具体的衍生金融工具而制定的会计处理规则,应根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我国一般会计准则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3)遵循渐进性的原则。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鉴于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市场价格机制并不完善,所以在借鉴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时候要采取渐进性模式,对那些市场机制比较有效的衍生金融工具应采用市场价格计量;对那些不大适用市场机制的衍生金融工具仍然使用历史成本计量,但要扩大表外附注的范围。另外,由于套期保值会计相对非套期保值会计来说容易被掌握,且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也不及后者大,因此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渐进式改革中,可以先制定有关套期保值会计的规则,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开展非套期保值会计规则的制定工作。
      
      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的策略
      
      (一)重新定义会计要素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风险性,要求与其相关的信息得到切实准确的披露。但传统财务会计中会计要素及概念不能涵盖衍生金融工具,因此有必要对财务会计要素及有关基本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在资产负债表中最重要的是“资产”和“负债”,传统概念限定为由过去的经济业务产生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或由过去经济业务产生的现在由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鉴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性和不确定性,应该扩展原有的资产和负债的外延,分为“现实资产”与“或有资产”、“现实负债”与“或有负债”的概念。其中现实资产是对金融企业过去拥有并控制的能够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确认和计量的价值。即现行会中的资产要素;或有资产即指对衍生金融工具之类的“契约”确认和计量的价值,是新增的资产要素;“现实负债”即交易事项发生后实际义务产生并确定于未来期间流出企业的利益,“或有负债”则是合约形成后在承担的在将来将发生的潜在的风险。报表中的会计要素同时也应涵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未来将形成的资产与负债,会计要素的概念将扩大。
      
      (二)修正会计确认标准 首先,传统财务会计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只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活动或准交易活动进行确认。将未来发生的包括预期收益和潜在风险在内的业务活动排除在报表之外,这本身已经不适宜当前的发展。因此,对未来“不确定性”进行会计确认非常必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可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金融合成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再确认和终止确认。IASC39认为只要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就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而不再从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是否全部转移的视角去进行判断。对于终止确认,以是否失去控制为判断条件。如金融期权在订约时期权买方的权利与卖方的义务已很明确,且不受合同是否履行的影响。买方在期权到期日前可以根据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而卖方则承担了相应的风险,由此可以在双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记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而且,期权交易中的对于买方而言,其初始投资是期权费,双方以期权费来获得相应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所以,双方可以以期权费的公允价值来计量,期权费的公允价值可以利用期权定价模型“期权费价格=期权内在价值+期权时间价值”,由此就可以以这个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其次,金融期权衍生金融工具从订约到履约会跨越一个期限,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很高,在这段时间内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发生一些变化:已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风险与报酬并未转移给别的企业,但其价值发生了波动;已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部分风险与报酬已发生转移;已确认的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风险与报酬已注销或是全部已向其他企业转移。如果这些变化能可靠地加以计量,则必须在财务报表编报日和终止日对其初始公允价值进行修订,即再确认与终止确认。初始确认后进而参照IASC在金融合成分析法基础上对期权交易的价值按照市场行隋进行再确认和终止确认。最后,对不确定性交易进行披露,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地决策,把未来不确定的利益和潜在风险变成可控指标,从而实现预期收益目标并最大限度地化解和消除风险。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应增加利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交易价值及未来变动予以确认的条款,在贤产负债表中增设“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两个新确认项目,会计制度上也相应地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时再确认的会计调整办法。
      
      (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指现行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国际会计准则中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最终目标,并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唯一属性为目标。它能够更好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和整个企业的价值。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以及日本的相关准则都已将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容引入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要求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价值的变动。近二三十年来的实际应用证明了其正确性,所以我国要逐渐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对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会计计量进行完善,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完善和强化会计分析的功能与作用,应用公允价值来计量金融衍生工具及其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是财务会计的一个趋势,但由于目前我国实行表内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不成熟,不能照搬国际上的做法。我国的货币和利率市场均未完全放开,企业也很难获得反映市场真实情况的汇率、利率、风险溢价等模型参数,从这点上来讲,我国金融市场上没有具备完备使用公允价值的经济和市场基础。应根据国情首先从会计政策上放开会计计量原则,在保留历史成本基础的前提下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原则。与此同时,加深市场主体对公允价值这一概念的接受程度,号召而非强制性要求企业在制订财务报表时采用,允许企业自主选择。过渡一段时间后,当条件和时机成熟再对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进行规范。目前,鉴于在我国推行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难度可以先在表外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表外披露公允价值信息的成本较低,一般只需满足决策相关性要求。而且,由于报表的外部使用者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很难自行估算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和损益,在表外披露相关信息也显得尤为必要。目前情况下,在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实行表内历史成本计量和表外公允价值及其他相关信息披露的混合会计模式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四)调整会计报表结构 调整会计报表结构体系以便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报告和披露,传统的会计报表由于种种限制不能涵盖衍生金融工具,如果要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报告必然要求对报表体系进行调整。第一,在原有的报表基础上将资产负债表分为金融性、非金融性,对非金融资产和负债可沿袭现行做法,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可按风险程度大小顺序排列。第二,原有报表不变再增制一张专门报告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报表,该报表所涉及的均是金融性资产和负债的会计要素,详细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特征、风险系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持有日、到期日等。根据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大小和交易目的进行排列和区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较大且以非套期保值为目的金融工具业务,企业规定必须在增设的报表中明确记入,而交易量较小且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企业只需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描述。另外,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建议再增加一张第二损益表,用于反映衍生金融业务的损益情况,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不管是已实现还是未实现的均包含在这张损益表中。
      
      (五)专设准则解释委员会 金融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不断发展,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都有滞后性和长期性,单纯依靠准则和制度来规范已有以及将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并不现实。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制度并不完善。应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做法,设立专门的准则解释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准则解释委员会的委员由相关的政府部门及高校、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企业等专家组成。当原有的准则和制度不能跟上现实发展的脚步,准则解释委员会应针对新的情况制定新的试行规定,负责制定准则的解释意见,发布解释公告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一部准则和制度的滞后和无为。
      
      (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由于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还不太广泛,初期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可能会给会计人员较少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但是衍生金融工具与基础金融工具不同,持有动机即交易是否用于对冲风险在会计处理方法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会计人员对于持有动机不能只依照交易员或管理层的判断,而要亲自查明业务的实质,分析套期保值项目是否能有效对冲风险。会计和审计人员还应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为企业、外部投资者、银行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有用、全面且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相关热词搜索: 海啸 衍生 会计制度 金融工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