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灵动的语文课堂_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灵动

    时间:2019-05-13 03:17:5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性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后现代课程理论家美国的小威廉姆E.多尔指出:“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也指出:“人的每一个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包含着运动的、观念的和情感的变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的创造性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用怀疑的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的习惯。而目前的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误区,使课堂生成备受冷落。
      一、教师与教材的对话蜻蜓点水
      萨特说:“学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另一种引导。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学生课堂的生成问题,往往是对教材的个性化的解读,或在深层思考中的迷茫。要使课堂生成碰撞出生命的火花,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事实上,教师往往错误地把备课当成是写教案,过分依赖教参,甚至忽略了“参”的过程,直接抄写现成的教案。教师缺乏与教材的对话,没有深入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性、艺术性,对语言文字所创设的话语情景缺乏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教师的“神”游离于文章之外,怎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对话,领略课文中的美好境界呢?学生怎么能有充满个性和智慧的生成呢?即使有,也往往由于教师缺乏足够的资源储备,师生也就无法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了。
      一位教师执教《田忌赛马》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一文章的中心句,就组织学生摆马阵图。但学生在第一轮时就让田忌的马先出场了,第二轮照样如此,结果多数学生摆阵错误,幸亏有一位优等生正确摆出了马阵图,替他解了围,可是许多学生却还蒙在鼓里。这本是一次多么及时的生成,而老师却错失了让学生潜心与语言对话的时机。课后,我与他交流,发现他自己也确实没注意到应该由齐威王先出马这一事实。可见,教师没有深入解读文本,课堂生成资源只能白白“流失”了。
      二、教学流程的设计饱和封闭
      语文课程标准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的四大理念之一,因为语文课堂只有开放,才有活力。但是,我们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强调教学结构的严谨与细密,一切围绕着既定的目标开展,追求目标的达成度,认为这就是高效。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课堂难免缺乏师生的互动,课堂生成也就无从谈起。余文森教授曾说:“老师对课堂控制得太严,学生的生成性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为老师使劲把学生往他预先的设计上引导,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真正高效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乐学,能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感悟,让师生在互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饱和封闭的教学设计,教师关注的是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的直接效果,很少有空暇去关注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从关注生命的高度去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重预设、轻生成是当今教学的又一大误区。
      在我听一位老师执教《笋芽儿》一文时,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突然站起来说:“我觉得竹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是她让笋芽儿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帮助笋芽儿茁壮成长的。”我当时一惊,立即有了顿悟,不禁为孩子的独特感悟暗暗叫好,可这位老师并没有珍视这次有创意的生成,在轻描淡写地作了肯定之后,又把话题引到了笋芽儿的勇敢坚强、春风春雨的呵护上。课后,我从那个孩子那里知道了她的心声:“如果竹妈妈事先不让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她一定会冻坏的,竹妈妈是有远见的。”她又说:“其实,妈妈总是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却常常把她的好心当做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多深刻的思想,我真不知道这位教师听到了作何感想,但是她无法听到了。
      三、师生交流的平等名不副实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题的平等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而五千年来的师道尊严仍顽强地占据着许多教师的头脑,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的声音:“坐端正!”“不许说空话!”教师嘴上说的是民主,事实上却是居高临下、大权独揽。在热热闹闹的合作交流之后,评判对错好坏的标准往往出自老师之口;作业的内容、形式和数量掌握在老师手中;尤其是课堂上老师掌握着学生能否说话的权利,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无法因生成而灵动起来。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一名学生开了小差,我有意轻轻走到他身边,他忽然尖叫道:“我!”课堂上一阵骚动。我耐心地教育他举手发言也要讲纪律,并且没有给他发言的机会。课后,我看到他很不高兴,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就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写残破的桥,从侧面说明威尼斯人的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桥梁反而失去了作用,因而残破而无人修补了。”多好的感悟!我为这位同学读书的精细而喝彩,也为自己错过了一次精彩的生成而惭愧,为自己课堂的专制而自责。第二节课,我郑重地把他请到了讲台来发表高论。
      “阅读就是自由的梦。”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谁也进不了别人的梦境。把别人不知道的梦境与人交流,就会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听闻,于是,心与心产生共鸣,情与情产生交融,这便是课堂生成的魅力。那么,如何让课堂因生成而灵动起来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把握全新教学设计理念,让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应是撞击学生心扉、震撼学生心灵的活动,没有创新的教学设计,课堂就不可能活起来。
      1.海纳百川
      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的备课方法时说:“每一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自身的阅读体会,课文也早烂熟于心,因此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激情。”可见,备课是教师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后的创造性工作,它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当然教师要在课堂上纵横自如、激思激趣,还必须拥有丰富的背景资源。大语文教学观走进教学生活,语文教科书不再是语文课程的“代言人”,一堂优秀的教学设计背后往往有丰富的背景材料作支撑。这些背景资料包括教师自身的人文积淀,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与语文相关学科的知识、社会文化内涵及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所以,教师要有储备意识,不断改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有人问一位特级教师:“您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这位教师回答道:“备课只有一个晚上,但我准备了一辈子。”可以说一堂精彩的课,就是教师海纳百川的结果,教师只有的桶里装满了“活水”,才能让学生取之不尽。
      2.精心预设
      要有精彩的生成,首先要有精彩的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生成资源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其实又何尝不是潜心研究的结果!浙江省特级教师金东明老师在执教《鸬鹚》一课时,如果没有对“抹”字的独特感悟和精心预设,学生怎么会有“抹出金钱多多,抹出幸福生活”的创造性思维?李海达老师如果没有对《鸟的天堂》中树与鸟互为依存的关系的深入理解,也不会有学生对树与鸟的关系的精辟辩论。生成缘于预设,但要使生成精彩起来,又不能拘泥于预设,正如布卢所说姆:“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能成为一种艺术了。”
      3.课堂留白
      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重要的一点是在预设时要给课堂留白。“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上有疑问才有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有疑问才能不断地进步。教师在预设时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做学生,充分相信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自主地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教学才会有不断的生成,学生才会有不断的习得。
      二、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才能让生命活力在课堂上真正有效地发挥。
      1.教师要勇于当伯乐,善于发现良驹
      课堂的内容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是有心人,迸发出的任何火花都将是学生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叶澜教授说,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善于倾听和发现,要学会“屈尊”,欣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通过提炼、筛选,进行扶植、培养,让“良驹”成为“千里马”。
      2.教师要甘为琴师,善于拨动琴弦
      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但情感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的。语文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文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统一”,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并用激情去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于理。同时,教师也要善于点拨,要营造点拨的基点,明确点拨的重点,巧设点拨的支点,把握点拨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在教师的点拨下灵光一现。
      3.教师要勤做推销,善于推波助澜
      学生的阅读感悟带有个性化的特点,这些个性化的感悟往往能激起课堂的争鸣,或引起课堂的共鸣。教师要勤做推销,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要善于挑起课堂争议。“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只要教师引导有方,所有的课堂争议,都会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感悟的难得的机遇。教师要激发学生争议的精神,“于无疑处生疑”,营造便于争议的条件,保护学生独立的见解,培养学生善于争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课堂之生成,纷繁复杂;让课堂因生成而灵动的策略,林林总总,无法一一列举。只要教师坚持用生命去诠释语文,用生命去呵护学生,课堂便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傅华强,张银华主编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鲁山县鲁阳第一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灵动 生成 语文课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